水产动物疾病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6838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产动物疾病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水产动物疾病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水产动物疾病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水产动物疾病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水产动物疾病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产动物疾病学.docx

《水产动物疾病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动物疾病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产动物疾病学.docx

水产动物疾病学

水产动物疾病学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病原、包涵体、应激源、应激反应

病原:

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包涵体: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细胞的胞核或胞质内由病毒颗粒和未装配的病毒成分组成的光镜下可见的大小、形态和数量不等的团块。

应激源:

凡是偏离养殖动物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素。

如高温等

应激反应:

养殖动物对偏离其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素所产生的反应。

2.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因有哪些?

一、病因的类别

(一)病原的侵害

(二)非正常的环境因素水温、盐度、溶解氧、酸碱度、透明度、H2S、NH3-N、余氯等

三)营养不良(四)动物本身先天或遗传的缺陷(五)机械损伤

二、病原、宿主和环境的关系

(一)病原:

1.决定病原体致病的因素:

1)病原体的毒力大小2)存在状态3)数量多少2.病原体的来源:

原发性、次发行来源

3.病原对宿主的危害:

1)夺取营养2)机械损伤3)分泌有害物质

(二)宿主疾病的发生与:

与宿主的大小与性别、宿主的遗传因素、宿主的营养状况、

宿主的免疫能力有关。

(三)环境因素:

1(水温:

1)T水过低:

生物体抵抗力下降;2)T水过高:

易发生缺氧;

3)T水的骤变:

引起休克、痉挛乃至死亡

2.水质变化:

1)透明度:

浮游生物、泥沙、其他悬浮物质

2)H2S、NH3-N等物质超标:

易发生中毒;3)余氯:

氯气是很好的水体消毒剂,但过量会引起生物死亡4)水质污染:

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等5)pH、盐度变化,水产养殖动物适应性:

弱碱性(pH6.8-8.2),过高or过低均不利生长,过低(pH值低于5),海淡水动物都难于生存3.溶解氧(DO)DO过高:

气泡病DO过低:

缺氧浮头泛池

4.二氧化碳:

是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碳源,但是,对水生动物有害。

超过80毫克/升时,引起呼吸困难;超过100毫克/升时,昏迷仰卧和麻痹;超过200毫克/升时,大量死亡。

5.人为因素:

1)种苗放养密度不当;2)种苗搭配比例不适;3)饵料管理不当;4)药物使用不当。

(四)病原、宿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3.简述水产疾病的诊断流程。

宏观观察诊断:

1.观察症状和寻找病原:

体液、体表(鳃、鳍、皮肤)、肌肉、内脏等部位有无颜色变化、有无炎症、充血、出血、溃疡等症状;肉眼检查有无异物(寄生虫)。

2.调查饲养管理情况:

养殖品种和放养密度;投饵种类、数量和质量;摄食情况和活动情

3.调查水体环境因子

4.调查发病史及以往采取的措施

1

微观观察诊断:

通过镜检(放大镜、显微镜和电镜)查找病原及宿主的病理变化

1.细菌性疾病的诊断:

病原分离?

纯化培养?

人工感染?

细菌鉴定

2.病毒性疾病的诊断:

a.组织学检测:

只适于具有包涵体的病毒种类

b.电镜检查c.试剂盒等快速诊断:

PCR、DNA探针、酶标抗体等

4.为什么水产病害要实施综合预防,

1.发现难:

生活于水中,不易发现

2.诊断难:

原因复杂、常为综合或并发感染

3.治疗难:

a水体施药用量大,治疗难以彻底;

b患病后食欲减退,口服用药难以理想

c许多药物具有抗药性,反复使用无效;

d许多药物同时影响浮游生物;

e药物影响养殖生物;f药物残留影响养殖生物品质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顿挫感染、溶细胞感染、毒血症、败血症、兼性寄生、真寄生、超寄生

顿挫感染:

亦称流产型感染,病毒进入非容纳细胞,由于该类细胞缺乏病毒复制所需酶或能量等必要条件,致使病毒不能合成自身成分,或虽合成病毒核酸和蛋白质,但不能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

溶细胞感染:

溶细胞感染指病毒感染容纳细胞后,细胞提供病毒生物合成的酶、能量等必要条件,支持病毒复制,从而以下列方式损伤细胞功能:

?

阻止细胞大分子合成;?

改变细胞膜的结构;?

形成包涵体;?

产生降解性酶或毒性蛋白。

毒血症:

病原菌限制在局部病灶,只有其所产的毒素进入全身血流而引起的全身性症状败血症:

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造成宿主严重损伤和全身性中毒症状者兼性寄生:

亦称假寄生。

营兼性寄生的寄生虫,在通常条件下过着自由生活,只有在特殊条件下(遇有机会)才能转变为寄生生活。

真/专性寄生:

亦称真寄生。

寄生虫部分或全部生活过程从寄主取得营养,或更以寄主为自己的生活环境。

超寄生:

即寄生虫本身又成为其他寄生虫的寄主。

2.病毒的感染类型有哪些,

隐性病毒感染表示感染组织未受损害,病毒在到达靶细胞前,感染已被控制,或轻微组织损伤不影响正常功能。

显性感染有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后者包括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

1(急性感染:

一般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

恢复后机体不再存在病毒。

2(慢性感染:

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病程长达数月至数十年,临床症状轻微或为无症状携带者。

3(潜伏感染:

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组潜伏在特定组织或细胞内,但不能产生感染性病毒,用常规法不能分离出病毒,但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而急性发作。

2

4(慢发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后,由于通过出芽或胞吐方式释放病毒,不引起细胞的溶解。

潜伏期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且一旦症状出现,病情逐渐加剧直至死亡。

3.细菌的感染类型有哪些,

1(隐性感染:

如果宿主免疫力较强,病原菌数量少毒力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轻,不出现明显临床表现称为隐性感染。

2(潜伏感染:

如果宿主在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保持相对平衡,使病原菌潜伏在病灶内,一旦宿主抵抗力下降,病原菌大量繁殖就会致病。

带菌状态:

如果病原菌与宿主双方都有一定的优势,但病原仅被限制于某一局部且无法大量繁殖,两者长期处于相持状态,就称带菌状态。

3(显性感染:

如果宿主免疫力较弱,病原菌入侵数量多毒力强,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出现临床表现称为显性感染或传染病。

按发病时间的长短可把显性传染分为急性传染和慢性传染。

按发病部位的不同,显性传染又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全身感染:

(1)毒血症

(2)菌血症:

病原菌由局部的原发病灶侵入血流后传播至远处组织,但未在血流中繁殖的传染病,称为菌血症。

(3)败血症(4)脓毒血症:

一些化脓性细菌在引起宿主的败血症的同时,又在其许多脏器中引起化脓性病灶者,称为脓毒血症。

4.真菌的致病形式有哪些,

1、肤霉病:

体表受伤后真菌在受损部位寄生,称为肤霉病。

2、内脏真菌病:

感染的真菌进入机体使内脏器官发生病变,称为内脏真菌病或全身真菌病。

3、真菌性中毒:

有些真菌在粮食或饲料上生长,人、动物食用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称为真菌中毒症。

5.寄生虫有哪些寄生方式,

按寄生虫寄生的性质:

1,兼性寄生

2,真/专性寄生:

暂时性寄生:

寄生虫寄生于寄主的时间甚短,仅在获取食物时才寄生。

经常性寄生:

寄生虫的一个生活阶段、几个生活阶段或整个生活过程必须寄生于寄主。

阶段寄生、终身寄生

按寄生虫寄生的部位:

体外寄生:

寄生虫暂时的或永久的寄生于寄主的体表者。

体内寄生:

寄生虫寄生于寄主的脏器、组织和腔道中者。

超寄生:

即寄生虫本身又成为其他寄生虫的寄主。

3

6.寄生虫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感染,

(一)经口感染(主要)

具有感染性的虫卵、幼虫或胞囊,随污染的食物等经口吞入所造成的感染称为经口感染。

如艾美虫、绦虫、毛细线虫。

(二)经皮感染

感染阶段的寄生虫通过寄主的皮肤或黏膜(在鱼类还有鳍和鳃)进入体内所造成之感染称为经皮感染。

主动经皮感染:

感染性幼虫主动地由皮肤或黏膜侵入寄主体内。

如双穴吸虫的尾蚴被动经皮感染:

感染阶段的寄生虫并非主动的侵入寄主体内,而是通过其他媒介物之助,经皮肤将其送入体内所造成之感染,称为被动经皮感染。

如秉锥体虫——鱼蛭7.寄生虫、寄主和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如何,

(一)寄生虫对寄主的作用/危害1(机械性刺激和损伤2(夺取营养3(压迫和阻塞4(毒素作用5(其他疾病的媒介

(二)寄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1(组织反应:

过程:

病原(侵入),宿主组织反应(引起),寄生部位胞囊(形成),组织增

生、发炎结果:

限制病原生长、降低附着牢固性、驱逐病原

2(体液反应:

发炎时的渗出;产生抗体3(寄主年龄对寄生虫的影响

4(寄主食性对寄生虫的影响:

经口感染(食物链)据食性不同:

温和性鱼类和凶猛性鱼类

5(寄主的健康状况对寄生虫的影响

(三)寄生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抗性协助性

(四)外界环境对寄生虫的影响

1、水化学因子的影响

DO的影响:

静水富氧情况下的鱼类,其单殖吸虫往往寄生较多

盐度的影响:

指环虫在盐度高的水体中几乎绝迹

水的硬度的影响:

软水及咸淡水中,吸虫及棘头虫等很少蛭类在硬水一般较软水为多2、季节变化的影响:

夏秋季,温度,种类及数量,春冬季节

3(人为因子的影响

人类的生产活动或有意识影响和消灭寄生虫

对于水体岸边的围垦、捕捞使用农药等

4(密度因子的影响

同一池塘:

寄主密度高,感染率高。

在一定寄生部位:

寄生虫大,密度小;寄生虫小,密度大

5(散布因子的影响寄主种群的迁徙或洄游

第三章

1、名词解释:

抗原决定簇、佐剂、单克隆抗体

抗原决定簇:

指位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定化学基团,

它是决定抗原抗体反应呈现高度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又称表位。

佐剂(adjuvant):

指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机体后,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单克隆抗体(McAb):

由一株B细胞杂交瘤增生而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高度均一、高度特异性的抗体。

4

2、免疫反应的功能有哪些?

1、免疫防御:

为机体清除异己物质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正常:

抗感染(消灭病原生物、中和毒素)

异常:

(过高)变态反应(超敏反应);(过低)免疫缺陷症

免疫缺陷症:

指机体免疫系统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或后天遭受损伤所致的免疫功能降低或缺乏的系统综合症。

2、自身稳定:

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

消除体内衰老的和被破坏的细胞异常:

(过高)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

自身抗体或自身致敏淋巴细胞攻击自身正常细胞和组织,使其产生的病理性改变或功能障碍。

3、免疫监视: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形的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作用。

正常:

识别和消除突变细胞异常:

(过低)恶性肿瘤、持续感染

3、抗原的定义及构成抗原的条件。

抗原:

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如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外体内结合的物质。

1、异物性:

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自身物质

2、大分子性:

(1万Da以上的有机物)

3具复杂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芳香类Pr>非芳香类Pr>多糖>核酸>类脂

4、具一定的物理特性:

颗粒状>条状、片状聚合状态>单体

4、抗体的定义及生物学活性。

抗体(Ab):

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分化成熟的终末B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体的生物学活性1、与抗原特异性结合2、激活补体

3、调理作用4、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5、具有免疫原性

5、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哪些基本过程,

1、感应阶段:

抗原识别或致敏阶段

2、反应阶段:

T、B细胞分化、增殖,产生细胞因子和抗体

3、效应阶段: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效应

第四章

1.名词解释:

渔药、渔药残留

渔药:

是为提高增养殖渔业产量,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病、虫、害,促进养殖对象健康成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及改善养殖水体质量所使用的一切物质。

渔药残留:

水产养殖生物接触渔药后,药物的原形、代谢产物以及与该药物相关的杂质蓄积在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称为渔药残留。

5

2.药物有哪些常见的不良反应,

A.副作用:

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

B.毒性反应:

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C.变态反应:

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又称过敏反应。

D.继发性反应:

药物治疗后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E.后遗反应:

停药后血药浓度已达到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

F.停药反应:

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的现象,又称回跃反应

3.常见的水产药物有哪些主要种类,并举例说明。

4.按照使用目的~渔药的类型有哪些,

按使用目的:

1、环境改良剂:

如生石灰、光合细菌等。

2、消毒剂:

如漂白粉、高锰酸钾等。

3、抗微生物药:

包括抗病毒药、抗细菌药、抗真菌药等。

4、杀虫驱虫药:

如硫酸酮、敌百虫等。

5、代谢改善和强壮药:

如维C、蛋氨酸等。

6、中草药:

如大蒜、穿心莲等。

7、生物制品:

包括疫苗、激素、生物水质净化剂等。

8、其它:

包括抗氧化剂、麻醉剂、增效剂等。

5.简述渔药的使用方法及其优缺点。

1.药物悬挂法:

优点:

操作简单、用药省、对水质危害少;缺点:

只能局部消毒灭菌2.浸洗法:

优点:

用药省、对水质危害少;缺点:

对水体病原无作用、操作稍繁3.全池泼洒法:

优点:

对病原杀灭彻底;缺点:

用药大、危害水生生物、污染环境4.口服法:

优点:

操作方便、可杀体内病原;缺点:

重病者无效、水体病原无效5.涂抹法:

优点:

药效好;缺点:

操作难

6.注射法:

优点:

药效好;缺点:

操作难、易伤鱼、幼苗无法使用

6.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主要种类,

(一)酚类苯酚(石炭酸):

能使蛋白质变性

(二)酸类柠檬酸:

除藻剂

(三)醛类福尔马林:

能使蛋白质变性,抗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遍洒(15-30ppm);浸泡(250ppm,5-10min)

(四)醇类乙醇:

使细菌蛋白质凝固并脱水;最适杀菌浓度为75%

6

(五)卤素类

1、漂白粉:

有效含氯量25-35%,性质不稳定

清塘消毒:

带水清塘30ppm

水体消毒:

1ppm全池泼洒

鱼、虾体表消毒:

放养前,10-20ppm浸洗10-20min

2、漂白精:

为次氯酸钙,有效含氯量为60-70%水体消毒:

0.4-0.8ppm、带水清池:

10-20ppm3、二氯异氰尿酸钠:

有效含氯量>60%

4、三氯异氰尿酸:

有效含氯量>85%

5、二氧化氯6、PVP-I

(六)氧化剂1、高锰酸钾2、双氧水

(七)石灰类1、生石灰2、熟石灰

(八)表面活性剂新洁尔灭(苯扎溴铵):

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各种细菌具强杀伤力7.水产养殖中的环境改良剂有哪些主要作用,

1)净化水质,防止底质酸化和水体富营养化;

2)降低硫化氢和氨氮的毒性;

3)补充氧气,增加鱼虾摄食力;

4)补充钙元素,促进鱼虾生长和增加对疾病抵抗力;

5)抑制有害菌数量,减少疾病发生。

8.渔药残留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它产生的原因如何,对人体的危害1)毒性作用2)产生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3)导致耐药菌株产生4)导致人类菌群失调5)产生“三致”作用6)激素作用

产生的原因:

1)不遵守休药期有关规定2)不正确使用药物3)使用未经批准上市的药物4)水产饲料加工、运输或使用时受到药物污染5)养殖环境含有药物

第五章

1、名词解释:

栓塞、代偿、机化、炎症

栓塞:

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并阻塞血管的过程。

代偿:

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功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变化来补偿的过程。

机化:

坏死组织、炎症渗出物、血凝块和血栓等病理性产物被新生的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

炎症:

是机体对各种致炎因素及其引起的损伤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

2、栓塞和血栓的概念与区别,

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栓塞:

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并阻塞血管的过程。

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7

3、充血和出血的概念和区别,

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称为出血,血液流出体外叫作外出血,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叫作内出血。

破裂性出血:

机械性或侵蚀性损伤造成心脏或血管壁破裂

漏出性出血:

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1、原因:

1)机械性损伤:

如刺伤、咬伤等直接损伤血管壁而使血液流出血管。

2)侵蚀性损伤:

因炎症、肿瘤、溃疡等原因,使血管壁受周围病变的侵蚀作用,导致血管壁破裂出血。

2、病理变化动脉管破裂性出血——血肿毛细血管出血——瘀点、瘀斑3、对机体的影响:

少量出血可自行凝固大量局限性出血可机化

急性大量出血可休克慢性少量出血致贫血

充血

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又叫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1、原因和类型:

生理性充血:

摩擦、运动病理性充血:

致病因子

2、病理变化:

局部小动脉扩张、充血,组织器官鲜红色,体积增大,机能增强3、对机体的影响:

轻度短时充血对机体有利

4、简述血栓形成的过程和血栓的类型。

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

(头部)(主体)(尾部)

5、变性有哪些类型,

变性的种类:

(一)细胞肿胀:

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增大,胞浆内出现微细颗粒或

大小不等的水泡。

颗粒变性水泡变性

(二)脂肪变性:

是指在实质细胞的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的现象,简称脂变

(三)透明变性是:

指在间质或细胞内出现一种均质、无结构的玻璃样物质。

也称玻璃样变性。

三种类型:

(1)血管壁的透明变性

(2)结缔组织的透明变性

(3)细胞内透明变性

(四)黏液样变性:

上皮细胞或结缔组织内黏液物质增加的一种病变。

(五)淀粉样变性:

指一种淀粉样物质沉着在肝、脾、淋巴结等器官的网状纤维、血管壁和组织间的病理过程。

(六)纤维素样变性:

CT的一种病变。

病变开始发于CT的基质。

表现为:

基质成分增加;胶原纤维断裂,崩解;

形成无结构、强嗜伊红染色的纤维样物质

(七)其他:

1、色素沉着:

过多色素存在组织内

2、病理性钙化:

在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有固定钙盐沉着

8

6、再生与化生的区别,

化生:

已分化成熟的组织在刺激因素的作用下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

(一)直接化生

(二)间接化生

再生:

机体内死亡的细胞和组织可由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新生而修复,这种细胞的分裂新生

(一)生理性再生

(二)病理性再生:

1)完全再生:

与原来的完全相同2)不完全再生:

结缔组织增生

7、简述肉芽组织的演变过程。

1、新生肉芽组织

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毛细血管生长,新生肉芽组织形成。

此时毛细血管壁薄,内皮细胞连接不完全,组织水肿,容易出血。

2、成熟化

肉芽组织中液体成分逐渐吸收减少,炎性细胞减少并逐渐消失,部分毛细血管闭塞,数目减少,小动脉和小静脉形成。

3、纤维化

成纤维细胞迁移和增殖,并转变为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纤维——疤痕

第六章

1、名词解释:

带现象、PCR

带现象:

若Ag或Ab过多,比例不适,不能出现肉眼可见反应。

PCR:

多聚酶链式反应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

在模板DNA、引物和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依赖于DNA聚合酶的酶促反应。

2、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一)特异性与交叉性

(二)可逆性

(三)Ag-Ab的结合比例与“带现象”

(四)特异性结合与反应可见两个阶段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常用哪几种酶和底物,

常用酶及底物:

1、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底物:

邻苯二胺(OPD)--黄色。

四甲基联苯胺(TMB)--金黄色。

2、碱性磷酸酶(AP)底物:

对硝基苯磷酸盐(PNPP)---------黄色。

第七章

1、名词解释:

浮头、泛池、跑马病

浮头:

水产动物因缺氧而在水面呼吸的现象。

泛池:

水产动物因缺氧而出现的大批窒息死亡。

跑马病:

鱼类成群结队围绕池边狂游,像跑马一样。

由于过分消耗体力,使鱼体消瘦。

9

2、传染性胰腺坏死病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异同。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PN)

1、病原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PNV)双RNA病毒科病毒为正20面体,无囊膜,直径

55-75nm

2、症状:

食欲丧失,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

肛门多数拖着线状粪便,还可见到原地转圈游泳等异常的活动现象。

病理组织检查为胰腺广泛坏死。

3、流行情况主要发病鱼类:

鲑鳟鱼类(鱼苗,3月龄鱼)IPNV宿主范围很广,如

鲆、鲽、鳎、鳕流行季节:

春季,一般发病水温10,15?

4、诊断方法:

根据外观症状初步诊断,取病鱼胰脏组织作切片、HE染色可诊断。

免疫学、ELISA

诊断。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

1、病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

2、症状及病理变化

1、狂游、打转等异常行为2、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3、肛门处常拖有1条粘液便4、肾脏和脾脏的造血组织严重坏死3、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鲑鳟鱼类的鱼苗,以摄食4周龄的鱼种为主

水温8,15?

流行

4、诊断:

外观症状、病理切片、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3、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

1、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2、症状:

体表充血鳃、肝、肾贫血肛门红肿腹水

烂鳃、竖鳞肠胀

3、流行情况:

也称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

在我国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地区最广、季节最长、损失最重

主要危害鲫、鲤、青、草、鲢、鳙、鲮等

流行季节3,11月份,水温9,36?

5,9月份,水温28?

为发病高峰期。

4、诊断方法:

根据症状初诊—嗜水气单胞菌毒素检测试剂盒5、防治方法预防:

除淤、消毒

治疗:

氟哌酸、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4、鱼类致病弧菌的种类及其所致鱼病的主要症状和防治方法。

10

5、鱼类的寄生虫病有哪几类,

一、寄生原生动物(原虫)疾病

(一)鞭毛虫疾病

(二)孢子虫疾病(三)纤毛虫疾病

二、寄生蠕虫病

(一)单殖吸虫病

(二)复殖吸虫病(三)绦虫病

(四)线虫病(五)棘头虫病(六)环节动物病

三、寄生甲壳动物病

(一)桡足类

(二)鳃尾类(三)等足类

6、鱼类在鳃、体表出现白点症状的病原有哪些,

7、寄生于肠道内的寄生虫有哪些,体外,鳞、鳃、鳍等,

寄生的又有哪些,

8、根据病因~水产动物疾病有哪些类型,

11

第八章虾蟹类的病害,思考题,

1、严重危害对虾幼体、养成和越冬阶段的疾病各有哪些,

2、简述对虾红体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

红体病

1、病因:

病因复杂,常有以下几种:

a.WSSV或TSV等病毒性病原感染;

b.弧菌、气单胞菌和假单胞菌感染;c.水质环境恶化,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偏高;d.饵料营养物质缺乏或不平衡。

2、症状:

病虾缓游于池边或池面,身体局部或全身性发红3、诊断:

根据症状,并结合水质以及养殖管理情况分析予以诊断。

4、防治:

a.对于病毒性引起的红体,依具体情况采取合适措施;b.对于细菌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