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服务.docx
《供应链金融服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链金融服务.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供应链金融服务
一.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缘起
1.1全球化的供应链
所谓供应链,就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供应商。
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它是一个结构化的产业组织模式,包含了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至最终用户。
供应链管理的兴起导致传统的企业管理出现了两个重要的变化:
一是资源管理的畴从单一企业资源扩展到了企业集群的资源,每一个企业都要尽可能地与自己具有共同市场利益的企业形成战略联盟,来解决终端客户的具体需求。
二是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管理的基本支持手段。
为了实现看板管理和精益生产模式,许多企业在采购、库存、资金管理方面都越来越多地借助于各类管理软件(尤其是ERP软件)和电子网络平台。
而为企业之间的交易提供支持的物流公司、金融机构也通过各类电子交易平台提供电子订单、发票、网上支付等电子化服务手段,甚至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来提高物流和财务管理的效率。
总体而言,供应链管理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
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办法。
供应链管理概念的形成初期,供应链的概念局限于与采购、供应链管理相关联,用来表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这种观点得到了研究合作关系、JIT关系、精细供应、供应商行为评估和用户满意度等问题的学者的重视。
最近以来,随着供应链概念的围进一步拓展,即一个通过链中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再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供应链管理的涵也进一步丰富。
1.2供应链管理重心的延伸——从物流层面到财务层面
实践中,核心企业往往通过推迟对供应商的付款或加快向分销商转移库存来实现自己的财务经济性。
但是,这些做法实际上形成了对上下游的资金挤压,结果往往导致整个供应链的融资成本高企,并且可能迫使供应商延迟原材料的购买,缩减在产品货存,进而给整个供应链的持续经营带来很大的风险。
这样一种简单的成本转移,无疑是把上下游企业置于竞争的对立面,没有真正体现供应链成员之间利益共同体的原则。
这种状况给“财务供应链管理”(financialsupplychainmanagement,FSCM)的概念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空间。
所谓财务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实施供应链上下游诸多企业资金筹措和现金流的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各个节点的流动性,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财务成本的最小化。
因此,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者是核心企业,其最主要的战略伙伴是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直接的受众是供应链成员,最终获益的则是核心企业本身。
Aberdeen集团在其提供的《供应链融资发展状况报告》(2006)中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案例:
ATJ是一家在英国和爱尔兰拥有90家连锁店的快速时尚零售商。
过去,其亚洲的供应商通常凭借ATJ提供的信用证,在当地银行贴现信用证项下的贷款,以便获得现金流的支持。
但这样做得代价是,贴现可能损失高达20%的贷款。
现在ATJ为供应商提供了供应链融资服务。
这样,供应商在集装箱装船离开码头时即可从融资提供商那里获得70%的贷款,等到货物进入英国仓库时再得到剩余的30%贷款。
要做到这一点,ATJ必须向融资提供商传递供应商的信息,以便其准确地评估贸易背后的风险。
使用供应链融资服务后,供应商可以挽回5%至15%的订单价值,而且ATJ本身也可以通过享有5%至10%的折扣率来分享这笔节约的价值,从而达成了共赢局面。
根据Aberdeen集团的调查(2007),在发达国家,运用供应链金融来改善财务供应链管理的做法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已经采用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的企业越来越多。
买家(通常是核心企业)运营供应链金融的手段获得的最大益处包括:
降低采购的单位成本(57%),降低供应源的风险/减少供应中断(48%),延长对供应商的账期/增加应收账款平均支付天数(33%)。
供应商获得的最大好处是:
降低生产成本(52%),降低应收账款回收天数(43%),改善经营的连续性(38%)。
对于供应商和买家共同的好处还包括获得低成本的贸易融资(43%)。
由此可以看出,降低整体供应链的融资成本,从而降低最终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要求,是供应链金融市场需求的主要支撑。
1.3边缘化中的银行及其挑战的应对
目前,全球贸易约85%的交易以赊销方式结算,导致传统贸易融资的市场只剩15%(CGI)。
相应地,银行对客户贸易活动的参与日益边缘化。
但是在另一方面,从地区性采购走向全球采购,对于企业的流动资金和供应链的运行效率提出了挑战。
因此,企业纷纷向自己的银行寻求财务供应链的解决方案,包括提供新的技术支持手段、面向赊销的金融工具以及新的应付、应收融资解决方案。
这一趋势为银行提供了这样一个业务转型的机会:
原先只是满足客户贸易中个别环节的融资需求,现在要作为企业的战略伙伴,对其整条供应链提供服务方案。
过去,银行习惯于以产品为中心的贸易融资策略,现在,这种传统策略必须让位于“价值增值的合作者”。
为了成功地实施实实在在有利于客户的供应链解决方案,银行必须成为客户的战略伙伴,并了解银行能够为客户的供应链提供的价值,将自己的服务嵌入供应链的特定环节。
全球化背景下得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关键要素包括订单、发票的数据管理、银行保障的赊销(bank-assistedopenaccount)、赊销结算、卖方融资和买方融资:
●订单/发票的数据管理。
全球的商品交易主要围绕订单、发票和其他非银行单据运行,信用证、跟单托收和银行支持的赊销仅仅提供了额外的便利。
将订单、发票数据整合到传统贸易融资手段中,并创新出赊销解决方案,银行的服务将有效呼应企业客户的供应链视角。
通过数据上传技术或后台的对接,银行可以获得订单、发票等数据,进而提供以下业务:
以订单、发票为基础的融资、订单和发票的对碰业务、订单完成情况追踪等。
●银行保障的赊销。
确认即付承诺(approval-to-pay)是一种新型的由银行信用支持的赊销方式,其对交易的支持作用类似于信用证,但客户无需支付信用证方式下的银行授信敞口占用费。
确认即付承诺签发的依据是订单,签发流程类似于信用证,即附有买方的有条件支付条款,但没有银行的担保。
确认即付承诺提供了一揽子结构化的服务框架,容包括审单、订单/发票的对碰和跟踪、订单/发票融资、卖方结算和买方融资等。
●赊销项下的支付。
赊销项下的支付提供了到期发票的代理直接付款服务。
●卖方融资。
银行对卖方融资的介入方式多种多样,取决于不同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银行在交易中扮演的角色以及银行对市场的了解程度等。
首先,银行在出口出口信用证和跟单托收方式下可以提供装船前和装船后融资。
虽然这些都是传统业务,但在订单/发票数据与银行系统实时直接的技术支持下,银行风险进一步降低,可以提高融资比率或提供更优惠的利率。
其次,可以启动买方主导下的卖方融资(buyer-backedsellerexportfinance),即银行在买家的要求下对卖方融资进行提前支付。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买方利用其较高的融资信用度为供应商统一解决资金瓶颈,使得供应链的总体融资成本降低。
●买方融资。
主要解决买方赊销项下的付款问题,银行主要评估买方未来的销售收入来提供融资。
1.4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和构成
对于供应链金融可以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它们分别来自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视角、电子交易服务平台的视角以及银行的视角。
●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视角。
根据MichaelLamoureux(2008)的定义,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对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性优化的过程。
这种优化主要是通过对供应链的信息流进行归集、整合、打包盒利用的过程中,嵌入成本分析、成本管理和各类融资手段而实现的。
●电子交易平台服务商的视角。
根据Aberdeen的解释,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就是关注嵌入供应链的融资和结算成本,并构造出对供应链成本流程的优化方案。
而供应链融资的解决方案,就是由提供贸易融资的金融机构、核心企业自身,以及将贸易双方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有效连接的技术平台提供商组合而成。
技术平台的作用是实时提供供应链活动中能够触发融资的信息按钮,比如订单的签发、按进度的阶段性付款、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入库、存货变动、指定货代收据的传递、买方确认发票项下的付款责任等。
●银行的视角。
从银行的角度论述供应链金融的说法很多。
如:
从银行业务拓展方式的角度,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通过审查整条供应链,基于对供应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的掌握,对其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从供应链融资的功能角度,认为供应链金融就是要将资金流整合到供应链管理中来,既为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企业提供商业贸易资金服务,又为供应链弱势企业提供新型信贷融资服务的服务产品创新模式;从融资的功能指向角度,认为供应链融资是通过对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效整合,运用各种金融产品向供应链中所有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的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作,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等等。
从银行的角度看,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银行融资的区别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首先,对供应链成员的信贷准入评估不是孤立的。
银行将首先评估核心企业的财务实力和行业地位,以及它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效率。
如果条件满足,而且证明整条供应链联系足够紧密,银行将为成员提供融资安排,并且不会对成员的财务状况作特别的评估。
对成员融资准入评价的重点在于它对整条供应链的重要性、地位,以及与核心企业既往的交易历史。
其次,对成员的融资的严格限定于其与核心企业之间的贸易背景,严格控制资金的挪用,并且以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引入核心企业的资信,作为控制授信风险的辅助手段。
另外,供应链融资还强调授信还款来源的自偿性,即引导销售收入直接用于偿还授信。
众所周知,金融是指人们围绕货币、资金和资本资产所从事的定价与市场交易活动。
完整的金融体系包括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金融主体和金融制度。
对于供应链金融而言,这几个要素有其特殊之处:
●从广义上讲,供应链金融是对供应链金融资源的整合,它是由供应链中饭特定的金融组织者为供应链资金流管理提供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静态层次上,它包含了供应链中参与方之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资金关系;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整合信息、资金、物流等资源,来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为各方创造价值、降低风险的目的。
●从供应链金融具体产品来看,它主要是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类产品。
其中包括对供应商的信贷产品,如存货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保理等,也包括对分销商的信贷产品,如仓单融资、原材料质押融资、预付款融资等。
此外,除了资金的融通,金融机构还提供财务管理咨询、现金管理、应收账款清收、结算、资信调查等中间增值服务,以及直接对核心企业的系列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提供服务。
因此,供应链金融的畴大于供应链融资或供应链授信。
●从供应链融资市场来看,它基本上属于短期的货币(资金)市场,尽管供应链金融有着特异化的风险控制技术、自成体系的产品系列以及特别的盈利模式,但是从融资用途和期限的角度看,基本上可以归入广义的短期流动资金授信的畴
●从供应链金融体系中的参与主体来看,它大致包括以下四类主体:
第一类,资金的需求主体,即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第二类,资金的供给及支付结算业务的提供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第三类,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支持型机构,包括物流监管公司、仓储公司、担保物权登记机构、保险公司,等等;第四类,监管机构,在国,目前主要是各级银监部门。
●从供应链金融制度环境来看,它涉及两方面的容:
一是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动产担保物权的围规定、设定程序、受偿的优先顺序、物权实现等的相关法律,以及监管部门的业务监管相关制度;二是技术环境,主要包括与产品设计相关的金融技术和信息技术。
以上要素结合在一起,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金融体系。
二.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国外实践
2.1国际实践
2.1.1国际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现状
国际银行业供应链金融业务高速发展的基础,在于供应链全球化引致供应链成员的流动性紧缺,以及由此带来的核心企业的财务供应链管理的特别需求:
●核心企业(买家)为了美化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尽可能地延迟将供应商的供货计入自己名下,比如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模式。
●由于核心企业的延期存货,供应商需要低成本的资金渠道来补充流动性。
●由于核心企业向分销商不断压货,分销商寻求盘活自己大量库存的资金占用。
●外包导致的产业空心化使得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赖以支持自己融资的实物资产越来越少。
●发展中国家承接国外订单的中小企业,往往面临苛刻的融资环境,高成本的融资或资金流紧绷的问题,导致供应链产品成本上升,或供应商推出。
●核心企业的强势地位,使得国际结算中赊销逐渐替代了信用证方式,供应商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收窄。
根据Demica公司的研究报告,发达国家供应链金融市场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
●2007年,各家银行通过供应链融资手段发放的授信平均增长了65%。
2007年初,只有9%的公司启动了供应链融资计划,2008年4月,已经有14%的客户开始运行供应链融资计划,而且另有24%的客户正在评估供应链融资提供商的解决方案。
因此,总体而言,有38%的公司已经运行或准备正式推出供应链融资计划。
●一半以上的大银行认为,最有条件及最可能从供应链融资方案中获得流动资金正面效应的行业包括:
零售(82%)、汽车(75%)、制造(74%)、电子(70%)、食品及饮料(62%)、制药(61%)、批发(56%)、重型装备(53%)以及科技(51%)。
●93%的国际性银行感觉到公司客户对供应链金融的需求强烈,因为该项服务“在当前严峻的信贷环境下,提供了一种稀缺信贷资源的高效率的配置方式”。
公司客户认为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益处不再是“产品成本的削减”,而是“资金成本的削减”。
●尽管次级抵押贷款也是一种资产支持类的贷款,并且从2007年以来出现了大问题。
但是64%的大银行表示仍将继续通过它们的资产支持贷款的平台运营供应链融资服务;另有60%的银行认为,其他细分市场出现的不良状况,不会影响其在供应链融资市场的拓展计划。
●80%的大银行认为,供应链金融产品对于商业银行业务的差异化竞争十分重要,因为它们认为,供应链金融业务有助于推广银行的某些高端技术服务和金融服务,比如电子发票。
一些欧洲的主流银行普遍认为,在未来的两年中,银行向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增长速度将远远高于传统的授信额度。
●在信贷紧缩的大背景下,65%的大型企业正在探寻对其供应商可持续地延长付款账期的方法,这意味着供应链融资手段的价值将进一步被发现和挖掘。
●在调查成果实施供应链金融计划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时,银行以为大企业面临的最大障碍是部流程的再造和部组织方面的问题;而大企业自身认为最大的障碍时对供应商的营销和技术整合方面的困难。
2.1.2墨西哥国家金融开发银行的“生产力链条”计划
墨西哥国家金融开发银行(Nafin)通过在线方式为中小供应商提供保理服务,是供应链反向保理融资的成例。
所谓反向保理,是指保理商所买断的应收账款的对家是一些资信水平较高的买家。
这样,银行只需要评估买家的信用风险就可以开展保理,而授信的回收资金流也直接来自于买家。
该保理项目被称为“生产力链条(productivechains)”计划,旨在构筑大买家和小供应商之间的抵交易成本和高流动性的交易链。
“生产力链条”使融资困难的小供应商得以凭借它们对大买家的应收账款进行流动资金融资,并且通过让大买家的低信用风险替代小供应商的高信贷风险,从而降低小供应商的融资成本。
Nafin在这个计划中主要扮演再贷款人的角色,即90%的业务是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保理融资进行再融资,剩余的10%是对客户的直接融资,且主要针对的是公共项目。
Nafin提供无追索权或抵押品的服务,不收取服务费,最高的融资利率为12%,而商业银行的平均融资利率为13%。
重要的是,只要中小企业在线或是通过电火花注册,并在银行或保理商那里开立账户,那么供应商的应收账款转让以及给供应商出账都是电子化的。
资金直接转账到供应商的银行账号上,银行就变成了债权人,在30~90天后买家支付货款时,银行即收回了贷款。
Nafin保理计划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所运用的电子交易平台压缩了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
所有的交易在3小时之完成,资金在交易日结束之前会划到供应商账上,这给供应商提供了快速的流动性。
此外,Nafin保理计划比商业保理更便宜,因为Nafin没有收取保理服务费。
2.1.3GE和太平洋资产融资公司的存货代占解决方案
存货代为占有解决方案(inventory-ownershipsolutions)是一种新兴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这种方案让供应商能够以低于一般流动资金贷款的利率获得融资,从而减轻由于买卖双方融资成本差异带来的流动资金压力。
在供应商需要保持的在途存货数量巨大或者供应商在买家的压力下不得不持有大量存货仓储设施的情况下,比如供应商代买家持有库存模式(VMI),存货所有权解决方案为供应商提供一个新的资金来源。
GE公司最近推出了贸易分销服务,旨在盘活供应链中存货所占用的资金。
GE从供应商那里购买存货商品,当商品在运输途中或在仓库里的时候,GE拥有对这些商品的货权。
当买家(如核心企业)需要提货的时候再将存货出售给买家。
GE公司运用记载有在途数据的信息管理系统来管理这项服务。
相关的协议条款经过了严密的设计,目的是避免在买家最后在没有提完货物的情况下GE沦为最后的货主。
通过这项服务,GE公司为供应商提供了库存实时变现的途径,规避了存货积压产生的资金占用。
另一个案例来自于太平洋资产融资(PacificAssetsFunding,PAF)公司,该公司已经从事了多年的存货代为占有业务。
除存货盘活服务以外,它的经营活动更像是一个贸易公司,包括安排运输、储藏和清关。
PAF与GE公司存货代为占有服务的不同之处在于:
GE公司的服务要求买家具备投资级别,而PAF只要能够合法取得对商品的所有权,便可以在全球围有选择地与资信水平不好的买家合作。
2.1.4摩根大通银行——实体供应链和金融供应链的联姻
2005年,摩根大通银行收购了一家物流公司Vastera,并在亚洲组建了一支新的物流团队,专门为供应链和分销商提供金融服务和支持。
此举被行业专家誉为“实体供应链和金融供应链的联姻”。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现金管理服务商,摩根大通银行的资金清算部门在全球的美元清算业务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现金管理和供应链贸易融资是两项相辅相成的银行业务。
新组建的JPMorganChaseVastera公司提出的价值宣言是:
为进出口商提供一站式服务,妥善解决跨境货物运输中日益增加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包括由于不充分的进出口信息和文件传递延迟引起的运输耽搁、违反国际贸易法规遭受的政府罚款以及由于供应链中的缺陷导致的现金流问题,等等。
在为全球供应链中主要的结算环节(包括收付货款、支付运费、支付保险费、支付关税等)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摩根大通银行可以自动获得各类贸易相关数据。
而利用运用运输单据制作和管理的自动化,Vastera原有的流程和技术有力地支持了“实体货物”的跨境流动。
这项收购通过提高货物运输数据的可视度,为整条供应链提供了更高水平的金融工具盒更多地融资机会。
跨行业的并购打破了厂商、物流公司、银行通过互不关联的系统及流程分别参与供应链中物流和资金流的格局。
通过整合不同的平台、实现互补、创造合力,摩根大通银行希望在供应链融资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然而,与战略并购相反,也有不少银行选择将贸易融资的后台操作外包,以集中更多地资源强化贸易融资业务中的核心部分。
如英国巴克莱银行与荷兰银行签订了特殊协议,将其贸易服务的操作环节外包给荷兰银行处理,自己则保留了与客户联络、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数据分析等功能。
与摩根大通银行相同,巴克莱银行业看到了在贸易融资方面的巨大业务机会,但是它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通过后台操作外包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操作差错,增加操作风险的可控性,从而可以集中更多地精力开展贸易融资技术平台的构造,提高在服务及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2.2国实践
2.2.1国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现状
国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若干产品出现的历史,比如存货抵押贷款,按照有据可查的资料,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银行。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中小商业银行在竞争压力下得持续创新,存货融资业务开始得到零散的恢复。
之后,发展银行在总结面向中小企业的货押和票据业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偿性贸易融资”理念和“1+N”供应链融资系列产品包,并于2005年总结提升为供应链金融服务,2006年在业率先退出了“供应链金融”的品牌,系统地对供应链中应收、预付和存货提出了结构性的解决方案。
目前,供应链金融的一系列的阶段性业务规几乎都是由发展银行奠定的,比如产品系列划分、准入评级办法、授信后操作规、物流监管办法及协议文本、与核心企业的三方协议、“1+N”营销模式、供应链全景图分析方法,等等。
继发展银行之后,目前广发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以及一些传统国有银行都已涉足该项业务。
由于前文提到的原因,国银行供应链金融的业务实践与国际性银行存在一系列的错位:
(1)国际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以“应收账款融资”为关键词,通过电子平台对订单、发票等数据信息流的公示和鉴证,为供应链成员和银行提供面向多个环节的融资申请和批准按钮。
国银行的供应链融资则以“存货融资”为关键词,通过第三方物流监管的引入以及一定程度上对核心企业的信用引入,为供应链成员提供融资。
(2)国际银行的供应链融资时传统国际贸易融资的延伸,区别之处在于:
前者是系统性安排下得一对多解决方案,后者仅是一对一的融资。
而国供应链融资更所属于资产支持性贷款的畴,改进之处在于引入了核心企业作为风险控制变量,同时也涉及核心企业与银行间的系统性安排。
(3)出于对外包基地稳定性和成本控制的关切,国际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主要面向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而对分销商的存货融资和预付款融资大多建立在一对一的基础上,系统性的分销商融资安排刚刚起步。
国的情况恰恰相反,供应链金融大多集中于下游,即“分销链金融”或“渠道融资”的畴,因为国核心企业与下游的利益紧密度往往超过了与上游的利益联系。
(4)如果说国外银行推出供应链金融的初衷在于维系与老客户的关系,即避免因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组织结构变化导致的老客户流失;那么,国银行业热衷于供应链金融则基于明确的新客户导向,即一种开发中小企业市场的新的授信技术和盈利模式。
阶段性地看,由于国供应链金融还在起步阶段,且由于技术手段、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方面的特点,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存在一系列明显的阶段性缺陷:
(1)由于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意识普遍薄弱,供应链普遍表现出松散的特征。
表现在供应链的边界模糊,核心企业对供应链成员的资信引入有时缺乏利益激励。
而成员企业对核心企业的归属感不强,也导致基于供应链的声誉效应和违约成本构造起来比较困难。
这种状况不仅使得银行可选择开发的链条有限,而且需要审慎评估供应链部约束机制的有效性。
这解释了国供应链金融相对集中于汽车、钢铁等有限几个行业的原因。
(2)国金融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得供应链金融息技术的含量偏低。
作为一项高操作成本的业务,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与操作成本节约高度相关。
目前在单证、文件传递、出账、赎货、应收账款确认等环节的劳动密集型特征,是对供应链融资业务经济性损害最大的问题,同时也是风险的额外来源。
同时,电子商务手段有助于增强贸易背景可视度、降低交易成本,但国商业银行普遍没有将供应链金融有机整合到这类平台之中,由此带来贸易环节和融资环节的割裂成本。
(3)国银行的供应链金融局限于国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