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管理基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6427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质管理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水质管理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水质管理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水质管理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水质管理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质管理基础.docx

《水质管理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质管理基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质管理基础.docx

水质管理基础

水质管理基础

(一)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

俗话说:

“养鱼先养水”。

水是鱼、虾、蟹、鳖、蚌、蛙等水产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水质的好坏影响到水产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关系到产量和经济效益。

每种水产动物都需要有合适其生存的水质条件,水质若能满足要求,养殖动物就能顺利生长发育。

若果水质的某些指标超出生物的适应和忍耐范围,轻者养殖动物生长速度缓慢,成活率降低,饲料系数提高,经济效益下降。

重者可能造成养殖动物的大批死亡,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

养鱼生产中,由于水质的恶化造成的事故非常多。

水质对养殖的水生生物起着生死攸关的作用。

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是PH值(酸碱度)、溶解度、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5项指标。

重金属、农药、化工污水等污染的水源,如超出《渔业水质标准》,则不能用于养殖生产。

对养殖用水,必须定期对水质进行全面科学检测。

如果片面检测或凭经验主观判断,可能招致灾难性的后果。

科学的检测可得出正确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告诉养殖者水质的状况,从而判断水质是否满足水产动物生长的要求,以及是否会引起动物发病。

水质检测的另一个作用是为改善水质、鱼病用药提供依据,减少因施肥、投饵、用药等日常管理造成的鱼类死亡损失。

因人的定期体检一样,水质检测是保证水质符合健康养殖要求的必要保证,水质检测的水产养殖的基础。

(二)水产动物生命要素——溶解氧

同人一样,水产动物也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存,缺氧可使其浮头,严重时泛池致死。

1、养殖(育苗)水体溶氧要求

一般来说,养殖(育苗)水体的溶氧应保持在5—8mg/L(ppm),至少应保持3mg/L以上。

各种鱼虾类的需要溶解氧条件如表一。

表一各种鱼虾类需要溶氧范围(mg/L)

品种

适宜范围

开始浮头

窒息死亡

鳜鱼

6~8

1.5

0.8

大口鲶

6~9

1.4

0.7

5.5~8

1.75

0.6

4~8

1.55

0.4

草鱼

5~8

1.6

0.5

5~8

1.5

0.3

鲮鱼

4~8

1.6

0.5

日本鳗鱼

4~9

1.4

0.6

团头鲂

5.5~8

1.7

0.6

罗非鱼

6~9

1.5

0.2

梭鱼

5~8

1.8

0.4

鲫鱼

4~5

1.0

0.1

中国对虾

6~8

1.4

0.4

斑节对虾

5~8

1.2

0.3

罗氏沼虾

7~9

1.5

0.5

河蟹

>5

2.5

1.5

轻度缺氧虽不致鱼虾死亡,但鱼虾生长会变慢,饲料系数提高,生产成本上升;水中溶氧过高会引起鱼类气泡病。

2、导致溶氧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1)气温高。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如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温由10℃上升到35℃时,空气中的氧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可以由11.27mg/L降至6.93mg/L,高温会引起溶氧降低。

此外水产动物和其它生物在高温时耗氧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养殖密度过大。

生物的呼吸作用加大,生物耗氧量也增大。

(3)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有机物越多,细菌就越活跃,这种过程通常要消耗大量的氧才能进行,因此容易造成缺氧。

(4)无机物的氧化作用。

水中存在如硫、亚硝酸盐等时,会发生氧化作用消耗大量溶解氧。

3、鱼虾缺氧时有何反应?

轻度缺氧时,鱼虾出现烦躁,水面明显看鱼虾游动的波浪,个别鱼虾头部浮出水面,鱼虾呼吸加快;重度缺氧时,大量鱼虾会浮头,甚至死亡。

如武昌鱼和白鲢在0.6mg/L溶氧时开始大量死亡。

长期处于1.3mg/L~3.0mg/L溶解氧时,鱼虾摄食基本停止,生长速度极慢。

这就是为什么经常浮头的高产池塘,饲料系数高的原因。

4、溶氧与其它有毒物质的关系?

保持水中足够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转化和降低有毒物质(如氨、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含量,例如:

水中有机物腐烂后产生氨和硫化氢,在充足氧存在的条件下,经微生物的好氧分解作用,氨会转化成亚硝酸盐再转化成硝酸盐,硫化氢则被转化成硫酸盐,变成无毒的最终产物,并被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所吸收。

因此水中保持足够的溶解氧对水产养殖非常重要。

如果缺氧,这些有毒物极易迅速达到危害的程度。

据测定,水中溶氧由1.54mg/L提高到2.2mg/L时,氨气的含量有0.4mg/L 降到0.2mg/L,亚硝酸盐可由0.04mg/L降到0.01mg/L。

5、如何增氧?

最好的办法是就经常注入新水,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晴天中午或后半夜经常使用增氧机,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增氧方法。

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新,经常泼洒微生物水质改良剂(如“解毒保底净”、“水体安”、“解毒绿水宝”、“雨中宝”、“活水素”、“EM原露”、“底收—爽水宝”、“水洁净”等)也是一个预防水质缺氧的应急措施,还可泼洒“粒粒氧”或“增氧泡泡C”等化学增氧剂。

无论何种增氧剂,固体含量也不能超过13%,液体含量也不能超过18%。

如1亩池塘(平均水深1米),泼洒1公斤增氧剂,其溶解也不过增加0.25mg/L而鱼开始浮头死亡到正常的溶氧之间的差距达2ml/L以上。

因此,通常适当降低放养密度、泼洒水质改良剂、增氧剂、平时多注水或开增氧机等措施是水产养殖解决浮头或泛池的最根本的解决方法。

(三)水质的晴雨表——PH值

PH值是水质的重要指标,这是因为PH值决定着水体中的很多化学和生物过程,如氨气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由于PH值的不同,其毒性也不同。

1、水质PH值的控制标准

海水养殖PH值一般控制在7.5~8.5之间,淡水养殖PH值一般应保持在6.5~9.0之间。

水中生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和各种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变化,PH值的变化对鱼虾和水质均有很大影响。

2、PH值对鱼虾的直接影响

PH值过高或过低对鱼虾都有直接危害,甚至死亡。

酸性水中(PH值低于6.5)可使鱼虾血液的PH值下降,消弱其载氧能力。

造成生理缺氧症,尽管水中不缺氧但仍可使鱼虾浮头。

由于耗氧降低,代谢急剧下降,尽管食物丰富,但鱼虾仍处于饥饿状态。

PH值过高的水则腐蚀鳃组织,引起鱼虾大批死亡。

如鳗鱼在PH值低于5时,鳃变红褐色粘液分泌增多,呼吸衰竭而死亡。

PH值在低于4或高于10.5时,鱼虾不能存活。

3、PH值对水质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使水中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

PH值高于8,大量的铵(NH4)会转化成有毒的氨(NH3)。

PH值低于6时,水中90%以上的硫化物以硫化氢的形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

总之,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增大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

4、如何调节水质的PH值

水质偏酸:

当PH值小于7时,可全池泼洒20ppm生石灰可提高PH值0.5左右。

水质偏碱:

PH值在7~8.5时,适宜于鱼虾生存,当PH值大于9.0时,可采取措施降低PH值,降低PH值的最好方法是换水或注入新水。

也可全池泼洒醋或硼酸来降低PH值。

但每次泼洒不得超过1.5ppm,宜采用少量多次之办法。

(四)水产动物的隐形杀手——氨(NH3)

1、氨的来源

氨由水产动物排泄物(粪便)和底层有机物经氨化作用而产生。

氨是水产动物的剧毒物质,养殖池中由于有动物排泄物,必定存在氨,养殖密度越大,氨的浓度越高。

2、水中氨的控制标准

氨对各种鱼虾蟹由于个体和品种差异而有不同的安全浓度(见表二),为保证鱼虾的安全,水产养殖(育苗)生产中,应将氨的浓度控制在0.02ppm以下。

表二氨的安全浓度(ppm)

品种

安全浓度

河蟹苗种

0.02

中国对虾

0.02

斑节对虾

0.02

欧洲鳗鲡

0.10

大口鲶

0.15

罗氏沼虾(幼体)

0.16

日本鳗鲡

0.20

鲫鱼

0.25

0.30

草鱼

0.30

0.30

0.30

3、氨的毒性

氨对水产动物的毒性依其浓度不同而不同。

①在0.01~0.02ppm的低浓度下,动物可慢性中毒出现下列现象;一是干扰渗透压调节系统;二是易破坏鱼鳃的粘膜层;三是会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

鱼虾长期处于此浓度的水中,会抑制生长。

②0.02~0.05ppm的次低浓度下,氨会和其它造成疾病的原因共同起加成作用,而加速其死亡。

③在0.05~0.2ppm的次致死浓度下,会破坏鱼虾皮、胃、肠道的粘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

④在0.2~0.5ppm的致死浓度之下,鱼虾类会急性中毒死亡。

发生氨急性中毒时,鱼虾表现为急躁不安,由于碱性水质具较强刺激性,使鱼虾体表粘液增多,体表充血,鳃部及鱼鳍基部出血明显,鱼在水体表面游动,死亡前眼球突出,张大嘴挣扎。

4、PH值影响氨的毒性

对水产动物产生毒害作用的是氨(NH3),而不是铵(NH4)。

铵(NH4)对于水产动物没有毒性。

在水中氨和铵存在如下转化:

NH3+H2O→NH4OH→NH4++OH—

表三水样中有毒氨(NH3)在总氨氮中的比例(%)

温度

15℃

20℃

25℃

30℃

PH值

6.0

0

0

0

0

6.5

0

0.1

0.2

0.3

7.0

0.3

0.4

0.6

0.8

7.5

0.9

1.2

1.8

2.5

8.0

2.7

3.8

5.5

7.5

8.5

8.0

11.0

15.0

20.0

9.0

21.0

28.0

36.0

45.0

9.5

46.0

56.0

64.0

72.0

10.0

73.0

80.0

85.5

89.0

从中可以看出,PH值越高,氨的浓度将增加,而铵的浓度将减少;反之,PH值越低,氨的浓度将降低,而铵的浓度将增加。

当PH值低于6.0时,水中的氨的含量将是0。

在水质分析中,测定的氨氮是氨和铵的总量。

根据水的PH值和温度,可以查出氨的浓度。

5、如何防止水中氨过高?

在养殖(育苗)生产中,要定期检测控制水中的氨氮指标,池塘氨氮含量一般要控制在标准以下。

具体应采取下措施:

①及时排污,尤其是小水泥池养殖或虾蟹育苗时,应将池底污泥彻底排掉。

②选用高质量的饲料,尽量减少残饵。

③养鱼中使用铵态氮肥(如硫胺、碳铵、硝铵)时,应避免PH值过高。

铵态氮肥与生石灰不可同时使用,一般应相隔十天以上。

④4—8月期间,使用微生物水质改良剂(如“活水素”、“EM原露”、“高效利生素”),对降低氨氮效果显著。

6、水中氨氮检测时,数值偏高如何处理?

水中氨的浓度超过0.02ppm就属偏高,应设法改善。

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降低水体的PH值,减少氨的浓度,降低氨氮的毒性。

②定期冲住新水,稀释水中氨氮浓度。

③使用水质改良剂“降氨活水宝”、“底改—爽水宝”、“鱼中宝”、“养水解读王”等。

(五)水产动物的致病根源—亚硝酸盐(NO2)

1、亚硝酸盐(NO2)

亚硝酸盐氨转化成硝酸盐过程中间产物,在这一过程中,一旦硝化过程受阻,亚硝酸盐就会在水体内积累。

这种情况在对虾。

河蟹育苗过程中经常发生,如河蟹1期蚤状幼体对亚硝酸盐(NO2)—N的要求含量必须控制在0.2mg/L以下,若超过此量将导致幼体大批死亡。

2、亚硝酸盐(NO2)的控制标准

根据现有文献,亚硝酸盐的毒性依鱼虾蟹种类和个体不同而不同,因此,对各种鱼虾的安全浓度差异很大。

为确保鱼虾蟹(尤其育苗期)的安全,建议将亚硝酸盐含量必须控制在0.2mg/L以下(见表四)。

表四亚硝酸盐对各种鱼虾的安全浓度(ppm)

品种

安全浓度

鲢鱼

2.4

鲤鱼

1.8

罗非鱼

2.8

团头鱼

2.0

欧洲鱼

2.6

草鱼(种)

0.12

罗氏沼虾(Z5幼体)

0.60

河蟹幼体(Z3幼体)

0.71

斑节对虾(蚤状体)

0.10

中国对虾(1~2cm)

0.20

3、亚硝酸盐(NO2)毒性

当前养殖水体中存在亚硝酸盐时,鱼虾类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起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

鱼类长期处于搞浓度亚硝酸盐的水中,会发生黄血病。

亚硝酸盐在水产养殖中是诱发爆发性疾病的重要环境因子。

当水中亚硝酸盐达到0.1ppm时,鱼虾红血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逐渐丧失,会造成鱼虾慢性中毒。

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

当亚硝酸盐达到0.5ppm时,鱼虾某些代谢器官的功能失常,体力衰退,此时鱼虾很容易患病,很多情况下鱼病暴发疾病而死亡,就是由于亚硝酸盐过高造成的。

亚硝酸盐过高可诱发草鱼出血病。

鳗鱼亚硝酸盐中毒时鱼体发软,胸部、臀部带钱黄色,肝脏、鳃、血液呈深棕色。

对虾中毒时,鳃受损变黑,导致死亡。

5、如何防止亚硝酸盐过高?

①定期换注新水。

②保持养殖池或育苗池长期不缺氧。

③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

活水素、降硝活水宝、解毒绿水宝等。

(六)水中剧毒气体—硫化氢(H2S)

1、硫化氢的来源

硫化氢(H2S)是一种可溶性的毒性气体,带有臭鸡蛋气味。

有两个主要原因导致产生硫化氢;一是在于养殖池底中的硫酸盐还原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硫酸盐;二是导氧菌分解残留饵或粪便中的有机物化物。

硫化氢与泥土中的金属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致使池底变黑,这是硫化氢存在的重要标志。

2、水质中的硫化氢的控制标准

养殖(特别是育苗)生产中,水质中硫化氢的浓度应该严格控制在0.1ppm以下。

3、硫化氢的毒性

硫化氢是水产动物的剧毒物质。

大约0.05ppm的硫化氢可使健康鱼急性中毒死亡。

当水中的硫化氢浓度升高时,鱼虾的生长速度、体力和抗病能力都会减弱,严重时会损坏鱼虾的中枢神经。

硫化氢与鱼虾血液中的铁离子结合使血红蛋白减少,降低血液载氧能力,导致鱼虾呼吸困难,造成鱼虾中毒死亡。

硫化物在水中能常以HS-和H2S两种形式存在,S的量极微,HS-和H2S的比例受PH值调节,转化形式如下:

H2S→H++HS-

H2S有毒,HS-无毒。

同量的H2S,PH值越低,毒性越大。

按H2S的离解常数,当PH值为5时,则有99%的硫化氢以HS-的形式存在,毒性很大。

由于海水的PH值较高,所以海水养殖受到硫化氢危害的机会比淡水养殖小。

4、保持池水硫化氢不过量方法

①充分增氧:

高溶解氧可氧化消耗H2S,并可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与繁衍。

通过泼洒“粒粒氧”,加开增氧机可以达到增氧目的。

②控制PH值:

PH值越低,发生H2S中毒的机会越大。

一般应控制PH值在7.8~8.5之间,如果过低,可用生石灰提高PH值,但应注意水中氨氮的浓度,以防引起氨氮中毒。

③经常换水,使池水有机污染物浓度降低,同时向新水中添加铁、锰等金属离子能沉淀水中的H2S。

④收获后彻底清除池底污泥,如不能清污,应将底泥翻耕暴晒,以促使硫化氢以及其他硫化物氧化。

⑤合理投饵,尽量减少池内残饵量。

(七)塘水变坏有哪些征兆、是何原因、怎样改善?

塘水变坏多半发生在高温季节,腐殖质的发酵分解及水生植物繁殖过剩等所致。

其征兆是:

①水色呈黑褐带浑浊,是池中腐殖质过多,腐败分解过快所引起。

这种水往往偏酸性,不利于天然食料的繁殖和鱼的成长。

②水面出现棕红色或油绿色的浮层或粒状物,一般是蓝绿藻类大量繁殖所致,而蓝绿藻类又大多不能被鱼作为食料利用,反而消耗氧料,吊瘦水质,抑制可消化藻类的繁殖,影响鱼的生长。

③水面有浮膜(俗称“油皮”),是中生物死亡腐败后的脂肪体,粘附尘埃或污物后形成的。

多呈灰黑色,鱼吞食后不利于消化;同时浮膜覆水面也影响了氧气溶于水中。

④水面上常有气泡上泛,水色逐渐转变,池水发苦带腥臭,是腐殖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碳酸、硫化氢、氨氮、沼气,这些气体都有毒性,对于有一定危害。

⑤鱼的活动反常,有时在水面旋转打团,就不下沉(某些鱼病也有此种现象);有时浮头起来后迟迟不回沉或吃食量逐渐减少。

发生这些现象,如检查不出鱼病,则是塘水转坏的征兆。

改善的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一般采取加水或换水,再根据水质情况适当增施部分肥料。

可用“解毒绿水宝”、“底改—爽水宝”、“活水降硝灵”、“活水素”等加以改善水质,也可用拌塘泥泼洒,中和池水酸性,使塘水转肥变活,为鱼类和其它的饵料生物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

(八)鱼池的藻类危害

1、小三毛金藻

该藻类黄色,因生有三根鞭毛,故得名。

当池中的小三毛金藻大量繁殖后,会分泌出一种毒素,能使鱼类中毒死亡。

初时部分鱼类如鲢、鳙等向池的四隅集中,驱之不散,这是鱼类大量中毒的前奏。

当池水毒性加重时,几乎所有的鱼都集中排列在池边水面附近,头向岸边,静止不动,鱼类很快死亡。

【防止方法】:

发病初期,应立即加入新水,将毒水排尽。

若排水困难,应将鱼转入它池。

可用“青苔灭澡灵”或“虫藻清”均匀泼洒或硫酸铜全池泼洒,浓度0.7~1.0ppm。

一般24小时后鱼池恢复正常,不过药液退时还会发病。

也可施硫酸铵,水温20℃时浓度为8~10ppm,15~20℃时为12ppm,15℃以下时为14ppm,治疗效果好。

施铵盐类、尿素等肥料时,水中氨氮不能超过0.1ppm,严防氨氮中毒。

2、微囊蓝藻

微囊蓝藻又称湖靛和铜锈水,有蓝藻中铜绿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大量繁殖而成。

在盛夏天气炎热时,由于大量繁殖可在池水面形成铜绿色水华。

这种藻类中碱性水中(PH8~9.5),水温28~32℃时繁殖最快。

由于微囊藻外面包着一层胶质,一般鱼类均不能消化,过度繁殖衰老死亡后,蛋白质分解,并产生有毒羟胺和硫化氢,这些毒物浓度大时,会影响鱼类生长,严重时使鱼类中毒死亡。

蓝藻大量繁殖时,在晚上产生过多二氧化碳,消耗大量氧气,容易造成缺氧泛池,当蓝藻进行强烈光合作用时,会使水体PH值急剧上升,使鱼类神经系统失灵,兴奋性增加,活性加剧、痉挛,鱼体失去平衡。

【防止方法】:

池塘经常灌注新水,不使水中有机质过高,可控制微囊藻的繁殖,当该藻类已大量繁殖时,可用“清苔灭藻灵”或“虫藻清”均匀泼洒或全池泼洒硫酸铜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

2),浓度为0.5~0.7ppm,放药后应开增氧机,或在第二天清晨酌情加注清水,以防浮头。

清晨藻类上浮聚集时,将生石灰打成粉,撒在藻体上,连续撒2~3天,可杀死大部分藻类。

3、多甲藻

甲藻是水体中常见的单细胞浮游植物,在池塘中对鱼类产生危害的有多甲藻和裸藻。

多甲藻为黄褐色,大量繁殖时,在阳光照射下呈红棕色,也称“红水”和“铁锈水”。

鱼吃了以后在消化道中出现许多气泡。

甲藻死亡后产生可致鱼死亡的有毒甲藻素。

多甲藻和裸甲藻喜欢生长在含有机质多、硬质大、水呈微碱性的池塘中。

他们对环境改变敏感,水温、PH值突然变化均会引起藻类大量死亡,从而引起鱼类死亡。

【防止方法】:

多甲藻大量繁殖,应及时换水,改变水温和酸碱度,抑制其繁殖。

或用“清苔灭藻灵”或“虫藻清”全池泼洒,也可有效的杀灭此藻。

此外,尚有暖甲藻、蓝绿裸甲藻对养殖水体产生负面影响。

当塘水开始变坏或有害藻类大量繁殖时,应密切注意鱼类及水质,特别是使用药物时,更应该注意水质的变化及鱼类活动情况。

鱼用药物毒性的致死浓度是藻鱼类活动正常时进行测定的,在池水变坏、有害藻类大量存在时,水体中的有毒物质已经对鱼产生的一定的毒害作用,按正常高剂量使用药物,两者毒性相加,极有可能产生养殖鱼类的中毒死亡。

(九)怎样的水算是“肥、活、嫩、爽”?

水质的肥、活、嫩、爽食渔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良好水质和水色在视觉上的一个概括。

所谓水质肥,就是鱼饵的浮游生物种群多,数量大,繁殖量高。

通常较好的水质,由于不同种类浮游生物在光照、温度等外界条件不断变化的影响下,其活动的水层和水区也随之变动,因而使池水呈现多变的颜色,肥浓适度而不污浊,可谓嫩爽。

因此,从水色可以判断水质好坏,以下几种水质,可认为是较好的。

①绿豆色:

浮游物主要种类为绿球藻类和隐藻、硅藻,有时有黄绿藻等,透明度约在25~30厘米。

②浅褐带绿色:

透明度较高,浮游植物主要种类为硅藻、绿球藻目一部分、金黄藻和黄绿藻等。

③绿油色:

浮游植物主要种类为隐藻、硅藻、部分金黄藻和绿球藻目一部分。

当隐藻和绿球藻特别多的时候,透明度就低些。

这几种水色,天热时水面上均无任何颜色的浮泡或浮膜出现。

张宇(王教授指导)2011-6-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