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工程》知识要点及练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6355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备工程》知识要点及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建筑设备工程》知识要点及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建筑设备工程》知识要点及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建筑设备工程》知识要点及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建筑设备工程》知识要点及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设备工程》知识要点及练习题.docx

《《建筑设备工程》知识要点及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备工程》知识要点及练习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设备工程》知识要点及练习题.docx

《建筑设备工程》知识要点及练习题

《建筑设备工程》知识要点及练习题

(二)

一、填空题

1.给水水源可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两大类。

一般城市应选取地面水源。

2.室外给水系统的组成可分为取水工程、净水工程和配水工程三部分。

3.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根据城市规划、用户分布及对用水的要求等,有树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

一般城市建设初期采用树状网,市中心地区逐步发展成为环状网。

4.根据排水的来源和性质,排水可分为三类,即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

5.自来水的净化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混合与絮凝、沉淀与澄清和过滤消毒三部分。

6.排水系统制式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现在多采用分流制。

7.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

8.目前,最常用的使用最广泛的消毒剂是氯气。

9.室内给水系统按用途基本上可分为生活给水、生产给水和消防给水三类。

10.按建筑物层数估算室内给水管网所福的最小压力值的规律是l层建筑物管网压力至少为100Kpa,2层所需最小压力为120Kpa,2层以上每增加一个楼层压力应附加40Kpa。

11.设计室内给水系统时,按照水平配水干管的敷设位置,可以布置成下行上给式,上行下给式和环状式三种方式。

12.室内给水管道的敷设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及要求,可以分为明装和暗装两种。

13.管径小于或等于50mm时,宜采用截止阀;管径大于50mm时,宜采用闸阀或碟阀。

14.水表结点是由 水表 、 止回阀和放水阀等组成的水表井。

15.管网的水头损失为各管道的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之和。

16.给排水系统常用管材有钢管、铸铁管、铜管、塑料管和铝塑、钢塑复合管。

17.钢管连接方法有丝扣连接、焊接、沟槽管箍连接以及法兰连接四种。

18.水表选择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类型的选择和口径的选择。

19.水表类型的选择主要考虑通过水表的最大流量、最小流量、经常流量及安装水表的管道直径等因素。

20.水表的口径选择以设计秒流量选定水表的额定流量以平均小时流量的6%-8%校核流量。

21.为保证水箱的正常功能和维护的需要,必须有各种管道和阀门配套,一般应设有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泄水管、通气管、水位计、入孔等附件。

22.离心泵主要由泵壳、泵轴、叶轮、吸水管、压力管等部分组成。

离心泵的工作方式有吸入式和灌入式两种。

水泵的基本工作参数主要有流量、总扬程和轴功率。

23.建筑给水系统所需压力,必须能将需要的流量输送到建筑物内最不利配水点的配水龙头或用水设备处,并保证其有足够的流出水头。

24.水箱接管上不设阀门的是溢流管。

25.镀锌钢管规格有DN15、DN20等,DN表示公称直径。

26.不能使用焊接的管材是塑料管。

27.竖向分区的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中,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55MPa。

28.室外给水管网水压周期性满足室内管网的水量、水压要求时,采用设高位水箱给水方式。

29.设高位水箱给水时,为防止水箱的水回流至室外管网,在进入室内的引入管设置止回阀。

30.止回阀安装时有方向性,不可装反;闸阀安装时无方向性;旋塞的启闭迅速。

31.铸铁管不可以螺纹连接。

32.镀锌钢管可以热熔连接。

33.塑料管可以粘接。

35.住宅给水一般采用旋翼式湿式水表。

37.室内给水系统当两种及两种以上用水的水质接近时,应尽量采用共用给水系统。

38.室内给水管道与排水管道平行埋设,管外壁的最小距离为1m。

39.应根据流量、扬程来选择水泵。

40.无缝钢管管径采用外径壁厚标注方式。

41.室外给水管网水量水压都满足时,采用直接给水方式。

42.公共建筑物的生活给水引入管一般只设2条。

43.室外供水压力为300KPa,住宅建筑为6层,应采取直接给水供水方式。

44.为防止管道水倒流,需在管道上安装的阀门是止回阀。

45.为迅速启闭给水管道,需在管道上安装的阀门是蝶阀。

46.引入管穿越承重墙,应预留洞口,管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最大沉陷量,一般不得小0.15米。

47.水箱进水管和出水管为同一管道时,应在水箱底的出水管上装设止回阀。

50.新型给水管材改性聚丙烯管,它的代号为_PP-R。

51.当按建筑物层数确定生活饮用水管网上最小服务水压时,五层为0.24Mpa。

52.高层建筑是指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或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其它民用建筑等。

53.室内给水立管管卡安装时,在楼层不超过5米时,每层需装一个。

54.室内生活给水系统的水流速度不宜大于2m/s。

55.住宅集中给水龙头额定流量为0.3升/秒,其当量为1.5。

58.建筑给水系统按用途可分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

59.建筑给水系统常用的贮水和升压设备主要有贮水池、高位水箱、气压给水设备、离心水泵。

 

61.给水管网所需压力计算公式为

——室内给水引入管至最不利点之间的高差,

——最不利配水管路的压力损失,

—水表的压力损失,

——最不利配水点的流出水头。

62.室内生活给水系统可以选用铜管、钢塑复合管、PPR管。

63.镀锌钢管的连接方法有螺纹连接、法兰连接、焊接、沟槽式连接。

64.闸阀、截止阀、蝶阀、球阀可以用来调节水量、水压,关断水流。

65.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常用的管支架有管卡、托架、吊环。

66.给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重物压坏处、烟道、排水沟内。

67.建筑物内热水供应系统,按照热水供应范围可以分为局部热水供应系统、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和区域热水供应系统三类。

68.热水供应系统的加热方式有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两种。

69.热水供应系统一般由热源或热媒、加热设备、输配水管、热水配水点以及水质处理设备组成。

70.热水供应系统按照热水系统循环方式可分为全循环系统、半循环系统和不循环系统。

71.由于高层建筑使用热水要求标准比较高,管路长,因此宜设置机械循环热水供应系统。

72.室内热水供应,是水的加热、储存和输配的总称。

73.热水用水量标准有两种:

一种是按热水用水单位所消耗的热水量及其所需水温而制定的,另一种是按照卫生器具一次或一小时热水用水量和所需水温而制定的。

74.在计算耗热量的热水用水量时,幼儿园、托儿所和体育馆应按35℃计算,其余一般按40℃计算。

75.生活用热水的水质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76.热水立管明装时,一般布置在卫生间内;暗装时,一般都设置在管道井内,横支管可以沿墙布置,也可以布置在预留的墙槽内。

77.为了便于排气和泄水。

所有热水横管均应有不小于0.003坡度的坡向水加热器。

同时,管道系统最低处应设泄水阀门。

78.热水供应系统需要装设一系列器材和附件,以便控制系统的水温、热膨胀、排气等。

主要附件有温度自动控制器、自动排气阀、疏水器、膨胀罐、水质处理设备、伸缩器等。

79.为减少管道及加热或贮水设备的散热和系统的热损失,热水系统的配水干管、贮水罐、水加热器等均应保温。

82.热水管道为便于排气,横管要有与水流相反的坡度,坡度一般不小于0.003。

83.低层建筑物的室内消火栓水枪充实水柱的长度不应小于7m。

甲、乙类厂房、超过六层的民用建筑、超过四层的厂房和库房内,不应小于10m。

84.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给水方式,根据室外给水管网是否能直接满足室内消防水量和水压的要求,可分为无加压水泵和水箱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设置消防水泵和屋顶水箱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85.室内消火栓系统是建筑物内采用最广泛的一种消防给水设备,由消防水泵、水箱、水泵接合器、消防箱等组成。

当室外给水管网水压不能满足消防压力需要时,还需设置消防水泵和屋顶水箱。

8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可分为以下七类:

湿式系统、干式系统、干湿式系统、预作用系统、雨淋系统、水喷雾系统、水幕系统。

87.室内消火栓直径有50mm和65mm两种,水枪喷口的直径有13mm,16mm和19mm三种。

消火栓设置高度为距地面1.1m。

88.高位消防水箱的消防储水量,一类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8m3,二类公共建筑和一类居住建筑不应小于12m3,二类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m3。

89.室内消防给水系统按消防给水管网的服务范围可分为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和区域集中的消防给水系统两类。

按高层建筑的高度来考虑可分为不分区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和分区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9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主要由洒水喷头、报警阀组、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末端试水装置和火灾探测器等构件组成。

91.水泵接合器的种类有地上式、地下式和墙壁式三种。

92.当建筑高度较大,配水管网不能满足建筑消防供水要求时,宜设置水泵和水箱的给水系统,水箱的贮水量应满足10分钟的消防水量。

93.高层建筑必须设置室内、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

94.各层工业建筑,高架库房内,水枪的充实水柱一般不应小于13M。

95.环状管网的输水干管网及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输水管均不应少于两条,一条故障时,其余干管应仍能通过消防用水总量。

96.道路宽超过60M时,应在道路两边设置消火栓,并宜靠近十字路口。

97.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米,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米。

98.生活生产用水量应按最大小时流量计算,消防用水量应按最大秒流量计算。

99.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布置成环状,消防用水量不超过15L/s时,可布置成枝状。

100.建筑物室外的消防给水管道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00mm。

101.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不应大于0.80Mpa,当大于0.80Mpa时,应采用分区给水系统。

102.室内排水系统可分为生活排水系统、生产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和其他排水系统。

103.室内排水系统一般由卫生器具、排水横支管、立管、排出管、通气管、清通设备及某些特殊设备等部分组成。

105.室内排水横管应具有一定的坡度,并应坡向立管。

106.建筑排水系统常用的清通设备主要有检查口、清扫口和检查井。

107.排出管与室外排水管道连接处,应设检查井。

室外排水管拐弯、变径处应设检查井。

检查井中心至建筑物外墙的距离,不应小于3.0m。

108.屋面排水方式可分为外排水和内排水两种,一般尽量采用外排水。

109.地漏有50mm,75mm,100mm等三种规格。

地漏一般设置在地面最低处。

地面做成0.005~0.01坡度坡向地漏,地漏篦子顶面,应较该处地面低5~10mm。

111.内排水管道系统是由雨水斗、悬吊管、立管及埋地横管和清通设备等组成。

113.居住小区给水设计用水量包括居住小区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消防用水水量、浇洒道路、广场用水量,绿化用水量,市政公用设施用水量及管网漏水水量和未预见水量。

114.居住小区给水管道有小区干管、小区支管和接户管三类。

115.为提高小区供水可靠性,小区环状给水管网与市政给水管的连接管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连接管应能通过不小于70%的流量。

116.一般情况下,生活排水量为生活给水量的80%~90%。

117.小区生活污水处理站的位置应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宜应用绿化带与建筑物隔开,处理站与给水泵及清水池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0m。

118.中水系统由中水水源系统、中水处理设施和中水供水系统三部分组成。

120.居住小区埋地给水管道采用的管材一般采用塑料给水管和有衬里的球墨铸铁给水管。

121.居住小区的排水管道,宜采用埋地塑料管和混凝土管。

123.一般而言,供暖系统由热源、管网和散热设备三大部分组成。

124.在集中供暖系统中,按所用热媒不同,可分为三类:

热水供暖系统、蒸汽供暖系统和热风供暖系统。

126.按照回水动力的不同,蒸汽供暖系统可分为重力回水和机械回水系统。

按照供气压力的大小,可分为高压蒸汽供暖、低压蒸汽供暖与真空蒸汽供暖。

按照立管布置的特点,可分为单管式和双管式系统。

按干管布置的不同,可分为上供式、中供式和下供式。

127.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是靠水密度差形成的压力差使水在系统中循环的。

128.机械循环的热水供暖系统由锅炉、输热管道、水泵、散热器和膨胀水箱等组成。

系统水循环的动力依靠水泵,系统的最高处要设置膨胀水箱;供水干管应按水流方向有向上的坡度,坡度为0.003;并在最末一根立管前的供水干管的最高处设置集气罐和排气阀。

129.集中供暖系统的热媒主要有热水、蒸汽与空气等物质;其中以热水为热媒的供暖系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该供暖系统按系统的循环动力分有自然循环和机械循环系统;按系统的每组立管管数分有单管与双管系统。

130.热水供暖系统中供水温度一般为95℃,回水温度为70℃。

131.辐射供暖的形式较多,按辐射供暖表面温度可分为低温辐射、中温辐射和高温辐射。

132.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作用半径较小,通常不宜超过40~52m。

133.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为了顺排除系统内的空气,系统内的供水干管必须有向膨胀水箱方向上升的坡度,其坡度为0.005~0.1。

135.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包括维护结构热负荷与冷风渗透热负荷。

136.供暖系统热负荷的概算可采用单位面积热指标法和单位体积热指标法进行计算。

137.锅炉根据热媒分类主要有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两大类。

根据用途可分为供热锅炉和动力锅炉。

按其压力大小又可分为低压锅炉和高压锅炉。

按所用燃料种类可分为燃煤锅炉、燃油锅炉和燃气锅炉三类。

138.室内空气计算温度一般是指距地面2.0m以内人们活动地区的环境温度。

139.热指标是指在调查了同一类型的建筑物的供暖负荷后,得出的该类型建筑物每1m2建筑面积在室内外温差为1℃时每1m3建筑物体积的平均供暖热负荷。

140.膨胀水箱在供暖系统中用来贮存系统加热后的膨胀水量,在自然循环上供下回式系统中起排气作用,另外,还可以起恒定供暖系统压力的作用。

141.疏水器的作用是自动阻止蒸汽逸漏而且迅速地排出用热设备及管道中的凝水,同时能排除系统中积留的空气和其他不凝性气体。

最常用的疏水器有机械型疏水器、热动力型疏水器和恒温型疏水器。

142.供暖系统热用户与室外热力管网的连接方式可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种方式。

143.区域供暖系统的热媒有热水或蒸汽。

通过室外管网,将热水或蒸汽送至各个热用户。

室外管网一般为双管系统。

144.空气调节所控制的空气环境要素包括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压力、空气洁净度等。

145.一般把为生产或科学实验过程服务的空调称为工艺性空调,而把为保证人体舒适的空调称为舒适性空调。

146.空调系统主要由空气处理设备、风机、风道以及送、回风口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147.空调系统主要可分为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半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和局部式空气调节系统。

149.风机盘管机组由风机、表面式热交换器、过滤器组成,其型式有卧式和立式机组。

151.风机盘管系统的新鲜空气的补给方式:

可通过房间的缝隙自然渗入和排出;从机组背面墙洞引入新风和从缝隙自然排出;由内部空间在空调系统供新风和单独设排风系统;或采用单独新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的方式。

152.空调冷负荷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空调房间的冷负荷、室外新风负荷以及系统冷负荷。

153.空调房间应尽量避免东西朝向,外墙宜采用浅色饰面。

空调房间的外窗面积应尽量减少,一般不超过房间面积的17%。

154.空调房间最常用的气流组织方式是侧向送风。

空调机房的位置应该尽量靠近空调房间,尽量设置在建筑物底层或地下室。

155.国内空调房间最常用的气流组织的送风方式,按其主要特点分为侧向送风、散流器送风、孔板送风、喷口送风以及条缝形送风。

156.散流器送风可以分为平送和下送两种。

孔板送风可分为全面孔板送风和局部孔板送风。

孔板送风的回风口一般布置在房间的下部。

157.大型体育馆、礼堂剧院、通用大厅以及高大空间的工业厂房或公用建筑常用的送风方式为喷口送风。

158.空调房间的气流分布形式通常有上送下回、上送上回、下送上回和中送风四种类型。

159.常用的空气处理过程有过滤、加热、冷却、加湿和降湿。

160.空气过滤器是在空调工程中用于把含尘量较高的空气进行进化处理的设备。

按过滤效率来分类可分为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亚高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四类。

161.目前,广泛使用的空气加热设备,有表面式空气加热器和电加热器两种类型。

162.冷却空气的方法有用水冷式表面式冷却器冷却、用直接蒸发式表面冷却器冷却、用喷水室冷却。

163.常用的减湿方式有升温减湿、冷却减湿、吸收或吸附减湿三类。

164.消声措施有两个方面:

一是减少噪声的产生;二是在系统中设置消声器。

165.消声器的型式很多,按消声原理可以分为阻性消声器、共震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宽频带复合式消声器。

166.空调系统中的通风机、水泵、制冷压缩机等设备是产生振动的振源。

167.与设备连接的管道均应采用软连接,软连接可采用帆布管、橡胶管、金属波纹管。

168.空调工程中使用的制冷剂有蒸汽压缩式和吸收式两种。

169.压缩式制冷机是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四个主要部件组成的,并由管道连接,构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187.对于污水管道,当管径D<700mm时最大井距为50。

188.固定型取水构筑物有岸边式、河床式、斗槽式。

189.湿式喷水灭火系统中使用闭式喷头。

190.水泵结合器连接在消防给水系统的管道上。

191.在消防系统中启闭水流一般使用碟阀。

193.高层公共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等于24米。

194.室内消火栓数量超过10个且消火栓用水量大于15L/S时,消防给水引入进水管不少于2条,并布置层环状。

195.仅用于防止火灾蔓延的消防系统是水幕灭火系统。

197.湿式自动喷洒灭火系统用于室内常年温度不低于4℃的建筑物内。

198.低于七层的单元式住宅,可以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99.消防水箱与生活水箱合用,水箱应储存10分钟消防用水量。

200.室内消防系统设置水泵结合器的作用是使消防车能将室外消火栓的水从接入室内。

201.教学楼内当设置消火栓系统后一般还设置干粉灭火器。

203.室内消火栓系统的用水量是保证同时使用水枪数和每支水枪用水量的乘积。

204.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属于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05.室内消火栓应布置在建筑物内明显的地方,其中普通教室内不宜设置。

206.高层建筑内消防给水管道立管直径应不小于DN100。

207.消防管道不能采用的管材是塑料管。

209.干式自动喷洒灭火系统可用于室内温度低于4℃及室内温度高于70℃的建筑物内。

211闭式喷头的公称动作温度应比环境温度高30℃。

212.在装饰吊顶的办公室内闭式喷头的安装形式为下垂型。

213.水流指示器的作用是指示火灾发生的位置。

214.充实水柱是指消防水枪射出的消防射流中最有效的一段射流长度,它包括75%~90%的全部消防射流量。

215.室内常用的消防水带规格有D50、D65,其长度不宜超过25米。

217.当消火栓栓口处出水压力超过0.5MPa时,应采取减压措施。

219.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配水支管的管径不得小于25mm。

220.高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的布置间距,应保证有2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

221.下列建筑物:

体积超过10000m3的其他民用建筑、超过7层的住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砖木结构的古建筑、超过五层的办公楼必须设置室内消防给水。

222.自喷灭火系统中喷头的布置方式有长方形、正方形、菱形方式。

223.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闭式喷头按热敏元件的不同可分为玻璃球喷头、易熔元件喷头。

224.水泵结合器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地上式、地下式、墙壁式。

226.建筑物必须设置室内消防给水的建筑:

超过800个座位的剧院、体积超过5000M3教学楼、超过5层的其他民用建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木结构的古建筑。

227.建筑物必须设置室内消防给水的建筑:

占地面积大于300M2库房、超过1200个座位的体育馆、体积超过5000M3商店、超过5层的教学楼。

230.在民用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中应采用95~70℃热水作为热媒。

231.计算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热负荷时,将室内温度取值降低2℃,是因为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用于全面采暖时,在相同热舒适条件下的室内温度可比对流采暖时的室内温度低2~3℃。

232.与铸铁散热器比较,钢制散热器用于高层建筑采暖系统中,在承压方面占有绝对优势。

233.采暖管道设坡度主要是为了便于排气。

234.采暖管道必须穿过防火墙时,应采取固定、封堵措施。

235.采暖管道位于采暖的房间时,不应保温。

236.热水采暖系统膨胀水箱的作用是定压。

237.与蒸气采暖比较,室温波动小是热水采暖系统明显的优点。

238.民用建筑主要房间的采暖温度应采用16~24℃。

239.托儿所、幼儿园采暖温度不应低于20℃。

240.民用建筑集中采暖系统的热媒宜采用热水。

241.采暖立管穿楼板时应采取加套管措施。

  

242.当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分户热计量装置采用热量表时,系统的共用立管和入户装置,宜设在管道井内,管道井宜设在邻楼梯间或户外公共空间。

243.从节能角度,采暖建筑的朝向宜为南北向。

244.从节能角度讲,采暖建筑主要房间应布置在向阳面。

245.在高温热水采暖系统中,供水的温度是110℃。

246.集中供热的民用建筑,如居住、办公医疗、托幼、旅馆等可选择的热媒是低温热水。

 

247.作为供热系统的热媒,电热是不对的。

248.在低温热水采暖系统中,顶层干管敷设时,为了系统排气,一般采用0.003的坡度。

253.高层建筑供暖负荷的特点:

维护结构传热系数增大、夜间辐射增大、热压和风压引起的冷空气渗透增大、室内负荷的变化性大。

255.在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膨胀水箱的作用是容纳膨胀水,在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中,膨胀水箱的作用是排空气。

258.膨胀水箱的配管不应装设阀门的是膨胀管、溢水管。

  

260.散热器不应设置在两道外门之间。

261.热水采暖和蒸气采暖均应考虑及时排除系统中的空气。

262.建筑通风所利用的自然压力是风压与热压,机械通风主要的形式有全面通风与局部通风,无论采用哪种通风,为了能正常地排风和进风,都应该保持进出房间的空气量相等;但是,对于产生有害气体的房间可使进风量小于排风量,以形成一定负压,以有利于外部空气进入。

263.在大多数情况下,建筑物是在热压和风压同时作用下进行自然通风换气。

一般说来,热压作用的变化较小,风压作用的变化较大。

264.自然通风中形成热压的条件是:

室内外必须有温差;窗孔间必须有高差。

265.室内清洁度要求较高的房间全面通风时,采用机械通风,即利用风机把新鲜空气送入室内,使进风量大于排风量,室内压力大于室外大气压,保证室内处于正压状态。

266.热压值的大小取决于室内外空气的不同密度和建筑物外围护结构进、排风口之间的垂直距离。

267.一个完整的机械通风系统一般包括风机、风道、阀门、送排风口。

268.全面通风的通风量大小是根据排除建筑物内产生的余热、余湿、空气污染物等确定的。

269.要使全面通风的效果好,不仅需要足够的通风量,而且要合理的气流组织。

271.局部送风系统一般由进风口、空气处理设备、风机、送风管和送风口组成。

272.局部排风系统一般由吸风罩、风管、空气污染物治理设备、风机、排风管、风帽组成。

273.风管的形式很多,一般采用圆形或矩形风管。

274.风道布置应尽量避免穿越沉降缝、伸缩缝和防火墙等,对于埋地风道应尽量避开建筑物设备基础及生产设备基础。

275.送风口是送风系统中的风道末端装置,由送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