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给水排水专业就业形势分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8633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给水排水专业就业形势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届给水排水专业就业形势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届给水排水专业就业形势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届给水排水专业就业形势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届给水排水专业就业形势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给水排水专业就业形势分析.doc

《届给水排水专业就业形势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给水排水专业就业形势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给水排水专业就业形势分析.doc

2013届给水排水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韩雪冬

(水2009-1班学号0962108113)

摘要: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下行风险不断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绝不亚于2008、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现就2013年就业形势简要分析如下,以供毕业生参考,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先就业再创业、先就业再发展”的择业就业理念。

关键词:

就业形势、毕业生、严峻

一、给水排水专业招聘形势

(一)招聘岗位减少

据悉,2013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00多万。

但是,欧债危机、美债危机等致使全球经济低迷,企业发布的校招计划却并不乐观。

由于校园招聘计划的主力军多为外企,很多外企的全球市场不好,招聘量自然缩水。

从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各大网站获悉,往年一直做校招计划的企业今年仍会继续,只是招聘的岗位数可能仅有去年的80%。

对于学生来说,要看清今年的校招局势,选择行业时更要看好经济“这张牌”。

扫描今年的经济和市场,只能用“冷淡”来形容。

9月,在2013年校园招聘序幕拉开之际,我们发现企业纷纷采用“保守”招聘策略,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发布的校园招聘计划量仅为80%。

虽然中国是全球最被看好的市场,但是面对未知,很多企业还是选择了保守的方式。

(二)招聘质量把控严格

往年企业大量发布招聘,是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企业也认为一些急需的人才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然而但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招聘时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更加优中选优。

(三)企业招聘的不确定

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将会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登陆各大招聘网站不难发现,往年的招聘大户一如既往地发布了2013年的校园招聘计划。

但与以往成百上千的岗位发布不同的是,今年很多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上仅仅标注“若干”,并未对总量作明细说明。

二、毕业生就业心理

(一)缺乏心理承受力

1、焦虑和急躁。

毕业前夕,绝大多数同学都会产生各种焦虑心理。

担心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能否找到适合发挥特长,利于自己成长的单位和工作环境;害怕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十年寒窗付诸东流,无颜回江东见父老乡亲;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等。

特别是一些长线专业或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或成绩不佳、能力一般而又不善“包装”自己或临近毕业单位仍无着落的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焦虑。

这种焦虑,使大学生背上沉重的精神枷锁,常双眉紧锁,心情沉重,意志消沉,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注意力极度涣散,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惶惶不可终日,特别在遭受挫折后,对因自己“无能”而招致的“失败”怀有深深的自卑或自咎。

据《中国青年报》进行一项调查表明:

有七成以上的大学毕业生都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

大学生择业中焦虑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就是急躁。

尤其在职业未最终确定之前,这种心理就表现的尤为明显,他们有时恨时间过得太慢,简直是度日如年;有时又恨时间过得太快,最后期限将至,单位仍无着落;他们埋怨用人单位优柔寡断,怨父母亲朋办事不力,希望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一旦遇到挫折后便暴跳如雷,怨声载道,特别是那些在规定期限内未落实单位的学生,心理更为急躁。

这种急躁心理,往往使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心理紧张,烦躁不安,无所适从,有时会导致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等。

2、自卑。

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场上,部分大学生或因所学专业不景气,或因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知屡次受挫,往往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求才若渴的用人单位,往往不能适当的向用人单位展示自身所长,甚至把自身的长处也变成了短处,从而严重影响了就业与择业。

3、自负。

与自卑心理相反,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或因所学专业紧俏,或因就读学校为名牌学府,或因自己无论专业学习还是综合素质都高人一筹,或因凭自身较优秀的条件为不少用人单位所垂青,而在内心深处油然而生一种睥睨一切、目空天下、高人一等的极端自负心理,往往是“这山看着那山高”,这个单位不顺眼,那个单位也不如意,导致与不少适合自己发展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4、问题行为。

或因自身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不足,或因自身社会背景缺乏,或因机遇时机把握不准,导致部分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

但这些大学生往往不正确归因,怨天尤人,从而产生不平衡心理。

这种不平衡心理往往导致少数大学毕业生对社会对人生产生偏颇看法,过激者甚至出现问题行为,如损坏公物抱负迁怒于人进行不良交往过度消费嗜烟酗酒等等。

5、依赖心理。

有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虽然接受了四年的大学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一个大学毕业生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

表现在就业择业中对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往往不是凭自身思考来决断,而是依靠听取父母师长之意,师兄师姐之言,进行取舍,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

(二)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

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在2003年北京团委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大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成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00元,认为2000-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

 (三)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国忠指出:

“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

”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

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

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

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

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

同时,大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大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

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毕业生自主创业未能列入签约统计。

三、认清形势,改变策略

(一)放眼二、三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寻找就业机会

2012年,在毕业后一年内选择留在一线城市的大学生占63%,和上年的38%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此外,东部、南部发达地区也是大学生选择的热门地区,比重为20%,而选择中部二线城市的大学生仅占总数的6%,只有不到4%的大学生愿意到其他城镇,非城镇和其他地区工作。

继逃离北上广的现象后,新进入职场的求职者再次将目光聚焦在一线城市,虽然面对高企的房价、昂贵的房租、拥堵的交通,一线城市职业发展的广阔机遇,更加公平的规则,以及志趣相投的人脉圈显然对广大毕业生求职者仍具较大吸引力。

但其实从中国大陆雇佣指数来看,一些二线城市如天津、杭州、西安、哈尔滨等以及一些三线中等城市的人才需求指数也较为乐观。

建议学生可以把眼光放向二、三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可能会寻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基础性岗位仍是企业提供给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

无论是哪些行业,纵观整个招聘市场,其实为学生提供的多是基础性岗位。

学生青睐向往的管理培训生等岗位则很稀少,毕竟企业从培养到运用,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建议学生在选择行业和岗位上要更加务实。

给水排水专业所需从事的岗位更应该从基层做起,能够在施工的现场进行作业,应该不怕吃苦,从基层慢慢成长。

同时在不景气的招聘环境下,学生要把握清楚行业动向。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企业的经营动态和发展迹象。

比如一些企业经营困难,未来或将面临并购。

学生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作出判断,如果企业的营运不佳,这对今后的职业发展、稳定性都会不利。

另外,建议毕业生选择风险性较大的工作岗位,机会可能会更大。

(三)选择公招性岗位或考研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我们可以选择报考国家公务员或者是一些事业编制的单位,我们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于考试是我们擅长的,只要努力的复习,公务员还有一些事业单位是很容易考上的。

另外,我们可以选择考研,给自己深造的机会,将自己专业知识更加系统化,毕业以后竞争实力大大增加。

四、细心观察企业招聘,莫被忽悠

一些雇主品牌形象较好的企业发布的校园招聘计划一般属实。

但是也有很多企业把校招当作一种“品牌宣传”的手段,其发布的岗位计划等与实际招聘量可能并不相符。

因此,学生一定要细心观察,在招聘过程中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也可从其工作人员的态度和素质中看出端倪,以免被企业的营销手段“忽悠”。

参考文献:

[1]郑洁.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4)

[2]李清华,叶怀平.大学生择业心理辅导[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2(08)

[3]刺激经济还需“就业优先”政策思路[J].中国经济周刊.2008(42)

[4]莫荣.就业优先:

“十二五”时期的战略选择[J].中国劳动.2011(02)

[5]蔡昉.我国就业形势的新特点[J].财会研究.2011(09)

[6]晋凤.金融危机下我国的就业现状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9)

姓名

韩雪冬

性别

民族

汉族

籍贯

内蒙古通辽市

出生日期

1990.10.20

政治面貌

团员

学历

本科

职务

体委

专业

给水排水工程

健康情况

健康

毕业院校

内蒙古科技大学

邮编

014010

联系电话

15848805079

邮箱

1024578862@ 

求职意向

愿进入施工类、安装类、水处理相关的单位

语言能力

v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总分437分),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v普通话流利,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主修课程:

v建筑类课程:

建筑给水排水、高层给排水及消防工程、土建与水工结构基础、、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水工结构设计

v水工艺类课程:

水质工程学、污水处理技术、水处理生物学、水工艺设备基础、水分析化学、水文学与水资源、专业英语

v市政类:

给排水管网系统、泵与泵站、泵站设计、给水管网设计、排水管网设计、

个人技能

v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通过了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

v精于autoCAD绘图软件,熟悉Excel、PowerPoint等Office软件。

v具有独立驾驶机动车能力,并取得驾驶证。

v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与同学关系融洽。

奖惩情况:

v2010年5月获得学习奖学金一等奖

v2010年4月获得社会活动二等奖学金

v2009年11月在院幻灯片制作中获“最佳简约奖”

v2010年9月在“我们是80、90时尚创意汇演”中,获“最佳创意优秀奖”

v2010年11月在院篮球赛中获“精神文明奖”

社会实践:

v2010年暑假期间在包头万利嘉年华做过服务人员

v2011年暑假期间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经验 > 旅游购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