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查与思考.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8618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查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查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查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查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查与思考.doc

《对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查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查与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查与思考.doc

摘要: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三产融合将成为新常态下拉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本文通过对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梳理,试图提出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化技术的迅速推广应用,全国各地农业开始了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信息农业、高端增值农业等蓬勃发展,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产品直销市场等不断涌现。

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地方“三农”工作,实现了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双赢。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三产融合将成为新常态下拉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大竹县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喜人,荣膺“西部竞争力十强”,是达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

近年来,大竹县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紧密相连、协同发展之路,并取得了实效。

本文通过对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梳理,试图提出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1大竹县一二三产业发展实践

  大竹县围绕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夯实县域基础、率先全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优化一产、壮大二产、活跃三产”的发展思路,努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

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3.3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20.4?

e54.3?

e25.3。

  1.1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一产业

  大竹县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实施农业“1243”工程,持续推进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发展山前种养循环经济带、山后粮经复合经济带;壮大粮油、蔬菜、畜禽、苎麻等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实现畜牧业产值34.5亿元。

推进农业现代化,突出抓好全省现代农业重点县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集中连片发展主导产业2万亩。

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创建,积极发展和规范运行农民专合组织,推动农业招商向农业选商转变,促进各类主体及农业产业项目与农户利益联结更加紧密。

积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巩固提升劳务输出数量和质量,劳务输转稳定在35万人次左右,劳务收入保持在35亿元以上。

  1.2实施“工业强县”核心战略,壮大二产业

  坚持工业的重要支撑作用,实施“工业强县”核心战略,突出抓好“1+3+10”产业园区建设,以东柳机电轻纺园为龙头,同步推进石河建材园、庙坝小微企业创业园、月华食品园建设;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融合发展,推动建设“智慧园区”。

持续推进“345”产业培育计划,优化升级机械电子、农产品加工、麻纺鞋服等产业,培育引进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县域工业结构。

大力支持骨干型、科技型及小微企业发展,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力发展小微企业,形成梯次发展态势。

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学研联盟建设,促进企业技改升级,推动县域工业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1.3实施“1345”战略,活跃三产业

  以实施服务业“1345”工程为抓手,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建成一批商贸示范乡镇及农村商贸服务中心。

规范发展小贷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加强银政银企合作。

稳步推进城市商圈发展,积极打造餐饮、娱乐、服装、文化体育等地方特色品牌商业街区。

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

打造五大精品旅游景区,旅游综合收入不断提升。

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实施“宽带乡村”工程,60%以上行政村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

积极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和电子商务、信息咨询、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

  1.4“一乡(村)一品”有力实施

  大竹县积极落实中央“三农”工作要求,结合县情实际,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先后建起了黄家乡和竹北乡的“蔬菜-鱼-果”和“莲藕-鲢鱼-鲫鱼-果树”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姚市乡建福村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庙坝镇的川东“桃花源”、四合乡的“黑五类”(黑花生、黑芝麻、黑米、黑大豆、紫薯)等,石河镇被命名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1.5产业链条延伸与交叉融合良好

  积极推进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链条延伸,提升科技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一是推动农产品加工向基地建设拓展,以东汉醪糟为主的向上游糯稻生产和向下游的包装、销售的产业链延伸。

  二是稳步推进一三产业交叉融合,在县城附近乡镇大力推进农业与文化产业、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等融合发展,如庙坝、东柳―朝阳的休闲观光农业,姚市―清水5乡镇的5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以县城附近乡村为主的生态旅游农家乐蓬勃发展,成功承办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等等。

  三是实施农业内部产业融合发展,以清水镇拱桥坝村林萍核桃为典型的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高农业产值效益。

  2存在的问题

  大竹县与全国其他农村一样,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还存不尽科学。

  克拉克法则表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演进过程按照一、二、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比重的大小排序,依次是“一三二”型、“一二三”型、“二一三”型、“二三一”型、“三二一”型结构。

2014年,大竹县三次产业结构比是20.4?

e54.3?

e25.3,为“二三一”型,而同期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比是9.2?

e42.6?

e48.2,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比是12.4?

e50.9?

e36.7,与全国、全省的差距和“三二一”型差距还比较大。

  二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规模不大、层次不高。

  大竹县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本上是一个乡镇的一个村的几个组,或者是邻近的两个乡镇的几个村的部分区间,与发达地区相比规模较为狭小;就全县而言,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较好基本上是山前的、与县城邻近且交通比较发达的乡镇,山后及交通相对落后的乡镇发展迟缓。

其次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层次不高。

大竹县和全国多数西部内陆县一样,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基本上初级的简单融合,如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结合不够紧密,农业与互联网融合的“互联网+农业”还处于探索等。

  三是三产业发展不足,制约着三次产业的融合。

  近年来,大竹县实施工业强县核心战略,工业经济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服务业发展虽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但与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相比,增长的差距十分明显。

以2014年为例,大竹县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6%,与基本现代化标准(50%)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并且现代服务业发展起步晚、现代化水平较差,科技研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

这些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县域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

  四是涉农服务发展滞后。

  农业的发展还需要大量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包括农、林、牧、渔的服务业。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竹县与绝大多数县域一样,在涉农服供给上,如农业产业发展的资金供给、金融服务、农业保险、农产品的研究、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产品宣传及农业发展法律服务等,还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

  3对策建议思考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依托农业,立足农村,惠及农民,重点在县、镇,关键在创新。

按照“优农、强工、扩服”的思路,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1优化产业结构,为三产融合创好条件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仍然是以农业为主体,现代工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严重落后,与“三二一”型结构差距较远。

要坚持因地制宜、优化结构,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促进就业为目标,加快县域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深化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金融保险发展的基础上,加快信息咨询、中介服务、教育培训、技术研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构筑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促进三产业健康发展。

用好用活相国家关政策,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努力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2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为三产融合打好基础

  通过全面科学分析与论证,准确把握县域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从国家政策和周边区域的发展态势等方面分析、谋划好县域农业发展。

坚持用市场化理念和发展工业的办法,大力发展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业产业。

  一是调结构增效益。

坚持把发展绿色、安全、高效的现代农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调整农业主导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坚持走品质化发展之路,按照国际标准抓好农产品质量。

  二是抓培育促带动。

深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规范培养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促进其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网络发展。

  三是深化“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

因地制宜地加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深化蔬菜、林果业、畜牧养殖等基地建设,形成特色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为后续产业链延伸提供基础。

  四是抓好产业集群、企业集聚。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将上下游各类主体有机连接在一起,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五是积极拓展农业功能。

发展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新业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

  3.3促进涉农服务体系建设,为一产深度发展提供保障

  大力发展农村生产服务业,构建完善的农村生产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产增收和新农村建设。

加强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安全服务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和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

同时,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手段,将农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产品的销售半径延展至全国乃至全球的“互联网+农业”,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和交易成本,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3.4增强县域经济开放性,为三产融合添动力

  县域经济的开放性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县域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理念,更好地利用县内县外市场和资源发展自己。

  一是“引进来”。

加强县域经济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广泛吸纳国内外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推进县域三次产业与国际接轨,提升产业水平,提高竞争力;把引进外来技术和自主研发结合起来,把引进的资本同县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结合起来,积极“消化吸收”。

  二是“走出去”,中西部地区县域主要是产品“走出去”,建好建强行业协会,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促使产业有序发展;积极走出去广借外力,直接与发达地区先进管理理念和先进生产力对接,发挥“后发优势”,为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