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案第三章 3 第三节 第1课时 主要陆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6168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案第三章 3 第三节 第1课时 主要陆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案第三章 3 第三节 第1课时 主要陆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案第三章 3 第三节 第1课时 主要陆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案第三章 3 第三节 第1课时 主要陆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案第三章 3 第三节 第1课时 主要陆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案第三章 3 第三节 第1课时 主要陆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docx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案第三章 3 第三节 第1课时 主要陆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案第三章 3 第三节 第1课时 主要陆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案第三章 3 第三节 第1课时 主要陆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docx

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案第三章3第三节第1课时主要陆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1课时 主要陆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学习目标

明目标、知重点

认识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现象。

理解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其特征。

掌握地球表面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及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

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二.主要陆地自然带的比较

1.区分依据:

植物群落的特征。

2.影响因素:

热量和水分条件。

3.主要类型

名称

分布地区

主要特点

典型类型

森林自然带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生产量最大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冻原带等

草原自然带

半湿润、半干旱

的内陆地区

以草本植物为主

热带草原自然带、温带草原自然带

荒漠自然带

干旱地区

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很少,生态系统脆弱

热带荒漠自然带、温带荒漠自然带

三、水平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地域分异的含义:

地球表层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

2.地域分异的特征:

有序性、普遍性。

3.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1)规律:

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致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呈纬向带状分布。

(2)成因:

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

4.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1)规律:

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致沿经度方向变化。

(2)成因:

在同一纬度地带内,降水量往往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

一、判断题

1.热带荒漠带的典型气候是热带沙漠气候,植被是热带沙漠。

(  )

2.中纬度地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最突出。

(  )

3.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土壤。

(  )

4.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是指自然带沿纬线方向的分异规律。

(  )

5.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的地域组合。

(  )

答案:

1.× 2.√ 3.× 4.× 5.√

二、选择题

6.在我国东部,从济南到海南的自然带依次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B.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D.热带季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解析:

选A。

济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秦岭—淮河一线至北回归线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海南为热带季雨林带。

7.下列描述的植被变化属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是(  )

A.秦岭南坡比北坡林木茂盛

B.横断山区从山脚到山顶自然带谱变化明显

C.坐火车看到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沿途植被明显变化

D.乘飞机看到从海南省到黑龙江省的漠河沿线植被发生明显变化

解析:

选C。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主要是由水分差异形成的。

8.有关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的地区存在差异性,有的地区不存在差异性

B.同一自然带内不存在差异性

C.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D.只存在大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不存在小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

解析:

选C。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

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各自然带之间存在着差异,属于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带内部也存在着差异,属于小尺度范围。

 主要陆地自然带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见教材P85图3-17)。

(1)从图中看,从非洲中部向南北方向,自然带是怎么变化的?

自然带的这种分布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2)据图分析,自亚欧大陆东部的日本本州岛南部向亚欧大陆内部,自然带是怎样变化的?

自然带的这种分布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提示:

(1)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热量。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荒漠带。

 水分。

【核心归纳】

1.自然带的形成

2.主要陆地自然带的成因与分布

自然带名称

分布

成因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热带雨林带

赤道附近

横贯大陆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低纬度地区

大陆东岸

季风环流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热带稀树

草原带

雨林带南北两侧

大陆中部、西部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荒漠带

南北回归线附近

大陆中部、西部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南北纬30°~40°

大陆西岸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南北纬25°~35°

大陆东岸

季风环流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北纬35°~50°

亚欧大陆东岸

季风环流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北纬40°~60°

大陆西岸

常年受西风影响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草原带

中纬度

大陆中部

常年受大陆

气团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荒漠

亚寒带针叶林带

北纬50°~70°

横贯大陆

受副极地低

气压带影响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寒带苔原带

高纬度

横贯大陆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寒带苔原气候

寒带苔原

寒带冰原带

寒带冰原气候

寒带冰原

图示法对比分析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内在联系(以北半球为例)

在认识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的对应关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跟踪训练】

读某地景观图,完成

(1)~

(2)题。

(1)该景观图反映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草原带

B.热带稀树草原带

C.寒带苔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2)该景观图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亚马孙雨林D.东非高原

解析:

(1)题,图示景观是在热带草原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反映的是热带稀树草原带。

(2)题,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

(1)B 

(2)D

 水平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敇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敇勒歌》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造成诗中两地区地理环境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是什么?

(2)两地区的景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

提示:

(1)海陆位置的不同。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核心归纳】

水平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影响

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从沿海到内陆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

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跟踪训练】

(2018·4月浙江)土壤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特征。

据此回答

(1)~

(2)题。

(1)下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

A.山东半岛温带森林   B.大兴安岭西侧草原

C.西双版纳热带森林D.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

(2)从我国内蒙古东部到西部的天然植被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

(1)题,虽然森林的植物残体最多,但是微生物分解速度快,生物循环旺盛,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再加上淋溶流失作用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草原的植物残体数量虽然不及森林多,但是微生物分解速度慢,淋溶流失作用微弱,养分得以在土壤中保留下来,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反而高。

(2)题,从我国内蒙古东部到西部天然植被的变化,主要是由水分自东向西的减少引起的,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

(1)B 

(2)B

对点练一 主要陆地自然带

(2019·4月浙江)“理想大陆”是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的假想大陆。

图1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2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回答1~2题。

1.北回归线沿线自然带的分布,图2与图1明显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远近       B.沿岸洋流

C.海陆分布D.海拔

2.图2中甲自然带为图1中(  )

A.①    B.②C.③    D.④

答案:

1.C 2.B

对点练二 水平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读下面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

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A~H表示不同的植被带,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C→D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A→B→C→D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C→F→G→H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4.图中E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荒漠带D.热带稀树草原带

解析:

第3题,A→B→C→D自然带干燥指数不变,热量收入越来越小,其更替反映了热量条件的差异,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F→G→H自然带热量收入不变,而干燥指数越来越大,其更替反映了水分条件的差异,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第4题,E自然带的热量较高,干燥指数中等,应该为热带稀树草原带。

答案:

3.D 4.D

1.关于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亚马孙平原处处呈现出热带草原风光

B.西伯利亚生长着大面积的温带落叶阔叶林

C.在非洲大草原分布着善于奔跑的大型食草、食肉动物

D.我国北方地区分布着一望无际的荒漠

解析:

选C。

亚马孙平原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西伯利亚有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我国西北地区分布着一望无际的荒漠,非洲草原分布有大型动物且多善于奔跑。

读气候与植被的关系示意图,完成2~3题。

2.稀树草原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B.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

C.终年受高气压带控制

D.受洋流的影响

3.图中南北方向的植被变化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解析:

第2题,图中稀树草原位于大陆内部,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第3题,南北方向植被的变化与纬度高低(热量因素)息息相关,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2.A 3.A

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

下图为此次旅行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从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温带草原带

④荒漠带

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5.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垂直分异规律——海拔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热量

C.地方性分异规律——海陆位置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水分

解析:

第4题,从北京至哈萨克斯坦沿途的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和荒漠带;土耳其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发育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德国柏林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发育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第5题,该旅游线路经历了从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的过程,纬度变化不大,沿途自然带的变化主要受水分的影响,属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

4.C 5.D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从②到①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7.影响图中从③到④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B.地形

C.地质D.水分

解析:

第6题,图中从②到①的自然景观的变化是纬度方向上的变化,体现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第7题,图中从③到④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的是经度方向上的变化,变化的基础是水分。

答案:

6.A 7.D

8.读北美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例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

B是________带,E是________带。

(2)E自然带所在的地区,其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该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自然带A→B→C的依次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分异规律,这主要是自然环境中______条件变化所引起的。

(4)图中自然带E→A→D的依次更替体现了自然带__________分异规律,这主要是自然环境中________条件变化所引起的。

解析:

(1)B自然带位于温带大陆的内部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所形成的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E自然带所在地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形成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3)图中自然带A→B→C的依次更替是东西方向的更替,由于距海远近不同故降水差异很大,所以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

(4)图中自然带E→A→D的依次更替是南北方向的更替,由于纬度的差异使得热量条件差异很大,所以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热量。

答案:

(1)温带草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3)干湿度地带 水分

(4)纬度地带 热量

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要素分布范围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年均温分布范围最大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草原

C.阔叶林D.针叶林

2.图中植被分布能体现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是(  )

A.热带雨林、阔叶林、针叶林

B.热带雨林、阔叶林、草原

C.阔叶林、草原、荒漠

D.阔叶林、针叶林、苔原

解析:

第1题,年均温分布范围大的植被南北跨越范围大,读图可知,草原年均温分布范围最大。

第2题,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基础是水分,体现这一规律变化的是阔叶林(降水量较大)、草原(降水量较少)、荒漠(降水量最少)。

答案:

1.B 2.C

读景观图和世界局部地区图,回答3~4题。

3.世界局部地区图中的点与景观图能正确匹配的是(  )

A.a—①B.b—②

C.c—③D.d—④

4.从c—b—a—d的景观变化,体现了(  )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垂直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D.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解析:

第3题,左图中①表示热带雨林景观,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区;②表示亚寒带针叶林景观,分布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③表示荒漠景观,分布于沙漠气候区;④所示为企鹅,为生活在冰原气候条件下的动物。

右图中d位于南极洲的冰原气候区,与左图中④匹配。

第4题,从c—b—a—d的景观变化,明显地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

3.D 4.D

16世纪欧洲殖民者利用洋流运动规律航行,与非洲和南美洲之间进行不平等贸易,被称作北大西洋“黑三角贸易”,此贸易持续400多年。

依据材料和图,回答5~6题。

5.图中殖民者出发地(西班牙)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温带草原带

6.从西班牙到非洲西部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

第5题,西班牙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第6题,从西班牙到非洲,是从亚热带到热带,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

5.B 6.A

7.读图,结合我国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判断图中最能反映自然景观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是(  )

A.①—②—③的变化

B.③—④—⑤的变化

C.①—③—⑤的变化

D.①—⑥的变化

解析:

选B。

图中横坐标从西向东表示热量和降水的变化是从高寒逐渐变为湿热,而纵坐标从北向南表示热量由少逐渐增多,所以图中最能反映自然景观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降水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逐渐减少)的是③—④—⑤的变化。

8.下图中A~F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带E—G—F的变化是以何种因素的变化为基础产生的?

分析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

(2)E、C分别表示何种自然带?

对应何种气候?

分析所对应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3)简要分析2016年元旦时A、C两自然带所在地区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解析:

(1)自然带E—G—F表现为同一纬度距海远近的不同,因而其变化反映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E、C表示相同的自然带,但因分别处于大陆的西岸和东岸而对应不同的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应从大气环流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方面分析。

(3)2016年元旦时,为北半球冬季,分析此时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即可。

答案:

(1)水分。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2)E表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表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E自然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是终年受西风的影响而形成的。

C自然带对应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而形成的。

(3)相同点:

都盛行偏西风。

不同点:

A自然带所在地区温和多雨;C自然带所在地区寒冷干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