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然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6137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自然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二自然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二自然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二自然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二自然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自然观.docx

《二自然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自然观.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自然观.docx

二自然观

二、自然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与自然科学关系 

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汲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思想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意味着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思辨地构造体系的自然哲学的终结。

它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完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还是对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展基础上,是对自然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正确,科学,先进的自然观将指导科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二、发展历程

在人类历史上,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

答: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方,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7世纪、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

1、古希腊宇宙论——

对自然的思考启发哲学启发科学

2、毕达哥拉斯:

数vs信息时代:

存在(确定才存在)vs无定(时间变化,非同物)

亚里士多德:

四因说(四因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有“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组成,其中目的因是终极的,是最重要的。

他相信自然界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有其目的的。

3、中世纪自然观

上帝以更重要的形态进入了自然领域;上帝vs人与自然,在关联中证实上帝的存在

随着科学的兴起,科学成为了我们对世界解释的基础

1543文艺复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开始

4、近代机械唯物论自然观:

科学的自然观

并不天然排斥上帝,但是天然地自动运行物质、规律

世界的本质是物的运动;影响至今

对自然的理解离不开科学

全能上帝的观念与机械联系在一起(巧夺天工:

上帝是超越性的精巧机械制造者)

欧洲的极限制造:

与极限模仿上帝“巧夺天工”离不开

5、近代德国思辨主义自然观:

自然应该与心理和人类一体

强调自然其实是观念

6、现代自然观

消化和吸取:

20世纪科学发展+牛顿力学价值观

三、评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及其重大意义。

答:

基本内容:

1、物质观。

自然界是物质的,而物质的形态是无限多样的,自然界的物质机构是有层次的,物质的机构层次是无限的。

 2、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在量上和质上都是不灭的,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其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3、时空观。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得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无限的。

4、规律观。

物质在时空中的运动时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人们一旦认识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就可以按照规律能动地改造自然,同时也改造自己。

基本思想: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论是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机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展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天然”所不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类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基本特征:

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2、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3、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

重大意义: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第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2.1 、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系统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它植根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

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空间与时间、空间时间与物质及其运动、质量与能量之间存在的辩证联系;量子力学标志着对微观世界认识的深入,揭示了连续性与间断性、波动性与粒子性的辩证统一,突现了量子现象的整体性,突破了机械决定论的观念;分子生物学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在生物大分子层次上揭示了生物界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的高度一致性;系统论以“系统”的观点看自然界,提出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新的范畴,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体和开放性;

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不仅指出自然界的演化是自组织的、自己运动的,而且揭示了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混沌理论则提供了一种关于系统演化的分叉与混沌方式,它把简单性与复杂性、有序性与无序性、确定性与随机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等统一在新的更为深广的自然图景之中。

2.2 、什么是系统?

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

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四个要义:

1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或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

2 )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结构;

3 )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4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

确认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不仅要把整个自然界看作一个系统,而且要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客体都自成系统。

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不仅自成系统,而且又互成系统。

2.3 、何谓演化与进化?

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

演化:

是一种具有不可逆性的运动形态 . 包括:

 1. 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的,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的, 2. 与这个相反的过程 ..3. 从宏观的有序态到远离平衡的混沌态以及两者之间的更替状态。

进化:

是一种不可逆性的或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

通常指演化内容的第一部分,他是开放系统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以及子系统与要素的协同作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经过渐变与突变而发生远离平衡态的复杂化和有序化的过程。

对称,是指在一定变化下的不变性。

破缺是指在一定变化下所表现的可变性。

自然界的有序化是对称性破缺的结果,正是由于对称性破缺才使得系统向有序化、组织化和复杂化演化。

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自然界每发展到一个新的里程碑,都必有一个基本的物质的或相互作用的、时间的或空间的对称性破缺与之相适应;高度有序化、复杂化和组织化的系统,即是对称性逐步破缺过程的产物。

2.4 、阐述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①开放性、远离平衡态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就能够从原来混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结构。

无序与增熵是封闭系统运行的唯一方向,这是由封闭系统所决定的,而对抗这种决定的运动路线的关键就是开放。

所谓开放,就是借助外部环境输入的抗熵克服,抵消系统内部的增熵。

因此开放式系统自组织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

远离平衡态也是系统实现自组织的必要条件。

因为在近乎平衡态的情况下,即使系统开放,它也会返回平衡态的。

“非平衡是有序之源”,只有非平衡态才能导致有序,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

②非线性相互作用

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作用方式,是具有相干性的作用机制,胸内部的作用关系不再是各种作用的简单叠加所能说明的,而是多种作用相互制约、耦合而成的全新的整体效应。

这意味着系统内要素独立性的丧失,各要素按一定方式在大范围内协调运动,从而导致系统新质的出现。

③涨落:

“生序原理”

通常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的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

扰动就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宏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称为涨落。

涨落是由组成系统的大量微观元素的无规则运动及外部环境不可控制的微观变动引起的,是一种随机的,不可预言的事件。

一般说来,当系统的宏观状态为平衡态和平衡态附近的某个定态,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线性的,涨落都是衰减的。

涨落本是很微小的,衰减的涨落当然不可能对系统状态产生什么大的影响。

而当系统处在远离平衡态,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或子系统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相互作用,那么,某种微小的涨落就会使系统的状态发生微小变化,这种微小变化将通过非线性的反馈机制而被放大,使系统跃迁到一个新的稳定有序状态。

2.5 、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

1 )恩格斯关于物质永恒循环的思想

他指出“宇宙的演化史物质赖以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

在这个循环中,除了永恒变化着和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和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意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

既然在我们地球上,在自然界本身的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产生了无数的有机物知道能思维的人类,那么当它在某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被毁灭以后,在另外的地方和另外一个时候又一定会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

这就是物质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

2 )自组织理论和混沌理论:

进化和退化的交替

自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的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首先,进化与退化是同存共生的;其次,进化与退化是相互转化,相互交替的;最后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总的趋势呈现上升的特征,也就是辩证法所理解的“否定的否定——发展的螺旋形式”。

3 )现代宇宙学对于宇宙未来演化趋势的推断

现代宇宙学的研究表明,宇宙未来演化的趋势取决于宇宙的质量密度。

若宇宙的质量密度小于临界密度,那么宇宙是开放的、无限的,就会像现在这样一直膨胀下去;若宇宙的质量密度等于临界密度,那么宇宙是平坦的、无限的,它也会永远膨胀下去;若宇宙的质量密度大于临界密度,则宇宙是闭合的、有限的,引力吸引将最终是宇宙停止膨胀而转变为收缩。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人们发现了静止质量,可以使宇宙由膨胀转变为收缩,从而形成宇宙的永远重复的连续更替。

  3.1 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

<1>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 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3> 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4> 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

<5> 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2) 以生态科学为基础的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类对“生态危机”进行反思和对生态科学进行概括与总结的结晶。

“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其表现为:

人口激增、自然资源消耗、短缺、环境污染。

现代生态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彰显了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具体而生动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3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生态系统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3.2 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其一:

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马克思指出: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其二: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

马克思说:

人直接地是自然界存在物。

人作为自然界的存在物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而不是存在于自然界之外或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

其三: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自然界。

恩格斯指出:

人首先依赖于自然。

马克思说:

人是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

3.3 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

现代生态学的发展彰显了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具体而生动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人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杂食性消费者的生态位置上:

人作为大自然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与其他动物的消费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类的消费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以改造自然为目的的高级消费。

人类改造自然的盲目性造成的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最终负反馈给人类自身。

二、人还是生态系统中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

人类在调控和协同进化是创造自己和社会历史,还要维护地球健全的生态系统,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维持生命的能力。

3.4 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的想法。

(上届考察)

一、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1 )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

2 )可持续性原则。

3 )共同性原则。

4 )公平性原则。

二、 200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 21 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

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为宗旨,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撒谎那个进行经济再生产。

1)   物质生产层面。

生态文明的主导产业是生态产业,其核心是生态农业。

2)   社会制度层面。

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机构与组织、制定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与法律,采取确立生态意识的教育措施。

3)   思想观念层面。

思维方式:

打破工业化的思维方式。

不能重复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价值观上,破除那种认为工业增值大,农业增值小,是弱质农业,只增产不增收的观念,发展生态农业。

四、胡说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P27-28

答:

基本特点是:

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2、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P30-31

答:

牛顿力学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第一,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

第二,“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的现象。

第三,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与位置,而不能改变其质量。

第四,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

第五,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人们根据它可以精确预言运动的结果。

第六,物质微粒“可以无限地分割,而且是可以无限地把它分离开来的”。

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前提。

P35-38

答:

1.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

(1)“星云说”;

(2)地质“渐变论”;(3)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4)尿素的人工合成;(5)细胞学说;(6)生物进化论;(7)电磁场理论;(8)元素周期律

4、何谓演化与进化?

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

(P59/61-62)

答:

所谓进化,是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或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

演化除包括进化的含义外,还包括了事物的下降的、从有序到无序、从高序到低序的过程即“退化”和从宏观有序态到远离平衡的“混沌态”以及不同远离平衡态的“混沌态”之间的更替。

自然界的系统进化即有序化,大体上由宇宙、地球、生命、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所构成。

与自然系统有序化相联系、相对应的是对称性破缺。

自然界的有序化是对称性破缺的结果,正是由于对称性破缺才使系统向有序化、组织化和复杂化演化。

宇宙的演化到形成地球、地球上的生命以至人类,就是一个从完全对称到对称性逐步丧失、非对称性逐步形成的过程。

由此可见,自然界的进化就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

5、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49-50

答:

首先,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指出整体性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属性。

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其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指出自然界的任何客体都是动态的开放系统。

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再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提出了“内部时间”的概念。

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最后,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发展中有序与无序、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关于运动、发展的大循环思想。

6、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

P67-69

答:

①恩格斯提出宇宙演化的永恒循环的深刻思想。

他指出,宇宙的演化是“物质赖以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

②自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与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③ 现代宇宙学的研究表明,宇宙未来演化的趋势取决于宇宙的质量密度。

7、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

P80-82

答:

现代生态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彰显了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具体而生动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一,人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杂食性消费者的生态位上。

第二,人还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

8、简要阐述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P82-83

答:

其一,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

其二,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

其三,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

其四,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

其五,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