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分章题库附解答.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6064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97 大小:13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分章题库附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7页
方剂学分章题库附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7页
方剂学分章题库附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7页
方剂学分章题库附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7页
方剂学分章题库附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剂学分章题库附解答.docx

《方剂学分章题库附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分章题库附解答.docx(1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剂学分章题库附解答.docx

方剂学分章题库附解答

方劑學練習題

上篇總論

一、選擇題

(一)A型題(每題由1個以肯定或否定形式表述的題幹和5個備選答案組成,這5個備選答案中只有1個是最佳的或最恰當的,其他4個均為干擾答案)

1.我國現存最早的記載方劑的醫書是()

A《太平聖惠方》B《黃帝內經》C《五十二病方》D《千金要方》

E《外台秘要》

2.我國最早的中醫經典理論著作是()

A《傷寒雜病論》B《黃帝內經》C《外台秘要》D《普濟方》

E《和劑局方》

3.最早融理、法、方、藥於一體的醫學著作是()

A《和劑局方》B《千金方》C《黃帝內經》D《傷寒雜病論》

E《五十二病方》

4.被後世譽為“方書之祖”的醫著是()

A《五十二病方》B《黃帝內經》C《傷寒雜病論》D《普濟方》

E《和劑局方》

5.《外台秘要》載方()

A6800余首B5300餘首C788首D314首E61739首

6.被稱為“開方論之先河”的醫著是()

A《普濟方》B《傷寒雜病論》C《千金要方》D《五十二病方》

E《傷寒明理論》

7.首次按照“君臣佐使”理論剖析組方原理的醫書是()

A《傷寒雜病論》B《傷寒明理論》C《外台秘要》

D《五十二病方》E《普濟方》

8.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方論專著是()

A《祖劑》B《傷寒明理論》C《醫方考》D《醫方集解》

E《普濟方》

9.開方劑綜合分類法的醫學著作是()

A《成方切用》B《醫方考》C《醫宗金鑒》D《成方便讀》

E《醫方集解》

10.新中國成立後最具代表性的方劑工具書是()

A《醫方發揮》B《簡明中醫方劑辭典》C《中國藥典》

D《中醫方劑大辭典》E《中醫類方辭典》

11.與治法關係最為密切的是方劑的()

A組成B證候C病位D藥物E症狀

12.指導遣方用藥的主要依據是()

A患者性別B患者年齡C患者體質D治療方法E氣候因素

13.治法是依據下列哪項確立的()

A症B舌C證D脈E病因

14.將治法概括為“八法”的醫家是()

A孫思邈B程鐘齡C張景岳D朱橚E徐之才

15.提出“八法”的醫學著作是()

A《景嶽全書》B《醫學心悟》C《醫方集解》D《醫方考》

E《瘟病條辨》

16.下列不屬於“八法”內容的是()

A汗B下C攻D和E溫

17.下列不屬於“和”法範疇的是()

A和解少陽B透達膜原C調和肝脾D攻補兼施E調和腸胃

18.下列不屬於“清”法範疇的是()

A清氣分熱B清營涼血C清熱解毒D清臟腑熱E分消上下

19.下列病證不可用下法治療的是()

A痞塊B宿食C瘀血D燥屎E痰飲

20.“七方說”始於哪部醫學著作()

A《五十二病方》B《傷寒雜病論》C《黃帝內經》D《傷寒明理論》

E《千金要方》

21.首次明確提出“七方”名稱的醫家是()

A張仲景B成無己C吳昆D徐之才E陳藏器

22.明確提出“七方”名稱的醫書是()

A《傷寒明理論》B《黃帝內經》C《傷寒雜病論》D《五十二病方》

E《千金要方》

23.下列不屬於“七方”內容的是()

A大方B急方C緩方D偶方E和方

24.明確提出“十劑”名稱的醫家是()

A陳藏器B趙佶C張仲景D成無己E徐思鶴

25.明確提出“十劑”名稱的醫書是()

A《本草拾遺》B《聖濟經》C《傷寒明理論》D《本草衍義》

E《醫家全書》

26.“十劑”的內容不包括下列哪項()

A宣劑、通劑B升劑、降劑C補劑、瀉劑D輕劑、重劑

E澀劑、滑劑

27.按病證分類的方書首推()

A《黃帝內經》B《五十二病方》C《傷寒雜病論》D《蘭台軌範》

E《張氏醫通》

28.“八陣”的分類法是哪位醫家提出的()

A張仲景B徐思鶴C趙佶D成無己E張景嶽

29.下列內容不屬於“八陣”的一項為()

A燥、濕B補、和C攻、散D寒、熱E固、因

30.黨參、黃芪同用所起的配伍作用為()

A產生協同作用B控制藥物的毒副作用C增強藥力

D擴大治療範圍,適應複雜病情E控制多功用單味中藥的發揮方向

31.下列藥物配伍能產生協同作用的是()

A桃仁、紅花B生薑、半夏C砂仁、熟地D附子、乾薑

E甘遂、大棗

32.川芎與羌活、細辛配伍起祛風止痛作用,與當歸、芍藥配伍起活血調經作用,屬那類配伍作用()

A增強藥力B產生協同作用C控制藥物的毒副作用

D擴大治療範圍,適應複雜病情E控制多功用單味中藥的發汗方向

33.組方原則的理論最早見於哪部醫書()

A《五十二病方》B《黃帝內經》C《傷寒明理論》D《聖濟總錄》

E《普濟方》

34.下列哪項不屬於組方原則()

A君B臣C複D佐E使

35.君藥的涵義下列說法正確的為()

A針對兼病或兼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B針對次要兼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C輔助臣藥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作用的藥物

D針對主病或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E減緩方中其他藥物的毒烈性

36.下列關於佐藥的涵義不正確的說法是()

A針對重要的兼病或兼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B直接治療次要兼證的藥物

C配合君、臣藥以加強治療作用

D能制約君、臣藥峻烈之性的藥物

E與君藥性味相反,但在治療中能起相成作用的藥物

37.一首方劑中必不可少的藥物為()

A反佐藥B使藥C佐助藥D臣藥E君藥

38.下列關於臣藥的說法正確的為()

A直接治療次要的兼證的藥物

B針對主病或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C輔助君藥起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作用的藥物

D引領方中諸藥直達病所

E與君藥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的藥物

39.能引領方中諸藥直達病所的藥物稱為()

A調和藥B引經藥C反佐藥D佐製藥E佐助藥

40.用以消除或減弱君、臣藥的毒性,或能制約君、臣藥峻烈之性的藥物是()

A君藥B佐助藥C臣藥D佐製藥E反佐藥

41.桂枝湯變為桂枝加厚朴杏子湯屬於方劑的哪種變化形式()

A藥味加減的變化B劑型更換的變化C藥量加減的變化

D數方相合的變化E配伍形式的變化

42.方劑藥味加減變化中,不包括方中哪種藥物的加減變化()

A臣藥B反佐藥C君藥D使藥E佐製藥

43.小承氣湯與厚朴三物湯兩方的變化屬於()

A藥味加減的變化B藥量加減的變化C劑型更換的變化

D數方相合的變化E煎煮方法的變化

44.理中丸與理中湯的變化屬於方劑組成變化的哪種形式()

A配伍形式的變化B藥量加減的變化C劑型更換的變化

D數方相合的變化E藥味加減的變化

45.將藥物粉碎,混合均勻,製成粉末狀製劑,屬於哪種劑型()

A湯劑B丸劑C膏劑D散劑E酒劑

46.將藥物細粉用水或酒、醋、蜜水、藥汁等為粘合劑製成的小丸,屬於()

A煮散B水丸C蜜丸D糊丸E濃縮丸

47.將藥物加水反復煎煮,去渣濃縮後,加煉蜜或煉糖製成的半液體劑型是()

A濃縮丸B軟膏C硬膏D流浸膏E膏滋

48.下列不屬於濃縮丸的特點的是()

A口味甜美B體積小C有效成分高D服用劑量小E吸收較緩慢

49.下列不屬於酒劑的特點的是()

A活血B通絡C體積小D易於發散E助長藥效

50.補益藥的服用時間宜()

A食後服B食前服C臨臥服D平旦服E空腹服

(四)X型題(每題均由1個題幹和5個備選答案組成。

5個備選答案中有2個或2個以上的正確答案。

要求應試者將正確答案準確全部選出,多選或少選均為錯誤)

1.方劑與治法的關係是()()()()()

A方從法立B以法統方C方劑是治法的體現D治法是方劑的依據E以上都不是

2.下列屬於“吐法”範疇的有()()()()()

A中風痰壅B痰涎壅盛之癲狂C乾霍亂吐瀉不得D燥屎內結E宿食積滯於腸

3.下列屬於“消法”範疇的有()()()()()

A水濕內停B痰飲不化C飲食停滯D氣滯血瘀E疳積蟲積

4.下列屬於“十劑”的內容有()()()()()

A輕B滑C因D澀E宣

5.“以法統方”的全部內容包括()()()()()

A以法組方B以法遣方C以法釋方D以法類方E以法煎方

6.方劑中的藥物通過配伍,可以起到下述作用()()()()()

A增強藥力

B產生協同作用

C控制多功用單昧中藥的發揮方向中醫藥學

D以擴大治療範圍,適應複雜病情

5控制藥物的毒副作用

7.下列屬於方劑的分類法的是()()()()()

A病證分類法B“七方”說C綜合分類法D主方分類法

E治法分類法

8.下列方書中以病證分類的是()()()()()

A《五十二病方》B《傷寒雜病論》C《太平聖惠方》D《普濟方》

E《外台秘要》

9.關於使藥的意義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有()()()()()

A引領方中諸藥以達病所B輔助君藥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作用的藥物

C治療次要兼證的藥物D針對主病或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E具有調和方中諸藥作用的藥物

10.下列屬於藥量加減變化的是()()()()()

A麻黃湯與三拗湯B小承氣湯與厚朴三物湯

C理中丸與人參湯D抵當湯與抵當丸

E四逆湯與通脈四逆湯

11.湯劑的優點是()()()()()

A吸收快B藥效發揮迅速C便於隨證加減D節省藥材E便於攜帶

12.丸劑的特點有()()()()()

A吸收較快B藥效持久C節省藥材D便於攜帶E體積小

13.內服膏劑分哪幾種()()()()()

A流浸膏B軟膏C煎膏D硬膏E浸膏

14.硬膏適用於治療哪些疾病()()()()()

A瘡瘍腫毒B跌打損傷C風濕痹證D腰痛E腹痛

15.糊丸的特點有()()()()()

A粘合力強B質地堅硬C崩解、溶散遲緩D藥效持久

E能減輕劇毒藥的不良反應

16.蜜丸的特點有()()()()()

A性質柔潤B吸收較快C作用緩和持久D便於攜帶E有補益和矯味作用

17.嘔吐者的服藥方法宜()()()()()

A先服少許姜汁B冷服C熱服D小量頻服E多量頓服

二、填空

1.“方劑”一詞最早出現於朝前後。

2.《傷寒雜病論》的成書年代是,作者是。

3.歷來被推崇為"方書之祖"的著作是。

4.首開溫熱病解毒、涼血、化瘀之先河的著作是。

5.現存最早的外科方書是。

6.《千金要方》的作者是,收方首。

7.首開本草附列醫方先例的本草著作是。

8.宋代第一部由政府組織編寫的方書是。

9.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編制的成藥藥典是。

10.我國現存的古代最大的一部方書是,載方首。

11.《成方切用》的作者是。

12.治法不但具有多層次的特點,而且還具有的特點。

13.治法是指導的原則,方劑是體現和完成的主要手段。

、、、這四個方面,就構成了“以法統方”的全部內容。

14.程鐘齡《醫學心悟》中說“一法之中,備焉,八法之中,備焉。

15.“八法”是指八種治法。

16.“七方”包括。

17.“十劑”內容是。

18.張景嶽提出的“八陣”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運用配伍方法從總體而言,其目的不外增效、減毒兩個方面

19.方劑的組方基本結構是。

20.丸劑分、、、四種類型。

21.內服沒有固定劑型。

填空

1.南北

2.東漢;張仲景

3.《傷寒雜病論》

4.陳延之《小品方》

5.《劉涓子鬼遺方》

6.孫思邈;5300餘首

7.《證類本草》

8.《太平聖惠方》

9.《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10.《普濟方》;71639首

11.吳儀絡

12.多體系

13.遣藥組方、治法、以法組方、以法遣方、以法類方、以法釋方

14.八法、百法

15.汗、吐、下、和、溫、清、消、補

16.大、小、緩、急、奇、偶、複

17.宣、通、補、泄、輕、重、澀、滑、燥、濕

18.補、和、攻、散、寒、熱、固、因

19.君、臣、佐、使

20.蜜丸、水丸、糊丸、濃縮丸

21.丹劑

附: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一)A型題

1.C

2.B

3.D

4.C

5.A

6.E

7.B

8.C

9.E

10.D

11.A

12.D

13.C

14.B

15.B

16.C

17.D

18.E

19.A

20.C

21.B

22.A

23.E

24.D

25.C

26.B

27.B

28.E

29.A

30.C

31.D

32.E

33.B

34.C

35.D

36.A

37.E

38.C

39.B

40.D

41.A

42.C

43.B答案分析:

小承氣湯與厚朴三物湯均由大黃、枳實、厚樸三味藥物組成,但兩方中藥量不同,小承氣湯中枳實三枚、厚樸二兩,而厚朴三物湯中枳實五枚、厚樸八兩。

44.C

45.D

46.B

47.E

48.A

49.C

50.E

(四)X型題

1.ABCD

2.ABC

3.ABCDE

4.ABDE答案分析:

徐之才提出的“十劑”包括:

宣、通、補、泄、輕、重、澀、滑、燥、濕。

5.ABCD

6.ABCDE

7.ABCDE

8.ABCDE

9.BCD

10.BE答案分析:

小承氣湯與厚朴三物湯均由大黃、枳實、厚樸三味藥物組成,但兩方中藥量不同,小承氣湯中枳實三枚、厚樸二兩,而厚朴三物湯中枳實五枚、厚樸八兩;四逆湯與通脈四逆湯均由乾薑、附子、甘草組成,四逆湯中乾薑一兩半、附子一枚,而通脈四逆湯中乾薑三兩、附子大者一枚。

11.ABC

12.BCD

13.ACE

14.ABCDE

15.ABCDE

16.ACDE

17.ABD

二、填空

三、名詞解釋

13.十劑:

“十劑”說始于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條例》,原是針對藥物按功用分類的一種方法。

宋·趙佶《聖濟經》於每種之後加一“劑”字,金·成無己《傷寒明理論》中說:

“制方之體,宣、通、補、泄、輕、重、滑、澀、燥、濕十劑是也。

”用為方劑分類法。

14.八陣:

“八陣”出於明·張景岳《景嶽全書》,即補、和、攻、散、寒、熱、固、因,用為方劑分類法。

是對原有功用(治法)分類方法的發展。

四、簡答題

6.常見的方劑分類法有哪些?

常見的方劑分類法主要有七方分類說、病證分類法、祖方(主方)分類法、功用(治法)分類法、綜合分類法。

“七方”說(大、小、緩、急、奇、偶、複)始于《黃帝內經》。

按病證分類有:

《五十二病方》、《傷寒雜病論》、《外台秘要》、《太平聖惠方》,《普濟方》、《張氏醫通》、《蘭台軌範》,並包括臟腑分類的《備急千金要方》、以及病因分類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等。

組方(主方)分類法有《祖劑》、《張氏醫通·祖方》。

按功用(治法)分類法有《聖濟經》的宣、通、補、瀉、輕、重、澀、滑、燥、濕劑(《傷寒明理論》明確提出“十劑”說),《景嶽全書》補、和、攻、散、寒、熱、固、因的“八陣”分類法,及《醫學心悟》的八法分類。

綜合分類法為《醫方集解》所開創,分別為補養、發表等22劑,《成方切用》、《成方便讀》及現代方劑學教材都借用或參考了綜合分類法。

3.簡述八法的含義及其適應證。

“八法”是清代醫家程鐘齡根據歷代醫家對治法的歸類總結而來的。

其含義及其適應證:

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溫法清法消法補法

5.“君、臣、佐、使”各有什麼意義?

以麻黃湯為例說明之。

君藥:

即針對主病或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臣藥:

有兩種意義。

①輔助君藥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作用的藥物;②針對重要的兼病或兼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佐藥:

有三種意義。

①佐助藥,即配合君、臣藥以加強治療作用,或直接治療次要兼證的藥物;②佐製藥,即用以消除或減弱君、臣藥的毒性,或能制約君、臣藥峻烈之性的藥物;③反佐藥,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藥時,配用與君藥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的藥物,以防止藥病格拒。

使藥:

有兩種意義。

①引經藥,即能引領方中諸藥至特定病所的藥物;②調和藥,即具有調和方中諸藥作用的藥物。

在麻黃湯中,辛溫的麻黃,發汗解表以散風寒,宣發肺氣以平喘逆,為君藥;

桂枝辛甘溫,解肌發表,助麻黃發汗散寒;溫通經脈,解頭身之疼痛,為臣藥;杏仁苦溫,降肺氣助麻黃平喘,為方中佐助藥;炙甘草甘溫,調和諸藥,又能緩和麻黃、桂枝峻烈的發散作用,是使藥而兼佐藥之用。

下篇各論

第一章解表劑習題

一、選擇題

(一)A型題(每題由1個以肯定或否定形式表述的題幹和5個備選答案組成,這5個備選答案中只有1個是最佳的或最恰當的,其他4個均為干擾答案)

1.麻黃湯主治證候的病機是()

A外感風寒濕邪,內有蘊熱B外感風寒,營衛不和C外感風寒,肺氣失宣

D外感風寒,內有寒飲E風邪犯肺,肺失清肅

2.麻黃湯的組成藥物中無()

A麻黃B芍藥C桂枝D杏仁E炙甘草

3.主治外感風寒表實證的代表方是()

A麻黃湯B桂枝湯C敗毒散D小青龍湯E九味羌活湯

4.麻黃湯治證的表現無()

A汗出B惡寒發熱C頭疼身通D舌苔薄白E脈浮緊

5.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功用的方劑是()

A.桂枝湯B麻黃湯C射干麻黃湯D九味羌活湯E大青龍湯

6.麻黃湯的煎法是()

A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適寒溫,服一升。

B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渣。

C以水一鬥先煮麻黃,減二升,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渣。

D共為末

E水二杯,煮取一杯

7.麻黃湯的服法是()

A服後,啜熱稀粥一升余,溫覆令一時許,遍身微似有汗。

B開水調下,食後,臨臥服。

C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

D溫服無時。

E服後如人行四五裡,進一服。

8.麻黃湯中桂枝的作用()

A透達營衛,解肌發表,溫經散寒B調和營衛,通經活絡

C發表散寒,活血通絡D溫化痰飲E溫通心陽,活血化瘀

9.桂枝湯的功效是()

A發汗解表,宣肺平喘B溫通心陽,平沖降逆C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D發汗祛濕,止咳平喘E發汗解表,散寒祛濕

10.桂枝湯藥物組成中無()

A桂枝B芍藥C炙甘草D乾薑E大棗

11.桂枝湯中桂枝與芍藥的用量比例是()

A1:

2B2:

1C1:

1D3:

1E4:

1

12.桂枝湯的服法是()

A服後,啜熱稀粥一升余,溫覆令一時許,遍身微似有汗。

B服後如人行四五裡,進一服。

C開水調下,食後,臨臥服。

D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

E溫服一升,日三服。

13.桂枝加芍藥湯的功用是()

A溫脾和中,緩急止痛B解肌發表,調和營衛C溫通心陽,平沖降逆

D發汗解表,宣肺平喘E發汗解表,散寒祛濕

14.具有解肌發表,調和營衛功效的方劑()

A麻黃湯B小青龍湯C桂枝湯D參蘇飲E敗毒散

15.柯琴在《傷寒附翼》中稱哪首方為“仲景群方之冠”()

A麻黃湯B桂枝湯C小青龍湯D大青龍湯E九味羌活湯

16.外感風寒。

症見惡風發熱,汗出頭痛,鼻鳴幹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治療的最佳選方是:

()

A桂枝湯B麻黃湯C小青龍湯D人參敗毒散E參蘇飲

17.九味羌活湯的主治病證是()

A外感風寒表實證B外感風寒表虛證C外寒內飲證

D外感風寒濕邪,內有蘊熱證E以上均不是

18.體現“分經論治”藥物配伍特點的方劑是()

A大青龍湯B止嗽散C九味羌活湯D桂枝湯E敗毒散

19.組方中含有黃芩、生地黃的方劑是()

A麻黃湯B桂枝湯C九味羌活湯D小青龍湯E參蘇飲

20.用於外感風寒,氣郁不舒者,首選何方()

A香蘇散B小青龍湯C銀翹散D桑菊飲E參蘇飲

21.香蘇散的功用()

A疏散風寒,理氣和中B發汗解表,理氣解鬱C益氣解表,理氣化痰D散寒祛濕,益氣解表E助陽益氣,解表散寒

22.小青龍湯中運用五味子的作用是()

A斂肺止咳B斂陰止汗C收斂止瀉D滋陰斂液E斂心安神

23.風寒束表,水飲內停證,治宜選用()

A桂枝湯B麻黃湯C香薷散D小青龍湯E以上均不是

24.小青龍湯的功效是()

A解表散寒,溫肺化飲B解肌發表,調和營衛C發汗解表,宣肺平喘D發汗解表,清熱除煩E發汗祛濕,兼清裡熱

25.小青龍湯的君藥是()

A麻黃B桂枝C乾薑D麻黃、桂枝E桂枝、乾薑

26.《醫學心悟》:

“本方溫潤和平,不寒不熱,既無攻擊過當之虞,大有啟門驅賊之勢。

”所指何方()

A桂枝湯B止嗽散C荊防敗毒散D再造散E桑菊飲

27.張介賓所創平散風寒治法的代表方是()

A麻黃湯B定喘湯C華蓋散D射干麻黃湯E正柴胡飲

28.清宣降並用的方劑是()

A柴葛解肌湯B桑菊飲C小青龍湯D九味羌活湯

E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29.患者發熱汗出不暢,微惡風寒,頭痛口渴,咽痛咳嗽,舌尖紅,苔微黃,脈浮數。

治宜選用()

A麻黃湯B桂枝湯C銀翹散D桑菊飲E敗毒散

30.銀翹散出自()

A《溫熱經緯》B《太平惠民和劑局方》C《傷寒六書》D《瘟疫論》

E《溫病條辨》

31.銀翹散中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且可解毒利咽配伍意義的藥對是()

A薄荷、牛蒡子B荊芥穗、淡豆豉C蘆根、竹葉D蘆根、生甘草

E銀花、連翹

32.原書服法要求“香氣大出,即取服,勿過煎”的方劑()

A桑菊飲B桑杏湯C銀翹散D金沸草散E香薷散

33.患者咳嗽,身熱不甚,口微渴,脈浮數。

治宜選用()

A桑菊飲B止嗽散C麻黃湯D銀翹散E桂枝湯

34.下例何項不是桑菊飲與銀翹散組成中均有的藥物()

A蘆根B生甘草C連翹D桔梗E牛蒡子

35.下列屬於銀翹散和桑菊飲所共有的藥物有()

A銀花、桑葉B連翹、菊花C連翹、桔梗D杏仁、荊芥E竹葉、薄荷

36.麻杏石甘湯中麻黃配石膏的作用是()

A清肺平喘B清肺止咳C宣肺瀉熱D止咳化痰E清胃宣肺

37.麻杏石甘湯的功用是()

A辛涼透表,清熱解毒B辛涼疏表,清肺平喘C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D清瀉肺熱,止咳平喘E宣降肺氣,清熱化痰

38.麻杏石甘湯中的君藥是()

A麻黃B杏仁C石膏D麻黃、杏仁E麻黃、石膏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