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下学校文化的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5867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课程下学校文化的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新课程下学校文化的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新课程下学校文化的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新课程下学校文化的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新课程下学校文化的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程下学校文化的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总结.docx

《《高中新课程下学校文化的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课程下学校文化的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总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新课程下学校文化的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总结.docx

《高中新课程下学校文化的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高中新课程下学校文化的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优质学校的灵魂,是优质学校重要的生命根基。

学校文化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无形的、潜藏着育人价值的课程资源,这种课程资源的科学开发,是每一所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打造学校品牌的主导取向和重要内容。

过去多年里人们一般只对高校的学校文化研究感兴趣,却淡化对待中学的学校文化研究。

比如:

提及北京大学,人们自然会想到蔡元培,他在兼容并包的广阔、自由的精神空间里,创造出全新的北大文化。

即以科学与民主、个体精神自由与独立,重新估定价值的怀疑主义精神与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宽容、博大胸怀为核心的新的世界观、新思维、新伦理、新方法、新学术、从而为北京大学适应新的时代变革提供了新文化理想、新的价值体系、新的想像力与新的创造力。

再如:

人们谈起清华大学就能想到他的学校文化,严谨治学、精于学术使得清华大学能成为国家的学术中心和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学。

美国的哈佛大学是世界最负有盛名的大学之一。

他的学校文化集中体现的与柏拉图相知,与亚里士多德相知,二更重要的是与真理相知,这也充分体现了探求真理的大学精神。

英国的剑桥大学,建校近800年,培养了60多位偌贝尔奖得主,他的学校文化赋予个体以学术自由,使他们能够追求自我的理念、思想。

她遵循自学、独立思考的教育方针。

  然而,中学特别是全国有影响力的中学,她们在构建自己的学校文化同时,往往是过多的是继承,有继承才有发展,学校需要风格,风格来源于传统,传统需要创新。

面对新的世纪,面对已经推广了的高中新课程,学校文化的重新思考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高中新课程已经从20**年全面启动研制,20**年的高中新课程的实验推广,到20**年的已在14个省市的逐步推开。

至此,我国21世纪的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已经形成。

新课程的总的目标是: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围绕这个新目标,现在的高中,特别是省级重点高中,应该重新思考学校的文化定位,文化体系,文化构建。

在育具有何种素质的人的层面上需要研究与实践。

  学校文化的建设,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历史与现状,研究学校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遵循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定位自己的文化核心。

从学校层面来看,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一是打造学校品牌,二是对学校进行改革。

从课程层面来看,现代学校建设旨在促进学生真实的发展,而不是虚假的发展,既要有显在课程(这种课程是指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实施的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又要有潜在课程(这种课程是相对于显在课程来而言的,在需要通过正式的课程来实施,而是通过无时不有、无处不再的学校的物质环境、精神文化氛围和人际情景,例如:

校舍建设、教学设备、校貌、校园精神文化、教学礼仪、校训、校纪、校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等,对学生身心发展和人格健全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

只有将显在课程与潜在课程一道构成相得益彰的学校课程范畴,才会积极推动学校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

二是从学校现代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学校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和最深刻的内涵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最终体现为教师与学生在生存和发展方式上的现代转化,其实质是现代学校文化的建设,即根据新课程要求对现代学校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重建一种与学校和人的现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学校文化。

  目前,现代中小学都面临着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新的课程与旧的教学方式等的矛盾冲突,使学校面临着复杂的文化价值选择。

在这种背景下,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就显得日益突出。

从文化学的视角来看,首先,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应该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优秀的学校文化,孕育优秀的学校教育,使学校文化成为凝聚学校群体成员的重要精神力量,成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其次,现代学校文化建设要遵循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一般来说,文化的发展要经过文化认同、文化融合、文化重构三个阶段,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也不例外。

第三,在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关注文化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学校文化充满活力。

只有将高中新课程理念与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思考才能真正探究出现代学校文化的内涵、机制、策略、途径等,才能给中小学构建现代学校文化提供新的启示。

  二、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

  课题高中新课程下学校文化体系的重建与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新的课程背景下重新对学校文化进行思考,构建适合新高中课程体系的学校多元文化体系。

从基础教育的高中阶段思考对人才的素质培养,特别是对高中学生素质的发展的研究,对培养学生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人生和介入周围世界的研究,学校文化应该包涵的重要内容等等。

着手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有:

  1.研究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因

  学校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和最深刻的内涵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最终体现为教师与学生在生存和发展方式上的现代转化,其实质是现代学校文化的建设,即根据新课程尺度对现代学校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重建一种与学校和人的现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学校文化.

  2.探究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的机制和策略

  准确把握时代和现实社会给学校教育提出的深层或前沿问题(核心是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进而确立现代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主导文化精神,是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必须首先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在于立足于实现人的发展这一核心价值以及理性与人本的主导文化精神,对现在学校文化模式的非现代因素进行反思和批判,并以此为基础,对已有学校文化的挖掘、改造和重建。

在现代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研究处理好如下一些矛盾:

(1).学校文化的超越性与社会文化的制约性之间的矛盾;

(2).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3).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  3.研究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

  在于立足于实现人的发展这一核心价值以及理性与人本的主导文化精神,对现在学校文化模式的非现代因素进行反思和批判,并以此为基础,对已有学校文化的挖掘、改造和重建。

形成基础教育阶段高中的校园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网络文化和课程文化等体系。

实现现代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那就是实现人的发展,形成这所学校所特有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反映这所学校生活在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和价值层面的整体特征。

  4.研究普通高中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体系。

它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特殊的功能,对学校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有着独特的作用,是课堂教学、常规教育无法替代的。

校园文化建设应以物态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创新文化建设为主体,从主体着眼,正面突破,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推动素质教育的稳步实现。

  5.研究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所体现的文化

  6.研究学校文化整合应由哪些方面构成?

  7.研究就一所学校而言,对学生影响最大、最长久的是什么?

  8.研究高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9.研究高中新课程下的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

  10.研究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精神文化等

  11、用整合的策略研究学校文化整合观、主导价值观

  12、研究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校园文化的形式与内容等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1.建设学校文化的主要思路

  一所学校,应该有诸多的建设和发展目标。

学校环境建设,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硬件规划,道德思想强化等,所有这些内容都不应该离开最重要的基础,即学校文化建设。

它是在多维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辩证批判的取舍,经过提炼和升华,形成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学校精神和方向,它能促进整个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等变革,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是成为学校培育现代人所具有的独特财富和资源。

  建设学校文化的主要思路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行为实践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让一批批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发展和完善并留下鲜明的文化特征。

学校教育如何构建新的学校文化﹖凭空制作显然不行,把各种流行拿来拌成文化色拉同样不行,让各种文化轮流坐庄,或只取其一,不及其余也不行。

在我们看来,可以采用的合理策略是整合。

利用高中新课程的理念整合学校、社会、文化的元素。

为完成这一整合和重建的艰巨任务,我们认为,至少要讨论三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第一,学校文化整合的策略;第二,学校文化整合的主导价值观;第三,学校文化整合的主要方面。

整合过程的基本步骤有,首先需要明确学校文化的主导价值观,它是社会发展需要的主导价值观在学校领域内的特殊表现。

然后是构建学校文化的总结构,在总结构框架清晰的基础上,再来勾划每一方面、层面的框架和内容。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怎样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实现新的文化追求。

这是一个由部分到整体、由内容到价值、由静到动的生成过程。

学校新文化的生成最终必将促进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造。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围绕研究目标展开教育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修正方案、调整目标,使研究工作卓有成效。

例如:

德育模式的行动研究。

一是要注重主体性的德育模式,着眼以学生个体为中心,倡导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

在学生常规德育管理产生实效的基础上,学校积极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活动,让学生参与制度制定,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定结果,使他们产生了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了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理念。

从早锻炼到课间操、眼保健操,从早自习到晚自修,从寝室、食堂到教室,从劳动卫生到纪律,到处都可以有学生参与管理的身影。

二是实践学校、家庭结合的德育模式。

  

(2)个案研究法

  利用实验方法,从点到面,从全方位进行学校文化的探索和研究,把校长、学生家长、教师和学生都吸引进来,定期开办家长学校,改革家长会内容和形式,邀请专家、学者做报告,老师向家长介绍成功的教育案例和方法,使大家得到清新、实用的德育理念和措施,统一思想,统一行为、统一价值观,形成优秀的学校文化。

  (3)整合法

  整合学校资源,创建优秀的教师文化。

一是要为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一定的物质条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予优秀教师充分的鼓励,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让教师有能力维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培育教师的人文精神。

二是加强专业实践的参与式培训、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让教师在具体化情境中提高教师追求事业的精神和能力,使其自觉研究教学行为规范等。

三是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给教师创造机会,增加机遇,让其才能得以展示。

四是倡导教师新的专业生活方式。

如鼓励教师集体教研和体验交流,坚持教学日志和轶事记录、整理,建立专业成长档案袋等。

使教师成为重精神、不计较名利、以学习者自居、对人有信心、乐于助人、择善而行、不怨不尤、情绪稳定、自律自强、有使命感等10项特质文化人形象,促使每一个人能够在自觉的层面上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创学校管理文化的新亮点。

  (4)调查法

  在每一个年级段设计不同的学校文化管理模式,并采用问卷调查式进行课题研究,探究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管理模式。

  (5)文献法:

  了解学校文化的研究动态;了解高中新课程带给学校发展的变化状况;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内涵及其对学校文化产生的影响,从而运用正确的观念指导课题实践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6)经验总结法:

在实践中对已经获得良好效果,并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教育活动进行回溯研究,做出系统总结;

  (7)教育比较法:

在时间跨度、级段之间进行纵向比较,在同年段不同班级、同类群体之间进行横向对比,提炼有说服力的理论证据。

  四、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一)现实基础和历史条件

  1、现代化的教育环境

  校园占地338亩,建筑面积达7.6万平方米,总投资2.2亿元。

生活污水处理生态型、草坪灌溉天然节水型、沿河驳坎亲水型、校园绿化自然型。

环境布置独具匠心,七岛六桥,亭台水榭,设施先进,环境幽美。

融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为一体。

  2、历史上,我校德育有着优良的传统。

  浙江省温州中学创办于1902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源远流长。

历史上,本校就是浙南地区传播民主思想和革命火种的基地之一。

着名校友郑振铎、谢文锦、卢声亮等人就曾在校园、浙南大地留下了光荣的革命足迹。

一代又一代的后学者继承传统,用行动践行着学校的校训英奇匡国,作圣启蒙。

优良的传统是温州中学得天独厚的优势。

  3、近年来,我们的学校文化已经初具框架。

  ⑴学校文化科学化建设。

侧重文化队伍、德育手段、学校文化目标的研究,形成的主要观点有:

全员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坚持一个核心,两种教育活动,三个实施渠道的文化体系(90年代初提出);学科教育文化渗透(1992年在全省教研大会上经验交流);四度的德性育人目标:

洁度(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强度(坚强的意志)、量度(与人相处的雅量)、韧度(承受压力的能力)教育的德育目标;校园文化建设分三个层面(校集体、班集体、自然群体)实施;分层次班集体建设,高一年级段为形成班集体,高二年级段为巩固班集体,高三年级段为优化班集体。

  ⑵学校文化制度化建设。

强调文化管理、文化载体、规章制度的规范,形成的基本观点有:

  学校文化、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校园文化五位一体;鲜活的学校文化的载体有利于学生主体性意识的觉醒;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学生教育活动的制度保证。

  ⑶学校文化多样化建设。

在学校课程、学科渗透、校园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

学校课程(显在课程、潜在课程、认知教学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需要深化;学科中的文化渗透,教师的文化意识和自身文化素养有待提高;校园文化对学生人格的熏陶具有重要意义。

  ⑷学校文化特色化建设,主要有班名命名活动、学校活动班级承办制、学生社团建设、学校网络电台等。

  

(二)保障措施及研究力量。

  本课题由省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温州市名校长、温州中学校长胡海帆负责,胡校长曾负责过的两项省级规划课题研究,《把探究式学习纳入高中正常教育过程的实践与研究》、《以成人为目标的德育模式研究》都已经顺利结题,并获市级科研成果二等奖,课题组成员多数参与省级课题研究,积累了课题研究的经验。

学校各处室将尽力做好本课题的协调、管理工作。

学校在财力、人力、物力上将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方便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松林,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现代化发展《中国教育学刊》20**年第8期

  2.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构建》,《教育参考》1994第4,5期

  3.李金初,牛玉发,试论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中国教育学刊》,20**年第7期

  4.苏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课程.教材.教法》,20**年第7期

  5、陈向明等高中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