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一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5694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9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一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一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一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一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一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一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一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一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一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一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1届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一)

生物

一、选择题:

1.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发的新型肺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迅速控制住了疫情。

目前,我国科学家正在加速研制疫苗。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从生命系统视角看,病毒不属于任何结构层次

B.新型冠状病毒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C.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D.咽拭子检测新冠病毒利用了核酸分子具有特异性的原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属于生物但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病毒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组成。

病毒要完成生命活动必须依赖活细胞才可以。

【详解】A、生命系统的层次为: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最小的生命系统的层次是细胞。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任何结构层次,A正确;

B、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RNA组成,B错误;

C、新型肺炎属于传染病,阻止病毒的传播可降低该病的发病率,C正确;

D、核酸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新冠病毒的检测往往就利用了核酸的特异性,D正确。

故选B。

2.脂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维生素D属于脂质,能有效促进人体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B.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C.磷脂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化合物,只存在于细胞膜中

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中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常见

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

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维生素D属于脂质,能有效促进人体肠道对钙磷的吸收,A正确;

B、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也能减轻摩擦,同时也可以保护内脏器官,B正确;

C、磷脂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化合物,是构成细胞中膜结构的重要组分,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细胞中膜结构的基本支架,C错误;

D、胆固醇的作用有二:

①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②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故选C。

【点睛】

3.海藻糖是由两个吡喃环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非还原二糖。

《自然》杂志曾指出“对许多生命体而言,海藻糖的有与无,意味着生命或者死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藻糖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B.在单体形成多聚体的过程中发生了脱水缩合反应

C.海藻糖与动物细胞中常见的麦芽糖和乳糖都是二糖

D.海藻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可产生砖红色沉淀

【答案】B

【解析】

【分析】还原糖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类。

在糖类中,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和含有游离醛基的二糖都具有还原性。

还原性糖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

【详解】A、海藻糖是由两个吡喃环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非还原二糖,元素组成为C、H、O,A错误;

B、单体脱水缩合形成多聚体,B正确;

C、二糖是由两分子单糖形成的,海藻糖与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乳糖都是二糖,麦芽糖是植物细胞中的二糖,C错误;

D、海藻糖是非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不可产生砖红色沉淀,D错误。

故选B。

4.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中的A是放大160倍时所观察到的图像。

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下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640倍观察,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

B.目镜换成①.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C.观察质壁分寓与复原实验中无需进行乙图中A到B的操作

D.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使右下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答案】B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根据有无螺纹可以判断出①②是目镜,③④为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反比例,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正比例。

乙图中A为低倍镜下观察的图像,B为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

【详解】A、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下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则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A正确;

B、放大160倍的的图像需要的组合②④,放大640倍的镜头组合②③,则目镜不用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B错误;

C、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是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的操作,故无需进行乙图中A到B的操作,C正确;

D、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下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由于显微镜下成立的是倒立的虚像,则需要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D正确。

故选B。

【点睛】

5.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干物质和水分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种子成熟过程中水分含量逐渐降低,种子的生命活动会暂时停止

B.种子中水分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植物吸收的水分减少

C.种子一旦形成,细胞中的自由水与结合水不能相互转化

D.种子成熟期间干物质相对含量升高,水分的相对含量下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一般来说细胞代谢旺盛的细胞含水量多,老熟的器官比幼嫩的器官含水量多;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与结合水,自由水与结合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分析题图可知,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干物质含量逐渐升高,水分的相对含量逐渐下降。

【详解】A、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水分含量逐渐降低,种子的生命活动由代谢活跃状态转入休眠状态,生命活动并未暂时停止,A错误;

B、种子成熟过程中水分减少的原因不是植物吸收的水分减少,B错误;

C、种子形成之后,细胞中的自由水和结合水还是可以相互转化的,C错误;

D、据图可知,种子成熟期间干物质相对含量升高,水分的相对含量下降,D正确。

故选D。

6.某兴趣小组同学欲研究昼夜温差对番茄茎生长的影响,做了一系列实验得到如下两图。

图1是根据日温均为26℃,夜温在不同温度下测定的数据绘制的番茄基生长曲线图,图2是根据昼夜恒温条件下测定的数据绘制的番茄茎生长曲线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日温26℃时,夜间温度越高越有利于香茄茎的生长

B.夜温过低影响呼吸作用,对植物生长不利

C.5℃时,昼夜恒温备茄然的生长速度小于有昼夜温差的生长速度

D.著茄茎在夜间温度为10℃时的生长速度小于夜间温度为20℃时的生长速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由曲线图分析昼夜恒温不一定比昼夜具有一定温差更有利于番茄茎的生长。

夜温偏低,呼吸作用减弱,茎的生长速度减慢,并不是昼夜温差越大,对番茄茎的生长越有利。

【详解】A、图1中的曲线显示,日温26℃时,夜间温度越高并非越有利于番茄茎的生长,如夜温30℃时的茎的生长速度反而低于25℃时生长量,A错误;

B、从该图中可以得知:

夜间温度为10度时生长速率反而小于夜间温度25度时的速率。

因此可以推断,夜间过低的温度反而影响了呼吸作用,造成了对植物生长不利的影响,B正确;

C、根据曲线信息可以看出,5℃时昼夜恒温番茄茎的生长速度就小于有昼夜温差的生长速度,C正确;

D、根据图示可看出番茄茎在夜间温度为10℃时的生长速度小于夜间温度为20℃时的生长速度,D正确。

故选A。

【点睛】

7.从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到确定真正的遗传物质,是历史上多位科学家不断探索的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烟草花时病毒的实验研究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C.艾弗里团队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遗传物质发现的实验及其内容:

包括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详解】A、烟草花时病毒的实验研究证明R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但并未证明转化因子是谁,B错误;

C、艾弗里团队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

D、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8.生活中,手机的人脸识别解锁、购物时的刷验支付等都运用了人脸识别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脸识别技术是通过识别人而部多个性状实现的

B.人体中相关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了人脸特征的多样性

C.面部特征都是相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实现的

D.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人脸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决定人脸识别技术的可行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方式: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直接控制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近而控制代谢过程,以此来控制性状。

2.DNA分子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进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人脸识别技术是通过识别人面部多个性状实现的,A正确;

B、人体中相关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不同的人脸中相关基因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些特定的、多样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人脸特征的多样性,B正确;

C、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这是基因间接控制性状的方式,另外基因还可通过直接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人体的面部特征不都是相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实现的,C错误;

D、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人脸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决定人脸性状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从而为识别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进而能实现人脸识别技术的可行性,D正确。

故选C。

【点睛】

9.在现化农业生产上.应依据育种目标选择育种方案。

下列有关育种目标与育种方案说法一致的是()

A.欲对原品系实施定向改造,适合采用诱变育种

B.欲对原品系营养器官增大”或“加强”。

适合采用单倍体育种

C.欲让原品系产生自然界没有的新性状,适合采用基因工程有种

D.欲集中双亲优良性状,适合采用杂交育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常见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

学生需要熟知几种育种方法的原理和优点,并据此来解题。

【详解】A、诱变育种的原理为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故不能对原品系实施定向改造,A错误;

B、单倍体植株弱小高度不育,不能进行对原品系营养器官增大”或“加强”的育种,应采用多倍体育种,B错误;

C、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不能产生自然界没有的新性状。

欲让原品系产生自然界没有的新性状,适合采用诱变育种,C错误;

D、杂交育种的原理为基因重组,优点是能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D正确。

故选D。

10.某种性别决定为XY型的二倍体植物中,等位基因A和a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a基因使雄配子致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物种群中有关的基因型有5种

B.该种群中没有XY的个体存在

C.显性父本和隐性母本杂交,后代无论雌雄均为显性性状

D.杂合母本和隐性父本杂交,后代雄性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

等位基因A和a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a基因使雄配子致死,说明当父本基因型为XaY时,只能产生Y这一种类型的精子,Xa致死,因此该植物种群中有关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Y、XaY四种,没有XaXa。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该植物种群中有关的基因型有4种,A错误;

B、该种群中有XY的个体存在,B错误;

C、该群体中没有隐性性状的雌性个体,C错误;

D、杂合母本(XAXa)和隐性父本(XaY)杂交,由于父本仅产生Y染色体的精子,所以后代只有雄性,雄性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D正确。

故选D。

【点睛】

11.爱德华氏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三体综合征(又称18三体综合征),患者有智力障碍、发育延迟等症状。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8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B.18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内有导致智力降碍、发育迟缓的基因

C.近亲结婚会大大增加18三体综合征在后代中的发病率

D.18三体患儿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精(或卵)原细胞减数分裂时18号染色体未分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

18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的第18号染色体有3条,其他染色体数目不变,形成原因可能是,精子或者卵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18号染色体没有分离。

【详解】A、18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的第18号染色体有3条,而不是含有3个染色体组,A项错误;

B、18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患儿患病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异常,B项错误;

C、近亲结婚会大大增加隐性遗传病在后代中的发病率,该病不属于隐性遗传病,C项错误;

D、该病的患者体内有3条第18号染色体,其形成原因可能是亲本的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第18号染色体未分离,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2.对内蒙草原上某种啃食草根的鼠类进行调查发现,初期鼠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

假设该鼠种群的生存环境发生一种新变化,使其生存能力AA=Aa>aa,使aa个体每年减少10%,而AA和Aa个体每年均增加10%。

则该鼠种群初期A的基因频率和环境发生变化一年后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A.25%和55%B.75%和33.6%C.40%和60%D.25%和45%

【答案】A

【解析】

【分析】

理想状态下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

种群后代中出现三种基因型AA、Aa、aa,并且三种基因型出现的频率分别为P(AA)=p×p=p2=D;P(Aa)=2p×q=2pq=H;P(aa)=q×q=q2=R,且它们的频率之和为p2+2pq+q2=(p+q)2=1。

其基因频率为A基因的频率P(A)=D+1/2H=p2+pq=p(p+q)=p;a基因的频率P(a)=R+1/2H=q2+pq=q(p+q)=q。

【详解】由题意知,该种群第一年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

10%+1/2×30%=25%;根据aa个体每年减少10%,而AA和Aa个体每年均增加10%,一年后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60%-60%×10%)/[(60%-60%×10%)+(40%+40%×10%]=55.1%,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3.某人足部突然扎到钉子而迅速抬腿的相关反射弧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示反射弧中,a是传入神经。

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图示反射孤中,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扎到钉子的强烈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会形成痛觉

D.伤口发生细菌感染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3.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4.图中肌肉是效应器、c是突触、b是传入神经。

【详解】A、a点所在神经为传入神经,当兴奋到达b点时,Na+内流,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内正外负,A错误;

B、c点指的是突触位置,信号从局部电流的电信号转变成神经递质的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后膜受体蛋白即诱发后膜出现局部电流的电信号,故当兴奋到达c点(突触)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

C、扎到钉子的强烈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脊髓神经中枢后产生兴奋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表现为迅速抬腿,同时神经中枢将兴奋进一步传到大脑皮层会形成痛觉,C正确;

D、伤口发生细菌感染时,吞噬细胞会将细菌吞噬并处理,因此,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D正确。

故选A。

【点睛】

14.冬天的清晨,同学们从温暖的家里出来,走在寒气袭人的上学路上,机体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寒冷时,汗腺分泌减少。

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

尿量增加

B.寒冷时.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

C.寒冷的室外,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无法相对平衡,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D.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

(2)机理:

产热=散热;(3)寒冷环境下:

①增加产热的途径:

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

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4)炎热环境下:

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2.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A、寒冷时,汗腺分泌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较低,因此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

尿量增加,A正确;

B、寒冷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减少散热量,B正确;

C、寒冷的室外,机体的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的过程达到产热量毫升散热量的相对平衡,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状态,C错误;

D、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该过程是通过神经系统做出的调节,因而为神经调节,D正确。

故选C。

【点睛】

15.160年前,24只野免被带到了澳大利亚,一个世纪后野兔的数量超过六亿只。

为控制野免数量,人们引入一种黏液瘤兔病毒。

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野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野免种群数量维持在较低水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病毒和野免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B.中毒性病毒比例的提高,表明野免的抗病毒能力降低

C.气候、传染病等因素都会影响野兔的种群数量

D.强毒性病毒使野免种群数量大幅下降,不利于维持病毒与野兔的寄生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病毒感染之前,野兔就已经发生变异,部分野兔会产生抗病毒突变。

引入一种黏液瘤兔病毒,对兔种群的抗病毒能力进行了筛选,没有抗性的兔子被淘汰,具有抗性的兔子能生存下来。

据此答题。

【详解】A、引入病毒的几年后,由强病毒比例最高变为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野免种群数量也能维持在较低水平,说明病毒和野免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A正确;

B、中毒性病毒比例的提高,说明中毒性病毒更适应当前的环境,B错误;

C、野兔在澳大利亚缺乏天敌,但气候、传染病等因素都会影响野兔的种群数量,C正确;

D、强毒性病毒使野免种群数量大幅下降,这样宿主数量的减少不利于维持病毒与野兔的寄生关系,D正确。

故选B。

二、选择题:

16.动物细胞中受损细胞器被内质网包裹后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被降解为小分子物质,这一现象称为细胞自噬。

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可被再利用或产生能量,过度活跃的细胞自噬也可以引起细胞死亡。

在鼻咽癌细胞中抑癌基因NORI的启动子星高度甲基化状态,NORI蛋白含量低,而用DNA甲基化抑制剂处理后的鼻咽部细胞,NORI基因的表达得到恢复,自噬体囊泡难以形成。

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自噬作用受到相关基因调控与细胞编程性死亡无关

B.鼻咽细胞癌变后,NORI基因转录受到抑制,自噬作用减弱

C.癌细胞可借助细胞自噬作用对抗营养缺乏造成

不利影响

D.细胞自噬在细胞废物请除结构重建等方而发挥着重要作用

【答案】AB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2、题意分析,在鼻咽癌细胞中抑癌基因NOR1的启动子呈高度甲基化状态,NOR1蛋白含量低,而用DNA甲基化抑制剂处理后的鼻咽癌细胞,NOR1基因的表达得到恢复,自噬体囊泡难以形成,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详解】A、题意显示过度活跃的细胞自噬也可引起细胞死亡,因此,细胞自噬作用受到相关基因调控,与细胞编程性死亡有关,A错误;

B、鼻咽细胞癌变后,NOR1的启动子呈高度甲基化状态,NOR1基因转录受到抑制,NOR1蛋白含量低,自噬体囊泡得以形成,自噬作用增强,B错误;

C、细胞自噬形成的产物对细胞有用则会被再利用,因此癌细胞可借助细胞自噬作用对抗营养缺乏造成的不利影响,C正确;

D、结合题意可知,细胞自噬在细胞废物清除、结构重建、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AB。

【点睛】

17.瓶插鲜花保持鲜重。

有利于延长花期,延缓衰败。

下图为瓶插鲜花分别加入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后。

一段时间内,鲜重累积增加率的变化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的实验组④保鲜效果明显

B.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使插花鲜重累积增加率增大

C.与①比较,曲线②③④中各物质均有利于延长花期.延缓衰败

D.插花逐渐衰败时,细胞中脱落酸含量相对增加。

第6天④脱落酸的含量最多

【答案】AC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2.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添加蔗糖,目的是提供营养,同时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由四条曲线对比可知:

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

【详解】A、由四条曲线对比可知:

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可以协同延长插花保鲜时间,A正确;

B、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提高插花鲜重累积增加率,B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