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市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doc江都市科技进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5519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都市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doc江都市科技进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都市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doc江都市科技进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都市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doc江都市科技进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都市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doc江都市科技进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都市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doc江都市科技进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都市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doc江都市科技进步.docx

《江都市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doc江都市科技进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都市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doc江都市科技进步.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都市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doc江都市科技进步.docx

江都市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doc江都市科技进步

江都市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开展规划

 

一、根本情况和经济社会开展根底

〔一〕根本情况

江都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淮河交汇处,南濒长江,西傍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东与古城泰州毗邻,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江都建县已近2200年,历史上人文荟萃,地方文化独具特色。

引江风景区、邵伯湖旅游度假区、渌洋湖自然保护区、仙女公园、开元寺、真武庙等景色宜人,底蕴丰厚。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江都地处苏中平原,面积1332平方公里,人口106.5万,是闻名全国的“花木之乡〞、“鱼米之乡〞、“丝绸之乡〞、“建筑之乡〞。

市内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地热资源,是江苏油田主要产油区。

——区位优势十清楚显。

江都素有“江淮明珠〞、“苏中门户〞之美誉,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水利枢纽和电力枢纽。

境内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铁路、水上交通互为补充,一类开放口岸江都港雄踞长江之滨。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江都受上海、南京两大都市圈双重辐射带动。

在城市建设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初步建立了以市区为中心,大桥、邵伯、丁伙、宜陵、小纪为重点,其它一般建制镇为根底的布局较为合理、功能较为完善的城镇空间格局。

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小城镇根底设施和公用设施日趋完善,村镇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全市已创立“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5个。

〔二〕经济社会开展根底

近年来,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开展,城乡面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逐步提高。

在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根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比中名列第46位。

200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7亿元,财政收入14.28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0.2%、52.8%和37%。

曾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江苏省双拥模范城、江苏省卫生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工业优势明显。

现有工业企业6000多家,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80亿元,其中汽车及其零部件、机械冶金、医药化工、船舶制造四大支柱产业年产值超过220亿元。

拥有年销售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4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46家。

二产占全市GDP的比重达52.8%。

农业特色鲜明。

江都农业已经步入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开展格局,初步形成高效花卉、优质粮油、特色水产、特禽特畜、特种果蔬等五大特色产业。

全市现有花卉苗木10万亩,养殖面积15万亩,建成各类农业示范园区30个,拥有花卉、果蔬、木材等农产品加工企业158家。

建筑业实力雄厚。

现有国家特级资质企业1家、一级资质企业6家,先后6次获得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

2004年全市施工产值突破100亿元,施工收入26亿元。

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武汉、西安等重点市场施工产值达50亿元。

效劳业前景广阔。

江都是苏中地区商贸集散地,城区购物、宾馆、酒店、休闲、娱乐等设施齐全。

现有各类市场112个,皮鞋、建材、家禽、花木等8大专业市场特色明显,年成交额40亿元以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0亿元,实现效劳业增加值62亿元。

  社会事业蓬勃开展。

江都科教兴旺,现有各类科研机构18个,大专层次教育单位2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22万人,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的4.3万人。

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开放,起点较高。

江都中学是国家级示范高中,有多项国际交流合作成果。

〔三〕经济社会开展优势

1、投资特别是技改投入快速增长。

全市上下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构筑江都经济跨越式开展的新优势。

2004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其中工业技改投入40亿元,千万元以上重点工业技改工程达160个。

投资特别是技改投入的快速增长,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开展奠定了良好根底,注入了强大推动力。

 2、民营经济开展迅猛。

市委、市政府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开展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市民营经济呈现出加速开展的良好态势。

2004年全市民营工业产值340亿元,民营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产值的90.5%,新开展个体工商户5589户,私营企业963家,新增注册资本20.7亿元,利用民资40.6亿元。

组建省级私营企业集团4个。

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开展的主导力量,其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0%,是我市财税的主源泉,是促进就业的主力军。

3、科技进步对经济开展的推进作用日益显现。

近年来,我市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明显加快,推进了工业经济的开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004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5.6%。

在产业布局上,第三产业快速开展,第二产业不断调整优化,初步形成了以机电、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为主导的新的产业结构,为在本世纪前—、二十年高起点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奠定了根底。

4、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在高起点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东南部新区和北区两个分区规划的根底上,城区以“七路一桥〞为重点的路网建设工程、污水处理厂、火车站站前大道、京沪高速、宁启铁路、扬州西北绕城公路、汽车客运东站等一批重点建设工程顺利实施,城区新增公共绿地30万平方米。

5、领导和政策环境不断改善。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坚持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开展〞战略,从增加投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制定政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等重要会议,定期不定期地听取科技工作汇报,专题研究和部署科技工作,并坚持把科技工作贯穿于宏观决策、方案实施、成果推广、产业开展以及经济工作的始终。

〔四〕经济社会开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不高,农民增收难度仍然较大。

总体上看,我市农业根底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科技水平不高、农产品质量不优、市场竞争力不强,影响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因素较多,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尚未打破,制约农业和农村开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完全消除,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未建立,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难度不可低估。

2、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企业规模、品牌优势有待培育和加强。

用开展的观点看,我市三产的比重仍然偏低,对经济增长的奉献份额有待提升;二产的竞争力仍然不强,就企业组织结构而言,我市中小企业面广量大,且小而散、小而低和产品趋同现象仍较突出,大企业、大集团的带头和支撑作用尚显缺乏。

3、招商引资规模不大,经济增长的外来驱动力亟待增强。

从我市近几年招商引资的实绩看,增幅虽连年攀升,但总量偏低,单体工程规模较小,科技含量高、开展后劲足、牵动经济开展全局的“大高外〞工程数量不多。

此外,招商引资的软硬环境建设等方面需要继续加大力度,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4、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主要是缺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产业及产品作支撑。

我市区位优势虽然明显,但要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还有较大距离。

在促进我市经济开展中,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为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并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开展的强大动力,这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经济开展中面临的紧迫问题。

二、江都市经济社会开展的科技需求及科技支撑能力

〔一〕科技能力分析

1、科技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2001年经江都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公布了?

江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个五年方案纲要?

,并相应出台了?

江都市“十五〞科技开展规划?

、?

江都市关于进一步鼓励投资创业的优惠政策?

、?

关于鼓励工业企业加快开展的意见?

、?

江都市关于加强乡镇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的意见?

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有关科技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建设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市,市专门出台了?

江都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方法〔暂行〕?

,明确了专利申请的资助和奖励对象、资助和奖励标准、资助和奖励程序等。

2、科技投入逐年增长。

初步形成了以企业投入为主体,财政拨款、金融机构融资、上级科技专项资金、社会投资相结合,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制。

市财政对科技的投入逐年增长,2002—2004年科技三项费分别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的1.57%、1.60%和1.65%。

3、科技人才队伍初具规模。

我市现有大专层次教育单位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扬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企业创办科研机构46个,博士后流开工作站1个,博士后创新中心1个。

全市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职称的人数43000人,直接从事科技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2200人。

4、科技工作组织机构健全。

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的“三定〞方案中,明确了市科技局16项主要职能,内设5个科室,配有行政编制13人,行政附属编制3人。

本市所辖各镇配备了科技助理,明确了分管领导和科技经费,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科技工作组织体系。

5、科技效劳体系已有一定根底。

我市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效劳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2000年成立了江都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江都市科技咨询效劳中心。

2001年江都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了参谋型科技信息咨询交互式效劳网络平台,现拥有电子政务网、林业花木网等各类专业网站30多个。

2002年全市有3个经济根底较强的镇成立了镇级生产力促进中心。

同时,全市现有各类民办科技中介组织35家,初步形成了面向市场、效劳经济的科技创新效劳网络。

〔二〕科技进步的制约因素

1、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尚未完全确立。

近年来,我市企业对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视程度虽有所提高,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完全确立。

局部企业由于追求短期利益,存在着依赖政府的优惠政策,依赖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成熟的科技产品进行再生产的现象,市场开拓有余,产品研发缺乏,招商引资有余、招才引智缺乏,导致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原动力缺乏。

2、全社会的科研开发经费投入缺乏。

近年来,政府科技三项费支出和企业科研开发经费投入虽逐年有所增长,但与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开展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特别是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中小企业科技投入严重缺乏,农业和社会事业领域的科技投入也跟不上开展的需求。

3、科技创新人才紧缺。

我市虽然有了一定的科技人才根底,但真正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严重缺乏。

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尚未形成。

在认识上真正形成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制度上充分发挥人才积极性,大胆放手,依靠科技人才的环境都有待进一步改善。

4、尚未真正建立起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

我市经过多年的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但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主要是科技与经济部门分属社会开展和经济领域,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工程被人为的分开申报,造成技术成果和技术创新不能很好地结合并向市场转化,形成技术与资金集成的困难。

〔三〕需依靠科技解决的重点和关键问题

1、以科技进步带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开展。

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开展已具备一定的根底,今后要以建设科技进步示范市为动力,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以高科技产业园建设为载体,引导各类企业进入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领域,研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推动产业集群,加速产业链的形成,实现以科技推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开展。

2、以科技进步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

我市传统产业的企业数量众多,应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在机械、化工、造船、汽车及零部件等行业,要突出开发新产品、改良工艺、提高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重点,增强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同时,加大信息化带开工业化的力度,广泛推广应用电子商务、CAD/CAM、ERP等,提高企业设计开发和经营管理能力,培育建设一批信息化示范企业。

3、以科技进步提高我市农业产业竞争力。

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要实现向农业强市的转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农业技术创新。

继续抓好品种、技术、知识更新三大工程,以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创新为重点,推广节本增效新技术,广泛应用新品种,加快推进农业实施经营企业化、投入科技化、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

4、以科技进步推动社会事业的开展。

围绕我市人口、资源与环境等问题,加强技术研究与开发,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开展。

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城市污染预防与治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环保检测设备和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大力开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提高全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三、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那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贯彻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开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可持续开展战略,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开展总体目标和任务,以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为主线,以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以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环境优化和专利示范为载体,力争用5年〔2005年—2021年〕的时间,把我市建成经济繁荣、科教兴旺、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区域特色明显的现代滨江城市,建成高标准的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

〔二〕根本原那么

1、坚持科技进步目标与全市经济社会开展总体目标相统一的原那么,着力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2、坚持体制创新原那么,建立开放式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科技进步与结构调整相结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3、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并举原那么,大力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产学研合作,扶持和引导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开展。

4、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开展原那么,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四、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未来五年是我市争当苏中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根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

2003年我市对“两个率先〞制定了一个“两个提前〞的奋斗目标,即:

时序上提前,力争到2007年全市GDP比2002年翻一番,到2021年提前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位次上提前,力争挤进全省县〔市〕前10强,努力实现经济更加开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开展的总要求,通过五年的建设与开展,示范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1、根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政策法规为引导,产业园区为基地,产学研合作为纽带,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科技中介机构和专家咨询组织相互联动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2、重点实施“1113”工程。

即:

高新技术产品拥有量翻一番,总数达100个;实现产学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100项;专利申请总量突破1000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量翻一番,总数达30家;扬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达30%。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到达3.65%。

4、全市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达400人以上。

5、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培育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20家。

6、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建立市级科普示范基地20个。

其中示范镇4个,示范村12个,示范社区和学校各2个。

〔二〕重点领域

1、“三药〞及石油化工。

重点支持江苏长青、扬州中惠、扬州三药等龙头企业,大力开展生物农药、传统中药现代化、保健制品及活性微生物,特别是充分利用和发挥长青集团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中惠集团国家试验基地的功能,使“三药〞产业做强做大,并形成新的产业链。

支持以江苏华伦化工、江都市化工厂等为骨干力量,重点开展石油化工新产品的研究开发。

2、电子与信息技术。

重点支持以江苏江佳电子股份等骨干企业研究开发数字技术、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技术,加快信息平安、信息效劳技术的研发力度;支持以扬州恒信仪表为代表的骨干力量,形成以软件业为主导的产业群体。

3、机电一体化技术。

重点支持江苏亚威机床、江苏捷凯电力器材集团、江苏双汇电力器材厂等骨干企业,进行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器件技术、城乡电网控制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重点支持江苏天雨环保集团、江都华伦化机环保设备厂等骨干企业,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关键技术及重大装备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环保产业群体。

4、特种冶金技术。

重点支持江苏诚德钢管股份加快进行“高温高压大口径无缝钢管〞及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支持嵘泰公司高性能铝合金压铸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使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家电、通讯、建筑等行业,并进入国际市场。

5、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

重点支持影响人畜平安、粮食平安的重大疫病防治试验示范技术的研究;保证农产品质量平安的各种生物、物理等防治病虫害技术的应用;农田秸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等,以促进农业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开展。

〔三〕主要任务

1、加快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开展。

一是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着重是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要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加速装备和工艺的更新换代,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经济附加值,使现有的优势产业更强,规模企业更大,地区经济特色更明显。

二是加快开展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新兴产业。

特别是面对新一轮沿江开发和“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开展机遇,重点加快已有一定根底的电子元器件、医药、环保、粉末冶金、绿色食品等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大力开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加快现有产业链延伸,形成区域特色明显、符合国家产业方向、整体竞争力强的产业结构,努力在假设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

三是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

继续抓好品种、技术、知识更新三大工程建设,坚决不移地加快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化水平,进一步放大花卉苗木、特色蔬果、特种水产、地方畜禽等产业优势,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是加快市经济开发区、各镇工业集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步伐。

坚持以工程拓展园区、以科技提升园区,积极鼓励和引导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工程进园集中布局、集约开发、集群开展,打造园区特色,发挥园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使其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的“龙头〞、集聚人才的基地和招商引资的“窗口〞。

2、加快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开展。

一是以农村党员干部为重点对象,深入开展以先进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为重点内容的科技培训,方案五年培训10万人次,不断增强广阔农民增收致富的本领。

同时,以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

二是以科学普及为手段,树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生育观念,全市方案生育率保持在97%以上,着力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建成省方案生育示范市。

三是以创立“学习型城市〞为契机,构建全社会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开展素质教育,稳固“普九〞成果,初中生在校稳固率达98%,高中普及率达90%。

四是对城市建设进行科学规划,运用先进的现代建筑科学技术,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建设开展水平。

3、加快科技进步,促进区域可持续开展。

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可持续开展之路,加速开展循环经济,稳固和提高“一控双达标〞和“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成果,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节约化生产的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不断减少污染排放,在环境保护和管理方式上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侧重污染源的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由重浓度控制向浓度与总量的双轨控制转变、由污染防治为主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转变,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将江都市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开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至2021年建成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噪声达标区达70%以上。

加快建成邵伯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渌洋湖自然保护区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

4、加快科技进步,促进我市科技创新效劳体系建设。

加快我市沿江高科技产业园建设,使之成为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科技人才创业的基地。

建立和完善以高等院校和科技企业合作共建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积极推动以高新技术企业为载体的各具专业特色和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力争在五年内建成有行业影响力的中心5至8家。

支持和开展技术创新中介效劳体系建设,加快江都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大力开展科技咨询效劳业。

五、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的优先工程和工程

为切实推进科技进步,有效增强科技示范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加速开展,确立优先开展工程。

〔一〕建设江苏省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园——江都现代花木产业园

充分发挥我市花木主导产业的优势,在“国家级十万亩花卉苗木繁育培植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根底上,重点建设江都现代花木产业园。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至2021年再投入3亿元,以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省林科院、扬州大学农学院、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等为技术支撑单位,引进和研究开发新品种、新技术。

加大引智力度,积极吸引各类人才进园创业。

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扬州雅典娜园艺开发,创立品牌,形成特色,努力建成集南北花卉、各类特优林木于一体的特色园区。

同时,进一步整合全市花木产业资源,树立新理念、应用新技术、开拓新领域,建设花木“两区一带〞,推动我市花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真正做到振兴一方产业,富裕一方农民。

〔二〕建设中科院农田生态根底研究江都基地

大气CO2浓度变化影响植物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使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通过大气CO2倍增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的前瞻性研究,揭示大气CO2浓度对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影响机理,可以预测对粮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养分和水分的需求趋势,病虫害发生机率的变化,土壤过程变化对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等。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从1999年8月起与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洽谈合作开展中国水稻/小麦FACE研究事宜。

本研究在2000年8月中日科技合作协议第九次联委会上确定为中日科技合作协议工程。

中国科学院在2000年9月将本研究列为中科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工程,2001年5月又列为重大国际合作工程专项。

最近该工程落户江都,建成中国FACE系统,启动了中国水稻/小麦FACE研究方案。

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一。

预计到2030年起我国将处于人口顶峰期,大气CO2浓度增加引起的农田生态系统一系列的变化,涉及到我国粮食平安保障、化肥和农药等开展战略等重要方面。

同时在中国开展有关农田生态系统对大气CO2的固定潜力的研究,填补这一研究的地区空白,并为我国争取环境外交主动权作出奉献。

〔三〕建设高科技产业园

以园区内各类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为投入主体,以政府部门投入为辅〔主要是园区根底设施投入〕,方案总投入4亿元,将园区建成江都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的平台,科研院所、科研专家和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我市创业的基地。

以扬州金炜盛新材料股份、江苏为淦信息产业、江苏英泰高科技电子、扬州恒信仪表、扬州第三制药、扬州中惠集团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为载体,重点吸引电子信息、新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工程在高科技产业园区内研发孵化,实施产业化。

〔四〕南水北调江都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工业废水污染源深度整治及综合监控系统

江都市是南水北调工程源头。

源头工业废水污染源深度整治及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是江都市南水北调工程一揽子工程中的一个子工程,工程投资8275.2万元,涉及企业27家,其中在现有污水处理根底上进行深度治理的企业16家,搬迁出工程区流域3家,关停企业8家。

工程投运后,可以减少工程区域内废水排放每年24.92万吨,占原废水排放的2.8%,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以COD计,每年958.7吨,占原排放量的48.8%。

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后,随时掌握重点废水污染企业的排污及设施运转情况,加大环境管理的力度,提高执法手段,严格监控排污行为,为南水北调的“清水走廊〞提供行政、技术保障。

预计工程正常运行后,工程区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将有较大的改观,清洁的水源对实施南水北调的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江都市学生校外活动实践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