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太康第二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5508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太康第二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太康第二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太康第二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太康第二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太康第二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太康第二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南省太康第二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太康第二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太康第二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南省太康第二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太康第二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世计,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表明()

A.秦始皇统一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郡县制为秦始皇传位服务

C.“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D.封建帝王以天下为一人的私产最终确立   

2.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3、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

(一)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

(二)王陵区的存在;(三)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地使用;(四)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

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A.一万年前    B.传说中的黄帝时期   C.商周时期    D.秦汉时期/

4、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

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

周礼

记载:

“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A.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5、“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分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6、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

7、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

8、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

9、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10、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

梁孝王死后,皇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统统提成为王。

对皇帝的做法最恰当的理解是

11、A.皇帝关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12、B.提升其子孙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实力

13、C.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侮

14、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疆国梁国迅速发展

7、钱穆先生在其《中国文化导论》中说:

“封建社会是各有封疆的,个个关闭在各自的格子里面……诸侯们各自涨破了他们的各自格子,……郡县的新国家,便逐渐形成,其姿态与性质,与旧的封建国家决然不同。

到战国时,七国乃至九个大强国,几乎全是郡县的新国家了。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分封的诸侯国是小国寡民B.战国产生了中央集权国家

C.各国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D.郡县出现适应了争霸需要

8、中国古代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方式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

这种

“指令性社会”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      D.行省制

9、中国秦朝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这是由于两者()

A.推动立法的动力不同B.对犯罪的界定不同

C.打击犯罪的效果不同D.立法的出发点不同

10、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分封建国B.剥夺王侯爵位C.推恩令D.监察制度

11、史载,魏晋时设中正,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

晋以后,部分中正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

由此可知,政府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A.巩固门阀士族统治B.加强中央集权

C.保证选官的公正性D.注重门第家世

1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

的。

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

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

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

1中国的丞相制度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③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3、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

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

等。

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

文中提到的两个制度最明

显地对应于()

A.唐朝中书省,宋朝的通判B.唐朝门下省,宋朝的通判

C.汉朝的内朝,秦朝的御史大夫D.明朝的内阁,元朝的行中书省

14、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

“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

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

”这反映了元朝()

A.皇权被削弱B.相权得到加强

C.中书省独揽大权D.中书省职能专一

15、《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

……诏尽削

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生前死后的

不同状况折射出()

A.皇权与宦官的矛盾激化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D.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16、“……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

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

”此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五四运动

17、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18、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19、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20、明清两代的皇室宗亲触犯国法,有宗人府按皇室家法处置。

宗人府一度成为连皇帝也要礼敬三分的超然机构。

它既管皇室人丁户籍,也管皇室祭祀礼仪,还包揽皇室的教育后勤,俨然一个独立的小政府。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21、A.明清时期的皇族犯法与民同罪    B.宗人府是权力很大的政府机关

22、C.宗人府负责主持皇室的家族活动   D.宗人府的法律地位一度高于皇帝

23、《鸦片战争:

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材料主要说明

24、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25、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D.清政府己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26、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

北洋舰队是洋务派标榜“御侮”、“自强”的样板,苦心经营凡二十年,耗银3000余万两,北洋海防经费支出总额,相当于同期江南制造局以及福建船政局从创办到中法战争爆发17年总支出之和……这种情况对于一个近于崩溃的封建国家更是不胜负担。

这段材料

27、A.反映了清朝政府重视海防          

28、B.正确指出了北洋舰队灭亡的主因

29、C.揭露清朝政府统治腐朽的根源      

30、D.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必然的结局

21、蒋廷黻(1895—1965)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

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这反映了作者()

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B.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22、据《镜山野史》记载,“是时武昌、南京属管之地,粤人出示安民,开科取士,禁头变服,按例征粮,农工商贾各安其业,俨然有王者风。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时临时政府要求人们断发易服

B.太平天国政权采用传统的科举制度选拔官吏

C.《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政策已无法实行下去

D.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稳定,巩固政权

23、中国首次出现的近代化方案中就主张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一、兴跛盲聋哑院。

有财者自携资斧,无财者善人乐助,请长教以鼓乐书数杂技,不致为废人也。

二、兴鳏寡孤

独院。

准仁人济施,生则教以诗书各法,死则怜而葬之。

……”这一方案应该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D.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4、1927年《上海民众国庆纪念大会宣言》中指出:

“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

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于种族革命之外,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

”这表明

25、A.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已经完全实现了

26、B.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民权革命的目标

27、C.辛亥革命在民族、种族革命上取得了成功

28、D.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但存在缺陷

29、1904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

孙中山为其写序称;“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

不可谓无人。

”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孙中山客观地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

B.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

C.孙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D.孙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30、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

甲:

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

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

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

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27、《药》发表于1919年4月。

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

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

“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

作者

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28、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在武昌起义后第六天致函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运动(按:

指武昌起义)进行的方式有条不紊以及对外国利益所表现出来的显著尊重,使得它同以前

所有此类起事区别开来,并且在中国人中间获得了对它的一定程度的同情,而满清

朝廷再也不能声称享有这种同情了。

”这说明()

A.辛亥革命不具备反帝性质B.清政府陷于政治孤立

C.列强已经找到了新的代理人D.革命派对列强抱有幻想

29、《演义白话报》创刊于1897年。

该报创刊以前曾在《申报》上刊出广告,声称

“本报当用白话,务使人人易晓。

约会时事、新闻两门”。

梁启超也曾在《时务报》上

热情介绍该报。

该报第十三册刊出了一则新闻《孙逸仙》,说孙中山犯了“谋叛大罪”。

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不符的是

A.该报使用白话文B.该报新闻导向受政府主导

C.维新派曾关注此报D.该报同情革命受民众欢迎

30、“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

……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

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

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

”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31、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    

32、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

33、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

34、D.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第31题14分。

第32题14分。

33题12分。

共计40分。

31.(18分)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借鉴、汲取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经验教训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大有裨益。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6分)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想。

(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

(4分)

 

(3)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人类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

(2分)

 

14.辛亥革命深刻改变了中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表 1911年

1月 中国首部专门刑法典颁布。

2月 台湾发起首次断发大会。

3月 上海商界成立武装商团。

4月 广州起义,七十二烈士葬身黄花岗。

5月 清廷成立皇族内阁。

6月 四川成立保路同志会。

7月 宋教仁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国总会。

8月 湖广当局下令查封,酿成《大江报》文字狱案。

10月 武昌新军引发第一枪,辛亥革命爆发。

11月 清廷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总理内阁大臣。

12月 孙中山归国,经十七省代表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张鸣《辛亥:

摇晃的中国》

材料二 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一些学者据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材料三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政治背景。

 

(2)你怎样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3)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试结合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说明材料三中毛泽东说“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有哪些具体表现?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材料二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

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

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

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

(1)材料一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对此你如何理解?

(5分)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4分)

 

(3)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什么观点?

(3分)

 

高三历史答题卡座号

一、

==========太康二高第一次考试============姓名:

学校:

班级:

考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绝密△启用前------------------------------------------------------------------------------------------------------------------------------------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56—10

11--1516—20

21--2526—30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

31

(1)6分

(2)6分

(3)2分

32

(1)6分

(2)4分

(3)4分

33

(1)5分

(2)4分

(3)3分

高三历史答案

一、选择

1C、2D、3C、4B、5C、6B、7D、8C、9A、10C

11B、12A、13B、14B、15C、16B、17B、18C、19B、20A

21B、22A、23B、24D、25B、26B、27A、28D、29D、30D

31.

(1)表现:

①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③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

(6分)

(2)政治设想:

康有为提出建立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2分)

主要原因: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

民族危机的加深;思想:

西方民主思想影响。

(4分)

(3)趋势: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2分)

32、答案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清政府相继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结果加剧了社会矛盾,也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的进程;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造成了武汉地区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时机。

(6分)

(2)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帝制,把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或者答辛亥革命的失败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后来新文化运动发生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4分)

(3)奋斗目标: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现民族独立富强。

指导思想:

新旧三民主义思想(或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具体表现: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各民族平等和共同发展繁荣;完成土地改革,改善了人民生活。

(4分)

33答案:

 

(1)观点:

鸦片战争是使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的转折点。

理解:

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面对世界;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惊醒了部分中国人,使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面对世界。

(2)直接影响:

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间接影响:

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3)观点:

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