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5445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docx

《论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docx

论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论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论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作者:

杨艳霞

学校:

北辰电大

专业:

学前教育

学号:

1212001453307

指导教师:

2013年10月

 

内容摘要························2页

正文

一、幼儿、幼儿文学以及幼儿园语言教育三者间的关系 ······3—4页

二、培养倾听的习惯和能力,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4—5页

三、幼儿文学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力····························5页

四、幼儿文学情境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5—6页

五、幼儿文学语言的不断积累,

将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地发展··················6—7页

六、幼儿发展要与幼儿语言理解水平相符··················7—10页

参考文献···············································11页

 

内容摘要

幼儿文学是幼儿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启蒙教材,特别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着积极广泛的影响。

沐浴于幼儿文学世界,听赏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和能力,发展理解力;模仿中创造新语言,提高表达力;分享交流中,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爱说、能说,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不断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全面充分地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一再证明:

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发展幼儿语言,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浅语艺术的幼儿文学,是一种爱的文学、真的文学、美的文学。

它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要精神食粮,是提高幼儿全面素质的启蒙教材,能使幼儿获得真的启迪。

 

试论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一、幼儿、幼儿文学以及幼儿园语言教育三者间的关系 

1.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语言教育是以幼儿文学作品作为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使他们天生喜欢文学。

幼儿对文学的需求呈主动状态,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朗诵儿歌和有趣的幼儿诗,喜欢看色彩鲜艳的图画故事。

幼儿文学作品为幼儿打开了一扇窗,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幼儿文学是伴随、贯穿整个幼儿阶段的文学,它可以满足不同的年龄段的幼儿的阅读需要。

文学的美质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词语的理解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播入他们的心田。

 

2.幼儿文学自身的文学性和多元的教育功能,使之成为了幼儿园组织各种活动的最好帮手。

幼儿文学以幻想、快乐、优美、荒诞等品质对幼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征服幼儿,使幼儿乐此不疲。

幼儿文学还以其丰富、乐观向上的内容及繁复多样的样式带给幼儿优美的美感、美的享受。

它稚拙的美、纯真的美、荒诞的美体现了幼儿纯真的心灵,带给幼儿轻松、快乐、滑稽、幽默等审美品质。

这些特点都使幼儿文学在进入语言活动时成为最被幼儿期盼、最受幼儿欢迎的内容。

 

3.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决定幼儿文学作品成为幼儿语言成长的主要选择。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一般分为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早期阅读。

幼儿园语言活动形式一般分为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这些活动形式所使用的材料中,就有大量的幼儿文学作品。

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理论表明,儿童语言发展有赖于三种知识的整合习得:

社会知识、认知知识、语言知识,而儿童文学作品本身就是社会知识、认知知识、语言知识的结合物,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好媒介。

因此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幼儿文学作品被广泛运用。

 

二、培养倾听的习惯和能力,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幼儿接受文学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听觉来完成的,幼儿文学是听的文学。

有关语言交际功能的资料表明:

在人们日常的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

人们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听”。

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听话能力是学好各门学科知识的基本功。

日本教育界称这种能力为基础“学力”。

现代社会对听话能力的要求是:

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具有较强的听话品评力和听话组合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用声音来传播、保留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听话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主要的信息交流途径。

因此可以这样说:

不会听话便不会说话,要会说话必须先学会听话。

培养幼儿做一个乐于并善于听话的人,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环节。

但幼儿的心理、生理特征决定了他们能有意听话的时间很短。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班幼儿有意注意时间只有3-5分钟,大班幼儿最多也不超过15分钟。

喜欢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文学普遍篇幅均不太长,但它优美的意境、曲折的情节、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内容,对幼儿有很强的吸引力。

在听赏幼儿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孩子们常常会全神贯注,屏声止息地倾听哪怕是他们熟悉得可以及时补充成人讲述中漏掉的具体词句的幼儿文学作品,并迫不及待地期盼成人讲出他们早已烂熟于心的故事情节。

幼儿文学作品中温和善良的小白兔,机灵活泼的小松鼠,凶狠残暴的大灰狼等等,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小朋友,牵动着他们的心。

因为这些形象都是幼儿熟悉喜爱的。

幼儿文学作品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幼儿总是伴随着强烈的审美期待在倾听,所以自始至终集中注意力。

在听赏作品的过程中,幼儿能一次听懂,听得准确,感悟快,并对听的内容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他们听话的习惯,提高了听话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和理解力。

三、幼儿文学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力

好模仿是幼儿的本性,幼儿生来就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语言。

幼儿语言是在模仿、练习中发展起来的。

幼儿文学的语言是诗化的语言,在遣词造句,声韵节奏等诸多方面,都比一般语言更加讲究。

它往往能道出幼儿心里有而口中无,难于表达的情愫,是幼儿学习语言的蓝本。

幼儿文学向幼儿所展示的浅显丰富、准确规范的语言,浅中有深,淡中有味,平中有奇,俗中有雅。

通过成人的诵读,其优美和谐的音韵中,融人了诗情、哲理与童趣,为幼儿提供了模仿和学习的机会,让幼儿在愉快的审美活动中掌握准确、规范的语言,在反复的听赏、诵读中,逐步准确清楚地掌握本民族语言的语音、句型,从而提高幼儿准确规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童话《金色的房子》中有一段“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房顶亮堂堂,太阳一出来,照得一闪一闪的,漂亮极了。

”故事中反复出现,既优美又朗朗上口。

  孩子听着听着,很快就会复述,通过复述,既丰富词汇,又掌握优美语句,这样当孩子把它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后就会在其它场合进行迁移运用,这对孩子以后的读写能力的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

四、幼儿文学情境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

用语言来描绘形象的世界,所以情境语言是一个鲜明点。

它在幼儿文学中表现突出。

因为它比较注重抒情性: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小鸟在树上唱起歌来了。

像这样的语言很多,当孩子们读后就会很好地记住。

  一次到户外散步,幼儿们见到嫩绿小草,迎春花,鸟儿在树上蹦跳、叽喳。

就会情不自禁地说: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

树上鸟妈妈唱歌了。

还会说:

树上小鸟家,风儿摇啊摇,宝宝睡着了,我们不说话。

  这是对接触到的文学情境语言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相结合,从而激起积累的语言活起来,变成真正语言。

形成趋向于对环境事物较完美境界的表达。

幼儿段的心理特点很突出。

刚掌握了语言,词汇量不丰富,只对事物具体形象理解占优势,抽象思维处在萌芽阶段,分析、综合、概括能力刚刚发展,以具体化、形象化的语言给予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得以语言方面的发展。

  当然这种语言发展,依照幼儿对文学作品反复性的阅读。

在语言发展中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如在观察幼儿阅读一篇文学故事时。

可以反复阅读。

幼儿也会不厌其烦的要求阅读已经读过的故事。

在谈每次对故事理解时会发现,每次的理解都有所提高。

理解互动的情感表达也不一样。

可见,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程度都是反复在阅读的过程中,突破、提升。

这种反复性的语言,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幼儿文学语言的不断积累,将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地发展。

文学作品中,有一只大灰狼伪装成小兔子的佬佬想吃掉小兔子的故事。

一天,我们的老师带着孩子们在户外玩《佬佬几点了》的游戏。

老师扮演老狼想吃掉兔子。

想尽办法来骗取他们出门。

于是,我们的老师用文学作品中的情景语言自编儿歌为他们进行演唱表演。

老师说:

“免子妈妈不在家,佬佬来看兔宝宝,兔子宝宝真乖啊,把门开开,佬佬到!

”当老师念完自编的儿歌后,想看看孩子们的反应如何。

片段,孩子们马上接上老师的儿歌:

“不开不开就不开,你才不是我佬佬,妈妈说了不开门,来了老狼要吃掉。

”并把小手全指向老师:

“你是大灰狼,你是大坏蛋!

”孩子们的反应真的很灵敏。

没想到,许多孩子都能同样自编儿歌来和老师进行对应演唱。

我想这种语言的对应,与现在的孩子们多看多读文学作品有关。

只有经过故事内容的反复理解,达到语言的提升。

才会有这种儿歌语言的对应。

这样的儿歌其实也都是幼儿文学的情景语言。

当这种情景的语言所描述的情景在孩子的现实生活中发生时,自然会反映出来。

所以说一方面这种情景语言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同时它也帮助幼儿认知。

这种情景语言给孩子们带来一个惊喜。

自己过去的语言里存储了这种信息,当这种信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机会的时候,孩子们会体验到一种学习的乐趣。

六、幼儿发展要与幼儿语言理解水平相符

1.反复可以引起儿童注意,强化其感知效果

幼儿文学语言和成人文学语言相比具有独特的特征,首先表现为大量运用反复修辞。

所谓反复,是指某个词语或语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的修辞手法,意在强调、激发注意。

俄国作家马明·西比利稚克的《阿奴略希卡的故事》:

小兔儿害怕了一天,害怕了两天,害怕了一个星期,害怕了一年;后来它长大了,忽然不愿意再害怕了。

为了表现其时间之久,不用“长”之类的词,而是通过个别化的描写,一天、两天、一个星期、一年,通过这种描绘,如画一般地展现小兔子的胆小。

在生活中我们会听到幼儿这样的描述:

“我看到一对双胞胎,一个是男孩,另一个也是男孩。

”幼儿思维类似于原始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客观现象了解少、掌握少,不能把握逻辑关系,缺少抽象综合能力,以个别化认识事物为特点,因此就产生“如画一般这一思维方式决定了幼儿文学作品中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

马明·西比利稚克的《阿奴略希卡的故事》:

“狼也不怕,狐狸也不怕,狗熊也不怕——我,谁也不怕!

”我们对此会概括为“什么也不怕”,儿童则是通过个别举例,来说明什么也不怕。

有一次和一个2岁半女孩聊天,我们问她想不想出差的妈妈,她说想,又问她哪里想,她说“肚子”,很快又补充“手也想,脚丫子也想,脖子也想,屁股也想”。

这种想念,成人可能用“全身心地想念”来概括,而儿童去口是细致地一一展开。

意大利哲学家维柯在其著作<新科学》中认为,“蒙太奇”手法对幼小的儿童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在他们眼中,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有先有后,并不是同时发生的,因此必须要把这种程序性表现出来。

当相同的现象再次出现时,必然促使反复的产生和存在。

反复这种,词格在幼儿文学创作中十分重要,便于幼儿理解。

运用反复能加强对比,突出表现主体,加深对形象的理解。

儿童很难分辨感性形象中有意义的“核心部分”,运用反复能够使儿童正确领会形象,较快把握重点、核心。

其中有一类是间隔反复,即在每一事件或每一层次前重复某些句子,使层次结构鲜明;通过反复,使一件事一件事清晰明白,不至于混淆、杂乱。

占梅英曾经详细阐述了面向幼小儿童的童话为什么要使用反复这一修辞。

儿童由于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无意的、随意性的,以痕迹的形式在脑皮层中形成的神经联系是极端不稳定的,一个事物要被他们感知、记忆,必然要经过反复刺激,以巩固充实早先所获得的印象。

用反复可以把某些重要形象、重要特征等凸现出来,引起儿童注意,强化其感知效果。

如俄国作家米哈伊洛夫的《主意》中:

狐狸跑一会儿,就说:

“我有一千个,一千个,一千个主意!

”再如葛萃琳的《野葡萄》中:

这个时候,天空飞过一群乌,接着又是一群鸟,又是一群鸟。

朱曼殊在《影响儿童理解句子的几个因素》中提出:

“初步研究结果证明,儿童对句子中代词的理解与对整个句子的理解有密切联系。

如果对句子中由代词所代替的主要人物间关系不明确,就不可能正确领会整句的意义。

”因此,少用代词,对成人而言是哕嗦的、不必要的,而对儿童来说,恰恰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种情况下,反复的运用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幼儿文学突出特点是语言韵律感强

幼小儿童喜欢韵律感强、叠词叠韵的表达,很多游戏伴随韵律性明显的语言,如英国幼儿园中有一个关于数字的游戏,特定的韵语是:

“小公羊,小公羊,看我伸出几只角?

”这与我国幼儿园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

”颇为相似。

幼儿文学作品迎合孩子的爱好,使用韵律性强的语言,如《长袜子皮皮》中的黑人岛名为“库莱库莱督岛”,皮皮的全名是“长袜子·皮皮洛塔·美味食品·百页窗·埃弗拉因之女”;《迟到大王》中,小主人公叫作一串长长的“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幼儿对此深感兴趣,百念不厌。

幼儿为什么喜欢韵文呢?

苏珊·朗格在其著作《情感与形式>中提出:

儿童阶段之所以典型地使用音调的能量变化性来表达内在情感,至少应该与语言能力尚未成熟有关。

加登纳认为语言使用韵律等形式可以降低语言使用难度。

两岁的幼儿言谈者,不论是从模仿获得的,还是通过对别人言谈的仔细分析而得来的,或者仅仅是从存在的结构中抽取出来的——有着强烈的整体节奏感或形式感。

幼小儿童就像诗人一样,有规则地作成了像下面这种奇妙的语言式样,专注于规则的、撞击的节奏,专注于重音与轻音的交错:

科希米尼,科希科埃、丽巴库希,丽巴科埃、洛卡库库,苏卡科埃、丽巴库西亚,苏卡科埃,幼儿越小,对规则性或押韵就越有兴趣。

在优美的文学语言、精致的节奏、语调的感知中,幼儿第一次体会到了文学语言的魅力,这种初级的感官性接受把幼儿送上了文学接受的第一级台阶。

总之,幼儿文学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和谐的韵律,朗朗上口,深受幼儿的喜欢。

幼儿文学对增长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语言,特别是对语音和语感的训练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所以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幼儿文学独特的教育魅力,巧妙利用这一文学形式,通过多种活动,达到幼儿语言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幼儿文学教程】学前教育专业统编教材,主审:

蒋风,郑州大学出版社,版次:

2008年5月第一版,印次:

2012年1月第8次印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作者:

黄碧

【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3期。

主办:

语言文字报刊社

【幼儿语言的培养问题】兰州学刊;1980年03期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出版: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报杂志编辑部,2004年第0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