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5391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同样是写饮食文化的文章,《吆喝》以平实而幽默的语言,引人品味生活中蕴含的情趣;而《春酒》则以细腻温婉的笔触,表现了淡淡的思乡之情和浓浓的民风之美。

B.《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在中年之后回望早年经历的一部记实性散文集,字里行间充满了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我们学过的出自《朝花夕拾》的散文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雪》。

C.“光明啊,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

”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对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D.法国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使我们看到了名人和我们常人一样有痛苦、挣扎和矛盾。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B.灯月交映、水波粼粼,珠江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

C.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能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载体。

D.即使日本政府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花圃(pǔ) 归省(shěng) 田垄(lǒng) 脑髓(suǐ)

B.踌躇(chú) 澎湃(pài) 亘古(gèn) 骊歌(lì)

C.絮叨(dɑo) 坍塌(tān) 蜷伏(quán) 感慨(gǎi)

D.瞬息(shùn) 嫉妒(jí) 炽痛(chì) 泥泞(nìng)

二、基础知识综合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花瓣儿全都展开时,丝状的红色花ruǐ顶着嫩黄色的尖尖,调皮地探头张望。

还有那些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一阵春风轻拂桃林,顷刻间,片片花瓣就像一只只粉色的蝴蝶翩翩起舞,叫人意醉神迷。

十天半个月后,她们轻舒腰肢,开始在枝头漂漂洒洒,轻yíng地落地。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花ruǐ(______) 调皮(______) 轻yíng(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

(3)“叫人意醉神迷”中“叫”的意思是______,“轻舒腰肢”中“舒”的意思是______。

(4)文中主要运用了夸张、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回答下列各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5.选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

6.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

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7.“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

8.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是为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夕阳像无数个黄昏一样,把耀眼的光芒洒向人间,屋顶上,树梢上,行人的身上……它的光芒无处不在,给人们带来了安详和宁静。

此刻,在公园里,女儿对着夕阳荡秋千时,旁边篮球场上的热闹活动自然地吸引了我的目光。

②女儿知道我多么热爱篮球,在家没事无聊时,就伸展手臂假装手里有一颗篮球,朝着想象的篮筐专心投去。

我不只爱打篮球,也爱看篮球,随便什么样的人打篮球,都能让我看得出神。

③我看到角落的篮球架下,来了一群小孩,应该是初中生吧,他们的动作还很稚嫩,几个人聚在一起,没什么章法地抢球、投篮。

很快地,他们之间又分出层次来。

有的可以模仿运球上篮的动作,有的可以跳投,有的却只能站在定点朝篮筐抛射。

最糟的是一个穿深蓝短裤的男孩,他投篮不准,传球会偏歪,而且不会接球。

④因为他怕球。

在他眼里,那篮球似乎更像是铅球。

球朝他的方向去,他就本能地躲。

他越躲,越不懂得用手挡球接球,就越是容易被球砸中,于是就越怕球。

⑤看他打球,是种折磨。

他那么怕,那么笨拙,偏偏就又老是被球打到,显出更笨拙的狼狈模样。

他表情凝重,眼睛死死地盯在篮球上,似乎总觉得有个灾难飞鸟在空中飞来飞去,随时有可能砸到他的头上。

距离太远了,我听不清楚他们说话,但从零零碎碎飘过来的笑语声中,我判断其他男孩开始取笑这个蓝短裤,初中男生会说的取笑的话,一定很难听。

⑥也不能怪这些男孩,我自己知道,跟这样怕球、不能接球的人一起打球,真是折磨。

我想,唯一解决的办法,是那个蓝短裤自己知难而退,别跟大家搅和了!

然而,或许是不愿孤零零一个人被隔在场外吧,蓝短裤坚持在场里跑来跑去,人家在打篮球,他却比较像在玩躲球。

⑦过了一阵子,一位穿黄上衣的男孩抓住蓝短裤,把他拖到旁边,拿起另一个球,开始教蓝短裤如何接球。

黄上衣先站得很近,轻轻传球,一次又一次,然后开始慢慢站得远些,再轮流用反弹球和空中飞球丢给蓝短裤。

我很惊讶,这个黄上衣男孩可以那么有耐心。

我盯着黄上衣看,我更惊讶了。

因为他的表情,在蓝短裤没有接到球时,他没有一点嘲笑,也没有一点“怎么连这样也接不到”的责备,而当蓝短裤意外接好难接的球时,黄上衣也不会特别称赞鼓励他。

黄上衣就那样一次一次理所当然地传球。

⑧只有几分钟时间,我看着自信在蓝短裤的动作上、表情上建立起来了。

他不再觉得接球那么难,但我相信他也没有觉得接球那么容易,而是他感受到如果他想、如果他努力,他就可以接到球,是他自己的选择,他自己的行为,决定了能不能接到球。

⑨我很感动。

那个黄上衣男孩竟然如此自然地做到了很多老师做不到的事。

他没有用大篇的理论教蓝短裤怎么接球,也没有苛责与夸张的肯定,他只是让蓝短裤相信自己:

接不接到球,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也就是自己可以负责的。

⑩女儿从秋千上下来时,夕阳已缓缓地沉了下去,像一个安静离开的背影。

蓝短裤和黄上衣已经回到球场上去了,蓝短裤虽然仍显笨拙,但是已经不是在躲球了。

黄上衣连续投了几个球都没进,还有一次传球出界,然而我仍觉得我在看一个英雄,一个日常英雄。

(选自《读者》2016年第9期,有改动)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的事件。

10.阅读第⑦、⑧段,揣摩“蓝短裤”的心理活动,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限两个字的词语)。

当“蓝短裤”被拖到旁边时,他很①         

当他接不到“黄上衣”的传球时,他很惶恐

在“黄上衣”耐心地一次次传球中,他渐渐变得②           

11.文末写到“黄上衣连续投了几个球都没进,还有一次传球出界”。

为什么“我仍觉得我在看一个英雄,一个日常英雄”?

12.品析语言,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夕阳像无数个黄昏一样,把耀眼的光芒洒向人间,屋顶上,树梢上,行人的身上……它的光芒无处不在,给人们带来了安详和宁静。

(该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②他表情凝重,眼睛死死地盯在篮球上,似乎总觉得有个灾难飞鸟在空中飞来飞去,随时有可能砸到他的头上。

(品析加点词语)

13.“黄上衣”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他身上得到的最深的一点启示。

四、句子默写

14.请根据语言环境,填写出相应的课文原句。

(1)正入万山圈子里,                     。

(2)问渠那得清如许?

                     。

(3)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4)常记溪亭日暮,                      。

(5)羁旅之人,每当孤独愁苦之时,往往会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

“                    ,                 ”来抒发自己的愁思。

(6)晏殊的《浣溪沙》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                    。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五、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一)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二)孟子之少也,既①学而归,孟母方绩②,问曰:

“学何所至矣?

”孟子曰:

“自若③也。

”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母曰:

“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④,是以⑤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今而废之,无以离于祸患也,不为盗窃则为虏役⑥矣!

”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⑦遂成天下之名儒。

(选自《列女传》,有删减)

(注)①既:

已经。

②绩:

指织布。

③自若:

跟过去一样。

④广知:

增长知识。

⑤是以:

因此。

斯:

这。

⑥虏役:

奴隶。

⑦子思:

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B.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C.孟母方绩(正在)

D.动则远害(远远地)

16.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

18.孙权与孟母劝学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六、诗歌鉴赏

19.古诗文赏析。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人睹物生情,把自己比作“_____”和“____”,流露出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之感。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七、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20.下列情节叙述与名著相符的一项是()

A.“雨小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

‘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

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

’坐车的跺着脚喊。

”这段话中,“坐车的”就是祥子拉包月的曹先生。

B.有只黄鼠狼爱上了一个年轻人,求爱神把它变成一个女人。

后来爱神想知道黄鼠狼是不是改掉了本性,就把一只老鼠放入了屋子。

那个少女看见老鼠,就想把老鼠吃掉,于是爱神又把少女变成了黄鼠狼。

(《伊索寓言•黄鼠狼和爱神》)

C.祥子遇到夏先生,去他家拉包月,在他的指引和帮助下,祥子又燃起了生活信心。

当祥子满怀希望的去找小福子,却得知小福子已经上吊自杀,从此体面的,要强的祥子染上了恶习,甚至为60块钱出卖曹先生,最终沦为一个给死人送殡的“末路鬼”。

D.有只蚊子飞到狮子面前,说自己比狮子强大,要和他较量较量。

结果蚊子被强大的狮子拍死了。

故事告诉我们,人要有自知之明.(《伊索寓言•狮子和蚊子》)

21.(小题2)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不知道什么工夫,小福子进来了,立在外间屋的菜案前,呆呆的看着他。

他猛一抬头,看见了她,泪极快的又流下来。

此时,就是他看见只狗,他也会流泪;满心的委屈,遇见个活的东西才想发泄;他想跟她说说,想得到一些同情。

可是,话太多,他的嘴反倒张不开了。

是话没能说出。

她的生活使她不能不忘掉羞耻,可是遇到正经事,她还是个有真心的女人:

女子的心在羞耻上运用着一大半。

“我想……”她只说出这么点来。

她心中的话很多;脸一红,它们全忽然的跑散,再也想不起来。

祥子因什么事而伤心流泪?

小福子想什么?

祥子为什么没答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综合性学习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理想信仰,也是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你所在学校准备开展“弘扬好传统,传递正能量”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活动完成下面的任务。

(补写标语)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蕴藏着丰富的圣贤智慧。

学校举办经典诗词朗诵大赛,不仅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加深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而且还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同学们的人文素养。

(2)班计划组织一次古诗文朗读大赛,班长陈明为大赛宣传写一副标语,现已完成上联,请你根据画线句子补充下联。

上联:

读诗文传承国学

下联:

_____

(活动设计)为了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

示例:

举行国学经典朗读大赛;

活动一:

_____;

活动二:

_____。

(材料探究)当今国学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将材料中所反映出的国学传播的特点简要概括出来。

材料一:

漫画《孔子曰》实现了轻松讲解儒家经典的目的,《大鱼海棠》成为中国上古神话的“说明书”之一……点开微信公众号,网友们大开眼界,原来“高冷”的国学也可以如此趣味横生,硬邦邦的文字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

一位在新疆支教的老师留言:

“这些形式可以让学生们边看边笑,边学边思考。

材料二:

互联网上,打着国学旗号进行商业推广的网站屡见不鲜,朋友圈里,假借国学之名进行营销的各类公众号活跃度很高。

对传统文化的随意解读充斥网络,其所传播的国学知识荒腔走板;日前网上一些低质量的教学视频让人们对国学的认知产生偏差,“似乎摇头晃脑、满口京片子就是国学”。

(交际运用)一天,张军拿着语文课本,对你说:

“这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很晦涩,我有些不明白,又读不进去,你能帮我讲解一下吗?

”请你联系所学知识,给他写几句解惑和鼓励性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

23.作文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在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倾诉;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醒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云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请你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作文讲述这样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要求:

内容具体充实,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二、基础知识综合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句子默写

1、

五、对比阅读

1、

六、诗歌鉴赏

1、

七、名著阅读

1、

八、综合性学习

1、

九、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