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婴幼儿年龄分段及教养要点(李).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8499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婴幼儿年龄分段及教养要点(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二章-婴幼儿年龄分段及教养要点(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二章-婴幼儿年龄分段及教养要点(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二章-婴幼儿年龄分段及教养要点(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二章-婴幼儿年龄分段及教养要点(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婴幼儿年龄分段及教养要点(李).ppt

《第二章-婴幼儿年龄分段及教养要点(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婴幼儿年龄分段及教养要点(李).ppt(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婴幼儿年龄分段及教养要点(李).ppt

第二章婴幼儿年龄分段及教养要点,第二章婴幼儿年龄分段及教养要点,第一节:

胎儿期第二节:

新生儿期第三节:

乳儿期第四节:

婴儿期,胎儿期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第二章婴幼儿年龄分段及教养要点,教学要求:

1、理解婴幼儿年龄及分期2、掌握胎儿期发展特征及教养要点3、掌握新生儿期发展特征及教养要点4、掌握乳儿期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及教养要点5、掌握婴儿期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及教养要点,第一节胎儿期,概念:

即从精子和卵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统称胎儿期(fetalperiod)。

此期约在母体子宫内经过40周,其周龄称胎龄或妊娠龄。

胎儿期临床分期:

1.妊娠早期(前12周)受精卵着床,细胞分裂增长,迅速完成各系统组织器官的形成。

此期易导致流产或各种先天畸形。

2.妊娠中期(13至28周)各个器官迅速成长,功能渐成熟。

二十周前肺发育不完全早产不能成活。

二十八周后可存活。

3.妊娠晚期(29至40周)以肌肉发育和脂肪积累为主,一、生长发育特点及规律:

器官发育时间(怀孕周数)脊髓3周开始出生大脑3周开始出生神经4周开始出生眼睛3周中出生嗅觉器官4周开始出生耳朵5周开始出生上下腭6周中8周中,

(二)胎儿期各系统的发育,

(二)胎儿期各系统的发育,呼吸系统5周开始出生心脏3周开始6周末肠胃3周开始出生肝3周开始出生4周开始出生生殖腺5周开始7周末女性生殖器8周开始出生男性生殖器7周开始出生脸3周开始8周末四肢4周开始8周末,

(二)胎儿期各系统的发育,第一节胎儿期,胎儿期教养要点:

特点:

1、生长发育迅速2、对内外环境影响敏感容易受内外环境影响:

营养不足、患病、乱服药物、吸烟或者酗酒、接触放射线、生活环境污染、有精神或者心理创伤等。

死胎流产死产早产心脑等器官发育不全,第一节胎儿期,第一节胎儿期,胎儿期保健措施1.胎儿期保健从受孕开始就必须重视。

2.加强营养,合理安排3.慎用药物4.定期进行产前检查5.保持愉快情绪,第一节胎儿期,1.为何胎儿保健从受孕开始就必须重视?

在怀孕的头三个月,由于胚胎处于分化期,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善,不具备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对不良刺激十分敏感。

如果在这时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母亲感染风疹病毒、流感病毒等,都可能通过胎儿发生功能障碍或畸形。

怀孕三个月以后,胎儿的各个器官系统逐渐发育完善,生理功能良好,即使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发生畸形的危险性也大大降低。

第一节胎儿期,2.加强营养,合理安排全面营养保持合理、平衡的膳食。

补充叶酸和碘,孕末期多吃蛋白质、维生素高的食物,但也要适当,不宜吃过多脂肪。

3.慎用药物不随便使用药物,不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不接触射线。

第一节胎儿期,4.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第一节胎儿期,5.保持愉快情绪理想的母亲分娩顺利,新生儿健壮灾难的母亲早产率高,新生儿体重轻矛盾的母亲在行为和胃肠方面有毛病冷酷的母亲反应冷淡,精神不振,第一节胎儿期,胎教概念广义:

为了促进胎儿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发育成长,同时确保孕产妇能够顺利的度过孕产期所采取的精神、饮食、环境、劳逸等各方面的保健措施。

狭义:

根据胎儿各感觉器官发育成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积极主动地给予适当合理的信息刺激,使胎儿建立起条件反射,进而促进其大脑机能、躯体运动机能、感觉机能及神经系统机能的成熟。

具体方法:

1、音乐胎教2、语言胎教3、抚摸胎教,第二节新生儿期,概念:

新生儿期是指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出生后的28天内,新生儿特指未满月的或出生至28天的婴幼儿。

新生儿期的特点身体特点体型特殊,头大,身长,四肢短。

身高50,体重3-3.5kg皮肤呈红色,有些皱,第二节新生儿期,新生儿期的特点骨骼软弱内脏器官也没有发育成熟。

总之,新生儿比小动物维持生命能力差得多。

需要成人的悉心照料,第二节新生儿期,2.生长发育特点正常足月儿出生后第一个月体重可增加1-1.5kg,身长课增长4-5,是婴幼儿期增长最快的阶段。

3.新生儿各系统的生理特点

(1).神经系统

(2).循环系统(3).消化功能(4).呼吸系统(5).免疫系统(6)体温调节(7).排泄(8).先天“本领”与各种器官(9).神经精神发育,第二节新生儿期,神经系统新生儿脑体积相对较大,其重量占出生体重的1012;但脑沟、脑回、神经鞘未完全形成,骨骼肌运动逐板发育不完善。

所以,对下级中枢的抑制能力较弱,俗出现不自主或不协调的动作。

新生儿出生时已具备完善的觅食、吸吮、吞咽、恶心、呕吐、拥抱,握持等生理反射,温度觉较灵敏,但嗅觉较弱、听觉迟钝在神经系统方面,由于大脑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故会出现不自主的运动;新生儿具觅食、吸吮、吞咽、伸舌头等非条件反射;味觉发育良好,嗅觉较弱;痛觉较迟钝,触觉和温觉灵敏,温暖能引起兴奋,寒冷引起不安;对光有反应,但视觉不清楚;出生3-7天后听觉逐步加强.,第二节新生儿期,循环系统怀孕4周开始胎儿有心跳,812周建立了完善的体内循环。

胎儿血为混合血,氧气和营养物质是经胎盘和母亲进行交换的。

胎儿出生后,其血液循环发生重大变化:

脐带的结扎;肺血管阻力降低;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功能性关闭。

宝宝出生后心率仍很快,每分钟140次左右,2天后降为120-140次/分,波动在90160次分之间,哭闹时可达160180次/分。

由于末梢血流缓慢,血红蛋白偏高,且易受摄食、啼哭等因素的影响。

新生儿的血流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和内脏,故肝、脾常可触及,四肢容易发冷和出现青紫。

脾脏相对较大随着月龄增长,末梢血液循环会逐步得到改善。

有的新生儿于生后最初内天内可听到心脏杂音,可能与动脉导管暂时未闭有关,杂音一般在一周之内消失。

如果心脏杂音持续存在,应该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第二节新生儿期,消化系统吞咽功能已完善,但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发育较好,故易出现溢奶现象。

生后一、两天内常呕吐浅黄色或咖啡色粘液,这是因胎儿消化道的分泌物和通过产道吞咽的羊水、粘液及血液所致。

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管壁薄,通透性高,有利于流质及乳汁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但肠腔内的毒素易进入血循环,引起中毒症状。

除淀粉酶外,其他消化酶已分泌。

第二节新生儿期,呼吸1.新生儿呼吸浅而快,出生时每分钟4060次左右,有时节律不齐,以腹式呼吸为主。

不仔细观察看不出胸部抬起,而只看见宝宝肚子上下起伏。

最初的几天呼吸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有时呼吸不规则,甚至会出现呼吸暂停,尤其是早产儿呼吸暂停更易发生。

有时表现为突然呼吸停止,面部发紫,四肢软弱无力。

如憋气时间超过20秒,伴心率少于100次/分及发绀,称之为“呼吸暂停”。

2.经过23日后逐渐平稳,有规律,安静时约为20-40次/分,但在哭泣、吃奶时呼吸节律会加快。

如持续超过60-70次/分称为呼吸急促,常由呼吸或其他系统疾病所致。

第二节新生儿期,排泄系统:

大便正常新生儿出生后1012小时内开始排墨绿色胎便。

有的新生儿在娩出过程中即排便。

起初两天大便呈墨绿色、黑棕色,称为胎便;吃母乳后大便呈棕黄混杂的颜色;34天左右转为金黄色软便,呈糊状,不成形,每天好几次。

若生后24小时一直未排便,且伴有腹胀、呕吐,呕吐物为黏液或羊水,应考虑是否存在消化道梗阻,应当及早看医生,检查是不是有先天性畸形或胎便黏稠。

母乳喂养儿的大便为金黄色,糊状,每日排便25次。

牛乳喂养儿的大便为淡黄色,呈均匀硬膏状,每日排便12次。

小便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排尿,少数延迟至第二天才排尿,但如生后24小时不排尿,应引起注意;如生后48小时仍不排尿,应查找原因。

新生儿出生后最初几天由于摄入水分较少,而新生儿本身所需水分较多,所以,一开始尿量及排尿次数均较少,大约一周后尿量明显增多,刚开始尿液是砖红色的,含有较多的尿酸盐观察是否排尿:

观察时,屁股下垫布垫,不要用尿不湿,第二节新生儿期,新生儿的保健措施1、注意保暖2、母乳喂养3、脐部护理4、皮肤和粘膜护理5、洗澡6、睡眠照料7、预防感染,第二节新生儿期,1.做好新生儿的护理保暖:

多种原因使新生儿较易散热因而保暖对新生儿的生存以及生长发育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喂养:

母乳喂养是婴儿最适合的喂养方式。

应尽早开奶,按需喂养时遵循母乳喂养的原则。

母乳喂养的好处:

a.能全面提供4-6月以内婴儿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b.可增强婴儿对疾病的抵抗力c.增进母子间情感的交流、促进婴儿的智能发育d.卫生、经济、方便e.有利于促进母亲的产后康复,第二节新生儿期,日常护理:

包括:

a.衣着要柔软、吸水性好的棉布制作,宽松不妨碍肢体活动,易穿易脱。

b.尿布宜用柔软吸水性好的棉布做成,勤换勤洗,以防臀红。

c.脐带剪断后残端用75%酒精或碘伏处理,防止沾水或污染。

d.经常保持皮肤清洁,每天早晚各用清水洗澡,水温38-39左右。

(冬季寒冷,水温40-41左右)。

洗后用浴巾沾干,不擦干,避免新生儿皮肤擦伤导致感染。

颈部、腋下、腹股沟皱褶处用爽身粉薄薄的打点粉,勿进婴儿眼内。

身体其他皮肤擦婴儿油润肤。

e.新生儿臀部擦紫草油或护臀霜,防止臀红。

f.眼部、口腔要保持清洁,预防感染等。

第二节新生儿期,新生儿早期教育:

新生儿的视听、触觉已初步发展,可通过反复的视觉和听觉训练,逐渐建立各种条件反射,培养新生儿对周围环境的定向和反应能力,促进手眼协调动作。

第三节乳儿期,概念:

自出生后28天到满一周岁之前为乳儿期。

出生后第一年,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第三节乳儿期,一、乳儿期概况

(一)乳儿期的特点1、生长发育很快人生中生长发育的第1个高峰期身高增长25左右,体重是出生的3倍2、营养需求大而消化功能不成熟3、免疫力较弱,易换感染性疾病4、骨骼肌肉系统发育较快抬头、翻身、坐、爬、站、走5、神经纤维开始了髓鞘化过程最早是感觉神经,其次是运动神经,第三节乳儿期,

(二)乳儿期保健措施1、坚持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2、定期做健康检查3、注意口腔卫生,保护乳牙4、预防感染,第三节乳儿期,(三)乳儿期的教育1、善于辨别乳儿发出是各种“信号”,及时满足需要;2、多和乳儿交往;3、鼓励和训练乳儿的动作;四翻、六坐、七爬4、培养婴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节乳儿期,二、乳儿期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及教养要点

(一)1-3个月婴幼儿建立有效沟通和交流科学喂养、睡眠、适宜的户外活动、提供玩具、卫生保健、注意预防佝偻病(维生素D)

(二)4-6个月婴幼儿建立良好的游戏习惯添加辅食、培养训练能力、卫生保健(三)7-12个月婴幼儿激发和维持做游戏的兴趣模仿、语言、定时睡眠、进食行为、排便规律、卫生保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