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类矿产分布特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4512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各类矿产分布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我国各类矿产分布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我国各类矿产分布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我国各类矿产分布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我国各类矿产分布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各类矿产分布特点.docx

《我国各类矿产分布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各类矿产分布特点.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各类矿产分布特点.docx

我国各类矿产分布特点

我国各类矿产分布特点

 

 

————————————————————————————————作者:

————————————————————————————————日期:

 

我国各类矿产特点

1.能源矿产

(1)煤

截至1999年底,我国煤炭可采储量1292亿吨。

可采储量位于原苏联和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三位,可满足国内50年以上的需求。

但人均占有量低,只有100.5吨/人,为世界人均储量187.12吨/人的53.91%。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格局是,北多南少,中西部多东部少。

我国北方拥有储量/资源量6567.54亿吨,占全国的90.7%,且集中分布在晋陕蒙三省(区),共有储量/资源量4706.39亿吨,占全国的65.0%;南方673.61亿吨,只占全国的9.3%,且集中分布在贵州和云南省;经济最发达的东部10省(市)(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储量/资源量仅567.83亿吨,占全国的7.8%。

我国已利用的著名煤田和产煤地区主要有:

山西的大同(动力煤、炼焦煤)、宁武(炼焦煤)、西山(炼焦煤)、霍西(炼焦煤)、沁水(炼焦煤、无烟煤)、阳泉(无烟煤);内蒙古的准格尔(主要为长焰煤)、东胜(不粘结煤)、霍林河(褐煤)、伊敏(褐煤)、扎赉诺尔(褐煤);河北的开滦(炼焦煤)、峰峰(炼焦煤为主);辽宁的抚顺(动力煤、炼焦煤)、阜新(炼焦用煤、长焰煤);黑龙江的鸡西(炼焦用煤、弱粘结煤)、双鸭山(炼焦煤、长焰煤)、鹤岗(炼焦用煤、弱粘结煤);陕西的渭北(炼焦用煤、贫煤)、府谷—神木(长焰煤、弱粘结煤为主);宁夏的贺兰山(炼焦用煤为主);河南的焦作(无烟煤)、平顶山(炼焦用煤);山东的枣庄(炼焦用煤)、济宁(炼焦用煤、无烟煤);安徽淮南(炼焦用煤);新疆的天山北麓(炼焦用煤);贵州的六盘水(炼焦用煤为主);云南的昭通(褐煤);四川的川南(无烟煤、贫煤)等。

我国煤炭资源有以下特点:

一是煤炭资源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

我国东部11省(市)(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煤炭储量仅占全国总储量的5.1%。

二是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

晋、陕、蒙、新、甘、宁是我国典型的干旱或半干旱严重缺水地区,而这一地区却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埋藏相对较浅,煤质好。

三是煤种齐全,但优劣不均。

我国具有各种用途的煤炭,其中以气煤、不粘煤、长焰煤和褐煤储量最多,动力用煤资源丰富,低硫、低灰环保优质煤相对不足。

炼焦用煤中的主焦煤、肥煤、瘦煤短缺,且分布不均衡,炼焦用煤总量2407.14亿吨,主要分布于山西、山东、安徽,其次是河南、贵州;优质无烟煤储量少。

四是资源赋存东部深西部浅,露采煤不多,且主要为褐煤。

探明储量中有一半以上属于暴露、半暴露煤田。

一般来说,建井条件较好,但由于煤层以中厚煤层为主,巨厚煤层较少,适合露天开采的储量少。

五是煤系地层共(伴)生矿多。

共伴生的煤层气、硫铁矿、耐火粘土、高岭土、膨润土、硅藻土等矿产资源丰富,综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2)石油及天然气

根据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全国具含油气远景的150个沉积盆地石油资源量940亿吨,可采资源量100亿~158亿吨。

截至1999年底,我国共找到油田500多个,探明原油可采储量59亿吨,剩余可采储量约25亿吨,但人均占有量仅约2.0吨,为世界人均24.5吨的8%。

我国石油资源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松辽、华北(渤海湾盆地)、塔里木及准噶尔四大盆地,占全国石油地质资源量的52.6%。

我国近海海域10个沉积盆地也富含石油,占全国石油地质资源量的26.2%。

其余21.2%较分散,分布在陆上下136个沉积盆地中。

我国石油的探明程度约为50%。

目前我国一些主要含油气盆地,尤其是西部和海域盆地的研究与勘查程度都还很低,油气情况尚不明朗,因此,我国的石油仍有较大的勘探前景。

但是,由于投入不足,致使可供开发的可采储量严重不足。

我国陆上和近海分布有69个含气盆地,面积342万平方千米,共有天然气资源量38.04万亿立方米,专家预测可采天然气资源7万亿~10万亿立方米。

我国天然气资源也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吐哈、柴达木、松辽、华北以及莺歌海、琼东南、东海盆地,渤海海区等12个沉积盆地,占全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的81%。

截至1999年底,全国累计探明气层气可采储量1.3万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1.02万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77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2.50万立方米的3%。

总体上,我国天然气探明程度很低,约占可采资源总量的4%,国内天然气有很大的勘探前景。

我国油气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资源量大,探明程度低。

前面已提到,我国含油气远景的150个沉积盆地石油资源量940亿吨(其中陆上694亿吨),计算其中68个盆地和地区的天然气资源量38万亿立方米(其中陆上30万亿立方米)。

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占总资源量的22.0%和8.2%,勘探潜力依然很大。

二是石油形成以陆相沉积为主,产出时代相对较新,中、新生代地层占总资源量的86.3%。

天然气资源量,中新生界占49.2%,古生界占50.8%,反映了天然气形成环境除陆相外,海相所占比重相当大。

三是地质条件复杂,资源品质多样。

在石油资源量中,常规资源占87.1%,低渗油资源占6.1%,稠油占2.0%,低成熟油占4.8%。

地理环境复杂,给勘查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石油资源量的43.3%、天然气资源量的66.7%是分布在海滩、沼泽、沙漠、山区、高原等地理、地形条件复杂区。

石油资源的23.3%深埋于3500~4500米范围,还有相当比例的资源超过4500米(如塔里木盆地)。

2.黑色金属矿产

我国铁、锰、钒、钛储量比较丰富。

但是,铁矿以贫矿为主,富矿很少;锰矿南多北少,而且以难选的碳酸盐锰矿矿石为主,氧化锰很少;钒、钛多为伴生矿,目前综合回收利用还不充分;铬铁矿储量少,是我国短缺的矿产。

(1)铁矿

我国铁矿石储量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四川、山西、安徽、云南、内蒙古、山东、湖北等省(区)。

我国铁矿资源的2/3属沉积变质铁矿和岩浆分异铁矿两大类。

沉积变质铁矿中又以鞍山式铁矿储量最多,几乎占全国总储量的一半。

鞍山式铁矿的主要产地有辽宁的鞍本地区、山西的五台—岚县地区、河北的冀东和北京的密云地区。

该类铁矿以易采选的低品位磁铁矿石为主,是我国当前开采的主要对象。

另一类沉积变质铁矿是内蒙古白云鄂博的含稀土铁矿,为含有大量的稀土元素的多组分的中低品位铁矿石,其中伴生的稀土元素经济价值很大,需要综合回收利用。

我国已知岩浆分异铁矿主要分布于四川西昌地区和河北大庙地区,以西昌地区最为重要。

西昌地区拥有攀枝花等四大铁矿,总储量已超过60亿吨,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原料基地。

这类铁矿床伴生有大量的钒和钛,综合利用价值很大,目前钒已能大量回收利用。

以上两大类型铁矿决定了我国铁矿资源的四大特点,即:

蕴藏最多,贫铁矿石多,需要综合开采利用的多组分矿石多,富铁矿石很少。

富铁矿除鞍本地区的弓长岭铁矿拥有较多外,其他富铁矿的产地有河北邯邢、山东莱芜、湖北大冶、海南石碌、新疆哈密等矽卡岩型和其他热液交代型铁矿。

我国还有相当规模的沉积铁矿,但矿石选冶条件较差,这类铁矿产地主要有:

分布于华北张家口一带的震旦纪宣龙式铁矿、分布于南方湘、鄂、赣一带的泥盆纪宁乡式铁矿和分布于川、黔一带的侏罗纪綦江式铁矿。

总体上看,我国铁矿资源有以下特点:

一是以贫矿为主,富矿很少。

全国铁矿石保有储量中贫铁矿石储量占全国储量的97.3%;而含铁平均品位在55%左右能直接入炉的富矿储量只占全国总储量的2.7%,能形成一定开采规模、单独开采的富矿则更少。

二是矿床类型多、矿石类型复杂。

世界上已有的铁矿类型,中国都已发现。

但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类型主要是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攀枝花式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大冶式矽卡岩型铁矿、梅山式火山岩型铁矿和白云鄂博式热液型铌稀土铁矿。

主要矿石类型有:

①磁铁矿矿石(保有储量占全国总保有储量55.4%),易选,是目前开采的主要矿石类型;②钒钛磁铁矿矿石(保有储量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14.1%),成分复杂,选冶工艺要求高,是目前开采的重要矿石类型;③“红矿”,即赤铁矿、菱铁矿、褐铁矿及混合矿的统称,这类矿石一般选矿难度大,其中部分选矿问题虽已解决,但精矿生产成本较高。

三是多组分共(伴)生铁矿石所占比重大。

多组分共(伴)生的铁矿石储量约占总储量的1/3,涉及一批大中型矿区,如攀枝花、大庙、白云鄂博、大冶、铜绿山、翠宏山、谢尔塔拉、大宝山、大顶、翁泉沟等矿区,主要共(伴)生组分有钒、钛、稀土、铌、铜、锡、钼、铅、锌、钴、金、铀、硼和硫等。

(2)锰矿

我国探明储量的锰矿主要为沉积型,而堆积型锰矿较少。

已知有经济价值的含锰层位主要是震旦系、泥盆系和二叠系。

全国产出的地理分布特点是:

南多北少。

大型锰矿产地集中在南方的广西(大新)、云南(连水等)、湖南(湘潭)、贵州(遵义)、四川(轿顶山、虎牙)等省(区)内,北方仅有辽宁瓦房子锰矿较大。

我国探明的锰矿储量虽多,但高品位氧化锰富矿石很少,大部分为中低品位铁锰石和选矿较难的碳酸盐锰矿石,急需加强碳酸盐锰矿的选冶研究。

我国锰矿资源有如下特点:

一是贫矿多,富矿少。

全国锰矿石平均品位只有21.4%,富锰矿(氧化锰矿含锰大于30%、碳酸锰矿含锰大于25%)储量只占锰矿总储量的6.4%,而且有部分富锰矿石在利用时仍需要工业加工。

由于锰矿石品位低、含杂质高、粒度细,技术加工性能不理想。

二是矿床规模多为中小型。

我国的大型锰矿仅有6处,即辽宁的瓦房子、广西的下雷和木圭、湖南的后江桥和民乐、贵州的铜锣井。

其余均为中小型矿床。

三是矿石物质组分复杂。

高磷、高铁锰矿石,以及含有伴(共)生金属和其他杂质的锰矿石,在我国锰矿储量中占有很大比例,如南方震旦纪“湘潭式”锰矿约有1亿吨以上的储量属于高磷难利用储量。

四是矿床多届沉积或沉积变质型,开采条件复杂。

我国近80%的锰矿属于沉积或沉积变质型,这类矿床分布面广,矿体呈多层薄层状、缓倾斜、埋藏深,需要进行地下开采,开采技术条件差,适合露天开采的储量只占全国总储量的10%。

(3)铬矿

我国是一个铬铁矿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所需铬铁矿大部分依靠进口。

截至1999年底,我国共有铬矿区53处,我国铬铁矿储量分布于13个省(区),但主要集中在西藏、内蒙古、新疆、甘肃,这4省(区)合计占全国铬铁矿石保有储量的83.9%。

我国铬铁矿资源有如下特点:

一是矿床规模小,分布零散。

我国目前尚未发现储量大于500万吨的大型铬铁矿床,储量超过100万吨的中型矿也只有4个,即西藏的罗布莎、甘肃的大道尔吉、新疆的萨尔托海和内蒙古的贺根山。

其余均为储量在100万吨以下的小型矿床。

二是贫矿与富矿储量大体各占一半。

现保有储量中,贫矿储量占49.6%,富矿占50.4%。

富矿储量主要分布在西藏和新疆,分别占富矿总量的72.0%和15.7%。

三是矿床成因类型单一。

我国目前已知的铬铁矿床主要为岩浆晚期矿床。

而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具有层状特征的大型、特大型岩浆早期分凝矿床在我国尚未发现。

(4)钛矿

我国钛矿资源丰富。

截至1999年底,我国共有原生钛(磁)铁矿产地42处,主要分布在四川和河北;钛铁砂矿产地77处,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广西、广东和江西;金红石产地35处,主要分布在湖北、河南、山西;高钛矿产地1处,分布于广东。

我国铁矿有如下特点:

一是大型、特大型矿床多。

钛铁岩矿中二氧化钛大于500万吨的大型矿床有20多处,其中包括著名的攀枝花、太和、白马、红格等特大型钒钛磁铁矿。

钛铁砂矿大型矿床8处,主要是海南省东南部的砂矿床,如:

文昌县的铺前,琼海县的沙老、南港,万宁县的长安、保定,陵水县的铜岭,三亚市的马岭等。

金红石砂矿大型矿床如河南方城县柏树岗和湖南华容县的三郎堰。

金红石岩矿大型矿床有湖北大阜山和山西代县碾子沟。

二是钛矿石品位较低。

国外已开采的矿山,二氧化钛的含量一般都在13%以上,我国攀枝花地区,平均含二氧化钛8%左右。

三是矿石类型以钛铁岩矿为主,金红石储量不足。

四是以共伴生矿为主。

钛铁岩矿中主矿产为铁,伴生钛和钒等;钛铁砂矿中主矿产为钛铁矿,伴生锆石、独居石、金红石;金红石矿中常伴生磷灰石、钛铁矿、锆石、石墨等,以金红石为主矿产的砂矿或岩矿较少。

五是钛矿成因类型多。

最主要的是晚期基性、超基性岩浆结晶分异型和贯入型钒钛磁铁矿岩矿床;其次是滨海沉积型钛铁矿、金红石砂矿床;第三是富含钛矿物地质体风化富集形成的残坡积型钛铁矿、金红石砂矿床;第四是于富含钛矿物的基性岩或古老变质岩系中形成的区域变质、沉积变质型金红石、钛铁矿岩矿床;第五是河流冲积或湖滨沉积型钛铁矿、金红石砂矿床。

3.有色金属矿产

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品种齐全,多数矿种的探明储量丰富,其中钨、锡、锑、汞资源具有世界优势。

铝土矿资源尚丰富,开发条件较好,具有大力发展铝工业的资源配套条件。

铜、铅、锌因受矿山建设条件的制约,有30%~40%的探明储量在近期难以利用,尤其是铜矿可开发利用资源不足,为满足国内需求,仍需部分进口。

我国金、银矿产资源有一定的潜力,但产量不多。

铂族金属资源主要为镍矿的伴生组分,产量也少。

(1)铜矿

截至1999年底,全国探明铜矿产地918处,富铜矿(品位>1%)储量占所有储量的35.2%。

中国铜资源分布比较分散,全国28个省(区)都有铜矿的分布。

铜矿储量较多的省(区)分别是江西、西藏、云南、甘肃、安徽、内蒙古、山西、黑龙江、湖北、新疆。

我国铜矿资源有如下特点:

一是中小型矿床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

铜矿储量大于250万吨以上的矿床仅有江西德兴铜矿、西藏玉龙铜矿、金川铜镍矿、东川铜矿等。

在探明的矿产地中,大型、超大型仅占3%,中型占9%,小型占88%。

二是贫矿多,富矿少。

中国铜矿平均品位为0.87%,品位>1%的铜储量占全国铜矿总储量的35.2%。

在大型铜矿中,品位>1%的铜储量仅占13.2%。

三是共伴生矿多,单一矿少。

在900多个矿床中单一矿仅占27.1%,综合矿占72.9%,具有较大综合利用价值。

在斑岩型铜矿床中,多数矿床共生钼,伴生金、银、铟、锗、铊、铼、镉、硒以及铂族元素;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铜镍共生,伴生钴、铂族、金、银、镓、锗、铊、硒、碲等;矽卡岩型铜及多金属矿床,铜、铁、铅、锌、钨等常共生在一个矿床中,并伴生钻、锡、钼、金、银、镓、锗、铼、镉、硒、碲等;海相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床,铜、铅、锌和黄铁矿常共生产出,并伴生金、银、硒、镉、铟、铊、钼、钻等;沉积岩中层状铜矿床常伴生铅、锌、钛、钒、镍、钻、锡、金、银、汞、镓、锗、镉、铊、铀、钍、硒等。

(2)铝土矿

截至1999年底,全国探明铝土矿产地315处。

我国铝土矿分布于20个省(区),但主要集中在山西、贵州、河南和广西四省(区),它们合计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91.1%。

其次铝土矿保有储量较多的省区有河北、山东、重庆、云南等。

根据已有地质条件和成矿条件分析,我国铝土矿的资源总量预计可达50亿吨,其中山西25亿吨,河南4亿吨,贵州5亿吨,广西7亿吨,云南3亿吨。

我国铝土矿有如下特点:

一是大中型矿多。

在已探明的315处矿产地中,大中型矿床占1/3以上,其拥有的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86%。

二是矿石质量差。

在全国累计探明储量中,加工困难、耗能大的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占全国总储量的98.4%。

在保有储量中,一级品矿石占1.5%,二级品矿石占17.0%,三级品矿石占12.8%,四级品及以下占54.6%,其余为品级不明矿石。

三是沉积型矿床居多,坑采储量比重较大。

我国铝土矿保有储量中,沉积型矿床约占88%,堆积型矿床约占11%,红土风化类型矿床仅占1%。

适合露天开采的约占30%,介于露采和坑采之间的约占30%,其余40%只宜坑采。

且多数沉积型矿床矿体薄,缓倾斜,围岩不稳固,坑采难度大。

(3)铅锌矿

我国拥有丰富的铅锌矿资源,其探明保有储量居世界前列。

主要产地有云南的兰坪,湖南的桃林、水口山,广东的矾口大宝山,广西的南丹,内蒙古的东升庙,江西的七宝山、冷水坑,甘肃的锡铁山、花牛山,陕西的华阳川、铅洞山,四川的会理、会东等。

云南西部的兰坪铅锌矿储量超过1000万吨,为世界罕见的特大型矿床。

从地质成矿条件分析,内蒙古东部、辽吉一带以及云南的三江地区还可能扩大远景。

1)铅矿

截至1999年底,我国共有铅矿产地753处。

我国铅矿资源分布广泛,遍及全国28个省(区、市),相对集中在南岭地区、川滇地区、滇西兰坪地区、秦岭—祁连地区及狼山—渣尔泰山等五大地区。

铅保有储量较多的省(区)有云,南、广东、内蒙古、江西、湖南、甘肃、四川、广西、陕西、青海等,其保有储量占全国保有储量的79.2%。

2)锌矿

截至1999年底,我国共有锌矿产地797处。

我国锌矿资源分布广泛,遍布全国29个省(区、市),相对集中在滇西兰坪地区、秦岭—祁连山地区、狼山—渣尔泰山区、南岭地区及川滇地区等五大集中区。

锌保有储量较多的省(区)有云南、内蒙古、甘肃、广西、湖南、广东和四川等,其保有储量合计占全国总储量的70.8%。

我国铅锌矿有如下特点:

一是成矿区域和成矿期相对集中。

从目前已勘探的大中型矿床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滇西、川滇、西秦岭—祁连山、内蒙古狼山和大兴安岭、南岭等五大成矿集中区。

成矿期主要集中在燕山期和多期复合成矿期。

二是大中型矿床占有储量多,矿石类型复杂。

在全国铅、锌矿产地中,大中型矿床的铅、锌储量占总储量的80%以上。

矿石类型多样,主要矿石类型有硫化铅矿、硫化锌矿、氧化铅矿、氧化锌矿、硫化铅锌矿、氧化铅锌矿以及混合铅锌矿等。

以锌为主的铅锌矿床和铜锌矿床较多,而以铅为主的铅锌矿床不多,单铅矿床更少。

三是铅锌矿床物质成分复杂,共伴生组分多,综合利用价值大。

大多数矿床普遍共伴生铜、铁、银、铅、锌、铝、钨、钻、镉、硫、汞等元素。

有些矿床开采的矿石,伴生元素达50多种。

四是贫矿多、富矿少,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复杂的多、简单的少。

目前开采的矿床,铅锌平均品位3.74%,锌高于铅,铅锌比为1∶2.5,国外多为1∶1.2。

矿石组分复杂,有的人选矿石达30多种矿物,不少矿石嵌布粒度细微,结构构造复杂,属难选矿石类型,给选矿带来了困难。

(4)镍矿

截至1999年底,我国共有镍矿产地85处,储量主要集中在甘肃,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61.6%;其次分布在新疆、云南、吉林、湖北、四川、陕西、青海等省(区),合计保有储量占全国保有储量的34.9%。

我国镍矿有如下特点:

一是储量分布高度集中,仅甘肃金川镍矿,其储量就占全国总储量的60%以上;新疆喀拉通克、黄山和黄山东三个铜镍矿的储量也占到全国总保有储量的12%。

二是我国镍矿主要是硫化铜镍型矿,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86%;其次是红土型镍矿,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10%左右。

三是我国镍矿石品位较富,平均镍大于1%的硫化镍富矿石约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44.1%。

四是我国镍矿地下开采的比重较大,占全国总保有储量68%,而适合露采的只占到13%。

(5)钴矿

截至1999年底,我国共有钴矿产地148处,分布于24个省(区),其中储量最多的是甘肃,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29.8%。

其它储量较多的省(区)依次为山东、云南、河北、青海、山西、新疆、四川、西藏、安徽、湖北和海南,其合计保有储量占总储量的61.9%。

我国钻矿有如下特点:

一是绝大多数是伴生矿,品位较低,钻主要作为副产品加以回收。

根据对全国钴储量大于1000吨的50多个矿床的统计分析得知,钻的平均品位仅为0.02%,因而生产过程中金属回收率低,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

二是可利用的钴资源主要伴生在铜镍矿床中,其钴资源探明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0%左右。

三是我国单一的钻矿为钴土矿,其储量只占全国总储量的2%左右。

(6)钨矿

截至1999年底,我国共有钨矿产地259处,广布于21个省、市、自治区,但主要分布在湖南,占全国总保有储量34.2%,江西占21.4%,河南占11.6%;其次为广西占6.6%、福建占5.8%、广东占4.3%、甘肃占4.2%、云南占4.0%及黑龙江占3.0%、内蒙古占2.2%。

其余省区、市很少。

我国钨矿有如下特点:

一是储量十分丰富。

近20年来,在南岭成矿区、东秦岭成矿带、西秦岭—祁连山成矿带的钨和钨多金属成矿集中区里不断发现大型、超大型矿床。

据比较,我国钨矿储量要大于其它国家储量基础的总和。

二是矿床类型较全,成矿作用多样。

目前,除现代热泉沉积矿床和含钨卤水—蒸发岩矿床外,几乎世界上所有已知钨矿床成因类型在中国均有发现。

由于中国钨矿成矿作用多样又普遍交替出现,因而不仅形成复杂多样的矿床类型,而且常在同一矿田或矿床中,呈现多型矿床(矿体)共生的特点。

此外,还有现代表生钨矿床(氧化淋滤型、冲积砂矿型)。

三是矿床伴生组分多,综合利用价值大。

中国许多钨矿床伴共生有益组分多达30多种。

主要有锡、钼、铋、铜、铅、锌、金、银等;其次为硫、铍、锂、铌、钽、稀土、镉、铟、镓、钪、铼、砷、萤石等。

四是伴生在其他矿床中的钨储量可观。

全国伴生钨储量约占总储量的25%,大部分随主矿产开发而综合回收。

五是富矿少,贫矿多。

在保有储量中,钨品位(WO3)大于0.5%的仅占20%(主要是石英脉型黑钨矿);而在白钨矿的工业储量中,品位大于0.5%的仅占2%左右。

与国外相比,中国白钨矿质量处于劣势,而黑钨矿品位富、矿床大、易采易选,处于优势。

六是白钨矿居多。

白钨矿及混合钨矿储量所占比例正逐年增加,而占产量90%以上的黑钨矿储量所占比例正在逐渐减少,可利用储量不多。

白钨矿储量占70%,混合钨矿占3%,黑钨矿占27%。

白钨矿及混合钨矿由于选矿问题未彻底解决,至今仍未得到很好利用。

(7)锡矿

截至1999年底,我国共有锡矿产地298处,分布于全国15个省、自治区,但锡保有储量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湖南、内蒙古、江西。

以上6省(区)保有储量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97.6%。

我国锡矿资源重要远景区有:

西南三江南段和西北天山等地区。

我国锡矿有如下特点:

一是以原生锡矿为主,砂锡矿居次要地位。

在全国总储量中,原生锚矿约占90%,砂锡矿仅占10%。

原生矿物中,锡石硫化物型多金属矿床的储量约占总储量80%。

二是共伴生组分多。

我国锡矿作为单一矿产形式出现的只占12%,作为主矿产的锡矿占全国总储量的6696,作为共伴生组分的锡矿占全国总储量的22%。

共生及伴生的矿产有铜、铅、锌、钨、锑、钼、铋、银、铌、钽、铍、铟、镓、锗、镉,以及铁、硫、砷、萤石等。

三是大、中型矿床多。

我国锡矿大、中型矿床多,尤以云南个旧和广西大厂最为著名,是世界级的多金属超大型锡矿区。

(8)钼矿

截至1999年底,我国探明钼矿产地219处,除宁夏和天津之外全国各个省(区)均有分布。

其中河南保有储量占总保有储量30.1%;陕西占总保有储量的13.3%;吉林占总保有储量的13.1%。

另外,储量较多的还有:

山东、河北、江西、辽宁、内蒙古。

以上8省(区)合计储量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81.2%。

我国钼矿有如下特点:

一是我国钼矿探明储量虽多,但其品位与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