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4405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说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说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掌握古代中国冶金、制瓷和丝织方面主要的生产技术,从中概括、归纳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3)理解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欣赏一些精湛的手工业艺术品,并注意归纳鉴赏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古代手工业的兴趣。

(2)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手工业产品的基本特征,抓重点内容进行精讲,注意详略得当,剖析与讲解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我国古代手工业成就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培养民族自豪感;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与才智,认识到古代许多手工业品具有极高艺术价值,从而增强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难点: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用三个子目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进步的历程、特点及其突出成就: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教材一方面系统介绍了官营手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民营手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另一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对世界的影响:

由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由于古代手工业品保留的实物以及相关文字和影视材料较多,建议在教学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赴当地博物馆参观考察,并适当地补充各种媒介的资料,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的感性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护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最近报上刊载这样一则消息:

一尊很可能会创造中国瓷器全球最高价的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圆罐,昨天在多位保安的看护下,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亮相,拍卖公司将于7月在英国拍卖此青花罐。

目前专家估计此罐的成交价可达1000万美元以上。

据了解,目前中国瓷器最高价是580万美元,是xx年9月在纽约拍卖的一尊元代青花罐创造的。

这则消息表明,我国古代许多瓷器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是世界古玩市场上一枝奇葩。

中国古代瓷器为什么会受到世人如此青睐呢?

生1:

中国瓷器自古以来就闻名于世。

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就与瓷器有关,英语中的“China”,就包含有瓷器的意思。

自丝绸之路开通以来,中国瓷器就畅销于世界各地。

尤其是在欧洲,上层社会的贵族已把收藏中国优质瓷器作为炫耀财富的象征。

所以古往今来,我国古代瓷器在世界收藏品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生2:

中国是瓷器大国,烧制瓷器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做工考究。

许多瓷器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它们有的稳健庄重,有的柔美玲珑,有的典雅富丽,有的如冰似玉,有的翠绿晶润,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我国古代瓷器同丝绸、印章、武术、水墨画、京剧和中草药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师:

经大家这么一说,看来我国古代瓷器是物有所值了。

也不知这些价值连城的瓷器是怎样烧制出来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1)“官营”概念:

指依靠国家权力,官府垄断经营。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中央集权,政府权力强大,可以为满足政府需求,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材料,生产不计成本,所以才能在冶金、制瓷、丝织等取得诸多成就,并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2)发展历程:

①商周时期:

官府垄断,形成官营手工业一统天下的局面。

②春秋战国时期:

继续发展。

③西汉武帝后:

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3)发达的原因:

国家权力的支持

2、重要成就:

(1)高超的冶金技术

①原始社会晚期:

掌握冶铜技术

②商周:

青铜铸造进入繁荣;其中,西周时已有铁器;春秋时,铁农具推广,并制造钢剑

代表作: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越王勾践青铜剑等

【合作探究】举例说明商周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青铜器的不同特点:

商周:

器物造型庄重雄奇,纹饰细腻优美,工艺精湛,有的体型巨大如:

司母戊鼎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造型灵巧轻便,纹饰趋于简单,精美华丽,如西汉博山炉

(2)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china一词英文中意为“瓷”,后来西方干脆将瓷器的故乡称为China,也就是“中国”的英文名字,可见中国瓷器在世界享有盛誉。

2)重要成就:

①商朝:

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②东汉:

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北朝:

烧出成熟的白瓷;

青瓷早于白瓷出现,也与历史变迁、社会习俗的潜移默化密切关联。

例如江南地区山青水秀的自然景色,形成人们尚青的审美情趣。

而长期生活在白雪皑皑的自然环境下,北方各族人民多追求一种以白色为美的旨趣。

这也许是为什么中国早期白瓷出现在北方,而不是出现在窑业历史悠久、制瓷业颇为发达的南方的原因之一。

④唐朝: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代表瓷器有唐三彩、秘色瓷等。

(3)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西方人对古代中国的认识,除了有造纸、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瓷器,还有薄如蝉翼的丝绸。

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曾说过:

“(赛里斯)林中产丝,驰名宇内。

丝生于树叶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

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到罗马。

富豪贵族之妇女,裁成衣服,光辉夺目。

从普林尼的这段话可以说明:

①我国古代丝织业生产水平高,技术好,生产的丝织品质量上乘,已成为古罗马贵妇的首选之物。

②汉朝时有很多丝和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方。

丝织业是中国传统的手工业,我国丝织品从汉代开始就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亚、非洲和欧洲。

普林尼提到的“赛里斯”就是指中国。

到了明清时期,我国丝织业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

(1)悠久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根据考古发现,河南荥阳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丝织物残片和浙江湖州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丝线、丝带及丝织物表明,约在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出现了丝绸的生产。

(2)突出成就:

①商朝:

已有织机,能织多种丝织品

②西周:

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③西汉:

长安的东西织室工人多;马王堆出土的素纱单衣;陈宝光妻能织出精美绝伦的丝织品;提花技术相当成熟;丝路。

④唐朝:

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外来风格。

⑤宋朝:

品种繁多,织锦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⑥明清:

丝织品(尤其是细密精致的缎)超过前代;出现苏州、杭州和南京著名丝织业中心。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艰难经营的原因: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影响;

(2)官营手工业的压制;

(3)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

2、曲折发展的历程:

(1)春秋战国:

发展受鼓励。

如商鞅变法鼓励生产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出现巨富的手工业者,如鲁人猗顿、邯郸郭纵、能工巧匠鲁班等。

(2)秦汉:

发展

在官营手工业发展的同时,两汉时期的民营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其表现形式通常有三:

一为独立的民营手工业者所经营的手工业。

这些城市中独立的手工业者大都拥有自己的手工作坊。

二为大手工业主经营的手工业。

大手工业主拥有大量奴隶或手工业劳动者,以经营采矿、冶炼和铸造器物等行业为主。

三为耕织结合的小农家庭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在采矿、煮盐、纺织、造纸、造船等行业。

(3)隋唐:

恢复和发展

唐朝朝廷赋税户调的布、帛、锦等大多出自农夫织妇之手。

(4)元朝: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5)明中叶以后:

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的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使用花楼机。

【合作探究1】结合古代手工业发展谈谈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哪些特征?

(1)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2)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3)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

(4)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5)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6)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合作探究2】列表比较三种主要手工业经营形态的特征和地位: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剩余部分出售

3、资本主义的萌芽和缓慢发展

(1)明朝中后期出现:

①原因:

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地区:

江南的苏杭

③部门:

除苏州的丝织业,在江南地区的棉布袜制造业、榨油业、矿冶业中也有类似资本主义萌芽的现象存在。

④特征: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

(2)清朝缓慢发展:

①原因:

封建制度的衰落(根本原因)

【合作探究】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提示:

①封建所有制的束缚。

残酷的封建剥削使农民赤贫如洗,无力购买手工业品,限制了手工业产品的销路。

封建地租的剥削率很高,又驱使地主和商人把他们的钱财用于购买土地,影响资本主义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②.封建政府的压制。

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采取了许多妨碍手工业生产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措施,主要的有:

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在国内广设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严格控制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如建立受官府控制的行会,制定行规限制雇工人数、产品品种、控制原料分配,限制产品销售的价格和地区范围等。

②发展的表现:

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参见教材P10“学思之窗”)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秦汉以后,我国蚕业丝织生产进入兴盛时期。

西汉初期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桑的政策,促进丝织业的发展。

汉代在考古出土中先后发现很多技巧高超、品种繁多、图案变化丰富的丝绸实物。

如长沙马王堆汉墓的丝织品有二十余种色彩。

丝绸之路沿线,有许多汉唐丝织品出土。

唐代丝织业发展重心南移,丝织业生产分工更细,品种更多,花样新颖精美,技术更高。

中国的丝织品受到亚、非、欧各国人民的喜爱。

(2)瓷器与制瓷技术的西传及影响。

瓷器这种工艺化学产品,在世界上以我国发明最早。

早在唐朝,我国瓷器就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大量远销国外,此后历代都有瓷器销往国外。

11世纪,我国制瓷技术传到波斯,后来又传到阿拉伯、土耳其和埃及。

1470年又传播到意大利威尼斯,欧洲各地才开始生产瓷器。

★问题解答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趋势,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提示: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雇佣关系。

★本课测评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

试举例说明。

答案提示:

①官营手工业发达。

例:

冶金业成就领先世界;②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

例:

黄道婆在棉纺织业的贡献;③享誉世界。

例:

“丝国”、“丝绸之路”、“瓷器大国”。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全套课程教案岳麓版必修3

教学目标:

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能够区分各家的主张;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了解各家主张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

教学重点:

孟子的仁政思想;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法家的思想;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探究式、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

当时,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列国交兵,忧国忧民的学者们有感于时局,纷纷提出自己的救世主张。

他们或周游列国、献计献策,或退隐林下、聚徒讲学,或独善其身、著书立说。

一时间,学派蜂起,百家争鸣。

特别是儒、道、墨、法等学派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主张,掀起了当时思想界的一大波澜,形成了空前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百家争鸣的时代,去感受2500多年前学者们的风采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何为“百家争鸣”

(多媒体展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师)百家不是真的有一百家,其实只有十家,影响较大有儒、墨、道、法四家,下面我们就按照平时的分组情况由四组同学分别代表四家学派,古有稷下学宫,各派云集、百家争鸣,今有多媒体教室,精英荟萃,理性思考。

让我们发扬稷下风格,首先走进儒家学派。

请第一组同学根据所学知识介绍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代表。

(学生回答略)

一、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和儒家学派

战国时期,继承和发扬孔子儒家学派思想的是孟子和旬子。

请一组同学介绍孟子。

1、孟子

请同学们阅读孟子名言,结合书本和所学知识,介绍孟子其人并总结孟子的主要主张。

教师总结:

孟子的主要思想

(1)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2)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性善论——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4)人的修养和义利观

思考一:

孟子的主张中继承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又有何发展?

你还了解其他的孟子名言吗?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仁政”学说是孟子对孔子“仁”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封建政治哲学的最重要概念,关注的是人民生存的权力。

“仁政”的主要内容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轻徭薄赋,征发徭役不违农时,给农民以土地,有利于劳动人民,有利于封建统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孟子语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过渡:

在古代经济不断发展中,随着人们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加强,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有了很大发展。

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个代表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即是明确的反映。

2、荀子

请阅读荀子名言,总结荀子的主要主张。

多媒体展示: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中国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汉族。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

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韩非和李斯都曾是他的学生。

晚年失官在家,专事著书立说。

今传《荀子》三十二篇多为荀子本人所作,《大略》以下六篇,可能是弟子们的记述。

荀子传世名言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思考二:

孔孟旬思想比较,关于人性论,你赞成那一个,为什么?

思考三:

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是否受重视,为什么?

但是,在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的局面下,生存和统一是头等大事,而仅靠“仁政”是无法实现统一的。

正因为孟子的思想距离当时的现实需要太远,备受当时的统治阶级冷落也是十分必然的。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二、墨子与墨家学派

请第二组同学介绍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

多媒体展示: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

出身于“贱人”。

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

墨子精于工技,曾经“学儒者之业”。

他一生的活动主要是“上说下教”,儒、墨两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门下弟子众多,他们对巨子(墨家领袖)都绝对服从,并为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相传墨子曾止楚攻宋,主张兼爱、非攻。

墨子为实现他的政治抱负曾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

请阅读墨子名言,总结墨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墨子名言: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译文】没有什么话不答应,没有什么恩德不报答,你投我桃子,我用李子回报。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译文】假如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和爱自己一样,还能有不孝的人吗?

学生总结:

墨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1、主张“兼爱”、“非攻”

2、尚力、尚贤、尚同:

3、节用、节葬:

反对统治者的铺张浪费。

反对儒家的厚葬和守孝三年。

思考四:

墨子的思想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哪个主张可以体现?

墨子思想有什么进步性?

后来为什么不受重视?

 墨家思想是中国古文完整版的辨证唯物主义及辨证唯物论。

墨家的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代表了平民的利益。

当时,社会经历划时代的变革,封建经济初步形成,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扩大。

“兼爱”反映了地位低下的小生产者受剥削和压迫,要求摆脱贫困,渴望得到统治者的体恤,能够温饱富裕;“非攻”反映了各诸侯国为掠夺土地和人口混战不已,生灵涂炭,生产遭破坏,广大小生产者厌恶战乱,渴望安定;“尚贤”反映了小生产者对世袭制用人制度的不满,对社会政治清明的渴望。

虽然战国时代封建经济日渐繁荣,小生产者的队伍日渐扩大,墨家思想有着广大的群众基础,“兼爱”、“非攻”有利于发展生产和社会进步,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但它却不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更不能使统治者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生存并完成统一,所以也不可能被当时的封建地主阶级所采纳。

探究一:

百家争鸣之儒墨之争。

(小组讨论)

“兼爱”还是“仁爱”?

“民权”还是“君权”?

“鬼神”还是“天命”?

三、庄子与道家学派

请第三组同学介绍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和基本主张。

思考五:

何谓齐物,怎样能做到逍遥?

有什么意义?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教师总结:

发扬老子唯心主义思想,强调主观。

举"庄生梦蝶"例。

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另许多成语典故均出自庄子,如"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薪尽火传"、"庖丁解牛"、"螳臂当车"、"盗亦有道"、"螳螂捕蝉"、"子非鱼安知鱼之"、"屠龙术"、"邯郸学步"、"无为而治"。

庄子坦然微笑,说道:

“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

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

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

”弟子道:

“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

”庄子平静笑道:

“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

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蝼蚁、老鼠,何必这样偏心呢?

庄子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言:

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淡然独与神明居。

庄子者,古之博大真人哉!

思考六:

如何评价道家的思想。

道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他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劝告统治者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应该顺应时势民心,这样才能天下大治。

战国时庄子的思想比老子还要消极,同时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在一个混乱的社会里,庄子为人们设计了自处之道。

在他所建构的价值世界中,没有任何的牵累,可以悠然自处,怡然自适。

探究二:

百家争鸣之“儒道之争”。

“有为”还是“无为”?

 “儒家之所以区别于道家、佛家,其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儒家始终怀抱着不敢忘天下的入世情怀,始终不愿出丑浊恶世而留在人间作直下的担当,始终执著于要在人类的历史文化中来实现凡有血气莫不尊亲的道德理想,始终不放弃在政治混乱邪恶的现实世间通过自己艰难困苦的政治实践来追求未来世界的大同希望。

 因而孔子中庸,庄子孤绝。

四、韩非子与法家学派

请第四组同学介绍法家代表人物

韩非子(约前280-前233),战国晚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属郑州;郑韩古国在今天的河南新郑)人,汉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世称“韩非子”。

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始皇十四年,战国时韩国人,出身于贵族世家,是韩王歇的儿子。

他口吃,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

韩非与李斯同是荀卿的学生,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李斯自以为不如。

他还是法家的代表人。

韩非虽然师奉荀卿,但思想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在战国末期新形势下,他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却“喜刑名法术之学”,并“归本于黄、老”,继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

阅读韩非子名言总结发家的思想主张及意义

总结:

法家思想:

 一、人定胜天。

 二、人不应该违背自然规律。

三、国家要富强,要靠耕战,耕是搞好农业生产,战加强战备。

四、法治比德治更适合于当时社会,因为社会发展变化了,一切事物也随之变化,因此具体措施也应改变。

思考七:

法家思想为什么受重视?

儒家代表儒士,道家代表隐士,墨家代表侠士,法家代表谋士,法家与其他三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法家面对现实,与时俱进,其他三家理想主义、复古守旧。

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中下层的利益。

法家集大成者是韩非子,“今胜于古”的进步历史观为封建统治阶级改造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法为本”、“法不阿贵”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具有积极意义;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法家的治国模式是以严刑峻法为根本,以愚民为手段,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韩非子的法家理论为秦王所采纳,成为他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依据。

但单纯化的法家思想导致苛政暴敛,从而促使秦朝二世夭亡。

秦汉以后,法家作为一个学派消失,但历代王朝重视“法”的作用,这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却在中国延续了xx余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探究四:

百家争鸣之儒法之争。

“德治”还是“法治”?

教师总结:

诸子百家关系复杂,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孺墨之争,一家之内,内部也有派别争论,诸子之学皆出于救时之弊,而形成各自特色,如墨子贵兼,孔子贵仁,老子贵柔,在争鸣中各家相互影响。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家讲“天道”,墨家讲帝道,儒家讲王道,法家讲霸道。

虽然儒家、法家和道家的思想主张迥异,但三者之间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特别是在战国以后各个封建王朝的统治实践中,不同学派的理论经受了真正的考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教训。

因此,各个学派的互相映证,互为补充也是必然的。

五、百家争鸣的影响

“百家争鸣”的出现,活跃了思想,传播了文化,对于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的繁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思考八:

如何你是统治者,你会采纳那一学派主张,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结束语:

今天,我和同学们以分组探究的方式再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我相信,百家争鸣的精神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