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态学 第六章工业生态学与清洁生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4388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1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生态学 第六章工业生态学与清洁生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应用生态学 第六章工业生态学与清洁生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应用生态学 第六章工业生态学与清洁生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应用生态学 第六章工业生态学与清洁生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应用生态学 第六章工业生态学与清洁生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用生态学 第六章工业生态学与清洁生产.docx

《应用生态学 第六章工业生态学与清洁生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生态学 第六章工业生态学与清洁生产.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用生态学 第六章工业生态学与清洁生产.docx

应用生态学第六章工业生态学与清洁生产

第一章工业生态学与清洁生产

第一节工业生态学

工业生态学并非全新的概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科技文献中已经时而出现这一个词了,但是没有更为深入的研究。

1989年RobertA.Frosch(罗伯特·弗罗施)和N.Gallopoulos(尼古拉斯·加勒朴斯勒)在《科学美国人》上一篇题为“制造的策略”的文章中重新提出来工业生态学。

从此以后,工业生态学走上了充满活力的发展之路。

工业生态学是针对工业化及其对自然系统的影响,通过运用生物系统原理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的基本模式形成了现代工业的管理思想和综合管理工具。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工业生态学正在成长为一个由工程学、生态学和生物经济学交叉构成的科学与技术的崭新领域。

1.工业生态学的产生背景

自18世纪以来,工业革命开创了机器大生产的新时代,以机器为现代工业的出现,是世界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人类创造和发展了以巨大物质财富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文明。

然而,伴随着以过程,也出现了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全球性的严重危机。

危机告诉人们,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续,迫使人们对工业发展历程中传统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发展模式进行深刻的反思。

然而,在现实的选择中,人们并不希望限制或放弃工业化成果来谋求危机的解除。

事实上,全球日增的人口及其对物质资源需求的刚性增长说明,这种想法也是行不通的。

因此人们所希望的是,在创造和享受工业文明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轻他的负面影响,从而达到持久的实现福利增长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经济学家和工业界对工业的发展模式进行过了大量的探索。

当时称为工业共生现象,这就是生态工业的雏形。

1989年,罗伯特·弗罗施和尼古拉斯·加勒朴斯勒在《科学的美国人》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正式提出“工业生态学”和“工业生态系统”的概念,这一创造性的提法引起了广泛关注。

1993年,受到卡隆堡的启发,美国商人PaulHawken(保罗.霍肯)在《商业生态学》一书中,也提出工业生态系统和生态工业园的问题。

1994年,加拿大新斯科舍省达尔湖西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明确提出了生态工业园区的设想。

在所有提法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1991年10月提出的“生态可持续工业发展(Ecologicalsustainableindustrialdevelopment)”的概念,认为工业生态一种对环境无害或生态系统可以长期承受的工业发展模式,是一种环境与发展兼顾的模式,并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在工业方面的具体体现。

这是现代工业发展历史性的重大转折,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未来工业的主导发展方向,即由传统工业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不少专家预言,生态工业将成为21世纪全球工业发展的主旋律。

尽管工业生态学还十分稚嫩,但已经表现出了某种成熟的形态,标志之一是1997年春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了《工业生态学》杂志,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专门介绍这一正在发展中的学科的学术刊物。

2.工业生态学的内涵和意义

我们习惯上认为工业体系是与生物圈相对立的,工厂和大自然的存在形式和空间分布是相互隔离的。

带着这种局限性的观念,就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工业体系对“外界”、对其周围世界、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保护主义者们,以及他们的先驱者们,长期以来,关注的是工业活动造成的不良后果,即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但工业体系的运行机制本身始终在他们的研究范围之外。

工业生态学理论和实践拓宽了我们的观念,认识到工业体系是生态体系的一种特殊式样,如同生物生态系统一样具备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的流动及储存功能。

而且,工业体系总起来说是建筑在为之提供物质、资源与服务的生物圈基础上的人为色彩较为浓重生态系统。

因此,工业生态系统与生物圈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多少有些直接的相互影响。

生态工业是按经济生态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

与传统工业不同(表1—1),生态工业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体系或环节之间的系统耦合,使物质、能量能多级利用、高效产出,资源、环境能系统开发、持续利用,工企业发展的多样性与优势度,开放度与自由度,力度与柔度,速度与稳度达到有机结合,污染负效益变为经济正效益。

“在传统的工业体系中,每一道制造工序都独立于其他工序,消耗原料,产出将销售的产品和将堆积起来的废料;我们完全可以运用一种更为一体化的生产方式来代替这种过于简单化的传统生产方式,那就是工业生态系统。

表1—1生态工业不同于传统工业的特征

类别

特征

横向耦合

不同工艺流程间的横向耦合及资源共享,变污染负效益为资源正效益

纵向耦合

从源到汇再到源的纵向耦合,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及能力建设为一体,第一、二、三产业在企业内部形成完备的功能组合

区域耦合

厂内生产区与厂外相关的自然及人工环境构成产业生态系统或复合生态体,逐步实现有害污染物在系统内的全回收和向系统外的零排放

功能导向

以企业对社会的服务功能而不是以产品或利润为经营目标,谋求工艺流程和产品的多样化

柔性结构

灵活多样、面向功能的结构与体制,可随时根据环境的随机波动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及工艺流程

软硬结合

配套的硬件、软件和心件研究与开发体系,配合默契的决策管理、工程技术和营销开发人员

自我调节

以生态控制论为基础,能自我调节的决策管理机制、进化策略和完善的风险防范对策

增加就业

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增加而不是减少就业机会

人类生态

工人一专多能,是产业过程自觉的设计者和调控者而不是机器的奴隶

网络经济

内外信息及技术网络的畅通性、灵敏性、前沿性和高覆盖度

一个工业生态系统,完全可以像一个生物生态系统那样循环运行:

植物吸取养分,合成枝叶,供食草动物享用,食草动物本身又为食肉动物所捕食,而它们的排泄物和尸体又成为其他生物的食物。

当然,也许人们永远也达不到一个完美的工业生态体系的境界,但是,企业家与消费者完全可以改变他们的习惯,如果他们愿意保持或提高生活水准而又不去破坏环境的话。

努力控制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废物流,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变成下一个生产过程的原材料再利用,以达到消灭污染的目的,即废物资源化。

工业生态的概念不止是工业过程的定点和相互作用的互补,同时在调整工业企业内部的新陈代谢实现能量输入和废物输出的最小化的问题上,更加强调工业生产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原则。

从这一原则出发,工业设计必须注重“非物质化”,单位产出的能耗和物耗应减少,工业工艺使用的原材料达到最小,实现工业生产过程的非碳化——从以碳为基础燃料的传统工业向以氢气为燃料的现代生态工业转化。

罗伯特·弗罗施和尼古拉斯·加勒朴斯勒的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探索和讨论,许多学者发表了他们各自的看法,关于工业生态学的定义不存在标准的定义。

据加拿大达尔荷西亚大学(DalhousieUniversity)的雷蒙·柯特(RaymondCote)的统计,有关工业生态学的不同的定义达20种之多。

不管这些定义有多么不同,但学者们在关于工业生态学的三大基本要素方面是认同的:

第一,工业生态学是一种关于工业体系的所有组成部分及其同生物圈的关系问题的全面的、一体化的分析视角;第二,工业体系的生物物理基础,亦即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与储存的总体,是工业生态学研究的范围,与目前常见的学说不同,工业生态学的观点主要运用非物质化的价值单位来考察经济;第三,科技的动力,亦即关键技术种类的长期发展进化,是工业体系的一个决定性(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有利于从生物系统的循环中获得知识,把现有的工业体系转换为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如同罗伯特·弗罗施1990年在英国工程师协会的报告会上所指出的那样,工业生态学是一个不应完全按照字面的意义来理解概念,“工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生物生态系统概念之间的类比不一定完美无缺,但如果工业体系模仿生物界的运行规则,人类将受益无穷”。

工业生态学可以概括为是研究工业体系中减少原料消耗、改进生产程序、缓和对环境的影响和废物资源化综合性的应用生态学分支学科,是一门理论与方法高度统一的实践性学科。

因此,工业生态学应被看作是对所有工业和经济实体以及它们与自然系统的基本联系(物理、化学和生态的联系)进行多学科客观研究,涉及到原料生产和能源生产及其使用、新材料、基础学科、经济学科、法律、管理、人类学和人文科学等,将工业生态学称之为“可持续性科学”,应用于指导人们理智的进行工业生产实践,通过增加能力,增进技能,促进理解,使工业的经济性与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冲突不断减少,逐步走向和谐。

3.生态工业的理论与实践

生态工业是按生态经济管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

它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体系或环节之间的系统耦合使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高效产出并持续利用。

生态工业的组合、孵化及设计原则主要有10点,即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区域整合、柔性结构、功能导向、较硬结合、自我调节、增加就业、人业生态和信息网络。

20多年来工业生态的理论发展,指出可持续工业必须实现从未端治理的被动环保主义向物质能量循环一体化的工业体系转变。

这种工业体系“完全可以像一个生物生态系统那样循环运行:

植物吸取养分,合成枝叶,供食草动物食用,食草动物本身又为食肉动物所捕食,而他们的排泄物和尸体又成为其他生物的食物。

生态工业在价值观上对传统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这一理念付诸实践将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从表面上看,至少有两点非常明显。

首先是对发达国家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

在提交罗马俱乐部的一份新报告《FactorFour》中,可以看到生态工业将影响到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而重要的是,所有这些改变都有现成的技术作为保证。

该书的作者不遗余力地对所有的技术和方法改进进行价格成本分析和生态成本分析,力图告诉读者,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使生活方式更加符合生态可持续性要求,不但没有额外的成本负担,反而有利可图。

这种在维持消费效用至少不降低的基础上谋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立场,显然比依靠单纯说教让已经习惯于舒适生活的人们采用降低生活标准的方法节约物质能量消耗,要有魅力得多。

其次是对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日渐风靡上。

事实上工业生态学本身的发展是与生态工业园区的自发性实践过程密不可分的。

其中有关工业生态系统的一个经典案例—卡伦堡工业共生体系是从50年代以来逐渐自发形成的,到80年代以后才开始为世人所关注。

在这个人口不足2万的丹麦小城,几家工厂通过互相连接的管道,实现废物和热能的循环利用,从而减少了本地工业对环境的干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随着可持续发展引起世人关注,生态工业园区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

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规划筹建自己的生态工业园区。

目前美国已有16个生态工业园区项目,包括以沿海工业为特色的弗吉尼亚的查尔

斯港工业区是一个以老工业区改造为特色生态工业区,有两部分组成,他们是专门从事工业废物交易的德克萨斯的布朗斯维尔市场和以各种绿色产品和环保技术产业园区。

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工业区在规划建设中部分借鉴了生态工业的思想。

欧洲、日本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方面也各具特色。

各种专门从事生态工业研究的机构应运而生,如国际联系与发展研究会(ResearchTriangleinstituteandIndigodevelopmentInternational)、美国可持续发展总统研讨会等。

许多大学还开办了相应的课程,研究推广相关技术的思想。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工业生态学的理论和实践内容正在丰富和日臻完善,工业生态学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闭路循环生态工业是模拟生态系统而建立的生产工艺体系,在生产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在各个生产企业和环节之间进行循环、多级利用,减少资源浪费,作到污染零排放。

据此理念,全球现已建立了许多生态工业园区。

(2)“废料”的资源化充分利用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废料,把它作为下一个生产环节的或另一部门的原料,以实现物质的循环使用和再利用。

(3)污染零排放从技术经济的角度考虑废弃物回收利用的产品设计,减少和防止消耗性污染,消除污染物的扩散。

所谓消耗性污染是指产品在消耗或消费过程中必然产生污染物质,比如矿物燃料的消耗产生的污染。

这就要求改良原料,采取能够预防和防止各种消耗性废物排放的原材料,替代或禁用有毒材料。

(4)产品与服务的非物质化产品与服务的非物质化是指用同样的物质或更少的物质获得更多的产品与服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这要求依据功能设计产品,努力作到在生产、使用、维护、修理、回收和最终弃置的过程中减少物质和能量的消耗。

(5)能源脱碳含碳矿物能源利用会产生温室效应、烟雾、酸雨、赤潮等环境问题,解决方法就是减少利用含碳较多的能源物质,采用非矿物燃料。

比如用天然气替代煤炭,利用水能、太阳能清洁能源等,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生态工业的类型与特征

(一)生态工业的类型

生态工业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工业生产形式,它的核心作用是能够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由于利用自然资源的具体形式不同,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工业类型。

(1)资源节约型生态工业

资源节约型生态工业着眼于资源的有限性,本着节约资源的原则进行工业生产。

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前者的有限性是相对的,后者的有限性是绝对的。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在:

它在特定条件下的数量是有限的,它的再生能力是有限的,因而它最终能供给人类消费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资源的大量消耗,资源衰退趋势日渐明显。

这就要求人们要改变以往的资源消费观念,珍惜、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发展资源节约型生态工业体系。

(2)资源开发型生态工业

资源开发型生态工业着眼于资源的多样性与空间分布的广泛性。

自然资源种类的多样性和地区分布的普遍性和差异性,为人们充分利用资源,广泛发展生态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立足于资源的多样性,适度开发各种类型的资源,建立资源开发型生态工业体系。

(3)资源综合利用型生态工业

资源综合利用型生态工业着眼于资源的共生性。

自然资源在生态系统中多是以化合物或混合物的形态存在的。

它的存在有的是以单项为主,有的是多相综合。

以单项为主的资源,比如某种矿产资源,其存在形成也多是共生的,即在一种主矿中,存在着其他一些有价值的共生或伴生矿物成分。

它们可在生产过程中,经过一定的冶炼和分离技术,同时将它们提炼出来,成为社会财富。

资源的共生性特点要求人们在发展生态工业时要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即在利用资源生产一种主产品时,同时要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剩余资源,生产其他多种副产品。

其立足点是资源利用的“深化”,即实现原材料的多级利用,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污染物排放,建立资源综合利用型生态工业体系。

(4)资源替代型生态工业

资源替代型生态工业着眼于资源的多用性或多宜性,即一种资源可以有多种用途。

比如可以作为生产某种产品的原料,同时也可以作为生产其他产品的原料,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条件下,资源的利用途径越来越广泛。

资源的多用性特点要求人们在发展生态工业时重视资源的替代作用。

这是资源利用的“功能拓展”。

建立资源替代型生态工业体系,实现资源最佳利用。

(5)绿色能源工业

①清洁煤炭工业利用清洁生产技术,进行煤炭生产,主要包括煤炭洗选、加工(型煤、水煤浆)、转化(煤炭气化、液化、发电)等过程,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效率。

②新型能源工业随着人们对环境和资源保护意识的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步伐加快,未来能源结构将发生较大的改变。

能源的开发利用从资源型向技术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优质、高效、洁净的能源将本世纪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目前,发展较快的清洁能源有水能、地热能、风能等。

随着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太阳能、天然气、生物质能、氢能、核聚变能等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6)有机食品工业

有机食品是指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不施化肥、农药,没有人工防腐剂、保鲜、色素、香精等添加剂,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的天然食品。

因此,有机食品实际上是一种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纯天然食品,相当于我国的AA级绿色食品。

发展有机食品工业,必须以高标准的生态农业或可持续农业为基础,其产品原料产地的土质、水质、大气等都必须符合有机食品生态环境标准,农作物种植、禽畜和水产养殖过程中不施化肥、农药、激素、杀虫剂、调节剂,而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微量元素,加工过程不使用人工防腐剂、保鲜和色素等添加剂,产品上的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有害细菌的检测必须符合有机食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

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以远离大城市和工矿区为佳,特别是它的原料生产基地,以地广林密人稀的山区为佳,因此发展有机食品工业将为工业欠发达、污染轻、植被覆盖率高、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好的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0世纪60年代后,一些发达国家率先进行了生态农业实验,由于安全、优质、营养的有机食品迎合了人们的消费意愿,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70年代以来各种有机食品纷纷问世,1992年我国成立了绿色食品开发中心,1993年被接纳为有机农业国际联盟正式会员,我国政府已将开发绿色食品列入21世纪议程,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有机食品工业的发展。

目前,以天然饮料(矿泉水、纯净水、果汁等)生产、绿色小杂粮加工、无污染的肉蛋奶加工、清洁蔬菜生产、保健食品生产等为主的有机食品工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据专家估测,全球有机食品的销售量将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加,今后10年内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有机食品的年销售量增长将达到30%甚至50%,世界市场潜力在1000亿美元以上。

有机食品将成为本世纪的食品发展方向。

(二)生态工业生产的特征

1.具有当代生产力的高水平

生态工业生产力的高水平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它继承和发扬已有的先进工业生产力。

二是它采用当代各种新的“绿色技术”,即有效利用资源又无污染的高新技术,有利于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在经济与生态协调的基础上

人们应以经济生态学的原理为指导,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自觉地和有意识地组建工业经济生态系统,发展工业生产。

力求使工业生产既能够充分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避免对资源的过度消耗与浪费。

同时又可避免产生大量的“三废”污染,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可见,生态工业是经济与生态高度协调的现代工业发展形式。

3.倡导技术创新与采用生态工艺

生态工业生产从经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通过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老工艺,建立低能耗、无污染、高效率的新生态工艺,综合利用资源,实行原材料的闭路循环和多级利用。

并且,生态工业对其产品的设计、制造与销售的全过程实行生态化经营管理。

途径。

5.生态工业的管理

生态工业是以经济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管理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组织活动,使工业企业的生产和组织活动按照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轨道运行,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避免造成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

生态工业管理包括生态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组织管理两方面。

其中,前者主要是指生态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后者主要是指其制度创新。

生态工业企业在制度创新方面应注意以下三点:

(1)实行生态环境补偿制度

为减少、制止和从根本上解决工业企业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生态工业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生态企业内部的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使企业的“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以实现生态工业企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建立生态成本和经济成本核算制度

目前我国企业的成本核算,采用的是经济成本,只核算经济过程中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耗费,而把反映生态环境资源消耗的客观存在的生态成本排除在企业的成本-效益核算之外。

这不仅不能如实反映工业企业的实际耗费情况,而且也使所消耗的生态环境资源得不到补偿。

长期积累就会形成巨大的生态环境资源“赤字”,使经济与生态难以可持续发展。

生态成本是恢复和再生生态环境资源所用的劳动耗费及其补偿。

经济成本和生态成本都是人类劳动的耗费,并且共同构成经济生态成本。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经济成本、生态成本和经济生态成本都是客观存在的。

生态工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将生态成本和经济生态成本的核算的制度建立起来,使工业企业所形成的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使所消耗的生态环境资源能够再生,从而使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3)建立生态经理制

生态工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各种经济生态管理措施,都需要人的组织实施来落实。

在这一方面我们可借鉴发达国家生态经理制的经验,比如美国杜邦公司任命主管环境事物的生态经理,体现了生态企业的制度创新,对促进企业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

我们知道过去几十年中,经济活动全球化加剧了新旧产业空间的兴衰更迭以及彼此之间的激烈竞争。

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交通技术的帮助下,跨国公司控制的生产链把位于世界各地的产业区连成全球生产网络,国际贸易已经从最终产品交易向不同阶段产品的空间流动(既包括物质流动,也包括信息流动)转变,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自由度大大增加了。

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在这种长脚的工业面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但是基于生态工业革命的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将打击发展中国家利用低成本优势模仿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区的努力。

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尽可能实现本地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能量循环,通过本地生产生活系统的有机结后,减少系统内外的物质能量交换。

也就是说,这种发展模式最终会使产业区从物质产品输出为主,转向技术、服务等非物质形态产品输出为主。

而目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工业区大多依靠向发达国家市场大规模输出产品来维持高速增长。

刚刚无果而终的西雅图世贸组织会上,有关发达国家提议开放全球服务贸易市场的倡议,成为南北双方分歧的焦点之一,其中的缘由也就不难理解了。

尤其是生态工业园区通过企业问的网络化联系实现相互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这种关系反过来又加强了本地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

很多生态化改进建立在企业之间长期合作的基础之上,从而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本地植根性。

尽管早先的生态工业园区存在为了环境利益而使居民牺牲经济利益的情况,如前面提到的卡仑堡工业共生体系为了让居民使用热电厂的余热取暖,而拒绝引入相对廉价得多的天然气;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生态工业园区开始研究并注重发掘本地企业的网络化联系在降低地方整体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潜力。

理论上讲,成功设计的生态工业园区,应当不仅能把企业的生产活动留住,而且能为它们提供更加持久的竞争优势。

既包括成本上,也包括技术创新、企业形象等方面。

如果说,把绿色屏障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手段还会受到市场自由化势力的阻挠,那么这种立足于地方竞争优势的变革更能博取广泛的认同。

自然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能把废物减少到最低程度。

没有或者几乎没有一种有机体排出的废物对于另一种有机体来说不是有用的物质或能量的来源,物质和能量在一系列相互作用的有机体之间周而复始的循环。

受自然生态系统的启发,在工业生产中也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的循环再利用,减少废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工业生产生态化的目标。

由此产生了一门研究工业生产代谢过程的新学科——工业生态学,它为全面解决污染控制、资源利用,提高企业竞争力,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念与发展模式。

工业生态学强调各企业的合作与工业共生体系建设,即将相互联系、不同类型的企业集中起来,建立生态工业园区(eco-industrialpark,EIP),组成工业生态链,使资源得到最优化利用,特别是相互利用废料(一个企业的废料作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料),实现工业生态系统的最佳运行。

生态工业思想对国际贸易;全球生产活动的实际影响,还有待实证检验,但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对原有工业体系进行结构性的改革却是势在必行。

很显然,利用全球市场自由化迅速实现工业化的机会一去不复返了,即使有,也要担负巨大的生态环境成本,乃至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