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模拟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4316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模拟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模拟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模拟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模拟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模拟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模拟卷.docx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模拟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模拟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模拟卷.docx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模拟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模拟卷

第I部分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

A.利润是如何被平均化的

B.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C.社会生产两大部类是如何划分的

D.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相对过剩

B.生产绝对过剩

C.生产相对短缺

D.生产绝对短缺

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

A.创新、包容、开放、进取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C.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D.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5.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的产生,形成了剥削阶级同被剥削阶级的对立。

A.国家

B.意识

C.生产关系

D.生产资料私有制

6.下列各项中,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的是()。

A.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7.指出:

“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是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

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斯大林

D.列宁

8.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是()。

A.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

C.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转化形式

D.都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9.资本积累的后果不包括()。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C.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D.剩余人口的增加

1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1.一种旧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的发展时,终究要为新的、先进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A.民主自由

B.经济

C.社会

D.生产力

12.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主要有()。

A.两党制和多党制两种

B.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

C.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三种

D.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专制独裁制三种

13.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

A.危机阶段

B.复苏阶段

C.萧条阶段

D.高涨阶段

14.能动反映论区别于机械反映论的根本标志是()。

A.肯定思维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B.认为认识过程是纯粹的观念创造

C.肯定思维对存在的决定作用

D.认为认识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15.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

A.剥削

B.国家

C.军队

D.法律

16.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C.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7.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A.政治标准

B.思想标准

C.经济标准

D.道德标准

18.垄断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A.垄断行为所创造的更多市场价值

B.垄断势力在自由市场上的巧取豪夺

C.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D.生产和非生产领域劳动者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

19.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20.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承认()。

A.实践标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B.实践标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

C.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D.实践标准既是不变的又是可变的

2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2.既承认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又承认历史发展的选择性,这属于()。

A.历史唯物论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

2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最根本的现象和典型特征是()。

A.物价下跌

B.商品滞销

C.商品生产过剩

D.工人大量失业

24.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25.意识活动具有()。

A.主观性和目的性

B.主观性和计划性

C.目的性和随意性

D.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II部分非选择题(5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27.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28.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29.简述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0.简述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形成、主要标志和内容。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

如果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31.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32.什么是超额剩余价值?

它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

 

33.意识的本质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模拟考答案与解析

第I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考察社会资本的运动即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核心问题是要分析在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的各个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

2.【答案】A

【解析】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是商品生产过剩,但并非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与劳动者的货币购买力)相比的相对过剩。

因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3.【答案】B

【解析】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可概括为三个层面,B、C、D三项分别对应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行为层面。

A项为一般干扰项。

4.【答案】C

【解析】世界如何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以联系、发展的状态存在,还是以孤立、静止的状态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如何回答A、B、D三项问题分别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别。

故本题选C。

5.【答案】D

【解析】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形成了剥削阶级同被剥削阶级的对立。

6.【答案】D

【解析】“知鱼性”“识鸟音”的认识来源于近水“近山”的实践,这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故选D。

A、C两项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B项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

7.【答案】A

【解析】马克思指出:

“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是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

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

”这是对资本主义历史过渡性最精辟而辩证的论述。

8.【答案】B

【解析】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而剩余价值率只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因而利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

9.【答案】D

【解析】资本积累的后果主要有: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10.【答案】B

【解析】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哲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自人类产生后,纷繁复杂的世界万物可归结为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两类。

哲学要回答世界的本质问题这一重大问题,就必须说明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因此,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就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11.【答案】D

【解析】一种旧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时,终究要为新的、先进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12.【答案】B

【解析】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形式。

13.【答案】A

【解析】危机阶段是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

14.【答案】D

【解析】认识的过程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这是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也是区别于机械唯物论反映论的根本标志。

15.【答案】B

【解析】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

16.【答案】C

【解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17.【答案】C

【解析】阶级就是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生产体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个社会集团,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这表明,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些经济集团,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不能用政治标准和思想标准划分阶级。

18.【答案】C

【解析】垄断利润即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本身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19.【答案】C

【解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故选C。

A项是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B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项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0.【答案】C

【解析】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也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

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绝对的,又是不确定的、相对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这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辩证法。

21.【答案】A

【解析】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之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之后,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所以当时的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22.【答案】A

【解析】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历史决定论,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性是指主体选择的作用。

承认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揭示,正是为探寻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选择活动开辟广阔的天地,使人的主体特性能得以更自由、更充分的发挥,从而能以日益合乎客观规律的活动,更加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由此可见,承认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不矛盾的。

23.【答案】C

【解析】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是商品生产过剩,但并非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与劳动者的货币购买力相比的相对过剩。

24.【答案】A

【解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25.【答案】D

【解析】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II部分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

26.【答案】

(1)“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进行研究。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解放思想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那种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就是为了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切实做到实事求是。

27.【答案】共产主义之所以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就在于它是崇高理想与科学理想的统一,体现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目标的追求与符合规律的科学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28.【答案】人们的学习都是有目的的。

学科的性质不同,学习的目的也不同。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第三,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第四,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9.【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我们党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做出了新的重大判断。

党的十九大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0.【答案】

(1)资产阶级民主制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政治制度,是在17世纪和18世纪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逐步建立的。

此后,资产阶级民主制成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手段,并通过宪法和法律形式,把资产阶级民主制原则加以确定。

(2)资产阶级民主制以议会制为核心和主要标志。

(3)资产阶级民主制以三权分立制、普选制、两党制(或多党制)以及公民享有各种权利为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

31.【答案】

(1)原理:

①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状态。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②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结束在旧质基础上的量变,为在新质基础上的量变开拓道路;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2)现实意义:

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也要反对保守落后、裹足不前。

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32.【答案】

(1)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

个别企业率先采用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这个企业的资本家就会由于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而能够比其他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即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2)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之间进行激烈竞争。

少数企业不可能长期垄断先进生产条件,当先进技术得到普及以后,该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将会提高,从而导致商品的社会价值下降,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便会消失,原来的超额剩余价值就不存在了。

但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使单位商品价值降低,从而劳动力价值也相应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因此,超额剩余价值虽然在个别资本家那里消失了,但所有的资本家却都可以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而得到相对剩余价值。

由此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33.【答案】意识的本质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类意识高于动物心理,主要在于它是以人脑为物质基础的。

在实践过程中,外部世界的信息通过耳、眼、鼻、舌、身各种器官转化为神经冲动,由神经传导到大脑,引起大脑皮层活动,产生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情绪等意识活动。

离开了人脑神经活动这一生理过程,就不可能有意识的存在。

现代高级神经生理学揭示了意识的产生是经过人脑对客观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

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对外界刺激的一种生来就有的反射,它是一种本能活动。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动物自身活动的经验建立起来的,是经过后天学习获得的。

由实物的刺激(第一信号)引起的条件反射称为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它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

人还具有动物所不具有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也就是由信号的信号——语言和文字系统引起的条件反射。

人有了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对外部环境刺激反射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一般动物无法比拟的程度。

人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复杂的神经反射活动,就是意识。

第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是光有人脑还不能产生意识。

人脑好比一个加工厂,原材料和半成品只能来源于客观世界。

人们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同外部客观世界相接触,感觉器官把事物、现象的信息通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再经过大脑的加工制作,才能产生意识。

意识是主观的,同时又具有客观性。

意识的主观性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首先,意识只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形成的主观印象,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其次,意识是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形式,以及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反映客观事物的,这些都是主观世界所特有的。

再次,个体意识之间有差异性。

人们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是受他们的主观状态影响的。

由于人们的经验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情感、兴趣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反映,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意识。

最后,人的意识不仅能近似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上存在的东西,而且能够创造出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的事物的观念或形象。

意识的客观性是指:

首先,尽管意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印象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但它们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其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

其次,意识的感性形式、理性形式以及情感、意志尽管是主观世界所特有的,但都是反映着客观事物的。

感性形式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情感是对人的愿望与事物关系的态度的反映,意志中的目的是对人的需要与客观可能的双重反映。

再次,个体意识具有差异性,但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客观的。

人们的经验、知识结构、情感、兴趣的不同,都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

最后,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的事物的观念或形象,但这种创造是把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事物在观念和表象中加以改造而形成的,它仍然来源于客观世界。

即使是奇妙的神话故事,荒诞的迷信传说,都可以在现实物质世界中找到它们的“原型”。

意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如果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或客观事物,把意识说成是人脑的分泌物,就是一种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如果抹煞意识的客观性,把意识说成纯粹是主观自生的,就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

第三,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起源上说,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

在人类意识产生之后,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中生活,学习一定社会群体的语言,接受这一社会群体的意识的影响,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