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docx
《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复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总复习
课题
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73“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6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质量、时间和人民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的进率,能够根据实际选择、应用合适的单位;掌握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以及量的简单计算。
2.学生在整理、应用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能说明对常见的量选择、分析、判断的理由,提高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常见的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有据思考、判断、分析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
常见的量的归纳整理和应用。
难点:
掌握时间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课题
引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过质量、时间和人民币这些常见的量和相应的计量单位。
今天我们就复习这些常见的量。
二、回顾整理
1.小组整理。
学生整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
(1)提问:
你知道质量单位的哪些知识?
(2)提问:
我们学习过哪些时间单位?
你知道这些单位间的关系吗?
说说你的认识。
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
(3)提问:
关于人民币的单位你有哪些认识?
三、基本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直接填空。
指出:
填写单位时,要先根据实际明确填写哪种量的单位,再根据具体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提问:
通过这题的练习,你对单位换算有了怎样的认识?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学生先完成填空,再集体校队。
追问:
每年第一季度的天数怎样计算?
四、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2.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3.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说明:
像这样计算载重量的问题,一般要按较大数量计算,求出物体最重可能有多少,和能承载的重量比较、判断。
五、课堂总结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四则运算整理与复习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74-75“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选择口算、笔算、估算以及计算器等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进一步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计算原理,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体会基本的数量关系,提高运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进一步养成独立、认真计算等学习习惯,培养按规则计算的品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
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难点:
正确进行四则运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揭示课题
谈话:
前几节课,我们只要复习了数的认识,今天开始我们要复习数的运算。
这节课先复习数的四则运算。
(板书课题)
二、二、知识梳理
1.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提问:
分数乘、除法计算有什么联系?
三、三、基本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提问:
比较每组两题的计算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3.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学生自由读题,独立思考分别选择哪种算法。
提问:
每小题各适合口算、笔算、估算,还是用计算器计算?
指名口答,并说出想法。
四、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出示表格,提问:
从这张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2.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提问:
这里应用的是哪一组常见的数量关系?
能说出这一组数量关系式吗?
3.做“练习与实践”第9题。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说明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估算得出结论。
4.做“练习与实践”第10题。
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说说表中的信息。
出示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提示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五、课题总结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四则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
(1)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76“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学过的运算定律和一些规律,并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2.学生进一步增强观察、辨析能力和合理、简捷运算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理解和掌握运算律和一些规律。
难点:
灵活选择合理、简捷的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
上节课,我们一起回顾整理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关系,以及计算法则。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复习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二、整理知识,沟通联系
1.复习运算顺序。
出示“练习与实践”第1题。
(1)指名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
能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请同桌相互说一说。
(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校队,做错的同学自己订正。
2.复习运算律。
(1)引导:
在四则混合运算里,我们学习过运算律。
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律?
你能举例说明吗?
小组讨论,按要求把课本上的表格填写完整。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追问:
你觉得应用简便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3)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4―
―
×21
5.01―0.99(
―
)×12
学生计算,指名板演。
交流算法,要求说明计算方法和依据。
三、实际应用,内化提升
1.做“练习与实践”第3、4题。
2.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各自列综合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四、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四则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
(2)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77“练习与实践”第6~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
2.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进一步体会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内在联系。
3.学生加深体会分数、百分数在现实世界的实际应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
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难点:
理解各类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揭示课题
二、基本练习
1.根据下列问题找出单位“1”的量,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桃树棵树是梨树的几分之几?
(2)桃树棵树比梨树少几分之几?
(3)实际产量超过了计划的百分之几?
(4)实际降价了百分之几?
2.根据条件找出单位“1”的数量,说出数量关系式。
(1)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
(2)足球个数是排球的90%;
(3)大米袋数比面粉多
;
(4)用水量降低了20%。
指名口答,说出数量关系式。
三、应用练习
1.解答下列各题。
(1)李大爷收白菜300千克,已经售出240千克,已经售出几分之几?
(2)李大爷收白菜300千克,已经售出
,已经售出多少千克?
(3)李大爷收了一批白菜,已经售出
,正好是240千克,这批白菜有多少千克?
2.解答下面各题。
(1)菜场运来西红柿300千克,运来黄瓜的千克数是西红柿的
,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2)菜场运来西红柿300千克,运来黄瓜的千克数比西红柿少
,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提问:
你能列出每题的算式吗?
请你说一说。
3.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4.对比练习。
出示:
(1)某市修建一条12千米长的高架公路,已经修了全长的60%,还有多少千米没有修?
(2)某市修建一条高架公路,已经修了全长的60%,还有4.8千米没有修。
这条高架公路长多少千米?
5.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
6.做“练习与实践”第9题。
四、全课总结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
(1)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78-79“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一般步骤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小学阶段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应用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条件提出相应的问题。
2.能用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的策略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体会实际问题数量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里的应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应用价值;培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
用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引入课题
二、整理与反思
1.回顾讨论。
引导:
大家先回顾一下学过的解决问题知识,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我们学习过解决问题的哪些策略?
2.交流认识。
(1)交流解决问题的步骤。
(2)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
指出:
从条件或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是基本策略,有些问题还要通过列表、画图或者列举、转化、假设的策略才能清楚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学习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数量间的联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练习与实践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1)让学生独立阅读第
(1)
(2)题。
(2)引导:
这两题你能怎样想的?
自己先思考准备怎样想,再同桌互相说说你的想法,看看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4)引导:
通过上面两题的解答,你有哪些体会?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1)让学生独立读题,了解题意。
(2)让学生列式解答两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从表格里的对应数值能知道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4.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四、总结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
(2)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79“练习与实践”第6~9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应用画图、列表、转化等策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问题特点选择不同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并能解释和说明自己所用的策略。
2.学生能依据相应的策略说明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思考过程,提高灵活、综合应用策略的能力,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发展分析、推理等思维和几何直观,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进一步感受现实生活存在各类数学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用数学方法分析、处理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
用画图、列表、转化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灵活选择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揭示课题
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内容,并且重点应用了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今天继续复习解决问题,主要应用画图、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并且能自己选择策略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练习与实践
1.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1)让学生读题,利用图形理解条件和问题。
(2)引导:
现在你能看图说一说,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想吗?
在四人小组里互相讨论,找找可以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3)让学生选择一种思路解答,指名不同解法的学生板演。
(4)提问:
我们刚才画图对于解答问题有什么好处?
2.下面的问题用哪个策略解决比较合适?
请你应用恰当的策略解答。
出示:
一个长方形长8分米,宽6分米。
如果把一条长缩短到原来的一半,或者把一条宽缩短到原来的一半,都能得到一个梯形。
这两个梯形面积会相等吗?
算一算、比一比。
3.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提问:
你能说说题里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4.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
(1)让学生先根据题意补充线段图,再同桌交流怎样补充的,讨论怎样解答,有没有不同解答方法,然后选择一种方法解答。
(2)交流:
线段图是怎样补充完整的?
比较:
哪种解法更方便一些?
这里应用了哪个策略?
5.做“练习与实践”第9题。
三、总结交流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式与方程整理与复习
(1)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81~82“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方法,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及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能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进一步提高用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增强符号意识,体会方程思想;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和练习等学习活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发展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
掌握方程的意义及解方程的方法。
难点: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谈话导入
谈话:
这节课,我们复习“式与方程”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回顾举例。
:
①表示计算公式,如C=2(a+b)。
②表示运算律,如a+b=b+a.
③表示数量关系,如s=vt。
(2)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追问:
第(3)题是怎样根据a=3求周长4a和面积
各是多少的?
2.复习方程与等式。
(1)复习方程的概念。
下面的式子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为什么?
3x=15x-2x-
x=
18÷3=616+4x=40a+4<b
(2)复习等式的性质及解方程。
①等式的性质。
出示:
x-3=150.5x=1x÷
=2
②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观察第2题。
提问:
解方程与方程的解有什么区别?
请你选择一题说说它们的区别。
3.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谈话: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你认为最关键的是哪一步?
(2)说出下面各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①果园有桃树和柳树共1000棵。
②红花比黄花少25朵。
③学校航模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3倍。
④花金鱼比黑金鱼的1.2倍还多8条。
三、巩固深化
1.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
2.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追问:
求b的码数和求a的厘米数有什么不同?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式与方程整理与复习
(2)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82“练习与实践”第5~9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思路,能根据题意说呢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地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
2.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和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体会,模型思想,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进一步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和价值,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分析和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配套光碟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揭示课题
谈话: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方程的相关知识,主要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基本练习
1.解答下列问题。
出示:
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240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了1.5小时后离乙地还有75千米。
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交流:
这题是怎样解答的?
说说是怎样想的。
2.把下列各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填写完整,并列出方程。
(1)学校书法组有42人,比音乐组的2倍少4人。
音乐组有多少人?
○=书法组人数
○=4人
(2)学校书法组和音乐组一共42人,书法组人数是音乐组的2倍。
书法组和音乐组各有多少人?
○=书法组和音乐组一共的人数
三、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2.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4.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5.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
引导:
比较第7、8题,为什么都用方程解答?
列方程时怎样表示题里两个未知数量的?
四、拓展练习
出示“练习与实践”第9题。
(1)出示数表和3个方框。
①同桌相互说说自己框的4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要求再框几次,验证自己发现的关系,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提问:
这样每次框出的4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如果用a表示框里的第一个数,后面3个数分别怎样表示?
②引导:
请每人分别用另两个长方形框连续框几次,看看又能发现什么规律,在下面每个相应的框里表示其余3个数,看看和可以怎样表示。
(2)框数、猜数游戏。
出示第
(2)题,了解要求。
五、课堂总结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83~84“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6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加深认识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比例尺,巩固解比例的方法,能应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学生在回顾整理与练习应用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数量比较的认识,提高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增强运用比和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系统性的特点,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及应用。
正确解答有关比和比例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配套光碟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揭示课题
谈话:
这节课我们要对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知识梳理
1.唤醒记忆。
2.复习比的知识。
(1)出示问题:
①什么是比?
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②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③什么叫求比值?
什么叫化简比?
请你举例说明。
(2)全班交流。
②引导:
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呢?
③什么叫求比值?
什么叫化简比?
求比值和化简比的依据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3)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3.复习比例的知识。
出示问题:
①什么是比例?
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写出一个比例说说自己的认识。
②什么是解比例?
怎样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举例说一说。
③什么是比例尺?
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的方法是怎样的?
三、组织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2.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1)出示统计表。
(2)出示问题
(1)。
指名学生口答,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3)提问:
从表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
求两种地砖铺地面积是怎样的问题?
你是怎样解答的?
4.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四、课堂总结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正比例和反比例整理与复习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84~85“练习与实践”第7~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掌握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思考方法,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学生通过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加深理解成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特点,体会数形结合和函数思想,提高分析、判断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
3.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常见的相关联的变换关系,感受比和比例的应用价值,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量的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有条理地说明判断正、反比例的理由。
教学准备
教学配套光碟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揭示课题
谈话: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
二、回顾梳理
1.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怎样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怎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
2.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提问:
每张表里有哪两种量?
每张表里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反比例,还是不成比例?
先独立分析每张表的数量变化过程,再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
3.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9题。
(1)学生练习。
出示第9题,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
(2)学生交流。
2.做“练习与实践”第10题。
出示表格,让学生说说表中的信息。
(1)出示问题
(1),提出要求:
①画一画:
根据表中数据描点连线。
②议一议:
哪一杯中纯酒精与蒸馏水体积的比和其他几杯不一样?
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和理由。
(2)出示问题
(2)(3),学生独立解答。
四、课题总结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3)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79“练习与实践”第10~13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依据相应的策略说明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思考过程,提高灵活、综合应用策略的能力,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发展分析、推理等思维和几何直观,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用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的策略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体会实际问题数量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配套光碟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揭示课题
谈话:
今天继续复习解决问题,主要应用画图、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并且能自己选择策略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练习与实践
1.做“练习与实践”第10题。
(1)让学生读题,理解条件和问题。
(2)引导观察和比较表格,发现:
在放、取的过程中,总数不变,但白子和黑子相差的枚数都会减少6枚。
结合交流,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思路,让学生独立完成。
2.做“练习与实践”第11题。
让学生先根据题意画线段图,再同桌交流怎么想的,讨论怎样解答,有没有不同解答方法,然后选择一种方法解答。
(2)交流:
线段图是怎样补充完整的?
比较:
哪种解法更方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