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复习参考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4180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复习参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针灸学复习参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针灸学复习参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针灸学复习参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针灸学复习参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学复习参考题.docx

《针灸学复习参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复习参考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针灸学复习参考题.docx

针灸学复习参考题

康复专业《针灸学》复习参照题

一、名词解释

1.针灸学

2.经络

3.奇经八脉

4.腧穴

5.经穴

6.骨度分寸定位法

7.近治作用

8.远治作用

9.特殊作用

10.得气

二、单项选取题:

1、现存最早针灸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B.《黄帝八十一难经》C.马王堆《帛书》D.《针灸甲乙经》E.《针灸大成》

2、《针灸大成》是哪个朝代哪位医家所著( )

A.唐代孙思逸B.北宋王惟一 C.晋代皇甫谧 D.明代杨继洲 E.元代渭伯仁

3、经络系统构成涉及()

A.经脉、络脉、经筋、皮部B.经脉、络脉、经别、奇经C.经脉、经筋、经别、奇经D.经脉、奇经、经筋、皮部E.以上都不是

4、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交接部位是( )

A.头面部 B.上肢部 C.下肢部 D.胸部 E.四肢未端

5、手足三阳经在四肢分布规律是( )

A.阳阴在前 太阳在中 少阳在后 B.阳明在前 少阳在中 太阳在后C.少阳在前 太阳在中 阳明在后D.少阳在前 阳明在中 太阳在后E.太阳在前 少阳在中 阳明在后

6、内关穴在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几寸处( )

A.3寸B.4寸C.2寸 D.1寸 E.5寸

7、针和灸结合用办法是()

A.艾条灸B.温针灸C.雷火神灸D.温和灸E.实按灸

8、提插补泻补法是( )

A.重提轻插,幅度大,频率快B.重提轻插,幅度小,频率慢C.重提轻插,幅度大,频率慢D.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诀E.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

9、拔罐法古时称为()

A.吮血疗法B.排脓疗法C.排气疗法D.角法E.以上均不是

10、治疗心胸肺胃各部疾病最佳穴位是()

A.内关B.大杼C.足三里D.肺俞E.人中

11、如下除何穴外均可用于中风急救()

A.十宣B.水沟C.神阙D.命门E.百会

12、退热作用较好穴位是()

A.百会B.大椎C.长强D.曲池E.外关

13、下列哪部医籍中将针灸所载十四经穴数目定为361穴()

A.《针灸大成》B.《备急千金要方》C.《针灸逢源》D.《十四经发挥》E.《针灸甲乙经》

14、三阴交穴是()

A.足太阴、阴维、足厥阴之会B.足太阴、阴维、足少阴之会C.足太阴、少阴、厥阴之会D.足少阴、厥阴、阴维之会E.以上都不是

15、天枢穴既可以治疗便秘,又可以治疗泄泻,这种治疗作用属于腧穴()

A.近治作用B.远治作用C.防止作用D.特殊作用E.以上都不是

16、依照骨度分寸法,印堂穴至百会穴为()

A.18寸 B.15寸C.8寸D.12寸E.10寸

17、在下列井穴中,具备催乳作用是( )

A.中冲 B.关冲 C.少冲 D.少泽 E.隐白

18、风池进针时对的进针角度是()

A.向耳部方向斜刺B.向鼻尖方向斜刺C.直刺D.向内斜刺E.向咽喉方向斜刺

19、依照实验研究,有降血脂作用穴位是()

A.丰隆B.上巨虚C.下巨虚D.条口E.承山

20、阳陵泉主治()

A.牙痛 B.胆囊炎C.饮食不下D.泄泻E.痢疾

21、《内经》中所记载经穴数目约为()

A.160个B.200个C.309个D.361个E.以上都不是

22.两乳头之间骨度分寸是( )

A.8寸 B.9寸 C.5寸 D.13寸 E.12寸

23、下列穴位,不属于足阳明胃经是( )

A.足三里 B.后溪 C.丰隆 D.梁门 E.解溪

24、按“气至病所”原则决定针刺方向是( )

A.依循行定方向B.依腧穴定方向C.依病情及病变部位定方向 D.依形气定方向E.依操作以便定方向

25.“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出自于()

A.《灵枢·海论》B.《灵枢·口问》C.《灵枢·经水》D.《灵枢·本藏》E.《灵枢·经脉》

26、下列穴位,不属于任脉是( )

A.中极 B.承浆 C.百会 D.中脘 E.膻中

27、下列腧穴,不具备治疗头痛是()

A.后溪 B.太溪 C.太冲 D.外关 E.曲池

28、下列腧穴,不是经外奇穴是()

A.十宣 B.阳白 C.太阳 D.神聪 E.印堂

29、内关可以双向调节心率,属于腧穴()

A.普通作用 B.近治作用 C.远治作用 D.特殊作用 E.以上都不是

30、如下不属于孕妇禁针腧穴是()

A.太溪 B.合谷 C.三阴交 D.至阴 E.昆仑

31、腧穴可分为三类()

A.十二经穴 经外奇穴 阿是穴 B.十二经穴 经外奇穴 特定穴C.十四经穴 奇穴 阿是穴  D.十四经穴 奇穴 特定穴  E.十四经穴 经外奇穴 络穴

32、经穴是腧穴重要某些,既有经穴( )

A.365个  B.364个  C.361个 D.359个 E.354个

33、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腧穴称为( )

A.经穴 B.络穴 C.奇穴  D.特定穴  E.交会穴

34、有固定归经、名称、位置腧穴称为(  )

A.特定穴 B.五输穴 C.络穴 D.经穴 E.奇穴

35、无归经,但有固定名称、位置腧穴称为( )

A.阿是穴 B.特定穴 C.经验效穴 D.十四经穴 E.经外奇穴

36、“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是指腧穴( )

A.特殊作用  B.近治作用 C.远治作用 D.局部作用 E.良性作用

37、“经脉所通,主治所及”是指腧穴( )

A.特异作用 B.特殊作用 C.近治作用  D.远治作用 E.双向作用

38、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备共同特点是( )

A.近治作用 B.远治作用  C.良性作用 D.双向作用 E.特殊作用

39、针灸学指引理论是()

A.中医理论B.经络理论C.腧穴理论D.刺灸理论E.脏象理论

40、针灸学来源于国内时代是()

A.青铜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仰韶文化时期D.奴隶制度时代E.春秋战国时期

41、针灸学术理论核心是()

A.腧穴学B.经络学C.刺法灸法学D.实验针灸学E.针灸治疗学

42、现存最早针灸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B.《难经》C.《针经》D.《针灸大成》E.《针灸甲乙经》

43、辨证归经、循经取穴、针刺补泻根据是()

A.阴阳学说B.卫气营血理论C.五行学说D.经络学说E.脏腑学说

44、《难经》全书共有()

A.七十八难B.八十一难C.六十九难D.七十二难E.八十八难

45、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故称()

A.循行走向B.离入出合C.奇恒之腑D.一源三歧E.别道奇行

46、人体成为一种有机整体联系,重要靠()

A.五脏六腑B.经络系统C.四肢百骸D.五官九窍E.皮肉筋骨

47、经络系统没有表里关系是()

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十二经别D.十二皮部E.十二经筋

48、《针灸逢源》中所载经穴名有()

A.349个B.354个C.361个D.345个E.365个

49、《内经》中所载经穴数名约为()

A.365个B.354个C.359个D.160个E.361个

50、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骨度分寸是()

A.4寸B.5寸C.6寸D.8寸E.9寸

51、两乳头之间骨度分寸是()

A.8寸B.6寸C.12寸D.9寸E.10.寸

52、肘横纹至腕横纹骨度分寸是()

A.14寸B.15寸C.12寸D.9寸E.13寸

53、《针灸大成》作者是()

A.皇甫谧B.滑伯仁C.杨继洲D.王惟一E.高武

54、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骨度分寸是()

A.12寸B.15寸C.18寸D.19寸E.13寸

55、“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B.足太阴脾经C.手少阴心经D.手阳明大肠经E.手太阴肺经

56、少商穴位于()

A.食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B.拇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C.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D.中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E.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57、手三里位于()

A.肘横纹下3寸B.肘横纹下4寸C.肘横纹上3寸D.肘横纹上4寸E.肘横纹下2寸

58、归来位于()

A.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4寸B.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C.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4寸D.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E.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4寸

59、三阴交位于()

A.内踝尖上4寸,胫骨内侧缘后方B.外踝尖上3寸,胫骨外侧缘后方

C.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前方D.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E.外踝尖上4寸,胫骨外侧缘前方

60、腕横纹尺侧,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中穴位是()

A.大陵B.神门C.太渊D.解溪E.劳官

61、下列井穴中,具备催乳作用穴位是()

A.少商B.商阳C.中冲D.少泽E.隐白

62、最早针刺工具是()

A.砭石B.骨针C.青铜针D.金针E.银针

63、医者手指消毒操作办法是()

A.在75%乙醇内浸泡30分钟B.用肥皂水洗刷干净C.在1:

1000苯扎溴铵溶液内浸泡30minD.用75%乙醇棉球认真涂擦E自来水冲洗干净即可

64、艾炷灸可分为()

A.明灸和着肤灸B.化脓灸和非化脓灸C.间隔灸与悬灸D.着肤灸和间隔灸E.直接灸与间接灸

65、天灸又称为()

A.化脓灸B.发泡灸C.直接灸D.实按灸E.间隔灸

66、拨罐时若需留罐,其留罐时问普通为()

A.5~10minB.10~15minC.15~20minD.20~25minE.25~30min

67、针刺普通留针时间为()

A.5~10minB.10~20minC.20~30minD.30~40minE.40~60min

68、头针治疗偏瘫宜选用()

A.言语一区B.足运感区C.言语二区D.运动区E.感觉区

69、留针可起到()

A.得气作用B.侯气作用C.行气作用D.催气作用E.以上都不是

70、电针惯用于止痛、镇定、缓和肌肉和血管痉挛波形是()

A.密波B.疏波C.疏密波D.断续波E.以上都不是

三、多项选取题:

1、足三阳经是指()

A.大肠经B.小肠经C.胃经D.胆经E.膀胱经

2、治疗失眠宜选用()

A.安眠B.神门C.三阴交D.人中E.内关

3、下列哪些穴位孕妇禁()

A.百会B.曲池C.太溪D.合谷E.三阴交

4、下列哪些穴位属于手太阴肺经()

A.列缺B.鱼际C.少商D.中冲E.中府

5、少商主治作用涉及()

A.高热昏迷B.中风C.小儿惊风D.下肢痿痹E.癫狂

6、可用于治疗面瘫穴位有()

A.瞳子髎B.地仓C.颊车D.曲池E.翳风

7、肩三针是指()

A.肩贞B.对肩贞(肩前)C.肩髃D.秉风E.肩井

8、下列哪个穴位为不属于经外奇穴()

A.四神聪B.印堂C.天枢D胆囊E.膻中

9、消化不良、胃脘痛可配穴()

A.三阴交B.天枢C.中脘D.梁门E.中级

10、十二经脉流注是()

A.从肺经开始B.到小肠经为止C.从心经开始D.到肝经为止E.从脾经开始

11、手三阴经是指()

A.肺经B.肝经C.心经D.脾经E.心包经

12、下列针灸治疗体现循经取穴是()

A.肚腹三里留B.头项寻列缺C.面口合谷收D.多汗取复溜E.乳少取少泽

13、手指同身寸涉及()

A.拇指同身寸B.食指同身寸C.中指同身寸D.横指同身寸E.小指同身寸

14、外踝上8寸穴位是()

A.条口B.足三里C.丰隆D.昆仑E.承山

15、治疗神志疾患、胸部疾患所选经脉是()

A.手太阴肺经B.手少阳三焦经C.手厥阴心包经D.足少阳胆经E.手少阴心经

16、影响针刺补泻因素有()

A.腧穴特性B.施术手法C.患者功能状态D.施术时间E.针具种类

17、灸法功能有()

A.温经散寒B.清热祛湿C.扶阳固脱D.消瘀散结E.滋阴养血

18、拔罐法作用有()

A.通经话络B.行气话血C.消肿止痛D.祛风散寒E.清热泻火

19、不适当拔罐状况有()

A.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B.大血管部位C.高热抽搐者D.孕妇腹部、腰骶部E.毛发较多部位

20、经外奇穴特点是

A.有固定归经 B.无固定归经 C.有固定位置D.有固定名称 E.无固定名称   

四、简答题

1、简述经络功能。

2、简述十四正经构成。

3、简述腧穴分类。

4、简述腧穴治疗作用。

5、何谓特殊作用,举例阐明。

6、列举能急救昏迷病人三个腧穴(定位和归经)。

7、决定针刺补泄效果因素有哪些?

8、惯用针刺补泻办法有哪些?

五、阐述题

1、阐述晕针形成因素、解决及防止办法。

2、阐述腧穴治疗作用并举例阐明。

参照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针灸学: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引,运用针刺和艾灸防治疾病一门临床学科。

它是中医学是重要构成某些,其内容涉及经络、腧穴、刺法以及临床治疗等某些。

2.经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统称。

经尤如直行径路,是经络系统主干。

络则有网络含义,是经脉细小分支。

经络内属腑脏,外络肢节,行气血,通阴阳,沟通表里内外,网络周布全身,把人体各个某些联结成一种统一整体,以保持其机能活动协调和平衡。

3.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总称。

由于它们分布不象十二经那样规则,同脏腑没有直接互相络属,互相之间也没有表里关系,与十二正经不同,故称“奇经”。

4.腧穴:

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部位。

5.经穴:

凡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腧穴称为十四经穴。

6.骨度分寸定位法:

古称“骨度法”,即以体表骨节为重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办法。

7.近治作用:

这是所有腧穴主治作用所具备共同特点,所有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病症。

8.远治作用:

这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基本规律。

在十四经腧穴中,特别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一下腧穴,不但能治局部病症,并且能治本经循行所过远隔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病症,甚至具备治疗全身疾患作用。

9.特殊作用:

重要指腧穴相对特异性和双向良性调节作用两个方面。

10.得气:

是指当针刺入穴位后所产生特殊感觉和反映,又称为针感,得气标志是患者有酸、麻、胀、重感觉。

二、单选题

1-5:

DCAEB6-10:

CBEDA11-15:

DBCCD16-20:

CDBAB21-25:

AABCA

26-30:

CEBDA31-35:

CCADE36-40:

BDAAB41-45:

BEDBD46-50:

BBCDB

51-55:

ACCAE56-60:

EEDDB61-65:

DADEB66-70:

BCDBA

三、多选题

1.CDE2.ABC3.DE4.ABCDE5.ABCE6.ACDE7.ABC8.CE9.ABCD10.AD

11.ACE12.ABC13.ACD14.AC15.CE16.ABC17.ABCD18.ABCD19.ABCDE20.BCD

四、简答题

1.经络功能:

网络周身,联通整体;运营气血,协调阴阳;抗御病邪,反映病症;传导感应,调节虚实。

2、十四正经: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合称十四正经。

3:

腧穴分类:

经穴、奇穴、阿是穴。

4:

腧穴治疗作用:

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

5、特殊作用:

重要指腧穴相对特异性和双向良性调节作用两个方面。

6:

水沟、合谷、商阳、少商、涌泉。

(别的略)

7:

因素有:

机体功能状态、腧穴特性、针刺手法。

8:

旋转补泻,提插补泻,徐疾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合补泻。

五、阐述题

1、晕针因素:

病人体质虚弱、精神过度紧张,或当劳累大汗出、饥饿。

大泻、大出血后针刺,或因体位不适以及医生针刺时手法过重等。

晕针解决:

及时停止针刺,并将已刺之针起出,使患者平卧,头位稍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

轻者静卧半晌,给饮温开水和热茶后即可恢复,重者在上述解决基本上,应配合其她急救办法。

晕针防止办法:

对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患者,应做好解释工作,缓和其精神紧张;对于患者尽量采用卧位,手法不适当过重;饥饿和过度疲劳病人不适当及时进行针刺。

2、腧穴治疗作用:

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