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4075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1.docx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1.docx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1

第八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

第88面---------第103面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

这样编排,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规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迁移,街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将用数学的知识又分别编在这三个小节中,这样就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用数学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分有合,使计算教学不至于枯燥单调。

同时是让学生感到计算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方法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引导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学生自己获取的。

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种学习方法。

总之,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三个特点:

1、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

2、算法多样化。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用数学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数学学习,全球电信吏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重、难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单元课时安排:

共约11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4课时

3、5、4、3、2加几…………………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实践活动:

我们的校园………………1课时

 

浏阳市长南路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NO46)

科目

数学

年级

班级

86、88

时间

16年11月28日

课题

9加几

节次

1

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

1、使学生理解“凑十法”,初步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分析(含重点、

难点、关键点)

 

重点:

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难点:

理解“凑十法”思维过程。

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准备性练习

1、出示卡片9+()=10,指两名小学生口答。

2、口答:

10+410+79+102+106+10

3、口算:

9+1+2  9+1+5  9+1+3

二、新课

1、出示运动会场景画面。

配有描述比赛场面的画外音:

现在运动场上正在进行一年级组跑步、跳绳、踢毽决赛,还有......由此,促使学生走进运动会场。

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以画外音给赛跑同学送点饮料,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画面前边。

此时,出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文字、声音同时出现)。

(2)研讨解决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3)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出现各种解决方法。

①接着数,数出结果。

课件显示出与点数的区别,再说“纸箱里有9盒之后,出现接着数的声音和动作。

②用“凑十法”算出结果。

课件显示放进纸箱1盒饮料的动作,并配有口述放进1盒凑成10,10+3得

③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4)强化凑十法。

①教师引导:

有的同学用加法算出还有13盒饮料。

回想一下,怎样算的?

我们来看屏幕。

先指出:

纸箱内有9盒饮料(闪动),箱外有4盒饮料(闪动),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

所以要用9+4计算。

(板书:

9+4)

②演示9+4的口算过程。

怎样算出9+4的得数呢?

由教师,也可以由学生重述凑10的过程:

放进箱里1盒是10盒,箱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屏幕上同步显示过程)。

③说明9+4的口算方法。

算9+4,怎样想出得数呢?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说明:

因为9+1得10,所以算9+4,先把4分成1和3;9加1得10,再加3得13。

然后,在9+4后面板书=13。

 2、课本第89页“做一做”

(1)教师出示小棒图,请学生试着用学具小棒摆一摆,并思考怎么计算?

(2)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并计算结果。

4、出示小花图,让学生根据图把算式补充完整。

(1)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2)教师请个别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三、练习

1、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三个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小结。

2、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的第2、3题。

教学反思

《9加几》是第8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我设计“9加几”这节课,目标是要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根据这些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开运动会的主题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4等于多少?

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说一说。

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根一根数的方法,知道9+4=13”。

有的说:

“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

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

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

 

浏阳市长南路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NO47)

科目

数学

年级

班级

86、88

时间

16年11月29日

课题

9加几练习课

节次

1

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口算方法,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找规律,逐步培养学生探索事物规律的能力,以及运用规律计算的能力。

3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含重点、

难点、关键点)

重点:

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凑十法”进行口算9加几的能力。

 

教具学具

小木棒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动手操作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一幅“9加几的图”,然后与同桌互相交流。

2、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9加几是怎么计算的。

二、计算练习

1、出示课本第90页练习二十第2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2、出示课本第90页练习二十第3题。

3、出示课本第90页第5题。

三、解决问题

1、出示课本第90页练习二十第1题

教师:

仔细看图,说说笑笑要求一共有几人,该怎么列式,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出示课本第90页练习二十第四题

教师:

瞧,勤劳的小蜜蜂正在采花蜜了,想一想,根据这一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你根据你提出的问题来列式计算。

 

浏阳市长南路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NO48)

科目

数学

年级

班级

86、88

时间

16年12月5日

课题

8、7、6加几

(1)

节次

1

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材分析(含重点、

难点、关键点)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法

教具学具

课件小红花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导语:

公园里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同学们,你们想参加吗?

好,老师这就带你们去。

二、新授:

1、我们先去聪明屋,看看那里的题你会不会做。

2、出了聪明屋,我们再去智慧山瞧瞧。

请同学们把3座山峰上的3个数字加在一起,看谁先找到好方法,最快算出来。

通过此题是学生能熟练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加深理解。

3、接下来我想实现同学们的一个梦想,你们喜不喜欢天上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呀?

你想不想把它摘下来呀?

今天老师就让你们的梦想成真。

大家看前边的黑板,我们把它看作蓝天,上面贴着12颗小星星,星星上都有数字。

我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个人摘左边的星星,另一个摘右边的星星,然后把两颗星星上的数字加在一起,谁愿意来摘星星?

(一)教师指导操作:

1.学生分别摘下两个数字星星。

(数字是几不限制)

2.教师列出算式,例: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3.提问:

你是怎样算的?

(例:

先把8凑十,8凑十需要2,把6分成2和4,8与2凑十,10加4得14)

注:

前三道题教学方法同上。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摘数字星星。

2.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写出计算过程。

(同上)

3.找另一个学生到前边判断上一个同学的做法是否正确,画上

4.提问:

你还能说出几道8加几,7加几,6加几的题,算出得数,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8+4,7+9,6+7等)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8加几,7加几,6加几的加法,同学们可真够棒的,只用了一节课就学会了还几页书上的知识。

我们学会运用凑十法来计算,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凑十呀?

(好算)

完成书后练习。

教学后记

本节课非常注重知识的迁移。

首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具体情境的问题中初步感知“凑十法”。

然后借助已有经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并通过交流理解和掌握“凑十法”。

最后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浏阳市长南路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NO49)

科目

数学

年级

班级

86、88

时间

16年12月7日

课题

8、7、6加几

(2)

节次

1

教学目标

巩固8、7、6加几的计算,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8、7、6加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材分析(含重点、

难点、关键点)

提高学生计算8、7、6加几的速度

提高学生计算8、7、6加几的正确率

教具学具

课本情境图、口算卡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指导练习

1、完成课本94页第6题。

让学生说说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再列式解答

2、完成课本94页第8题。

教师出示情境图,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怎样列式?

二、巩固8、7、6加几的计算

1、完成课本93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课本93页第2题。

课件演示,请学生说答案

3、完成课本93页第3题。

学生以游戏形式展开

4、完成课本93页第4题。

5、完成课本93页第5题。

出示口算题卡抢答

6、完成课本94页第7题。

7、完成课本94页第9题。

8、完成课本94页第10题。

要求学生找到规律后再涂色。

三、思维训练

完成课本94页的思考题

浏阳市长南路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NO50)

科目

数学

年级

班级

86、88

时间

16年12月9日

课题

5、4、3、2加几

节次

1

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

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学会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的题目。

3、培养学生灵活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材分析(含重点、

难点、关键点)

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学会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的题目。

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复习:

看算式写得数。

9+59+38+58+3

9+49+28+47+5

二、新课

1、教学例1:

问:

这是两道5加几的题目,同学们会算吗?

怎样才能很快想出5加6得多少呢?

问:

要算5加8得多少,应如何想?

教师启发引导。

2、教学例2:

3、教师小结:

今后我们计算5、4、3、2加几的计算题的都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用大的数加小的数。

三、课堂练习。

a)P101“做一做”

b)练习二十四题目。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5、4、3、2加几的题目。

计算时,可以用

交换加数的方法,很快想出得数。

教学后记

 

浏阳市长南路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NO51)

科目

数学

年级

班级

86、88

时间

16年12月12日

课题

5、4、3、2加几练习课

节次

1

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材分析(含重点、

难点、关键点)

重点:

正确、熟练的口算。

难点:

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基本练习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710-74+813-35+910-92+93+84+74+93+95+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根据学生情况分析错的原因)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学生说一说,再板书在黑板上,指哪个答哪个?

(2)并让算得快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算的快?

他的秘密在哪里?

(3)指导学生书写算式

问:

怎样写不漏掉也不重复?

为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练习二十二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3、练习二十二第2题

(1)学生看书,弄清题目的意思。

问:

这题是什么意思?

(2)分组讨论,并派代表说一说。

(3)教师板书,引导学生看统计表。

指导学生看表:

表的第一竖行画有篮球、跳绳;第二竖行上面写着“一班有”,下面的数就是一班有这两种体育用品的数量,第三竖行是二班有这两种体育服务器的数量,第四竖行上面写着“一共有“,就是要求我们计算一班和二班一共有几个篮球、几条跳绳,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先说,再计算。

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二第4题

三.小结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