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405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docx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docx

课题申报模板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

课题名称:

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

关键词:

微课应用

申报级别: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

其他

研究类型:

其他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143222013

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对微课的开发和应用”的研究现状

1.国外的研究及现状

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于1960年首先提出微型课程;新加坡教育部于1998年实施的MicroLESSONS研究项目,涉及多门课程领域;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因首创了影响广泛的“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Microlecture)而声名远播。

可以看出:

国外越来越重视“微课程”、“微视频”的研究,但其核心组成资源不统一;课程结构较为松散、扩充性不够。

2.国内的主要研究及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也在信息化的潮流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近几年来,微课也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而逐渐被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给出微课概念以来,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其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丰富。

特别是进入2013年以来,微课概念和实践迅速升温,众多教育技术学界的专家学者、教育企业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微课活动官方网站逐渐给出了关于微课的定义,从而产生了微课概念的多方向衍化。

二、“微课的开发和应用”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类型,微课在教学工作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微课的开发和应用对我校这样一所特区普通初级中学中进行微课设计制作有如下重要意义和价值:

1.微课教学可以更好地体现“生本教育”理念

微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多的主动权。

教师为学生创建“有源”的学习环境,根据学习过程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素材,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它对学生以后的探究性学习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在微课程中,教师总是尽量设置一些与现实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情景来感染学生,对于学生的情感具有积极的影响,并吸引学生的注意,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微课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平板电脑、手机等)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人们坐车、休息、闲聊时都可以随时打开微课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即可完成了一个知识点的学习。

3.微课教学为学生提供“按需选择”的空间

“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微课教学又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

4.微课教学将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

微课研究的优点很明显,就是课例简单,学习内容与目标单一,学习和研究时间节约,教师从“微课”中可以受到启发,有些迁移到自己的教学之中。

广大教师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对“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5.微课教学更有助于校本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微课细化到了知识点和具体某一教学环节,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资源库索引。

微课作为知识体系的一个“标准零件”,可以适用于各种教材版本,而不像过去,教材一经改动,配套的教学光盘马上作废。

由于微课的概念不贪多求全,只要求某一微知识内容合理呈现即可,因此更有利于教师对微课内容浓缩精炼,优化资源质量。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参加培训学习熟练掌握微课制作的基本技能,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出一系列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素材,逐步形成学生课内、课外自主学习的微课平台。

2.结合我校“三先三后”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上让学生在微课平台的帮助下展开自学,突破重点和难点,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后发挥微课平台的作用,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差。

二、研究内容

1.微课制作技能学习:

一线教师创作微课程不仅能保证微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能有效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研究过程积极参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微课培训、微课制作比赛,使微课成为每个教师都能创作的教学资源。

2.微课教学设计研究:

针对我校“三先三后”升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内容设计成微课视频,凸显微课程的“微”特征,通过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将其充分运用于常规课堂教学中。

3.建设我校的微课资源平台,推广普及微课资源在我校“三先三后”生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短小精悍,使用方便:

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到终端设备上移动学习。

2.资源多样,情境真实: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核心,并整合了“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3.主题突出、目标明确。

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比如:

难点突破、重点强调、学习方法等。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在研究前将制定研究方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

从理清微课概念出发,引导教师们认识微课,进而设计制作微课,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研究方法

1.通过微课培训学习理论基础,转变教育观念。

积极参加各项微课评比活动。

2.开展微课课堂教学观摩,了解应用时存在的不足,研讨修改后再次实践,直到完美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3.建立必要的课题研究学习交流制度、经费使用制度、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制度等。

4.定期组织课题研究讨论、交流评比,对课堂教学案例和好的学生学习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提炼并逐步推广。

三、技术路线

1.收集与微课相关的理论材料,丰富教师理论水平。

2.课题研究主要采用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3.课题实施分为培训准备、实验实施和总结归纳三个阶段进行。

四、实施步骤

1.培训准备阶段:

2014年9月——2014年11月。

⑴组建课题组,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于微课的认识。

⑵根据调查结果拟定初步研究方案,确定实验班级,成立课题管理小组,组织主研人员进行学习、培训,解决微课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困难。

⑶学习的同时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制作微课视频,并尝试将微课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2.实验实施阶段:

2014年12月——2016年6月。

⑴发动各学科教师进行微课制作,不定期开展微课沙龙,交流各自关于微课制作和使用过程中经验和不足,取长补短,共同促进。

⑵组织学校教师积极参与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微课比赛,培养一批微课设计制作高手,诞生更多的优秀微课作品。

⑶各执教老师写出阶段性研究总结和反思,将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微课视频进行汇总。

3.总结归纳阶段(2016年7月——2016年9月)

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比较,总结实验结果,各执教教师写出自己在微课设计、制作、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汇编课题研究资料,举行课题结题报告会,课题组汇集整个课题的研究数据与资料写出结题报告交总课题组。

课题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1.刘吉良:

微课《欧姆定律的综合计算》二等奖 枣庄市电教馆2014、6

2.王吉利:

课件制作《斑羚飞渡》等奖 山东省电教馆2012、6

3.王吉利:

电教优质课《欢迎参加辩论会》等奖薛城区教育局2012、11

4.王吉利:

微课比赛《计算机文件命名》等奖 薛城教育局 2014、5

5.张培岩:

微课《花卉的装饰变化手法》等奖 薛城教育局 2014、5

6.张培岩:

课件《又画又做又印》等奖薛城区教育局2013、5

7.李梅:

微课《纸版画的制作步骤》等奖薛城区教育局2014、5

8.李梅:

课件《关注你我他》等奖薛城区教育局2014、5

二、主要参考文献

1.胡铁生:

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胡铁生:

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育,2013(4)

3.胡铁生:

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

基础教育,2012(11)

4.夏仲文:

利用微课程促进学科教学的应用研究与反思[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5.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

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

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

(1)

6.李玉平:

如何开发微课程:

基于一篇文章的八集微课程的开发过程[J].基础教育课程,2013

(1)

7.李玉平:

微课程:

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8.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新课改革中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具有良好的研究能力和发展潜能,在近几年的教研教改活动中,均有较突出的表现和成绩。

1.王吉利:

中学一级,信息技术教师,现年35岁。

曾被评为省、市电化教育先进个人、薛城区电化教育教学能手、薛城区特色教师、薛城区优秀教师,多次执教优质课、公开课,课件、微课多次获奖,曾参多次加国家级课题并顺利结题。

2.刘吉良:

中学一级,物理教师,现年37岁。

曾获枣庄市第三批课改标兵、枣庄市教学能手、枣庄市优质课一等奖、薛城区优秀教师。

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课题并顺利结题。

3.张培岩:

中学二级,美术教师,现年37岁。

多次指导学生美术作品荣获国家、市、区级奖励,课件、微课多次获奖,区优质课一等奖。

4.李宏一:

中学一级,体育教师,现年34岁。

国家一级裁判、省优质课一等奖、三八红旗手、市级优秀裁判员,《激情南非世界杯》等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

5.李梅:

中学二级,美术教师,现年32岁。

多次指导学生美术作品荣获国家、市、区级奖励,省优质课一等奖。

6.曹妍:

中学一级,数学教师,研究生学历,现年35岁。

课件、微课多次获奖,区优质课一等奖。

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都经历多年课堂教学研究与磨练,并都参加过国家级课题的研究。

有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也有专业专长的中青年教师,无论年龄结构,教学研究经验都搭配合理,组成一支坚实而有力的研究队伍。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本课题已经在我校校内开展初步研究,并于2014年5月份发动部分教师参加了枣庄市举办的首届微课大赛,可谓研究先行,课题申请在后。

课题经费初步计划用于:

微课专家指导、鉴定费用,研究资料的购买,例如书籍、课例刻录光盘、录屏软件、录像机硬件等。

组成课题研究的精干队伍,包含领导小组、工作指导小组和实验课题组,选好执教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