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4013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0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

《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

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

2021-2021学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二)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阴晦(huì)嗤(cī)笑惘(wǎng)然

B.潮汛(xùn)恣睢(suī)愕(è)然

C.拟(nǐ)定栈(zhàn)桥别墅(shù)

D.嬉闹(xī)凹地(āo)褴褛(lǚ)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萧索 潮讯 一落千丈B.惘然 隔馍 置之不理

C.阔绰 煞白 歇斯底里D.厚拾 驱除 浑身解数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毕业典礼后,大家郑重其事地向班主任张老师深深地鞠躬道别。

B.李博士的精彩演讲,打开了听众的视野,听众们觉得他今天真是贻笑大方了。

C.在广西农村水中斗牛现场,围观者可谓水泄不通。

D.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祖国的情感与日俱增,立志把青春奉献给她。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大会”唤醒了无数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B.期末考试作文题对于我班同学来说是不陌生的。

C.通过扶贫办全体队员努力,让“精准扶贫”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D.武大靖在平昌冬奥会500米短道速滑项目中夺冠的具体详情,被各大自媒体迅速转播。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请别人帮忙,可以用“劳驾”;给别人安慰,可以说“祝福了”!

B.你对爸爸说:

“明天去公园玩,你必须去!

C.面对他人的帮助,你应该说:

“谢谢你的帮助,让我渡过了难关,我一定像你学习,做一个乐于帮助他人的人。

D.晚上你正在做作业,妈妈邀请了两位同事在客厅大声谈剧情,你说:

“都滚远点儿,别烦我!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世界文坛巨匠莫泊桑是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短篇小说之王。

B.曹文轩在成长小说的创作中表达着对少年儿童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关怀,以自觉的承担意识,关注儿童的生存状态,扶助儿童的生命成长,写出了内在的人性、人情、尊严与理想。

C.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蜇、春分。

D.“无事不登三宝殿”一句中“三宝”,指佛、法、僧。

7.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

”这是艾青《鱼化石》中的句子,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C.“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指的是林冲。

他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高俅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后雪夜上梁山。

D.《水浒传》中,有两位打虎英雄,在沂岭杀四虎的是李逵;在景阳岗打虎的是武松。

二、综合性学习

8.“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能读懂一首诗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

请把下面这首“第五届中国(海宁)徐志摩微诗歌大赛”获奖作品《月亮游向了他乡》,打乱的诗句顺序还原,最佳的选项是()

①我在瓦盆里养一尾月亮②少年长大,月亮游向了他乡

③后来,花落了,瓦盆碎了④榆钱开花嘟噜噜黄

A.④③②①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④①③②

9.亲爱的同学,你在“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中,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携手并肩,再度走进那一片五彩斑斓的天地。

(1)(观点论述)如今喜欢读名著的人越来越少,喜欢看名著类电视剧、电影的越来越多,这种喜欢读图,不喜欢读文的现象,有人说这是时代的进步,有人说这是社会的浅薄表现。

你是如何看待的?

(2)(故事链接)右图是长篇小说《西游记》中的一幅插图,请根据图片内容简要写出故事情节。

字数在80字以内。

(3)(撰写对联)中国古典小说大多是章回体小说,每一章(回)之前都有一个用对联的形式写成的回目,以此来概括本章(回)的内容。

请你模仿这种形式,将《水浒传》第三回的回目补充完整。

上联: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下联:

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电池短路后也能“自恢复”

谢聪鑫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发了一种新型锌碘液流电池技术。

这种能“起死回生”的神奇电池有望用作大规模储能技术,解决目前风能、太阳能等发电不连续、不稳定的难题,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

锌碘液流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储能技术,采用高比容量、高活性的锌离子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优势。

此外,锌碘液流还选用高比容量、高工作电压的碘电对做正极活性电对,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展现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与其他锌基电池一样,锌负极的“枝晶问题”是其商业化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难关。

锌负极在不断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不规则的锌枝晶,这种“树状结构”的枝晶会在循环过程中不断生长,最终刺穿电池的膜,造成电池短路,严重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

如何抑制锌枝晶呢?

科研人员想出了一个办法:

通过膜结构和电解液的优化让产生的锌枝晶不能穿过膜;或者将部分已经穿过膜的锌枝晶自动消除。

这种新的思路看似反其道而为之,实际上则是顺势而为,为锌基电池负极稳定性提高提供了新途径。

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的科学家们研发了上述的长寿命可自恢复的锌碘液流电池技术,通过使用廉价的聚烯烃多孔膜和高稳定性电解液,实现电池的长期循环以及电池短路后的自恢复。

这种新电池优点很多,最奇妙的就是耐用性强,还能自己“复活”。

在充电过程中,聚烯烃多孔膜孔径中充满了氧化态的正极电解液,当锌枝晶生长到膜孔内部后,氧化态的电解液可将锌枝晶溶解掉,从而防止锌枝晶造成电池短路,实现电池的长寿命循环。

据介绍,研究团队将单电池进一步放大组装了千瓦级电堆,该电堆依然可以稳定运行,能量效率保持在80%左右,仍然具有短路恢复的特性,有力证明了该体系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选自《人民日报》2021-2021学年年6月1日)

10.下列关于“锌碘液流电池”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锌碘液流电池可以成为大规模储能技术,解决风能、太阳能不稳定供电问题。

B.锌碘液流电池是一种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新型的电化学储能技术。

C.锌碘液流还选用高比容量、高工作电压的碘电对做负极活性电对,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

D.锌碘液流电池有效解决了锌负极的“枝晶问题”,展现了巨大的商业运用前景。

11.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第二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作诠释,准确说明了锌碘液流电池的两大特点。

C.“如何抑制锌枝晶呢”,这一句准确引出下文说明内容,诠释了锌碘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

D.“能量效率保持在80%左右”一句中“左右”二字明显多余,去掉之后文章内容没有多大变化。

1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锌负极在不断充放电过程中,不会产生不规则的锌枝晶。

B.使用廉价的聚烯烃多孔膜和高稳定性电解液,可以提升锌碘液流电池的耐用性,实现自恢复。

C.锌碘液流电池能量密度高,寿命长,具有高可靠性和实用性。

D.锌碘液流电池的发展为稳定清洁能源的供应和推广,提供了可靠的商业前景。

现代文阅读

老邱上网记

施立松

①自从当上“90后”,老邱的生活突然丰富多彩起来,只因她上了网。

②老邱有一片菜地,多大呢,不好说,说一片也不准确,她的菜地东一块西一块的。

她原来有两三亩地,被工业园区征用。

现在的菜地,都是她从路边、屋前屋后、犄角旮旯新挖掘出来的。

破脸盆,泡沫盒,旧木箱,豁口罐装了土,也成为菜地主力军。

屋前有一堆石头,很多很多年了,都不记得当年这些石头是怎么来的,要做什么的。

一个春天的清晨,没地可种的老农民老邱被春花春草撩拨得手脚痒痒,对着这堆石头,突然兴起愚公精神。

半个月后,这些石头就筑成菜地的围墙,垒成鸡窝,砌成洗衣台。

老邱翻出锄头,扒拉扒拉,一块黑黝黝的菜地从天而降般地生长出来。

种田能手老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③可种子呢?

多年无地可种,老邱都忘了种子这回事。

孙子看她愁眉不展,笑了:

网上买啊,网上啥都有,还包邮!

老邱以为自己听错了,啥?

网?

她嫁给渔民施艮,这一生不知道织过补过多少渔网。

她也抬头低头见过不少蜘蛛网。

能出种子的网?

她是不信的。

孙子但笑不语,拍拍她的肩让她稍安毋躁,等个两三天,保她有种子可种。

两天后,老邱在家听着越剧折着纸钱。

“邱真,邱真,有快递!

”老邱过了半晌才想起这是叫她呢。

接二连三,丝瓜冬瓜花菜芹菜秋葵种子,大包小包,都经快递小哥的手,到达老邱的手里。

老邱边扒拉着菜地,边嘀咕,这啥网啊,长啥样?

④种田能手老邱果然出手不凡,瓜果蔬菜吃错药似的猛长,长得又胖又俊。

儿子来了拿一袋,女儿来了装一箩。

有路过的看到,想买,老邱说买啥,想要啥我给你摘去。

路过的当然不肯白要,非给钱,又没零钱,便说,阿婆,我给你装个支付宝吧,扫一扫就能收钱。

老邱倒不想收这个钱,只是扫一扫能收钱,她有点好奇,于是就掏出手机。

⑤第一单生意就这样三下两下做成了,老邱心里很纳闷,这就成了?

那人说,是呢,有网,就这么方便。

老邱一听更纳闷了,啥?

又是网!

⑥最近,老邱又学会玩微信。

老邱所在的村,开办老年食堂,以“90后”老邱的资格,每月只需交三十元,就能享受每日中晚二餐。

食堂每餐都有ABC三种套餐,想吃哪种套餐,只需在微信里留个言。

饭点一到,老邱慢悠悠地上门去,一群老伙伴一起边吃边聊,吃完聊完碗筷一推,嘴巴一擦,拍拍屁股走人。

有时不想出门,或下雨天不方便,只要微信上支付两块钱,就有人准点送上门来。

⑦自从学会了微信,老邱的生意又拓展了。

春天后,农民老邱突然发现了商机。

因为雨水好,她家屋前屋后,她的菜地旁,野生的野葱,马兰头,荠菜,马齿苋,蕨茶,长得很茂盛。

她把它们一个一个拍下来,再采来摘来挖来掐来,洗好理好,再拍拍拍,然后发到家庭群,让儿子媳妇女儿孙子孙女转发朋友圈,就有很多人来买,有要求快递的,有直接上门的,存量不多,供不应求。

早上一把野葱卖了六十二块钱!

老邱在家庭群里连说了三遍。

群里炸开了锅:

老邱,邱老,小真真,真美女,真达人,真能干,真祖祖,发红包!

发红包!

⑧老邱听着一条条语音,笑得满脸的皱纹画起圈圈,像水面荡开了涟漪。

⑨没错。

老邱就是我妈,生于1928年1月,年满九十岁,是个不折不扣的“90后”。

(选自《人民日报》2021-2021学年年5月19日,有删节)

13.文章开头写道:

“老邱的生活突然丰富多彩起来”,你觉得“丰富多彩”表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下面的提示,完成填空。

无种子,网购——______________——吃什么,网约——____________

14.第③段“老邱边扒拉着菜地,边嘀咕,这啥网啊,长啥样?

”一句中“边扒拉着菜地,边嘀咕”能否删去?

为什么?

15.品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老邱翻出锄头,扒拉扒拉,一块黑黝黝的菜地从天而降般地生长出来。

(2)老邱听着一条条语音,笑得满脸的皱纹画起圈圈,像水面荡开了涟漪。

16.第⑨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四、诗歌鉴赏

17.古诗阅读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B.颔联点题,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不合情理,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C.“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这两句诗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思念之情。

含蓄蕴藉,有着无限深情。

五、文言文阅读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8.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上下一白 长堤一痕

B.是日更定矣更有痴似相公者

C.及下船及郡下

D.是日更定矣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19.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与云与山与水 选贤与能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而伯乐不常有

C.问其姓氏其真不知马也

D.更有痴似相公者后遂无问津者

20.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写景多渲染,“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B.写景之后作者笔锋一转,叙述在湖心亭的奇遇。

此时此地此景,能够遇见游人,不能不说是奇迹,那两人也都“大喜”,感叹“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文章结尾借用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舟子说作者“痴”,说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用以反衬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当然化解了心中那股淡淡的愁绪。

D.文章表达了一种故国情思,比如结尾问他的姓名,回答是金陵人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浓浓的思念之情。

21.把文言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林之栋画兰

林之栋善画兰,好游,闻兰所在,则必大寻之。

樵者或告:

某山大壑中,常闻兰花气特多,茅棘虎豹,不可行。

林乃募壮士执①刀矢火攻,具②裹粮,鸣金入深谷中,若当③劲敌者。

至则兰叶长丈许,花大如掌。

自是④,所画兰益奇变。

(选自《荒鹿偶谈》)

(注释)①执:

拿着。

②具:

准备。

③当:

面对。

④自是:

从此。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林乃募壮士执刀矢火攻

(2)闻兰所在,则必大寻之

23.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则兰叶长丈许,花大如掌。

24.林之栋“所画兰益奇变”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六、句子默写

25.按要求默写。

(1)欲说还休,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3)________________,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下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对偶句式表现了他达观的处事态度,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6)默写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26.有一首歌唱道:

“幸福在哪里?

朋友告诉你:

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

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她在精心的耕耘中,她在知识的宝库里”。

请以“幸福在      ”为题目作文。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

(2)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除诗歌外),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3)不少于600字;(4)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A.“嗤”应读“chī”。

2.C

【解析】

【详解】

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A.“讯”改为“汛”;B.“馍”改为“膜”;D.“拾”改为“实”。

3.B

【解析】

【详解】

B项有误,“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水泄不通”形容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

“与日俱增”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4.A

【解析】

【详解】

考查对句子语病的辨析。

B.我班同学对期中考试作文题是不陌生的;C.删掉“让”;D.“具体”与“详情”重复。

5.C

【解析】

【详解】

考查对语言表达的理解。

A.安慰不可以祝福;B.语气不委婉;D.不礼貌。

6.A

【解析】

【详解】

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

A项有误,莫泊桑是法国人。

7.B

【解析】

【详解】

考查对文学名著的理解。

B项有误,“我”是真实的抒情,指的是诗人自己。

8.D

【解析】

试题分析:

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

1、是否同一。

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

2、是否呼应。

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

3、是否协调。

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

此题注意由④“榆钱开花”引出①的“养一尾月亮”,由③的“花落了”引出了②的“月亮游向了他乡”,先后顺序明显,因此选D。

9.

(1)示例:

读文好。

忠于原文,可以原汁原味地汲取文学精华,从中找到阅读的快乐,从而独立再造出文本。

读图好。

轻松,生动形象,可以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名著,发现阅读的快乐!

 

(2)孙悟空向东海龙王借得定海之宝金箍棒,却被龙王告状,骗到天庭当弼马温。

悟空知道受骗,回花果山自立为“齐天大圣”。

李天王率领天兵天将捉拿悟空,被悟空打败,逃回天庭。

(大意对即可) 

(3)示例: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解析】

【详解】

这是一道综合性语文活动试题。

(1)表达看法的语言表述题,针对“读文”和“读图”,首先要选择一种观点,读文或读图,其次理由要能支持自己的观点,理由充分,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注意语言通顺、有条理。

(2)考查图文转换。

首先要读懂画面的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

画面是孙悟空手举金箍棒与天兵斗杀,概括出斗杀的前因后果即可。

注意字数限制。

(3)对联,要求字数相同,词性相对,结构一致。

上联是“史大郎夜走华阴县”,名词主语+动宾短语。

下联按照此短语结构,把《水浒传》第三回的回目补充完整即可。

10.C

11.D

12.A

【分析】

10.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C项有误,正极活性电对。

1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D项有误,不能去掉,“左右”体现了说明用语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A项有误,锌负极在不断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不规则的锌枝晶。

13.没零钱,网付采摘野菜,网销

14.不能;“扒拉着菜地”是动作描写,“嘀咕”是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邱内心的疑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删掉后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15.

(1)“从天而降”有一种经过老邱勤恳劳动后,突然开垦出一片菜地的激动欣喜之情。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笑时满脸的皱纹画起圈圈”时的样子比作“水面荡开了涟漪”,生动形象地写出老邱生意成功后的喜悦心情,让她彻底见识了网络的厉害。

16.首尾照应,揭开悬念,强调了网络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深化了文章中心。

【解析】

1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

根据提示词语“无种子,网购”指的是③段的内容,第二个空答题区域在第④段,瓜果蔬菜收获了,路过的人不肯白要,非给钱,没零钱,扫码付钱,概括为“没零钱,网付”;第⑥段写的是吃什么,网约,最后一空答题区域是第⑦段,把蔬菜拍下来,再采来摘来挖来掐来,洗好理好,再拍拍拍,然后发到家庭群,让儿子媳妇女儿孙子孙女转发朋友圈,就有很多人来买,概括为“采摘野菜,网销”。

字数要与提示词语相近。

14.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老邱九十岁,不了解网络,对于网购菜种一事“边扒拉着菜地,边嘀咕”,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他的怀疑不信任,为下文“吃什么,网约”“采摘野菜,网销”做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删去则没有这个效果。

15.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1)从词语运用赏析。

屋前有一堆石头地,在老邱的努力下,变成了一块黑黝黝的菜地,“从天而降般”写出看到自己劳动成果的激动喜悦之情。

(2)从修辞角度赏析。

赏析一般格式为:

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

表述形式:

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将“笑时满脸的皱纹画起圈圈”时的样子比作“水面荡开了涟漪”,是网络让老邱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表达老邱生意成功后的喜悦心情。

16.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结尾结构上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

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中心等。

开头“自从当上‘90后’”,结尾“没错。

老邱就是我妈……年满九十岁,是个不折不扣的‘90后’”首尾照应,揭开悬念。

总结了全文,点明了主旨。

17.D

【详解】

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D项有误,应是忧虑之情。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

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18.C

19.D

20.A

21.

(1)冰花一片弥漫,(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的。

 

(2)别说相公您痴迷,还有比您更痴迷的人。

【解析】

18.考查对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理解。

A.全,数目/数词,一;B.晚上八时左右/还;C.到了;D.这/表判断。

19.考查对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理解。

A.和/同“举”,推举;B.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代词,他的/表示加强诘问语气;D.……的人。

20.A项有误,“渲染”应为“白描”。

2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

全或都,一概。

痴似:

痴于,痴过。

”等字词的翻译。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