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步车教程改装技巧.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3840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滑步车教程改装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滑步车教程改装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滑步车教程改装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滑步车教程改装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滑步车教程改装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滑步车教程改装技巧.docx

《滑步车教程改装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步车教程改装技巧.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滑步车教程改装技巧.docx

滑步车教程改装技巧

教学篇

一、初级

这个适用于初次接触儿童平衡车,或年龄较小还不能熟练掌控PUKY儿童平衡车者,最好选择平坦的地面,安全可靠。

本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骑行的爱好,让他们觉得骑PUKY儿童平衡车是件特别酷的事,有特别多的好处。

本阶段要领,掌握3个字:

坐、握、蹬

坐:

小朋友将屁股完全且稳固的坐在车座上,保持身体正直。

(二)握:

双手握紧车把,手臂微曲,将车把进行左右转动,熟悉儿童平衡车并尝试掌控儿童平衡车。

(三)蹬:

双脚着地,双腿保持微曲,两只脚交替左右蹬地滑行,同时使身体保持平衡。

二、中级

有一定的PUKY儿童平衡车骑行经历,可熟练掌控车子自由骑行的孩子们就可以按中级骑行要求来操作,爸爸妈妈们可以在相对平坦的路面上设置简单的障碍物,如:

S型路锥、小拱桥、减速带等,这样可以提升孩子的专注度。

而且带一点挑战性,会增加孩子们的兴趣。

本阶段要领,掌握3个字:

转、冲、收

转:

双手握紧车把,按照设定的s型路线进行转弯练习,转弯时调整身体的左右重心:

左转左脚着地左腿为重心、右转右脚着地右腿为重心。

冲:

双脚同向滑动或交替滑动,加快骑行速度,可冲过拱桥、缓冲带等障碍。

收:

骑行达到一定速度时将双脚抬起放到U型车架的歇脚板上,并能控制车子在自由滑行中绕过障碍物通过S曲线或颠簸路面。

三、高级

这个阶段,难度很大,保护措施不能少。

那些可熟练掌控车子,且可接受更大环境挑战,有技能提升的意愿和能力的孩子可以尝试这个阶段的骑行训练。

应选择有较大起伏的连续陡坡和复杂的障碍物(滚木路面、石子路面、跷跷板、台阶等)的路面,场地比初、中要求要高,难度也特别大,但对孩子骑行能力和心理承受力以及自信心都是一个极好的锻炼。

本阶段要领,掌握3个字:

站、跳、转

(一)站:

在“收”的基础上尝试单脚或双脚站立,同时可掌控方向绕过或通过障碍物。

(二)跳:

先经过一段时间的陡坡冲刺和下落,在加强小朋友腿部肌肉训练和平衡感的同时也培养了小朋友的勇气和意志,接下来再选择有高度差的平台进行跳台练习:

跳跃时身体前倾,握紧车把保持与身体平行,屁股向后坐掌控平衡,曲腿落地。

(三)转:

停车漂移转身、跳跃转身。

(四)在做收、站、跳的同时完成更高难度的姿势,如空中撒把跳跃等。

特别提醒:

特别要提醒一点,孩子们在练习儿童平衡车的过程中,一定要佩戴头盔、护膝等,做好保护措施。

爸妈们也要全程陪同,循序渐进的带孩子骑行,千万不要越级训练。

打好基础很重要,基础扎实了,后期提升的速度会飞快。

配件篇

一:

轴承

1,滚珠花鼓:

优点:

滚珠(珠档)花鼓可以容纳更多的滚珠,而且每颗滚珠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

同样使用状态下,磨损老化较弱,因为没有保持架,所以不会出现碎屑。

弱点,一个花鼓内,只能容纳两个滚珠结构(两边各一个)。

2.培林花鼓:

双培林花鼓和滚珠花鼓的抗压性基本相同,基本没有区别。

润滑性能稍弱于滚珠花鼓。

使用时间长,会造成保持架老化,滚珠分布不均匀,保持架碎屑掉入滚沟,这些将严重影响润滑性能。

培林花鼓中的轴承是压进去的,安装拆卸时没有专用工具是很难拆卸的,不当的拆卸方式会损坏花鼓,甚至造成无法正常使用。

因此,不容易保养维护。

多培林花鼓:

容纳四个(四培林花鼓)甚至更多。

每增加一个培林轴承,每个轴承的平均压力就会减小,抗压性也就会增强,对轴心的损坏也就越小,轴心越不容易弯曲。

多用于越野程度大,纵向压力高的山地车配置。

比如全地形、速降、坠崖等。

二:

轮胎

(1)轮

1.铝轮:

铝合金是现行最普及的轮组材质,它具有易于生产、容易维修的特性,也使得铝轮成为入门车款的标配轮组,说不定你几年前买的入门车就装着铝轮。

 

    基本上,铝轮的框高都比较低,这也意谓着当你出门骑车半路爆胎,换上的内胎不论气嘴长短都没问题。

站在生产者的角度,要制造铝轮相对简单——可自由选配车框、幅条及花鼓——因此可针对骑乘者的需求提供各种铝轮,当然也包括最亲民的入门轮组。

 

    但铝轮也不是面面俱到,在与碳轮相较之下,不仅在轻量化上毫无竞争力可言,在空气力学部分更是大为失色,也因此铝轮被贴上“比较慢”的标签。

2.碳轮:

选择框高较高的碳纤轮组,更符合空气力学并且又轻又快是它的特点。

但由于碳纤车框是经过手工迭层碳纤布,并经过塑形、加热烤制而成,因此在选择幅条及花鼓的灵活性就相对受限,因而增加了制程及维修上的难度。

这也使得说一旦碳纤框撞坏毁损,维修的可能性几乎是零。

 

    纵使碳纤轮有不易维修的先天问题,但又轻又快是它无可比拟的优势,也因此骑乘者在升级轮组时,碳轮仍是最好的选择。

简单说,碳轮换得好,提速没烦恼。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碳轮在制作流程上需要开发专属模具,其制造成本自然比起铝轮高上许多,所以售价不够亲民。

 

    现在你已大致掌握碳、铝轮组的特性,至于你要怎么选就见仁见智了,毕竟这得考虑你的骑乘型态以及升级需求。

 

    可以确定的是,换一组好轮是自行车中最有感的升级,同时优化了装备性能以及骑乘体验。

 

    此外,不可否认好轮通常也更好看,让你更有自信迎战未知的路况,这或多或少就是安慰剂效应,生活的其他层面不也如此。

为此,投资更多钱买一组碳轮淮没错的。

(2)胎

关于schwalbe(俗称世文)轮胎:

原产德国的轮胎品牌,几乎闻不到橡胶气味,抓着力好。

品质是无可挑剔的。

但市场上现在流通的,12寸schwalbe(俗称世文)品牌的轮胎有五种规格。

 

1.HS140(民用级别轮胎,不作介绍,也没有卖)

2.2.BlackJack俗称黑杰克 47-20312*1.9(山地车胎)。

大颗粒提供了更好的抓着力,适合山地骑行。

3.Road cruiser 50-20312*2.00(公路车胎):

一款性价比超高的山地车胎。

和明星“大苹果”相比,公路骑行毫不逊色。

因为不是明星,平民的价格,而显得性价比超高。

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款,公路&休闲两不误的轮胎。

 

4.Kidsplus,47-20312*175(入门级竟速胎):

光头纹,内置防刺层,一款重速度的轮胎。

但是1.75的胎宽,相对竟速还是有点宽。

没有选择前,也算是一款入门的竟速胎吧!

增加了防刺层,所以售价相比BlackJack和Road cruiser要高。

 

 

5.Bigapple(大苹果) 50-203,12*2.0(休闲胎):

世文绝对的明星,从12寸到14-20等等都有这个系列。

为什么是明显,用得多,特别是主打休闲的折叠车。

大行折叠车经典之作P8,就是用了大苹果。

路感好,舒适性好,具有良好的吸振性能,最主要是耐操!

缺点是死重死重,骑行阻力大。

减重党远离此物,不适合竟速。

不推荐。

但由于是明星产品,此物价格高于BlackJack和Road cruiser,高于具有防刺层的Kidsplus。

1.抓地力:

这个指标不能单纯的讲和车胎的花纹和等级或工艺配料有关系,还要关系到路面,环境,胎压等,都会有影响,我所推荐的这款车胎的抓紧力主要是表现在两边的防滑颗粒上,至于中间的光头部分,应付一般的路面已经足够了,除了修路的段落,就是在下坡比较颠簸的路段了,像如美路段也表现很好的抓地性。

还要注意的是下坡的胎压不要很足。

2.低滚阻:

车胎的花纹越浅,阻力就越小,这一点可以从F1赛场的比赛用胎看的出来。

所以我使用了这款80%都是光头的车胎,毕竟我们骑得路面占90%都是水泥路面,就算是那10%的土路,把气放少一点,再加上两边的防侧滑胎粒,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3.抗磨损:

这个指标来说,我认为越薄的越轻的车胎抗磨损的指标越低一些,这些车胎也是相对比较贵一点的,因为在设计上就是为比针对,所以抗磨性上就没有顾及,材料上少了很多的填充物,只注重舒适性和弹性的表现。

4.防扎性:

这也可能和运气有关系,但是和气压及车胎的设计和材料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公路车的胎压一般不能少于100PSI,山地车的胎压也要不少于50到60PSI,这样扎胎的几率就少了很多,这款车胎因为有两边的防滑颗粒,再加上中间有防扎层设计,所以扎胎的几率就减少了许多。

5.轻量化:

这不是一款很轻的车胎,但是也不是一款很重的车胎,他比一般的XC的车胎还要轻,但是比不上比赛用胎轻,考虑到要负重的问题,车胎重一点比较耐糟,厚实胎边足已应付复杂的路面。

三:

把横和把立

把立的作用类似于杠杆。

越长,车头的转向越稳,但是把立受力越大;越短,车头的转向越灵活,把立本身受力越小(折叠车的T型把是没有把立的,大家可以试试它的操控性)。

角度对速度也有影响,大角度向上,可以让上半身更加灵活,越野下山时最能体现(多体现在应付高强度越野的车型上);角度向下,能让上半身降低高度,从而减少风阻(多体现在TT场地等竞速类车型上)。

1、把立、立管的选择

把立,也就是俗称的龙头,把立主要的参数有长度(沿着把立杆从中心到中心的长度)、角度、能否正反装等。

把立和车架搭配起来,一起构成了总上管长度。

注意该长度不一定等于“车架上管TT值+把立长度”,因为把立有角度的存在,而且正反装会导致不同的高度,从而影响整个上管长度,实际还需要测量来获得。

首先不能太短,要保证上半身可以完美的伸展,没有缩成一团的感觉;要保证车把和你的膝盖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即使在站立踩踏时,膝盖也不会撞到车把。

这算是一个底线吧。

其次,看使用方式。

总上管越长,上身就越伸展,越容易发力,但带来的问题就是重心前移,操控性能下降。

相反,上管较短时,你就能够挺直上身,获得良好的操控性和视野,当然发力就没那么自如了。

除了水平方面的长度,在垂直方面,把立和座垫的高度差同样有影响。

座垫高度相对是容易确定的(后面会涉及),把立可以通过使用前叉垫环,甚至反装来调整和座垫的高度差。

把立越低,越容易发力,操控性也越差,对脖子和手臂的压力也越大;反过来则刚好相反。

综上,确定上管长度,依赖于很多因素。

也许你觉得很抽象,仍然不知如何下手,没错,事实确实如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是如此!

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计算公式,但从来没有哪个公式能适用于所有人,只相信公式纯粹是机械和教条。

那怎么办呢?

2、把横

直把可以趴握更下,握牛角的时候也可以增加拽车的力臂,姿势相对更多,在长距离中可以不断通过换姿势而让上肢获得休息和放松。

燕把力臂更大,短距离拽车加速更得心应手,杠杆长,手移动距离多而轮子转向角度小,可以更便于操控入弯角度,通过杠杆加长而可使得龙头缩短一样能获得很好操控,这对于DH这样要身体向后缩的车种尤其重要。

使用直把和燕把是需要根据车种和自己的使用习惯来决定的,那一种好都不绝对。

 

技巧篇

海豚跳1:

练习拉前轮,但是不是靠手臂的弯曲拉起,而是靠身体重心向上腾起,前轮离地时,手臂是直的,并且身体是站立的,而且车把是几乎紧贴着腹部的。

2:

练习拉前轮后,后轮腾起,先练习用鞋底钩起脚踏,找到鞋底似乎粘在脚踏的感觉,然后就在前轮拉起、身体站立的同时,身体也以脚踏为基础向上跳跃,但视角不要离开脚踏,而是身体对车身重量的一种松懈,然后后轮会跟着离开地面。

3:

最后练习在空中折叠身体,后轮离开地面的同时,感觉自行车跳跃就快要到达最高点时,把车把向前方推,尽最大里向前推,但是不要向下,而是朝着正前方,同时用脚钩脚踏,尽最大可能把后轮钩起,使其与前轮平行,而身体则是几乎趴在车架上的那种感觉。

 

后轮滑是BMX比较常用的一个动作,完全靠身体重心转移提升前轮并且滑行的动作。

首先,在车速平稳后,车把不左右晃动时,将双臂稍微弯曲一些,然后,身体向后仰,跟着手臂拉直,做一个提升前轮的动作,车前轮就会升起,然后保持住平衡,手臂的角度要与地面平行,也就是直线向前伸。

当车轮快要落地时,可以将双腿稍微弯曲,然后突然绷直,身体重心再向后。

如果感觉车轮快拉翻时,可以让双腿尽量向前去,以保持前后重心的平衡。

一般,后轮滑初学者可能只能滑5~10米,但是,在身体重心完全掌握好时,后轮滑就可以随心所欲,前提是时间,一定要练很长时间。

找到那种前后平衡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