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四模理综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3744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四模理综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四模理综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四模理综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四模理综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四模理综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四模理综生物试题.docx

《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四模理综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四模理综生物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四模理综生物试题.docx

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四模理综生物试题

2020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四模理综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图中甲、乙、丙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1、2、3代表组成大分子物质的单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甲,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

B.1和2相比特有的是胸腺嘧啶,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了甲的特异性

C.原核细胞中乙控制丙的翻译过程可发生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

D.若4为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则其水解掉两个高能磷酸键后可作为合成乙的原料

2.下表中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名称

对照组

自变量

实验结论

A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不同边长的琼脂块相互对照

NaOH的扩散深度

细胞体积越小,

物质运输的效率越高

B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催化剂条件下的分解

清水、无机催化剂和生物催化剂相互对照

加入的物质种类

酶具有催化作用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C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没有对照

外界溶液的浓度

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渗透吸水或失水

D

探究落叶是否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腐烂

土壤60℃1h,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土壤微生物的有无

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

A.AB.BC.CD.D

3.新型冠状病毒属于有包膜的β属的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2019-nCoV,是引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元凶。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患者发烧是大脑皮层作为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所致

B.病毒蛋白质制成的疫苗可能引发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攻击

C.患者严重腹泻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D.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中都用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某种呼吸链突变型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时,丙酮酸不能彻底氧化分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突变型酵母菌呼吸链中断的部位为线粒体,野生型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时呼吸产物有H2O生成

B.突变型酵母菌不能产生[H]和H2O,能产生酒精和少量ATP

C.氧气充足时,突变型酵母种群的增殖速率大于野生型

D.野生型酵母菌分解C6H12O6时,若CO2产生量∶O2消耗量>4∶3,则有氧呼吸占优势

5.2021年初,部分东非国家遭遇了特大蝗灾,严重威胁人类的粮食安全。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于蝗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部分会通过自身呼吸作用散失

B.引入蝗虫病原微生物削弱蝗虫繁殖力的做法属于生物防治

C.蝗虫释放苯乙腈引起蝗群迁移是化学信息传递的过程

D.调查蝗虫卵的密度和跳蝻的密度都可以采用样方法

6.某种植物叶片形状圆形和针形分别受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和a控制。

若含显性基因A的雌雄配子不能结合,则圆叶植株杂交得F1,F1自由交配后代中圆形与针形的比例为()

A.1:

1B.2:

1C.3:

1D.8:

1

二、实验题

7.科研人员将长势一致的桃树幼苗平均分成正常灌水、干旱、干旱后恢复供水三组,只在幼苗枝条中部成熟叶片供给14CO2,一段时间后检测细根、幼叶与茎尖的光合产物分布,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幼苗枝条中部成熟叶片中,追踪检测14CO2转化途径,在细胞____________(答场所)被固定形成C3,C3接受光反应产生的能量并被还原,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____________,达到积累光合产物的目的,同时使暗反应持续进行。

(2)由图可知,干旱处理后,14CO2供给叶的光合产物____________(填“生成量”或“输出量”)减少。

不同器官在干旱处理后竞争光合产物的能力不同,与幼叶和茎尖相比,细根获得光合产物的量____________。

(3)由图中信息可推测,干旱后恢复供水,短期内细根的生长速度比对照组快,为验证这一推论,可以通过观测____________等指标来证明这一推测。

(4)与正常灌水、干旱处理相比,干旱后恢复供水情况下,幼叶和茎尖组的光合产物分配量表现为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8.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些植物的离体叶片在潮湿的环境中会生根,这些根没有伸入土壤中,但是却能够使叶片衰老的进程显著延缓,其原因是根产生了________(填“生长素”、“赤霉素”或“细胞分裂素”)。

(2)植物向性生长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导致其分布不均匀有关。

若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的影响,在发生向地弯曲生长的根中,近地侧细胞中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若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胚芽鞘的影响,在发生向光弯曲生长的胚芽鞘中,向光侧细胞中生长素浓度为a时,背光侧细胞中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

(3)某兴趣小组欲验证激动素(一种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侧芽生长,将生长状态一致的豌豆苗随机分成四组,经过不同处理后,定期测量侧芽的长度,请根据下表分析:

组别

顶芽处理

侧芽处理

保留顶芽

2mg/L的激动素溶液涂抹

A

蒸馏水涂抹

B

2mg/L的激动素溶液涂抹

去除顶芽

蒸馏水涂抹

①A处理是____________,B处理是____________。

②甲组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____________丙组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

③预测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组侧芽生长量最大,____________组侧芽生长量最小。

9.下图中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2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

(1)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统计植物种类一般采用样方法,结果如图甲,则调查该生态系统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_。

研究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对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生物常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________。

(2)图乙中,在t2时刻甲的出生率____________(填“等于0”或“不等于0”)。

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导致甲数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4)在人为干预下,该生态系统被分割成环境不同的几个区域,后来某区域生物种类明显发生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10.果蝇有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Y),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果蝇基因组需要研究____________条染色体,雄果蝇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在_____________(填“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后期可能含有两条Y染色体,该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用亮红眼突变型果蝇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F1均为野生型,F2野生型与亮红眼的比为3:

1,亮红眼果蝇雌雄个体数相当,说明亮红眼是一种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突变。

(3)红眼突变型果蝇还有朱红眼、朱砂眼和猩红眼等类型,朱红眼(a)、朱砂眼(b)和猩红眼(d),三个基因分别位于Ⅱ号、X和Ⅲ号染色体上,为探究亮红眼突变基因(用字母E或e表示)与上述三种基因的关系,以4种突变型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

后代

亮红眼♂×朱红眼♀

亮红眼♂×朱砂眼♀

亮红眼♂×猩红眼♀

野生型

突变型

野生型

突变型

野生型

突变型

F1

57♂:

66♀

0

77♀

63♂

0

114♂:

110♀

F2

116♂:

118♀

90♂:

92♀

75♂:

79♀

110♂:

109♀

0

227♂:

272♀

①根据亮红眼与朱红眼果蝇杂交,F2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比接近于9∶7,可知控制果蝇亮红眼与朱红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______定律。

②亮红眼与朱砂眼果蝇杂交,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③亮红眼与猩红眼果蝇杂交,F1、F2中没有出现野生型,则可以推测亮红眼基因与猩红眼基因是___(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

11.某学校有三个兴趣小组,第一小组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分离纯化乳酸菌;第二小组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单菌落;第三小组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小组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用无菌水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离纯化乳酸菌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可中和产生的乳酸,分离纯化时选择具有透明圈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2)第二小组土壤采样后,通过选择培养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之后,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进行颜色反应直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该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_________,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_________的实验。

(3)第三小组选择培养基应该以__________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需添加__________作为指示剂。

在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0.1mL,培养一段时间统计菌落数量。

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

12.我国科学家通过精心设计,利用Bt毒蛋白基因培育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PCR技术扩增Bt毒蛋白基因的原理是__________。

PCR扩增时若退火温度过高,会破坏_________的碱基配对。

构建重组质粒时用到的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将断开的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_________键。

(2)Bt毒蛋白基因进入棉花细胞内,并在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_________在基因表达过程中,识别启动子的是_________酶。

(3)可用于转基因植物的抗虫基因中,_________(填“蛋白酶”或“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产物可使昆虫消化不良,或刺激昆虫分泌过量的消化酶,引起厌食反应。

(4)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需对其遗传特性进行检测和鉴定,可通过_________以确定抗虫特性及抗性程度。

传统棉花育种往往受制于有限的种质资源,而科学家引入转基因技术的优势在于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分析】

甲丙组成染色体,乙丙组成核糖体,则丙为蛋白质,甲为DNA,乙为RNA;1为脱氧核苷酸,2为核糖核苷酸,3为氨基酸。

【详解】

A、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A错误;

B、1和2相比特有的是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B错误;

C、原核细胞中没有内质网,C错误;

D、4代表ATP,水解掉两个高能磷酸键后的AMP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合成乙RNA的原料,D正确。

故选D。

2.B

【分析】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

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催化条件下的分解:

加热能够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酶的催化效率高于无机催化剂,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探究落叶是否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腐烂:

自变量为土壤微生物的有无,因变量为落叶的腐烂程度。

【详解】

A、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边长为1cm、2cm和3cm的的琼脂块相互对照,本实验自变量是不同大小的琼脂块,因变量是NaOH扩散进琼脂块的体积与琼脂块总体积之比,A错误;

B、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催化剂条件下的分解,加清水作为对照,FeCl3和过氧化氢酶不同催化剂种类为自变量,过氧化氢酶和对照组比较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加入FeCl3和过氧化氢酶比较证明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B正确;

C、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洋葱细胞加入蔗糖前后可作为自身前后对照,C错误;

D、探究落叶是否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腐烂实验中,土壤经60℃处理1h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是实验组,自然状态下土壤不做处理是对照组,D错误。

故选B。

3.C

【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能攻击肺部细胞,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

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详解】

A、体温调节中枢为下丘脑,A错误;

B、由于疫苗是灭活的病毒制成,没有感染性,不会侵入细胞内,因此疫苗注入人体后,不会引起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B错误;

C、患者出现严重腹泻脱水会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增大对水的重吸收,使渗透压降低到正常水平,C正确;

D、为防止疫情传播所做的核酸检测利用了病毒核酸与待测样品间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抗体检测中是蛋白质间的特异性结合,不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错误。

故选C。

4.A

【分析】

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时进行有氧呼吸,丙酮酸的氧化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有氧呼吸分布反应式如下:

【详解】

A、由于某种呼吸链突变型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时丙酮酸不能彻底氧化分解,说明是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受阻,呼吸链中断部位应该是线粒体,野生型在氧气充足时可以产生CO2和H2O,A正确;

B、突变型酵母菌不能产生H2O,但是能产生[H]、酒精和少量ATP,B错误;

C、突变型酵母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酒精和少量ATP,在氧气充足时繁殖速率低于野生型,C错误;

D、野生型酵母菌分解C6H12O6时,若CO2产生量∶O2消耗量=4∶3,此时有氧呼吸产CO23个单位,耗有机物1/2单位,无氧呼吸产CO21个单位,耗有机物1/2个单位,两者耗有机物相等;故比值大于4∶3时,无氧呼吸占优势,D错误。

故选A。

5.A

【分析】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生物)和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农业上的防治方法有:

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详解】

A、蝗虫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A错误;

B、引入蝗虫病原微生物微孢子杀死或削弱蝗虫的繁殖力的做法,利用的是寄生关系,属于生物防治,B正确;

C、当植物数量骤减,大量沙漠蝗不断聚集到剩余植被上。

蝗虫腿部间的相互碰撞,令每一只沙漠蝗都释放出一种名为苯乙腈的物质。

该物质散发出的气味,作用堪比“集结号”,这种化学信息的传递可引起蝗群迁移,C正确;

D、调查蝗虫卵的密度和跳蝻的密度都可以采用样方法,样方法除了适用于植物,也适用于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D正确。

故选A。

6.A

【分析】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详解】

若含显性基因A的雌雄配子不能结合,则圆叶植株基因型为Aa,杂交后代中2/3是Aa,1/3是aa,根据自由交配配子频率2/3a和1/3A计算,A与A不能结合,后代圆形:

针形=1:

1,A正确。

故选A。

7.叶绿体基质糖类和C5(糖类写成有机物或(CH2O)输出量高细根数量减少、增多

【分析】

由题意知该实验的目的是干旱及干旱恢复后,桃树幼苗光合产物分配,柱形图可知,正常灌水、干旱、干旱恢复三组实验中,叶片二氧化碳供给量是干旱组>干旱恢复>正常灌水组,细根中有机物的供给量是干旱恢复组>干旱组>正常灌水组,幼叶和茎尖的有机物供给量是正常灌水组>干旱恢复组>干旱组。

【详解】

(1)暗反应分为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CO2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固定成C3,C3接收光反应产生的能量并被还原,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C5和碳水化合物。

(2)由柱形图可知,比较光合产物的滞留量,干旱处理的实验组光合产物滞留量最高,因此输出量减少;比较光合产物的分配量,与幼叶和茎尖相比,细根获得光合产物多,并且细根中干旱后恢复供水的实验组分配量最高。

(3)由题图可知,干旱恢复供水后,细根中有机物分配比例增大,大于干旱组和正常灌水组,因此短期内细根的生长速度比对照组快;可以通过观察细根数量(或长度、细胞周期的时间)观察判断。

(4)由柱形图可知,与正常灌水组相比,幼叶和茎尖茎干旱恢复供水后,光合产物分配量减少;与干旱组相比,幼叶和茎尖茎干旱恢复供水后,光合产物分配量增大。

【点睛】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弄清柱形图中轴坐标的意义分清不同部位、不同状态下有机物的分配情况,并按照问题的具体要求进行比较、回答。

8.细胞分裂素大于d大于a小于c保留顶芽去除顶芽高于(大于)丙乙

【分析】

生长素两重性的体现有根的向地性,即近地侧生长被抑制,而远地侧生长被促进;以及顶端优势,顶端优势导致侧芽的生长被抑制,而细胞分裂素可以解除顶端优势。

【详解】

(1)细胞分裂素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2)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导致了根的向地弯曲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大于d),抑制生长;胚芽鞘的向光弯曲是因为向光侧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两侧均促进生长,背光侧促进作用更强,故背光侧细胞生长素浓度大于a小于c。

(3)①根据单一变量原则,A处理为保留顶芽,B处理为去除顶芽;②甲组保留顶芽,故甲组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高于丙组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③丙组侧芽受生长素抑制较弱,又涂抹了激动素,所以生长量最大,相应地,乙组保留顶芽且用蒸馏水涂抹,生长量最小。

【点睛】

根据单一变量原则结合其他实验组已知的操作可以推断出未知操作。

9.群落的物种组成S0m2记名计算法不等于0乙捕食甲,导致甲的数量减少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维持相对稳定(次生)演替

【分析】

图1:

物种数随样方面积增大而增大,最后保持稳定;图2:

甲种群在t2时刻达到K值,t3时刻引入乙种群后出现下降,后续与乙种群保持规律性的动态变化,推测两者存在捕食关系。

【详解】

(1)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据图可知面积达到S0后,物种数目就保持稳定,故样方面积最好是S0m2;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生物可以采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

(2)t2时刻的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是多方面因素如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不代表出生率为0;据图可知,甲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故甲数量减少的原因是乙捕食甲。

(3)捕食者突然灭绝,被捕食者数量会先上升后保持稳定。

(4)生物种类发生明显改变说明群落发生了演替。

【点睛】

需要理解并掌握群落中竞争、捕食、寄生和共生等种间关系的概念及对应物种的数量变化规律。

10.5减数分裂次级精母细胞常隐性两基因的自由组合EeXBXb等位基因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用亮红眼突变型果蝇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F1均为野生型,F2野生型与亮红眼表现型之比为3∶1,且亮红眼果蝇雌雄个体数相当,说明该性状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根据表格分析,亲本为亮红眼♂×朱红眼♀,F2的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在雌雄性中都接近于9∶7,是9∶3∶3∶1的变形,说明控制亮红眼和朱红眼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双显性个A_E_表现为野生型,其他基因型都表现为突变型;亲本为亮红眼♂×朱砂眼♀杂交,因为朱砂眼基因(b)在X染色体上,F1雌雄性表现型完全不同,根据子二代的分离比接近于9∶7,可推知亲本亮红眼♂的基因型为eeXBY,朱砂眼♀的基因型为EEXbXb,F1野生型为EeXBXb,突变型为EeXbY。

【详解】

(1)由于果蝇有3对常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所以果蝇的基因组需要测定5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雄果蝇的体细胞或精原细胞中都只含有一条Y染色体,经过DNA复制后,Y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着丝点分裂时,形成两条Y染色体,故有丝分裂后期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

但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故减数分裂后期可能含有两条Y染色体,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2)研究人员用亮红眼突变型果蝇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F1均为野生型,F2野生型与亮红眼的比为3∶1,说明亮红眼为隐性性状,亮红眼果蝇雌雄个体数相当,即与性别无关,故说明亮红眼是一种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

(3)①根据亮红眼与朱红眼果蝇杂交,F2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比接近于9∶7,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果蝇亮红眼与朱红眼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亮红眼与朱砂眼果蝇杂交,子一代雌性都为野生型,雄性均为突变型,与性别有关,且子二代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比接近于7∶9,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由题意,朱砂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亮红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子一代雌性是双杂合子,即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XBXb。

③亮红眼与猩红眼果蝇杂交,F1、F2果蝇中没有出现野生型,说明亮红眼与猩红眼果蝇均不含有野生型基因,e基因是d的等位基因(e基因是d基因的新的突变)。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够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判断显隐性关系,能够根据后代雌雄性的表现型是否存在差异判断基因在什么染色体上。

11.泡菜滤液中菌的浓度高,直接培养很难分离得到单菌落碳酸钙刚果红鉴别培养基发酵产纤维素酶尿素酚红稀释涂布平板法

【分析】

稀释涂布平板法:

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时,在每一个梯度浓度内,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进行记数,求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细菌总数。

泡菜发酵的实验原理:

(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

(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

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

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只有能分解尿素的菌才能以尿素作为氮源生长繁殖,不能分解尿素的菌因缺乏氮源无法生长繁殖,因此分离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应该用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菌在分解尿素时产生氨气,使酚红指示剂显红色,所以要加入酚红指示剂进行鉴别。

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筛选的实验流程为: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详解】

(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要用无菌水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

泡菜滤液中乳酸菌的浓度高,直接分离很难分离到单个菌落,因此需要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可中和乳酸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且利于乳酸菌的识别。

(2)筛选纤维素分解菌一般用刚果红染料进行鉴定,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3)第三小组要筛选尿素分解菌,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需添加酚红作为指示剂(观察是否变红);题干提到了稀释,因此这里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

【点睛】

用选择培养基对目的菌进行筛选后,一般还需用鉴别培养基对目的菌进行鉴别,保证结果的准确。

12.DNA双链复制引物与模板磷酸二酯转化RNA聚合酶蛋白酶抑制剂抗虫接种实验能够打破物种的界限,定向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