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无答案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36887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无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无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无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无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无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无答案doc.docx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无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无答案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无答案doc.docx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无答案doc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无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43题,1—30题每题1分,31—43题每题2分,共56分)

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会导致基因突变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个体都是二倍体

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可实现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B.豌豆的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来的DNA序列属于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都不能遗传给后代

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的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

3.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B.四倍体水稻的单倍体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

C.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相同

D.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即为三倍体

4.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个基因中增加了若干对脱氧核苷酸属于基因突变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同种生物相互杂交的过程中

D.发生在玉米花药中的变异比发生在根尖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

5.二倍体西瓜幼苗(X)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会成长为四倍体植株(Y),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秋水仙素的作用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

B.低温诱导X也会形成Y,其原理与秋水仙素作用原理相同

C.植株Y往往表现为茎秆粗壮、果实变大、含糖量增高

D.植株Y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中一定含有4个染色体组

6.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如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增减等。

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变异可用显微镜观察B.染色体变异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交叉互换类型的染色体变异可产生更多的基因型

7.目前市场上食用的香蕉均来自三倍体香蕉植株,如图所示为某三倍体香蕉的培育过程。

下列叙述,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①“无子香蕉”培育过程的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组 

②图中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受阻 

③野生芭蕉和四倍体有子香蕉虽能杂交,但它们仍然存在生殖隔离 

④若图中无子香蕉3n的基因型为Aaa,则有子香蕉4n的基因型可能为Aaaa 

⑤该过程所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之一 

⑥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C.①④⑤D.④⑥

8.下列对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重组是有性生殖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

B.抗虫棉的培育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C.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D.一对正常夫妻生了一个血友病孩子,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9.各种育种方法或技术都有其优劣之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工诱变可以定向产生有利于人们的性状

B.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转移

C.杂交育种难以将不同物种的优良基因集中在一起

D.传统的育种方法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

10.下图表示由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的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通过Ⅶ、Ⅷ的方法培育品种⑤最不容易达到目的

B.品种⑥的体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

C.过程Ⅳ中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

D.过程Ⅴ常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11.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B.经紫外线照射,一定会引起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C.由花粉发育而来,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一定是单倍体

D.同卵双胞胎的基因一定完全相同

12.如图是利用玉米(2N=20)幼苗的芽尖细胞(基因型为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植株A和植株B都是二倍体,但二者基因型不同

B.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②过程,观察染色体形态选择③的后期

C.植株C属于单倍体,因此培育植株C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

D.培育植株B的育种方式的优点是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植株B是纯合子的概率为25%

13.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原理的是()

A.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不断伸长的缘故

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药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

C.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结果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

D.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

14.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15.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过程,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a表示生存斗争,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图中的b发生了改变

C.长期的c一定导致d,d表示生殖隔离

D.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16.下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原因是变异具有不定向性

B.a→b的变化是农药作用的结果

C.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D.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1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抗生素被列为处方药的原因是因为滥用抗生素会诱导细菌突变为耐药的超级细菌

B.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C.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对生物进化是不利的

D.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西瓜,和原来的二倍体西瓜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

18.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

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家蝇种群来源

敏感性纯合子(%)

抗性杂合子(%)

抗性纯合子(%)

甲地区

78

20

2

乙地区

64

32

4

丙地区

84

15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9.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图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a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B.b一定是自然选择

C.c是自然选择学说D.d是基因的多样性

20.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B.H2O2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葡萄糖、氨基酸

21.分析图中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甲中蛋白质含量偏低,将会出现组织水肿

B.NaHCO3可与乙中的乳酸反应,使乙PH稳定在7.35~7.45

C.甲、乙、丙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D.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再被彻底氧化分解共需穿过3层磷脂双分子层

22.下图为人体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为毛细血管壁,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

B.正常情况下,液体③处的CO2浓度最高

C.人体剧烈运动时,会导致⑤的pH明显降低

D.②~⑤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Na+的含量

23.下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

B.分别电刺激②、④,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次数,可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

C.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以及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均需消耗ATP

D.丙释放兴奋性递质后,乙的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

24.春天大多数鸟类进入繁殖季节,繁殖活动受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性激素能专一性地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是因为其细胞表面分布有识别激素的特异性糖蛋白

B.下丘脑中有一些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

C.垂体分泌的鸟类繁殖活动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D.性腺分泌的鸟类繁殖活动的激素对下丘脑分泌相关激素具有反馈作用

25.图为某些信息传递过程的模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种细胞产生的不同种类的信息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饮水过少或血液中水分增加时,①的分泌量会增多

B.②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递质

C.③的分泌量要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调节

D.在大多数情况下,产生④的细胞是被抗原激活的B细胞

26.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

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

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

D.要证明胰液分泌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27.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用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通过C→D→E的过程可以调节血糖平衡,这一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C.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28.下图为反射弧的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5为感受器,可以是肌肉或腺体

B.刺激A处,可在2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C.刺激B处,可在2、3、4、5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D.C处信号的转化过程为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29.下列关于动物体内激素、神经递质和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激素只能运输到并作用于一种靶器官或靶细胞

B.抗体是由浆细胞或记忆细胞产生的,具有特异性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D.各种激素和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30.下图是甲状腺分泌活动的—种调节机制示意图。

对有关环节正确的解释是(  )

A.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a和b同时作用于z,对c产生促进作用

C.

表示反馈调节信息

D.x、y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31.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④过敏反应

A.②③①④③B.④③②②①

C.②①④①③D.④③②①①

32.科学研究表明:

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如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由图示信息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有几项()

①某些激素经血液运输到图示部位时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进入细胞,激素和载体蛋白发挥作用后均将失去生物活性

②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均可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

③所有免疫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都会缩短

④浆细胞作为一种免疫细胞,其核糖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发达,细胞中发生核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A.一项B.两项C.三项D.全错

33.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来调节体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⑤D.①④⑤

34.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

B.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②③共同构成突触

D.兴奋沿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3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和⑥

B.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

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③⑤

36.下面是有关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生理功能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根的向地生长与茎的背地生长受生长素的调节

B.花蕾期去雄,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在雌蕊柱头上可以得到无子果实

C.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喷洒在棉花植株上可以防止落花落果

D.已知10-8mol/L是促进芽生长的最适浓度,若超过这个浓度就会抑制芽的生长

37.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茎伸长受抑制均由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引起

B.赤霉素是影响茎伸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C.植物茎伸长与光照时间无关

D.该植物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

38.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尖端产生吲哚乙酸,并可以传递到达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从而造成背光面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生长

B.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3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色氨酸可经一系列反应转变为IAA

B.赤霉菌可以合成赤霉素,使水稻患恶苗病,赤霉菌合成的赤霉素不是植物激素

C.细胞分裂素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伸长,喷施赤霉素溶液也能促进水稻生长

D.采用流水浸泡种子降低脱落酸的含量,有利于种子萌发

40.甲、乙、丙及NAA等植物激素或植物激素类似物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在细胞中大量合成后去调节生命活动

B.用NAA形成的无子果实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C.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D.乙、丙最可能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

41.将某植物的胚芽鞘(图一)放在单侧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取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制成临时装片(图二),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B.由于b侧细胞较长,所以单侧光来自b侧

C.如果图一植物横放,a侧位于远地侧

D.图一和图二可以说明感光部位在尖端,弯曲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

42.如图甲是一盆栽植物,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作用效应。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若图甲植物①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g,则图甲植物②处的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i

B.将图甲中植物置于左侧光照下,一段时间后,测得③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此时④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大于m、小于2m

C.若将图甲中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⑤在下方),则⑤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⑥处的,植物的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图乙中曲线OH段体现了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HC段体现了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的特性

43.某种植物种子经低温处理1~2个月后能够提早萌发。

在低温处理过程中,种子内的激素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据图推断,正确的是(  )

A.抑制种子萌发的是赤霉素

B.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种子保藏

C.种子萌发时脱落酸含量升高

D.喷洒赤霉素,可以代替低温促进种子萌发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33分)

44.(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研究发现α-萘乙酸(NAA)具有促进植物插条生根的作用。

某实验小组探究了不同浓度的NAA对果树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1)NAA是人工合成的具有与IAA相似生理效应的物质,这类物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这些化学物质,除用于促进插条生根以外,还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答出两点即可)

(2)除生长素以外,植物体内常见的植物激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答出两点即可)

(3)在上述实验中,常用的处理插条的方法有两种,其中所用NAA浓度较高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生产上应优选_____________________浓度的NAA来处理插条。

要使上述实验结果更可信,除环境因素外,实验中还需控制好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

45.(每空1分,共9分)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和体温下降期。

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处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个恒温值,正常生理状态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地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颤”,有助于体温________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________,从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

(5)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

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是心脏血液输出量_________,皮肤血管_________。

46.(每空1分,共7分)如图甲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图乙表示的是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请据图回答:

(1)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会增加的激素有_________。

(2)若D是胰高血糖素,对肝脏细胞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骨骼肌受神经支配,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之间靠Ach(乙酰胆碱)传递信息,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图乙中[]________中。

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通过_______方式进入③中,然后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

在此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_____向传递的。

(4)研究表明,不少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抗体,它除与病毒结合之外,还能与Ach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导,导致肌无力.此过程中,免疫系统将Ach受体当做__________进行攻击,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

47.(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下图是以二倍体水稻(2N=24)为亲本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回答问题:

(1)A→D表示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

A→C育种途径中,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来获取纯合子。

(2)G为诱变育种,其基本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培育一个能够稳定遗传的隐性性状个体,则最简便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4)若亲本的基因型有以下四种类型:

①两亲本相互杂交,后代表现型为3:

1的杂交组合是____________。

②选乙、丁为亲本,经A.B.C途径可培育出_______种纯合植物。

(4)科学家培育出了抗旱的水稻新品种,而海岛水稻没有抗旱类型,有人想培育出抗旱的海岛水稻新品种,但是用海岛水稻与抗旱的陆地水稻进行了多次杂交,始终得不到子代,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