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验收证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3568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验收证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课题验收证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课题验收证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课题验收证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课题验收证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验收证书.docx

《课题验收证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验收证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验收证书.docx

课题验收证书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科学技术成果验收证书

 

编号:

2001-02

项目名称:

雨水集流及节水灌溉技术示范与推广

 

任务来源: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藉河示范区科研项目

起止年限:

二〇〇〇年七月至二〇〇三年七月

 

完成单位:

黄委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验收形式:

会议验收

组织验收单位:

验收日期:

二〇〇四年十月十四日至十六日

 

一、简要技术说明和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1)任务来源

该课题属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藉河示范区科研项目,合同编号:

2001-02。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本课题通过对不同保证率年份降水量、不同用水类型的需水量进行分析计算,确定可集水量、用水量以及相应的集流面积、蓄水容积、单窖容积。

根据地形地质、经济条件、用水类型及需水量等,选择确定适合本地区的集流面工程材料、集流工程与蓄水工程设计。

在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雨水集流工程施工技术经济指标,选择经济合理实用的施工技术。

根据示范区农业灌溉需求、农村经济条件,选择滴灌、渗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和技术、节水灌溉设备,进行示范与推广。

雨水集流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适合于西北干旱半干旱缺水地区应用,节水灌溉技术适合于旱作农业区果树、蔬菜等种植业灌溉中应用。

(3)性能指标

该课题新建混凝土集流面1200m2,土质集流面4050m2,人畜饮用水及灌溉水窖50眼,低压管灌工程40处,滴灌10处。

节水灌溉示范面积36.5hm2,其中:

秦城区中梁乡韩家湾流域韩家湾村15hm2,北道区中山流域15hm2,梁家坪基地4hm2,罗玉沟基地2.5hm2。

节水灌溉推广面积70hm2,秦城区中梁乡韩家湾村35hm2,北道区中山流域35hm2。

提交各类技术报告5篇。

(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该课题所分析确定的集蓄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提高了集蓄工程的集水效率,降低了工程造价,工程施工更为方便。

管灌、滴灌、移动式小型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经示范与推广较为适合在藉河示范区及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灌溉中应用。

(5)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该课题分析确定的集蓄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集水效率高,工程造价低,施工方便。

在藉河示范区示范推广的管灌、滴灌、移动式小型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为旱作农业区发展果树、蔬菜等大田作物灌溉提供技术参考。

(6)项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①原计划在荒坡布置的化学固面集流面,经咨询有关专家,由于目前国内生产的化学固化剂稳定性差、易分解、固面时间短(约为两年),因此,该项示范推广内容没有实施。

②滴灌工程虽然水分利用率高、灌溉效果好,但一次性投资较大,受当地农民经济条件的限制,工程应用推广有一定难度。

原计划在韩家湾示范推广点布设的4处滴灌工程,实际实施滴灌工程1处,另外3种已改为移动式喷灌。

二、

推广应用前景与效益预测:

1.推广应用前景

在西北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严重缺水地区,开展雨水集流及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是解决人畜饮用水、农田节水灌溉、发展庭院经济,以及保障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因此,雨水集流及节水灌溉技术在集流工程建设、节水型灌溉农业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效益分析

2.1经济效益

示范区内38眼水窖集蓄灌溉工程的年效益为20956元,其中,低压管灌效益为13766元,滴灌效益为7180元。

项目实施后在近30年内预计可获得62.87万元的经济纯收入。

40处低压管灌工程与10处滴灌工程与水窖,总的年净效益为85900元,其中低压管灌工程为78720元,滴灌工程为7180元。

项目实施后,30年内节水灌溉工程的效益预计达到257.7万元。

2.2生态效益

(1)有效调节了雨水资源,减少了水土流失。

集雨工程通过拦蓄部分地表径流,削减了暴雨洪峰,储水工程蓄浑排清,拦蓄了部分泥沙,节灌工程回灌田间的水量,增加了土壤含水量,补充了地下水。

从而增强了防洪抗旱能力,改善了水环境。

(2)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

集雨工程提高了雨水资源利用率,缓解了示范区内农作物种植的水分瓶颈效应的限制,提高了经济林果产量,增加了流域植被覆盖度,涵养了水源,同时有效改良农田土壤结构,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向设施农业、精准农业和产业化经营转化。

(3)雨水集蓄灌溉的应用增加了果树、作物产量,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

2.3社会效益

(1)雨水集流及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有效的调整了产业结构,并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随着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有效集蓄天然降水,提高了降水利用率,同时,由于灌溉保证率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集雨节灌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用水方式,为更好地进行田间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土地生产能力和抵防旱灾能力,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

集雨高效利用工程的实施,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促进农村林果业、草畜业、棚栽业发展,增强农业持续发展能力,使农民收入结构多样化并稳定增长,减轻了干旱对农业的危害。

 

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

三.

验收意见:

2004年10月14日至16日,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在天水对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藉河示范区科研项目《雨水集流及节水灌溉技术示范与推广》课题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名单附后)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审查资料以及质疑答辩,经充分讨论后,形成验收意见如下:

1.按照合同要求,课题在藉河示范区秦城区中梁乡韩家湾村、北道区社棠镇东山流域、梁家坪基地、罗玉沟基地等四个示范推广点,建成混凝土集流面1200m2,土质集流面4050m2,人畜饮用水及灌溉水窖50眼,低压管灌工程40处,滴灌10处,示范节水灌溉面积36.5hm2,推广节水灌溉面积70hm2。

编制完成了《雨水集流及节水灌溉技术示范与推广》及《节水灌溉技术示范与推广研究》、《雨水集蓄工程施工与经济分析》、《雨水集流工程与水窖工程设计研究》三个附件。

2.课题组分析计算了不同保证率的降水量、不同用水类型的需水量,不同材料集流面可集水量,确定了集蓄工程参数和蓄水工程形式,进行了集流工程优化配套设计。

通过综合分析雨水集蓄工程经济指标和施工技术,选择确定了适合本地区的集蓄工程材料和施工技术。

根据示范区农业灌溉需求、农村经济条件,选择了管灌、滴灌、移动式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并进行了示范推广。

3.该课题提供的基础资料翔实可靠,经费使用合理,完成了合同规定的任务,同意验收。

4.建议:

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深化研究,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灌溉中,进一步应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应按照验收意见对报告、数据进一步的核对。

 

验收委员会主任:

副主任:

年月日

四、组织验收单位审查结论:

 

(盖章)

年月日

 

五、主要技术文件目录及提供单位:

1.《雨水集流及节水灌溉技术示范与推广》课题科研成果报告

2.《雨水集流及节水灌溉技术示范与推广》课题执行评价报告

3.专题报告

(1)《节水灌溉技术示范与推广研究》

(2)《雨水集蓄工程施工与经济分析》

(3)《雨水集流工程与水窖工程设计研究》

4.原始资料

(1)《雨水集流及节水灌溉技术示范与推广可行性研究报告》

(2)《雨水集流及节水灌溉技术示范与推广计划任务书》

(3)《雨水集流及节水灌溉技术示范与推广总体设计书》

(4)《雨水集流及节水灌溉技术示范与推广年度实施计划》(2001)~(2004)

(5)《雨水集流及节水灌溉技术示范与推广专项合同》

(6)《雨水集流及节水灌溉技术示范与推广技术协作合同》(秦城区水保站)

(7)《雨水集流及节水灌溉技术示范与推广技术协作合同》(北道区水保站)

5.电子版光盘(1、2、3部分、多媒体演示文稿及所有的数码照片资料)

 

(档案部门盖章)

年月日

六、参加验收人员名单: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验收组职务

 

签字

李敏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副总、教高

主任委员

田杏芳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处长、教高

副主任委员

张孝亲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处长、高工

委员

王答相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处长、高工

委员

贾泽祥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处长、高工

委员

柏跃勤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科长、高工

委员

常福双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科长、工程师

委员

刘汉虎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科长、工程师

委员

 

七、课题主要完成者: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起止年限

工作单位

1

张智忠

41

工程师

1999-2004

天水治理监督局

2

秦百顺

40

高工

1999-2003

天水治理监督局

3

沈俊厚

44

工程师

2003-2004

天水治理监督局

4

蔡小春

41

高工

1999-2004

天水治理监督局

5

安乐平

26

助工

1999-2004

天水治理监督局

6

王瑞芳

36

工程师

1999-2004

天水治理监督局

7

王宏

45

高工

1999-2004

天水治理监督局

8

杨来成

37

工程师

1999-2004

秦城区水利局

9

张彦平

42

工程师

1999-2004

北道区水利局

10

张守孝

42

工程师

1999-2004

天水治理监督局

11

雷启祥

42

高工

1999-2004

天水治理监督局

12

张琳玲

28

助工

2002-2004

天水治理监督局

13

刘应朝

25

助工

2004

天水治理监督局

14

杜开文

36

工程师

2002-2004

秦城区水利局

15

吴小亮

29

助工

2002-2004

北道区水利局

16

毛维国

31

助工

2002-2004

北道区水利局

17

裴巨锋

28

助工

2002-2004

北道区水利局

填写说明

1.《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科学技术成果验收证书》。

本证书规格一律为标准A4纸,竖装。

必须打印或铅印,字体为宋体小4号字。

2.编号:

指科研管理部门按项目立项的顺序统一进行的编号(与签定的项目合同编号相同)。

3.完成单位:

指承担该项目主要研制任务的单位。

由二个以上单位共同完成时,按项目合同中研制单位顺序排列。

4.简要技术说明和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应包括如下内容

(1)任务来源:

计划项目应写清计划名称及其编号。

计划外的应说明是横向或自选项目。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3)性能指标(写明合同要求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实际达到的性能指标)。

(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5)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6)项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等。

5.推广应用前景与效益预测:

该项目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6.主要技术文件目录及提供单位:

指按照规定由申请验收单位必须递交的主要文件的技术资料,该资料在申请验收前必须归档,以项目承担单位档案部门的盖章为准。

7.本证书的内容除第三、四、六项外,其他内容由项目申请验收单位填写并应通过项目验收单位的审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