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5本课文言知识积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3525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5本课文言知识积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5本课文言知识积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5本课文言知识积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5本课文言知识积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5本课文言知识积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5本课文言知识积累.docx

《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5本课文言知识积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5本课文言知识积累.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5本课文言知识积累.docx

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5本课文言知识积累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

使工以药淬火     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请辞决矣           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           卒,通“猝”, cù,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现象:

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

眼泪。

 今义:

鼻涕。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

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

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

品德高尚之人。

今义:

年长之人。

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

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今义:

今有“故意”之意。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

古义:

对待。

今义:

遇到,碰以。

深:

古义:

刻毒今义:

有深度。

终已不顾  

古义:

不回头  今义:

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左右乃曰  

左右

古义:

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今义:

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

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今义:

表可能、能够、许可。

三、词类活用现象:

(1)进兵北略地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2)函封之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3)前为谢曰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4)樊於期乃前曰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5)左右既前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6)其人居远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7)使使以闻大王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8)太子迟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9)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状语,向上。

(10)群臣怪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11)箕踞以骂曰      

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12)秦兵旦暮渡易水    

名词作状语,马上。

(13)乃欲以生劫之     

形容词作状语,活着。

(14)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衣冠:

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15)使使以闻大王     

闻:

使动,使……闻,禀告

(16)乃朝服,设九宾    

朝服:

名作动,穿朝服

四、文言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2)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2.取之 ( 以 ) 百金 

3.欲与 ( 之 ) 俱 ( 往 ) 

4.待吾客与 ( 之 ) 俱 ( 往 ) 

5.皆 ( 穿 ) 白衣冠以送之 

6.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 之 ) 留待 

7.嘉为 ( 之 ) 先言于秦王曰 

 

8.乃 ( 穿 ) 朝服,设九宾 

9.见燕使者 ( 于 ) 咸阳宫 

10. 使 ( 之 ) 毕使于前 

11.群臣侍 ( 于 )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2.献 ( 于 ) 秦王 

13. 比 ( 于 ) 诸侯之列 

14.而 ( 按 ) 秦法…… 

15.皆陈 ( 于 ) 殿下 

(3)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4)倒装句

1.常痛于骨髓 2.嘉为先言于秦王   

3.燕王拜送于庭 4.使毕使于前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6.群臣侍殿上者 

7.秦王购之 ( 以 )金千斤,邑万家 

五、文言固定结构:

【足下】对对方的敬称,你/您  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有以】有用来……的(办法)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奈何】怎么办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何如】怎么样  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将军之仇报

【乃今】现在,这才  乃今得闻教

【顷之】不久  顷之未发

【所以】表原因,……的原因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所”+动词】荆轲有所待 意为:

有……的人 ( 东西 ) 。

【岂……乎】将军岂有意乎 表反问,是否……呢。

【岂……哉】荆卿岂无意哉 表反问,难道……吗。

六、成语典故

(1)切齿拊心:

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

形容愤恨到极点。

(2)一去不复返:

语出本文。

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

唐崔颢《黄鹤楼》诗: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发上指冠:

语出《庄子?

盗跖》:

“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毛发竖起的样子。

形容极度愤怒。

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4)图穷匕首见:

语出本文。

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5)无可奈何:

语出本文。

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6)悲歌击筑:

亦作“悲歌易水”。

典出本文。

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