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酸碱盐综合复习题带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3463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0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酸碱盐综合复习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综合复习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综合复习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综合复习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初中化学酸碱盐综合复习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酸碱盐综合复习题带答案解析.docx

《初中化学酸碱盐综合复习题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酸碱盐综合复习题带答案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酸碱盐综合复习题带答案解析.docx

初中化学酸碱盐综合复习题带答案解析

初中化学酸碱盐综合复习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烧杯中盛有MgSO4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a段产生的沉淀是BaSO4B.b~c段只发生1个反应

C.a点溶液的pH大于7D.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1%

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H4+、Mg2+、Fe3+、Al3+、SO42﹣、HCO3﹣等离子。

当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只有Na2SO4B.原溶液中含有的Fe3+和Al3+的质量之比为56:

27

C.ab段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Al3++3OH﹣=Al(OH)3↓,Mg2++2OH﹣=Mg(OH)2↓

D.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必定有H+、NH4+、Al3+,但不能肯定Mg2+和Fe3+中的哪一种

3.如图所示的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B.

向一定质量的打磨光亮的锌片中滴加盐酸

C.

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铜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D.

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

4.有一不纯的K2CO3样品,可能含有Na2CO3,MgCO3,Cu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13.8g加入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4.4g气体,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样品中一定没有CuSO4,NaClB.样品中一定有NaCl

C.样品中一定有Na2CO3和MgCO3D.样品中一定是Na2CO3,MgCO3和NaCl同时存在

5.某氯化钙样品中可能混有氯化铁、氯化镁、氯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

取该样品11.1g溶于适量水中,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得到29.7g白色沉淀,则该样品组分的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无氯化铁,可能有碳酸钠B.只有氯化镁,没有氯化钠

C.肯定有氯化镁,可能有氯化钠D.肯定有氯化镁,也肯定有氯化钠

6.将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混合,若每组中最后一种物质足量,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纸上留下的不溶物种数最多的是(  )

①NaOH溶液、MgCl2溶液、HNO3溶液②Fe2(SO4)3溶液、NaNO3溶液、Ba(OH)2溶液

③CuCl2溶液、FeCl3溶液、锌粒④NaCl溶液、AgNO3溶液、盐酸

A.①B.②C.③D.④

7.课外探究小组对实验教师提供的一包白色固体(可能是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和硝酸钠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且每步实验中均加入足量的试剂,至充分反应,实验过程、现象见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图中的X可以是氯化钡B.上述过程分析可知,该白色固体的合理组成只有一种情况

C.由步骤③能得出一定没有碳酸钠D.上述实验无法确定硫酸钠是否存在

8.向某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B.bc段发生反应的类型为置换反应

C.d点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为Na+、Cl﹣D.据图可计算出混合溶液中FeC13的质量分数

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与该实验有关的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有(  )

①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K2SO4和H2SO4;②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③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④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A.1个B.2个C.3个D.4个

10.镧(La)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a2O3,La(OH)3是不溶于水的碱,而LaCl3、La(NO3)3都可溶于水。

由此判断下列几组物质,不能直接反应制取LaCl3的是(  )

A.La(OH)3和HClB.La2O3和HClC.La和HClD.FeCl3和La(OH)3

11.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0~ag时,溶液中有三种离子B.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bg时,溶液中含两种溶质

C.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g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小

D.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a~cg时,溶液呈酸性

12.已知Na2CO3样品中含有少量的NaCl,为测定该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分别取ag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Vml气体

B.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称量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m1g

C.与足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

得到m2g固体

D.与少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3g固体

13.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装入某溶液,按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

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盐酸,同时打开止水夹,乙试管溶液中只看到有气泡冒出;再关闭止水夹,发现一段时间后乙中溶液变浑浊。

则甲、乙试管内所盛试剂符合此实验现象的一组是(  )

A.Zn、AgNO3溶液B.Na2CO3、NaOH溶液C.KOH、BaCl2溶液D.CaCO3、Ca(OH)2溶液

1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个数是(  )

①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②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③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和铁粉

④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与稀盐酸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A.1个B.2个C.3个D.4个

15.向用盐酸酸化的MgSO4溶液(溶质既有氯化氢又有硫酸镁)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m与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16.已知氯化钙溶液为中性溶液,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下列图象不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有关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17.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已知甲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乙中溶液为红色;②丙中溶液的溶质组成有2种可能情况;

③两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观察到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白色沉淀消失;

④丁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只有氯化钠、氯化氢

A.1B.2C.3D.4

18.向一定质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到是(  )

A.0~a段发生了一个反应B.c点沉淀的成分为一种

C.取d点沉淀,滴加稀硝酸溶液,没有明显现象

D.若向e点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盐酸过量

19.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A.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t2℃时,把A、B、C三种物质各25g分别入50g水中均得到饱和溶液,但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相等

B.

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所含物质与c点一致

C.

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在b点时,两个烧杯中的溶液都有两种溶质

D.

一定量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物质总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20.如图是水和NaOH水溶液中微粒的存在情况示意图。

由此分析此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

A.溶液中Na+数目大于OH﹣数目B.溶液中H2O数目大于OH﹣数目

C.溶液中H2O数目大于H+数目D.溶液中OH﹣数目大于H+数目

二.填空题(共3小题)

21.为研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①A、D中酚酞均变  色,说明两种溶液都呈碱性。

②B中溶液的pH  7(选填“>”、“<”或“=”)。

写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F中沉淀的化学式是  。

④四支试管内的物质在G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

22.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一位九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表演了一组化学小魔术,请你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揭开其中之谜.

魔术一“奇花变色”

道具如图甲所示,该魔术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脱脂棉团由白色变为  色.该魔术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魔术二“瓶吞鸡蛋”

道具如图乙所示,将注射器中NaOH浓溶液注入瓶中,片刻后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该魔术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魔术三“‘清水’变‘牛奶’”

道具如图丙所示,当A溶液加到烧杯中,无色溶液变成白色浊液.若A为盐溶液,则写出A、B的一种可能组合:

  (答案合理即可).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一: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方案设计】小靓、小丽、小洁三位同学设计了如表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设计者

方案步骤

方案预估现象

方案预估结论

小靓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酚酞试液不变色

恰好完全中和

小丽

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7

恰好完全中和

小洁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盐酸过量,

没有完全中和

【方案评价】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三个方案中,  同学的方案是正确的.

【方案反思】请分析另外两个方案错误的原因:

  .

(2)探究二: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靓猜想:

溶质有NaCl、HCl、NaOH;

小丽猜想:

溶质只有NaCl;

小洁猜想:

溶质有NaCl、HCl;

你的猜想:

  .

小丽认为小靓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设计及验证】请你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小洁猜想正确

  

有蓝色沉淀生成

你的猜想正确

三.推断题(共2小题)

24.实验室现有一瓶氢氧化钠药品,同学们为了确定其是否变质,取少量样品进行了以下实验:

(1)无色气体A是  ;

(2)原氢氧化钠药品成分是  

(3)关于溶液C的应用正确的是  .

A.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B.检验原药品是否变质C.若C溶液无色,则可以作氮肥.

25.某兴趣小组对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提纯,设计了如下操作流程:

请回答:

(1)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入过量Ca(OH)2的目的是  ..

(2)滤液B的溶质是  、  (写化学式);步骤③所包含的具体操作是加热浓缩、  、过滤.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解答】解:

o~a段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a~b段生成的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沉淀,b~c段生成的是氢氧化镁沉淀,所以

A、o~a段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故正确;

B、b~c段只发生氢氧化钡和氯化镁的反应1个反应,故正确;

C、a点对应溶液中有氯化镁、硫酸镁2种溶质,溶液的pH=7,故错误;

D、设氢氧化钡的质量分数为x

Ba(OH)2+MgSO4=BaSO4↓+Mg(OH)2↓

171233

x×100g23.3g

x=17.1%,故正确;

故选:

C。

2.【解答】解:

加入0﹣a段,加入NaOH溶液后没有生成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H+或HCO3﹣,由于后面有沉淀生成及部分沉淀溶解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铝离子,由于HCO3﹣和Al3+会发生双水解而不能共存,所以一定不存在HCO3﹣,因此一定存在H+;

a﹣b段生成沉淀消耗了6体积氢氧化钠,溶液中可能存在Mg2+、Fe3+、Al3+,

根据c﹣d段部分沉淀溶解,可知一定存在Al3+,根据图象氢氧化铝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剩余的沉淀的物质的量相等,由OH﹣~AlO2﹣可知消耗溶解氢氧化铝消耗了a体积氢氧化钠,所以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消耗了3a体积氢氧化钠,另一种离子生成的沉淀的量也消耗3a体积氢氧化钠,说明另一种离子为+3价离子,只能为Fe3+,故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Mg2+;

再由b﹣c段沉淀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氢氧根离子与NH4+发生了反应,即溶液中一定存在NH4+;

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

A、d点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lO2,所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2SO4、NaAlO2,故A错误;

B、根据图象可知生成沉淀用了6a体积的氢氧化钠,其中氢氧化铝溶解消耗了a体积的氢氧化钠,所以生成氢氧化铝需要消耗3a体积的NaOH溶液,还有3a体积的NaOH溶液一定是被Fe3+消耗,即铁离子与铝离子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相同,故原溶液中含有的Fe3+和Al3+的个数比为1:

1,原溶液中含有的Fe3+和Al3+的物质的质量之比为56:

27,故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b段发生的离子反应为铁离子、铝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3OH﹣=Al(OH)3↓,Fe3++3OH﹣=Fe(OH)3↓,故C错误;

D、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H+、NH4+、Fe3+、Al3+,一定不存在镁离子,故C错误;

故选:

B。

3.【解答】解:

A.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至过量,铁和硝酸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硝酸铜质量分数增大,和硝酸铜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硝酸铜质量减小,硝酸铜质量分数减小,完全反应后硝酸铜质量为零,因此硝酸铜质量分数减小到0,故A错误;

B.因为锌是光亮的,和盐酸一接触就有氢气生成,不会出现加入盐酸没有氢气生成的现象,故B错误;

C.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铜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氧化铜与硫酸反应,铜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反应完毕,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故C正确;

D.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氯酸钾逐渐分解,则固体质量减小,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增大,当氯酸钾反应完,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故D错误。

故选:

C。

4.【解答】解:

设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无硫酸铜,

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钾的质量为x,

K2CO3+2HCl=2KCl+CO2↑+H2O

13844

x4.4g

x=13.8g

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44

y4.4g

y=10.6g

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镁的质量为z

MgCO3+2HCl=MgCl2+CO2↑+H2O

8444

z4.4g

z=8.4g

根据以上计算可知,混合物中除了含有碳酸钾外,其他物质的存在情况如下:

①可能含有NaCl和Na2CO3;②可能含有NaCl、MgCO3;③可能含有NaCl、MgCO3和Na2CO3。

故选:

B。

5.【解答】解:

纯净的11.1g氯化钙生成的沉淀质量是x。

CaCl2~2AgCl↓

111287

11.1gx

,解得x=28.7g。

所以沉淀的质量是28.7g。

纯净的11.1g氯化镁生成的沉淀质量是y

MgCl2~2AgCl↓

95287

11.1gy

,解得y=33.5g。

所以沉淀的质量是33.5g。

纯净的11.1g氯化钠生成的沉淀量是z

NaCl~AgCl↓

58.5143.5

11.1gz

,解得z=27.2g。

沉淀的质量是27.2g,

因为氯化钙生成的沉淀量小于29.7,所以另一种物质的生成的沉淀量要大于29.7,即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可能含有氯化钠;

A、根据分析可以知道,在该混合物中没有碳酸钠和氯化铁,故A说法不正确;

B、根据上述解答可以知道,在氯化钙中一定含有氯化镁,而氯化钠可能含有也可能没有,故B说法不正确;

C、根据上述解答可以知道,在氯化钙中一定含有氯化镁,而氯化钠可能含有也可能没有,故C说法正确;

D、根据上述解答可以知道,在氯化钙中一定含有氯化镁,而氯化钠可能含有也可能没有,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6.【解答】解:

①NaOH溶液和MgCl2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但硝酸过量,氢氧化镁沉淀能溶于硝酸,故不会有沉淀生成,则滤纸上不会留下不溶物。

②Fe2(SO4)3溶液、Ba(OH)2溶液反应后会生成硫酸钡沉淀与氢氧化铁沉淀,则滤纸上留下两种不溶物。

③锌的活动性比铁、铜都强,可置换出铁和铜,锌粒过量,则滤纸上留下三种不溶物。

④NaCl溶液、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则滤纸上仅留下一种不溶物;

故选:

C。

7.【解答】解:

无色澄清液体滴加稀硝酸无气体生成说明原固体中没有碳酸钠;再往液体中滴加X(硝酸钡)溶液无沉淀生存,说明原固体中没有硫酸钠;设生成1.435g氯化银沉淀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Cl+AgNO3=AgCl↓+NaNO3

58.5143.5

x1.435g

x=0.585g,因为白色固体是1g,所以白色固体中有氯化钠和硝酸钠两种物质组成;

A.因为加入的物质不能影响原溶液中其他物质的检验,所以图中的X可以是硝酸钡,故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白色固体是由氯化钠和硝酸钠组成的,故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由由步骤③能得出一定没有硫酸钠,故C错误;

D.上述实验可以法确定硫酸钠一定不存在。

故选:

B。

8.【解答】解:

A、a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盐酸和氯化铁三种溶质,A说法不正确;

B、bc段中,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是复分解反应,B说法不正确;

C、d点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氯化铁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Na+、Cl﹣,C说法正确;

D、由图中数据可知,沉淀质量是24.5g,根据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氯化铁的质量,但混合溶液的总质量不知,无法计算混合溶液中FeC13的质量分数,D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9.【解答】解:

①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硫酸有剩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K2SO4和H2SO4,故①说法正确。

②c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②选项说法错误。

③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钾溶液滴加到稀硫酸中,③选项说法正确。

④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等于7,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说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④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10.【解答】解:

A、La(OH)3和HCl能直接反应生成LaCl3和水,故A不符合题意;

B、La2O3和HCl能直接反应生成LaCl3和水,故B不符合题意;

C、La和HCl能直接反应生成LaCl3和氢气,故C不符合题意;

D、La(OH)3是不溶于水的物质,不能与FeCl3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选:

D。

11.【解答】解:

A、向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Na2CO3先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H2O和CO2,对应图中滴加Na2CO3溶液质量0~ag段,此阶段中溶液中含有H+、Cl﹣、Ca2+、Na+四种离子,错;

B、继续滴加Na2CO3溶液,Na2CO3开始和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NaCl,对应图中滴加Na2CO3溶液质量a~cg段,此阶段中溶液中含有NaCl和CaCl2两种溶质,正确;

C、滴加Na2CO3溶液质量为ag时,溶液中的溶质由原来的HCl和CaCl2转变为NaCl和CaCl2,HCl和NaCl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1,CaCl2质量不变,比较HCl和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知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大,错。

D、继续滴加Na2CO3溶液,Na2CO3开始和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NaCl,对应图中滴加Na2CO3溶液质量a~cg段,此阶段中溶液中含有NaCl和CaCl2两种溶质,溶液呈中性,错。

故选:

B。

12.【解答】解:

A、由于二氧化碳是能溶于水的物质,通过排水法收集得到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小于实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故不合理;

B、要依据剩余溶液的质量进行计算,还必须知道参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否则无法计算,故不合理;

C、与足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2g固体,此固体的质量即是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根据碳酸钙可以求算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故合理;

D、与少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3g固体,此固体的质量即是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但是不是全部的碳酸钠参与反应,故不合理;

故选:

C。

13.【解答】解:

A、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甲试管中的气压增大,氢气沿导管进入乙试管,因此乙试管有气泡冒出;关闭止水夹后,氢气将氯化锌和未反应的盐酸压入乙试管,氯化锌和盐酸可与硝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则乙试管中出现浑浊,A正确;

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甲试管中压强增大,二氧化碳沿导管进入乙试管中,乙试管有气泡冒出,关闭止水夹后二氧化碳将氯化钠和未反应的盐酸压入乙试管,盐酸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钠,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不反应,乙试管中不会出现浑浊,B错误;

C、氢氧化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反应放热,甲中气压增大,乙试管中有气泡冒出,由于无气体产生,关闭止水夹后无现象,溶液也不会变浑浊,B错误;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甲试管中的气压增大,二氧化碳沿导管进入乙试管,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较少,因此乙试管有气泡冒出,同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关闭止水夹后二氧化碳将氯化钙和未反应的盐酸压入乙试管,盐酸可将白色浑浊碳酸钙溶解,试管中溶液澄清,D错误;

故选:

A。

14.【解答】解:

①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故①正确;

②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水和酸的硫酸钡,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一滴加就有沉淀生成,故②错误;

③横坐标代表加入金属的质量,不是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