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3463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docx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docx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

北京市东城区

2009—2010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

(一)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问150分钟。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考生作答第工卷和第Ⅱ卷时,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3.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引的答案选中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项。

答第II卷时,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题号顺序答在黑色框答题区域相应位置内,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作答或者超出答题区域作答均不得分。

第Ⅰ卷(共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坐镇积思广益砧板(zhā)追本溯源(sù)

B.震摄声名鹊起按捺(nà)返璞归真(pǔ)

C.蹂躏喧然大波要挟(xiá)即景生情(jí)

D.熏陶死皮赖脸迂回(yū)锃光瓦亮(zèng)

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做好国有企业工资总量的宏观调控,国家将加大对工资收入过高的行业工资分配

的力度。

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成果显著,极大地改善了道路交通环境。

③在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队长王漾连夺三枚金牌,为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的核心。

A.调节整顿不愧B.调剂整顿无愧

C.调节整治不愧D.调剂整治无愧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随着世博会的临近,上海世博园区的新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B.根据举报,工商执法部门突击检查了这家仓库。

查抄到的假货从百货到家电,可谓是无所不有。

C.某些黑心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人工色素,却采用掩耳盗铃的手段大做广告,向公众“保证不添加人工色素”。

D.曼联队主教练弗格森一旦发现某个球员不服从自己的管理,就会当机立断,让这个球员离开球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些遭受地震破坏影响的国家日前汇聚在一起,共同商讨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局面。

B.从去年9月份至今,我国西南很多地区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还不到正常年景的一半。

C.2009年,来自台湾的魔术师刘谦首开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表演近景魔术的先河。

D.公词自从提出狠抓质量的要求后,各部门就积极落实上级要求,强化员工质量意识。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骚》、《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作者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

B.《声声慢》是南宋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它抒发了作者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之情。

C.《包身工》是我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奠基之作,作者夏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

D.美圈作家海明威在1952年发表《老人与海》,凭借这部小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李谟①,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

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宴,时州客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相约各召一客。

会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记得,不遑他请。

其邻居

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至是遂以应命。

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

李生拂笛,渐移舟于湖心。

其声始发之后,坐客皆更赞咏,以为钧天之乐②不如也。

独孤生乃无一言,会者皆怒。

李生为轻己,意甚忿之。

良久,又静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

独孤生又无言。

邻居召至者甚惭悔,白于众曰:

“独孤村落幽,城郭稀至。

音乐之类,率所不通。

”会客同诮责之,独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

李生曰:

“公如是,是轻薄为?

复是好手?

”独孤生乃徐日:

“公安知仆不会也?

”李生改容,坐皆谢之。

独孤日:

“公试吹《凉州》。

”至曲终,独孤生日:

“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兹之侣乎?

”李生大骇,起拜曰:

“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本师实龟兹之人也。

”又曰:

“第十三叠误八水调,足下知之乎?

”李生日:

“某顽蒙,不觉。

”独孤生乃取吹之。

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

独孤视之曰:

“此都不堪取,执者精通耳。

乃换之,日:

“此至入破③,必裂,得无吝惜否?

”李生曰:

“不敢。

”遂吹。

声发入云,四座震况,李生蹙踖④不敢动。

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

敬伏将拜。

及入破,笛遂败裂,不复终曲。

李生再拜,众皆帖息⑤,乃散。

明旦,李生并会客皆往修之,至掣唯茅舍尚存,独孤生不见矣。

越人知者皆访之,竞不知其所去。

(取材于《太平广记》)

注:

①李漠(mó):

唐玄宗时的乐工。

②钧天之乐:

天上的仙乐。

③入破:

唐代指乐曲演奏进入的某一阶段。

④蹙踖(cùjí):

恭敬。

⑤帖息:

平般,驯服。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私更宴更:

轮流

B.李生拂笛拂:

擦拭

C.得无有龟兹之倡乎倡:

朋友

D.李生:

井会客皆往候之候:

等待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渐移舟于湖心B.邻居召至者甚惭愧

托遗响于悲风古之学者必有师

C.独孤生乃取吹之D.至则唯茅舍尚存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金就砺则利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时州客会镜湖

当时越州的宾客在镜湖和李谟聚会

B.李生为轻己,意甚忿之

李谟认为他轻视自己.心里非常怨恨他

C.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

老先生:

是神奇少有的人,我自己都没有察觉

D.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

这些笛子都不能用,拿着的人只是粗通音乐罢了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孤生本来就不在被邀请参加聚会之列,是临时被人带来参加聚会的。

B.带独孤生来的人认为独孤生没为李漠喝彩很没有礼貌,连忙替他解释。

C.众宾客看见李谟变了脸色,怕破坏了聚会气氛,于是纷纷向李谟道歉。

D.独孤生只凭着自己高超的演奏技巧就已经让李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第Ⅱ卷(共123分)

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

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洼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取材于《梦溪笔谈》)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

(共17分)

一剪梅

(南宋)刘克庄

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

束缊②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③是王郎,来送刘郎。

洒酣耳热现文章,惊饿邻墙,推倒胡床④。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叉何妨!

注:

①实之:

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

②束缊(yùn):

捆乱麻做火把。

③元:

通“原”。

④胡床:

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1.(7分)

①下列对洞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束缢宵行t里强”,开门见山写出连夜行路的情景,紧扣小序中“夜”字。

B.“天寒路滑马蹄僵”,既写出天气恶劣、行路之难,又衬托出王迈为人热情。

C.“酒酣耳热说文章”,酒宴上作者与朋友不话别却谈起文章,作者构思巧妙。

D.“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的王迈鼓掌大笑,与作者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

②这酋词下闽的最后两句抒情很有特点,结合语境试作分析。

(4分)

12.这首词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请选择其中的一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00字左右)(10分)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8分)

①,靡有朝矣。

(《诗经·卫风·氓》)

②为国以礼,,是故哂之。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③,君知其难也。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

(司马迁《鸿门宴》)

⑤随风潜入夜,。

(杜甫《春夜喜雨》)

⑥日星隐曜,。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春如旧,人空瘦,。

(陆游《钗头凤》)

⑧,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5题。

汉代画像石、泥俑、古墓壁画刻画的形象多是一种粗线条粗轮廓的形象,然而汉代艺术就在这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表现出力量、运动、气势之美。

在汉代艺术中,力量、运动、气势就是它的本质。

在汉代艺术品里,动物形象狂奔乱跑,活泼跳跃,不像唐代那样尽管威武雄壮却静态伫立。

人物形象虽然有时形态是静止的,却包含着内在的力量、运动、气势。

人物不是以其精神、心灵、个性或内在状态而是以其事迹、行动来表现他存在价值的。

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力量、运动和气势,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

它与六朝之后安详凝练的静态姿势和内在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正因为是靠动作、情节而不是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表现对世界的征服,于是粗轮廓的写实、不需要细部的忠实描绘,便构成汉代艺术的“古拙”外貌。

汉代艺术形象看起来是那样笨拙古老,但这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力量、运动、气势的美。

“古拙”反而是构成这种气势美不可分割的因素。

如果没有这种笨拙,也就很难展示出那外在动作姿态的力量、运动、气势感了。

过分弯的腰,过分长的袖,过分显示的动作姿态“笨拙”得不合现实比例,却非常合乎展示力量、运动的夸张需要。

“气势”与“古拙”在这里浑然一体。

如果拿汉代艺术品与后代艺术品相比较,汉代艺术尽管处在草创阶段,显得幼稚、粗糙、简单和拙笨,但是那种运动、速度的韵律感,那种生动活跃的力量、运动、气势,就愈显优越和高明。

汉代艺术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后代艺术所难以企及的。

汉代艺术不懂后代讲求的“以虚当实”、“计白当黑”之类的规律,画面总是塞得满满的,几乎不留空白。

然而,它由给人们以后代空灵精致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丰满朴实的意境。

它更使人感到饱满和实在。

与后代的巧、细、轻相比,它确实显得拙、粗、重。

它以简化的轮廓为形象,使粗犷的气势不受束缚而更有非写实的浪漫风味。

它因气势与古拙的结合,充满了整体性的力量、运动感而具有浪漫风貌。

当时民间艺术与文人艺术尚未分化,汉代艺术呈现出来更多整体性的民族精神。

如果说唐代艺术更多表现了中外艺术的交融,那么汉代艺术则突出地呈现着中华本土的传统:

那由楚文化而来的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那在满目琳琅的人对世界的行动征服之中的古拙气势的美。

(取材于李泽厚《美的历程》)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汉代艺术品中的动物、人物形象均以运动姿态出现,表现出强烈的力量、气势之美。

B.汉代艺术品表面上呈现出幼稚、简单与粗糙,实际上正是一种成熟与完美的表现。

C.与汉代艺术风格相比较,后代轻、细、巧的艺术风格显得过于写实没有浪漫气息。

D.与唐代艺术不相同,汉代艺术突出地体现着中华本土的传统以及整体性的民族精神。

15.汉代艺术品中的形象是如何表现出内在的力量、运动、气势之美的?

(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乐书

宗璞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

“读书之乐乐何如?

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

”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

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

读书衣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陶明说: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食不语。

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

我不是一个做学问的读书人,读书缺少严谨的计划,常是兴之所至。

虽然不够正规,也算书打了几十年交道。

我想,读书有一个分一合一分的过程。

分就是要把各种书区分开来,也就是要有一个选择的过程。

现在书出得极多,有人形容,的比读书的还多,简直成了灾r、我看见那些装帧精美的书,总想着又有几棵树冤枉地献身开皇有益可以说是.一句完全过时的话。

千万不要让那些假冒伪劣的“精神产品,,侵蚀。

即便是列入必读书目的,也要经过自己慎重选择。

有些书评简直就是一种误导,名实不符者极多,名实相悖者也有。

当然可读的书更多。

总的说来,有的书可精读,有的书可泛读,有的书浏览一下即可。

书经过区分,选好了,读时就要合。

古人说读书得间,就是要在字里行间得到弦外之音,象外之旨,得到言语传达不尽的意思。

朱熹说读书要“涵泳玩索,久之自有所见”,涵泳在水中潜行,也就是说必须入水,与水相合,才能了解水,得到滋养润泽。

王国维谈读书三境界,第三种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豁然贯通,便是一种会心。

在那一刻间,读者必觉作者是他的代言人,想到他所不能想的,说了他所不会说不敢说的,三万六千毛孔也都张开来,好不畅快。

古时有人自外回家,有了很大变化,人们议论,说他不是遇见了奇人,就是遇见了奇书。

书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不过要使书真的为自己所用,就要从合中跳出来,再有一次分,把书中的理和自己掌握的理参照而行。

虽然自己的理不断受书中的理影响,却总能用自己的理去衡量、判断、实践。

其实,这些都是废话,每个人有自己的读书法,平常读书不一定都想得那么多,随意翻阅也是一种快乐。

因为从小在书堆中长大,磕头碰脑都是书,有一阵子很为其困扰,曾写了《恨书》、《卖书》等文,颇引关注。

后来把这些朋友都安排到妥当或不甚妥当的去处,却又觉得很为想念,眼皮子底下少了这一箱那一柜或索性乱堆着的书,确实失去了很多。

原来走到房屋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接触到各种宏论,感受到各种情感,这里那里还不时会冒出一个个小故事。

虽然足不出户,书把我的生活从时空上都拓展了。

因为思念,曾想写一篇《忆书》,也只是想想而已。

近几年来眼疾发展,几乎不能视物,和书也久违了。

幸好科学发达,经治疗后,忽然又看见了世界,也看见经过整顿后书柜里的书。

我拿起几部特别喜爱的线装书抚摩着,一部《东坡乐府》,一部《李义山诗集》,一部《世说新语》。

还有一部《温飞卿诗集》,字特别大,我随手翻到“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不觉一惊,现在哪里还有这样的真诚和执著呢。

  寒暑交替,我们的忙总无变化,忙着做各种有意义和无意义的事。

我和老伴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每晚在一起读书,其实是他念给我听。

朋友们称赞他的声音厚实有力,我通过这声音得到书的内容,更觉得丰富。

书房中有一副对联:

“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

”我们也焚香,不过不是龙涎香、鸡舌香,而是最普通的蚊香,以免蚊虫骚扰。

古人焚香或也有这个用处?

  四时读书乐,另两时记不得了。

乃另诌了两句,曰:

“读书之乐何处寻?

秋水文章不染尘。

”“读书之乐乐融融,冰雪聪明一卷中。

”聊充结尾。

(略有改动)

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引用《四时渎书乐》中的诗句作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使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显得十分完整。

B.作者认为,读书有一个分一合一分的过程,不过要使书真的为自己所用,就定要活学活用。

C.文章提到曾写《恨书》、《卖书》、《忆书》等文,表达了作者对卖书的悔恨及对书的思念之情。

D.对联“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运用对偶修辞格写出了读书的快乐心情,亦使文章典雅脱俗。

E.本文语言纯朴雅致,读之如同品味一杯清淡甘醇的新茶,慢慢为其内在的真情实感所吸引。

17.阅读文章第四段,简要概括“分一合一分”的读书过程。

(6分)

18.结合文章,解说下面这句话的含义及作用。

(5分)

我们也焚香,不过不是名贵的龙涎香,而是最普通的蚊香,以免蚊虫骚扰。

古人焚香或也有这个用处?

19.文章笫二段中作者写到,“陶渊明说: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

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

”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淡谈你对“渎书的至高境界”的体会。

(200字左右)(10分)

六、写作(60分)

20.一些重要的演出为了呈现给观众完美的舞台效果,会在现场直播前进行多次彩排。

有人生也比作一场演出,说:

“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听到这句话你会有怎样的。

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DA集思广益砧板(zhēn)B震慑返璞归真(púC轩然大波要挟(xié)

2.C调节:

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

调剂:

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

整顿:

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整治:

整顿;治理。

不愧:

当之无愧;当得起(多跟“为”或“是”连用)。

无愧:

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3.C掩耳盗铃: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

A叹为观止:

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B无所不有:

什么都有。

D当机立断:

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4.BA搭配不当C赘余重复D语序不当

5.A《楚辞》中主要是屈原和宋王的作品。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6.D候:

拜访

7.C副词,于是,就。

A介词,到;介词,给。

B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的人。

D连词,却;副词,就。

8.A当时越州的宾客在镜湖聚会

9.D独孤生对李漠还有指点、点拨。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坚小则凸/凡鉴洼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评分标准:

错两处扣1分,画双线处可不断)

11.①D“旁观拍手笑疏狂”是指旁边有人听作者与王迈高谈阔论而拍掌笑话他们的狂态。

②示例: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一句运用了反复、反问的修辞,对那些旁观者直接表达出作者的坚定态度,可谓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激越。

(评分标准:

对诗句进行解说2分,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情感2分)

12.略

(评分标准:

结合诗句2分,概拈诗人形象2分,分析合理4分,语言有特色2分。

13.①夙兴夜寐②其言不让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①越国以鄙远

⑤润物细无声⑥山岳潜形⑦泪痕红挹鲛绡透⑧青山遮不住

(评分标准:

一处1分,错一字该处不得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4.D

15.答题要点:

①形象常表现为动态。

②动作夸张。

③外貌单纯简洁。

④装饰单纯

(评分标准:

每答出一个要点得1分,语言顺畅得1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16.AC

17.答题要点:

分:

选择读什么书。

合:

深入读书;有自己的体会。

分:

用自己的理去衡量、判断、实践

(评分标准:

答出一个要点得2分)

18.答题要点:

含义:

虽然普通的蚊香与龙涎香的作用不同,但作者体会出的读书乐趣与古人是相同的。

作用:

①作者用幽默的语言表现出自己陶醉于读书时快乐愉悦的心情。

②紧扣文章主题。

(评分标准:

含义2分。

作用3分,答出一个要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9.略

(评分标准:

合理解读原句含义2分,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4分,语言顺畅2分,语言有特色2分)

六、写作(60分)

20.略

文言文译文

李谟,在开元年间(以)吹笛(技艺)(名列教坊)第一部,同时代的人(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他)从教坊请假到越州,(当地)官府、私人轮流设宴,来欣赏他演奏的妙处。

当时越州的宾客(在)镜湖聚会,想邀请李谟(在)湖上吹笛。

(大家)相互约定各自(再)请一个客人。

聚会中有一个人,因为天晚才想起,来不及请别人。

他有一个姓独孤的邻居,年纪很大,长久地居住(在)乡间,到这个时候就用(他)来应付。

到了聚会的地点,(湖面)清澈,波涛万顷,景物都(十分)奇特。

李谟擦拭笛子,渐渐地船划到了湖面中央。

他的笛声刚发出之后,满座宾客都交口赞叹夸奖,认为天上的仙乐都不如(他的笛声)。

独孤生竟然没有一句话,聚会的人都(很)生气。

李谟认为(他)轻视自己,心中非常生气。

过了很久,(李谟)叉静静思索演奏了一支曲子,更加美妙绝伦,(在座的人)没有不欣赏惊叹的。

独孤生又没有说话。

请他来的那个邻居非常惭愧后悔,告诉大家说:

“独孤先生在村落中幽居,很少到城里。

音乐这类(东西)是他所一概不懂的。

”聚会的宾客共同指责独孤生.独孤生不回话,只是微笑罢了。

李谟说:

“您像这样,是看不起我呢,还是(您是演奏的)高手?

”独孤生于是慢悠悠地说:

“您怎么:

知道我不会(是高手)呢?

”李谟变了脸色,在座的宾客都(向他)道歉。

独孤说:

“您试着演奏《凉州》。

”到乐曲结束,独孤生说:

“您也能演奏得很不错,但是声调中掺杂着少数民族音乐.该不会有龟兹的朋友吧?

”李谟非常吃惊,起身行礼说:

“您真是太神了,我自己都没有察觉,传授(我)技能的老师确实是龟兹人啊。

”(独孤)又说:

“第十三叠(你)误奏出水调,您知道吗?

”李谟说:

“我顽劣愚昧,没有察觉。

”独孤生于是拿过(笛子)吹奏。

李谟还有一支笛子,擦拭(干净)进献(给独孤)。

独孤看着他说:

“这些都不值得使用,拿着的人(只是)粗通音乐罢了。

”于是换了笛子,说:

“这支笛子(演奏)到‘入破’时一定会裂开,(你)该不会舍不得吧?

”李谟说:

“不敢。

”(独孤)于是(开始)吹奏。

声音直冲云霄,在座的人都惊呆了,李谟恭敬地一动不敢动。

到了第十三叠,(独孤)指出(他)错误的地方,(李谟)低下头想要行礼。

等到入破,笛子于是被吹裂了,没有演奏完乐曲。

李谟又一次行礼。

大家都非常佩服,才散去。

第二天天亮,李谟和参加聚会的宾客都去拜访独孤生,到了却(看到)只有茅屋还在,(而)独孤生(已经)不见了。

知道这件事的越州人都去拜访他,最终(也)不知道独孤生去的地方。

断句参考译文:

古人铸造镜子,镜子大就铸成平的,镜子小就铸成凸的。

凡是镜面凹的照出人脸就大,镜面凸的照出人脸就小。

小镜子不能完全看到人脸,所以让它稍微凸些,照人脸让脸变小.那么镜子虽小却能够完全容下人脸。

(造镜时)反复测量镜子的大小,(以决定)增减镜子凸凹的程度,总是使人脸和镜子大小互相符合。

这就是铸镜工人的机巧与智慧,后人不能铸造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