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突围探索集体经济转型新路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3419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类突围探索集体经济转型新路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分类突围探索集体经济转型新路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分类突围探索集体经济转型新路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分类突围探索集体经济转型新路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分类突围探索集体经济转型新路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类突围探索集体经济转型新路径.docx

《分类突围探索集体经济转型新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类突围探索集体经济转型新路径.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类突围探索集体经济转型新路径.docx

分类突围探索集体经济转型新路径

分类突围探索集体经济转型新路径——广东东莞推动集体经济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作者:

刘 思  责任编辑:

admin  信息来源:

中国农村研究网  发布时间:

2016-09-25  浏览次数:

 25次

    作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东莞市,近年来却面临着“收不抵支、举债分红”,“希腊化”、“空心化”的转型之困。

以四轮驱动、“三来一补”为标志的传统发展模式弊病日益凸显,“东莞奇迹”难以延续,集体经济转型刻不容缓。

为此,广东省东莞市,卸下昔日荣光,提出再创转型发展的“新东莞模式”,并在改革发展中探索出三种突围脱困的新路径。

具体包括:

牵引突围,即以利益共享机制引导集体参与发展,将“静态”资产变为“动态”资本;组团突围,变“单兵突进”为“整体联动”,以叠加力量推动经济转型;内聚突围,通过改造传统和发展新型优化经济结构,以存量与增量双向积聚强化内源力,实现集体全面升级。

一、牵引突围:

以利益共享激活集体参与,促使经济化“静”为“动”

集体资产闲置而无法转型或不愿转型,是东莞集体经济改革的主要阻碍。

对此,东莞以全方政策减少负担,以全市统筹加倍收益,以全新机制去除顾虑,助推集体参与经济改革。

(一)全方减负,让集体轻装参与

为让集体经济动起来,东莞首先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转型参与障碍。

一是公共服务统筹,为集体开支减负。

自2013年起,东莞从市镇税收中切块5%,设立基本公共服务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农村治安、环卫、行政管理等重大事务开支,切实减轻村级公共服务支出压力。

二是节支减债,为债务负担减压。

通过还贷基金、收款与绩效工资挂钩、村级预算等制度以及部门联合追收,2015年1至8月,全市村组两级实现经营总收入112.7亿元,增长5.7%;经营总负债43.2亿元,下降3.5%;经营纯收入69.5亿元,增长12.3%,“增收节支”初见成效。

三是改革管理体制,为集体工作减量。

在村(社区)建立政务服务中心,承担政府下放的多项行政事务;建立37个公共服务站,直接提供社会服务。

四是搭建两大平台,为经济转型减疑。

麻涌镇新基村莫书记表示:

“以前‘干部不敢,群众不让’,平台建设使‘干部清清白白,群众明明白白’,误会大大减少。

(二)效益倍乘,让集体主动参与

收益是激发集体经济参与的关键,而这需要优质的项目经营做支撑。

为此,东莞政府多方统筹,推进高效项目的发展。

首先,联合统筹规划,精准定位发展。

由市、镇、村三方共同注册成立合作公司,统筹村土地资源,并统一谋划发展。

其次,多措招商引资,精选优质项目。

成立“东莞市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出台“1+5”招商新政、改革项目投资审批体制等,东莞全方发力,在2014年成功使大朗三星项目、松山湖记忆科技项目、环普工业园项目等多个重大项目在东莞落地。

再次,全程跟踪监管,确保稳定运行。

建立分级协调和跟踪督查制度,对项目运行前、运行中以及运行后进行全流程监管,保障项目有序运转。

(三)风险细除,让集体长效参与

东莞创新风险承担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除去集体参与的顾虑,以使集体转型参与常态化。

一方面,风险承担最小化。

由合作公司承担开发建设及运行成本,并承担项目一切亏损,将村风险承担范围限于原有用地的可能性收益或原有资金的银行利息收益。

另一方面,利益分配最优化。

2013年在洪梅镇政府引导下,梅沙村统筹2100多亩土地,并按镇、村与东实公司2:

2:

6的占股比例分成,使村集体增收2000多万元,推进了梅沙经济发展。

梅沙村委会梁主任表示:

“村年年收不地抵支而陷入贫困,统筹后,群众得益,集体增收,村(社区)脱贫指日可待。

二、组团突围:

以整体联动统筹集体力量,推动经济由“散”到“合”

东莞村组集体经济总量大,各村组却分散不均。

且“村村点火,遍地开花”的“单兵突进”发展,随着经济发展要求变化步履维艰。

介于此,东莞化零为整,推进“整体联动”式的发展。

(一)村内统筹,扩大集体行动力度

东莞首先从集体经济的基础单元—村组施力,消除两级分化格局。

一方面,扁平化组织管理,强化集体统筹。

东莞打破村组设置和管理权能界限,撤销村民小组建制,减少管理层级,以此加强集体统一行动力度。

如莞城将72个村小组合并为43个。

另一方面,一级经济管理,强化集体经营。

以自愿原则为基础,在小组经济平衡的村(社区)直接撤销经济社,在经济发展不平衡村(社区)采取设立分社或组财村管。

黄江镇67个组级经济合作社,已有63个自愿实行撤销。

通过统筹组级经济,集中集体资产的经营、收益和处置权。

(二)跨村协同,扩展集体联结空间

东莞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域界线,跨村形成多层级协同,大大扩展集体经济整合空间。

一是以连片开发形成村村协同。

黄江打破村域、地域界线开展金湖郦城项目,将田美社区原6个村的农民集中安置于新建社区。

二是以产业项目带动镇街协同。

东莞积极推动长安五金模具与横沥模具制造、厚街家具创意与大岭山家具、中堂纸品与周边地区的造纸产业等同类型产业集群间跨镇街整合,共享资源。

三是以优势联结发展跨区域协同。

积极支持集体经济利用地域优势,跨市与广州、惠州、深圳等合作,跨省与台湾、海南、香港等合作。

(三)市场合作,扩充集体团结资源

为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东莞鼓励村与企业开展多类型的合作,实现集体经济全面发展。

其一,投资理财,整合闲散资源。

如中堂镇潢涌村采取组建、土地入股等方式与建晖、金洲、银洲企业形成项目合作。

2014年麻涌镇统筹村组7.46亿元富余资金,投资购买信托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和投资从莞高速。

其二,产销对接,整合单户经营。

东坑镇先后成立沙田盈港水产品、东坑为民阴菜等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连结农户与企业,打造“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三、内聚突围:

以双向优化助推集体升级,加快经济变“弱”为“优”

经济结构简单单一成为集体经济长效增长的桎梏。

东莞以此为突破点,以改造传统做强存量,以发展新型优化增量,通过双向施力推进集体经济转型升级。

(一)改,以减强发展做强传统存量

转型并不等于完全抛弃。

东莞在集体经济转型中借力传统,通过“减而不弱,少则更优”的减强发展优化传统集体经济存量。

一是淘汰与整治,优化环境存量。

麻涌将121家污染企业列入整治清单,并将“两高一低”的企业逐步清退,以环境改善提升实现“外面的人回来读书、回来居住、回来消费”。

二是改造与提升,强化优势产业存量。

东城将讯通实业有限公司10.89公顷旧厂房改造为商务区和商住区,大大提升土地价值,实现物业升级。

同时,东莞通过技术提高、品牌建设,发挥服装、家具、五金、造纸等东莞传统产业优势,提升传统产业综合竞争力。

三是挖掘与突出,发挥文化存量。

厚街把文化与产业融合,将文化优势作为经济转型的新支撑。

如厚街通过家居文化节推广家具品牌,助推家具产业转型升级。

还结合社区历史资源、文化遗产、民风民俗等元素,打造具有厚街特色、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相结合的文化创意商业片区。

(二)创,以增优发展做优新型增量

升级必须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常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方面,创造多元产业格局,优化增量结构。

东莞南城街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等城市型经济产业,建设高新科技园、奥博科技园、艺展中心、动漫城、金融街等,形成“一个龙头,三大产业”的发展格局。

另一方面,创新高效产业经营,优化增量运行。

新的发展形势还需要新的经营运行模式。

莞城、寮步鼓励条件成熟的集体经济组织聘请职业经理人、专业运营团队负责集体资产的经营。

东坑在镇经联总社下属公司引进企业化管理,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并建立网络数据库系统,实行网络统一管理运营。

四、转型升级:

以多元探索突围“希腊化”,重焕集体“新生机”

东莞在危机中把握机遇,成功突围“希腊化”,创造出“新东莞模式”,为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与启示。

(一)分类突围是集体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

东莞依靠农村集体经济的活跃发展,迅速从农业县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城市,并在全市形成四轮驱动、“三来一补”的外向型“东莞模式”。

也正因为统一的发展方式,单一的经济结构,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全市集体经济都不可避免的受到打击,部分村组一度出现“希腊化”隐忧。

为避免重蹈覆辙,在推进集体经济转型升级中,东莞积极探索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注重经济结构多元优化。

因而,分类突围是东莞集体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和内在趋势。

(二)因地制宜是分类突围的内在基础

在探索集体经济改革发展中,东莞市政府高度统筹,成立专门领导班子,整体规划发展方案,并提供统一性的系列政策保障。

同时,也注意到不同镇村集体经济面临的问题并不完全一致,转型的困难程度并不完全相同,发展升级所拥有的基础条件也差异明显。

为此,东莞在市一级加强统筹,在镇村积极鼓励其探索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转型路径。

并在这统分结合、因地制宜基础下,东莞成功探索出三种不同类型的突围方式。

从本质上来讲,分类突围也就是因地制宜突围。

(三)分类突围的核心在于激活基层活力

农村集体经济的主体在于个人,集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建立在农民自愿选择和自主决定的基础上。

“东莞模式”发展困境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农民习惯原有发展、原有福利,不愿改变,导致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并逐渐被新时代发展趋势所抛弃。

因而,激活基层参与活力成为突围发展的核心。

东莞市积极探索分类突围,其实质目的就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通过引导、示范和动员等适宜的方式激发农民参与意愿,激活集体资源、资产与资金,增加集体经济收益,增强集体发展活力,以此长久推进经济升级发展。

(四)协同合作是分类突围的共有支撑

经济的发展既需要内部要素拉动,又离不开外部要素推进,推拉协同推进是实现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关键。

在具体的集体经济改革实践中,内在动力主要体现为村组经济的改革需求,外部推力主要是政府的强大统筹能力,同时还需社会组织的参与。

东莞在经济改革中,不管是政府牵引式的发展,组团式的转型,还是内聚型的升级,三种转型模式具体路径不一致,但在发展过程中都是村集体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凝聚成强有力“合力”,最终才推动经济实现转型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