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3415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心得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读书心得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读书心得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读书心得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读书心得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书心得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docx

《读书心得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心得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书心得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docx

读书心得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与大师结缘品教育名篇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记得刚毕业参加工作不久,看见与任教小学仅一墙之隔的中学教学楼悬挂着陶行知先生的一副对联: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初为人师的我,对于这句话一下子就记住了,但对于其中蕴含的真谛也只是一知半解,没能深入地去学习、领悟、理解,更谈不上是学以致用了。

惭愧的是,直至今日,还未能全面系统地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领会其教育精髓,只是粗略地知道“晓庄学校”、“育才学校”,知道陶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育主张。

序言中所述:

“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当老师呢?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读陶行知,不去积极实践陶行知,那几乎没有触及中国教育的实质,如盲人摸象,又如沙地建楼,岂不误人误国”

如今,手捧着《陶行知教育名篇》,我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了一遍,有些章节没能理解,我反过头来,重新再读一遍。

陶先生或是以书信形式,或是以日记形式,或是以演讲形式,对教育的认识娓娓道来,笔尖所及,语言流畅、朴实无华,陶先生对创办幼稚园、小学校、师范教育、职业教育等做了深入浅出的陈述,从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生活教育、民主教育、家庭教育、大众教育、儿童教育等教育的实质做出了全面具体的分析。

整本书读下来,就觉得先生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像一位长者、智者在跟我们聊天,聊有关教育的事儿,听起来不会觉得累,有一些不能理解的教育疑问、困惑,也随着陶先生风趣幽默的讲解风消云散。

一段段经典故事的描述,一首首精炼小诗的穿插,形象生动,富有哲理,既能启迪我们的思维,又能催人奋进。

陶先生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提炼了自己的主要教育思想:

教学合一;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知是形之成;在劳力上劳心;等等。

从书中我们读到了陶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怀,还有那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不懈的努力。

在书中,陶先生教会了人们如何去实现教育的梦想,如何去想,如何去做,如何去尝试,如何去实施。

我从中仿佛看到了“青山为顶,地球为地,月光照着工作,月光下休息和唱歌,过着富有诗意的生活”这种没有房子而开学校的情景,仿佛看到了:

在饭馆吃饭时,陶行知先生以手指头为笔,以手掌当纸,教一群穷孩子识字的情形。

让我们一起走进陶行知,走进陶行知的精神世界,聆听他那拨动人心弦的教育篇章,一起去品那教育的盛宴。

下面,我就自己读《陶行知教育名篇》的一点粗浅心得与大家一起分享。

当然,那可能离先生所要表达的观点、思想还有很大的距离,那就以自己的理解来谈谈吧。

一、教学合一,蕴含深意。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学要合一”包含三个意思,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

第一个理由提到有三种教书先生,一种只会教书,一种是教学生,最后一种才是教学生学。

这三种人其实到现在还是存在的,教书,让孩子死记硬背书,孩子学得毫无乐趣,就像木偶机器人,任由先生摆布,损害了儿童纯洁的童真童趣;教学生,把自己的所知传授给孩子,孩子还是被动地学,是知识的容器,这就是我们说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生学,这才是正道,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找出掌握探寻知识的本领,就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这一点,我觉得就是教师要全面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特点,探索适合学生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高效。

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采用现代教学辅助手段,采用讨论法,采用调查法,也可以采用讲解法等等,我们也可以带着学生,走出学校,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这也就是教师要做到认真备学生,让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先生就会费力少而成果多。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与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学的法子联络起来。

做先生的,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边教边学,边学边教,提升自己的素质,现在提倡的“终身学习”其实也正是陶先生这种理论的延伸。

当教师,除了在知识上要常更新外,更应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手段上下功夫,认真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知行合一,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陶先生提倡的“教学合一”,其实就是要做到教师的教应与学生的学(教学生学、教根据学),教师的教与教师的学相结合,想促进。

如果能做到这些,教学合一完美融合,教与学就能相得益彰了。

二、敢为人先,勇立潮头。

陶先生在“第一流的教育家”这一章节中谈到,“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中得了一种,方才可以算为第一流的人物”。

(一)敢探索未发明的新理。

这是说,我们教育界的人要敢于挑战,创新,尝试,不断努力,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发现教育规律,探索教育奥妙新理。

(二)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我们泱泱大国,边疆与内地的教育,被许多人遗忘,他们怕苦、怕难、怕孤独、怕死。

如能敢闯国家未开化的土地,就是我们崇拜的人。

陶先生早就意识到,创新是国家需要的,开发、支援边疆教育是国家需要的。

只要能做到这么两点,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才能中国教育才有希望。

时至今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艰辛奋斗,我们的教育迎来了新的春天,涌现出了一大批为了教育事业英勇奋斗的杰出代表,甚至还有一些国际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的只是帮助中国边陲教育。

平凡朴实的大卫,就这么默默无闻地在西北大地奉献着。

还有一位电影明星江一燕,她在事业巅峰期,选择去了山区支教,一去就是十年,扎根于山区。

再如,我们南安市毓元中学庄中专老师,他坚守乡村21年,两赴宁夏支教。

他说支教的日子“每天都被感动包围着”。

这一个个鲜活的实例,他们不计报酬,不计条件,不畏艰辛,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边疆和山区。

正如陶先生所说:

大丈夫不能舍身实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

我为这两种人点赞!

三、学校灵魂,树立风范。

在书中,陶先生主要介绍的校长都很有办学思想,办学质量都很好,如:

丁超、潘一尘等,其中,丁超是一名“用钱少,办活学校的校长”,他任燕子矶学校才半年,学校就发生了惊人的变化,陶先生称丁超校长为学校开一新纪元,虽然改造时间才刚刚半年,但他和赵叔愚教授称:

在这里所看见的都是我们心目中所存的理想,天天求它而不可得,不料在这个偏僻的地方遇见。

丁超先生就是在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做了许多了不起的事。

1、改造环境,改造学校。

一手钉锤,一手扫帚,修修补补,打打扫扫,校长的一再坚持,改变了师生们的看法,他们自觉加入了这支队伍,形成合力,学校环境得到了改造。

校长还能根据民俗,把处于关帝庙的校址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所有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

得到了村民的赞许。

2、绿化环境,美化学校。

丁超校长他带孩子们种树,栽一棵活一颗,他带人清扫垃圾,村民一面倒,他就一面扫,村民倒一回,他就扫一回。

后来,有人看不下去了,村民们也就自觉了,燕子矶也就干净了。

从这些事中,我们从丁校长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身先士卒,有包容之心,用自己的实践行动感化师生,感化村民,去改变学校的环境。

其实,我觉得这就是无声的教育,行动的教育。

有这么一个案例:

一所小学学生的卫生习惯不好,经常丢纸屑。

新上任的校长每天一大早,都亲自去捡纸屑。

有人说,这是个好校长,起了个带头作用;有的人则说,搞搞卫生这种小事,不值得校长亲自去做。

我的观点是;校长是学校的标杆,校长的行动影响着学校的师生,校长就是要用正能量去引导全校师生。

相信,只要这位校长能像丁超校长那样坚持,学校的环境卫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的卫生习惯将得到大的改善。

3、教学生做事,影响深远。

在丁校长的带领下,全校师生无事不举。

扫地、泡茶、一切杂务有人分担,学生得些合乎生活需要的学问,“教学生做事”其实也就是“教学做合一”的具体体现了。

4、用钱少,办活的学校。

花小钱,办大事。

陶先生说“我们要把没有钱的学校办得很精彩,才算真本领。

”丁超校长开源节流,把钱用在刀刃上。

每天积累一两个铜板用来买书,学生自带茶杯等举措,勤俭节约,把钱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经费充足,有钱办学不算稀奇,我们要把没有钱的学堂办得有精彩,才算真本领”。

陶先生说得真好呀!

现如今,跟有的校长交流:

你们学校现在办学有什么困难,还是很有一部分校长总是回答说“没钱”。

是呀,没钱有没钱的道理,但如果能想想丁超校长,研究一下燕子矶学校的做法,再看看我们如今的经费投入,我们是不是觉得我们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吗?

四、平民教育,有教无类。

陶行知先生从平民教育的效能、问题、组织、教具、经费、训练等方面作了简明扼要的说明,在当时,普及平民教育确实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也确实需要千千万万的人来做。

陶先生不遗余力的致力于推广。

从课本《千字课》的使用,到平民学校、平民读书处、平民文字处这些读书组织的构建,经费的筹措使用,从农民群体、女子群体、贩夫走卒,监狱犯人等人群的识字训练,无不体现出对当时平民教育的重视,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扫盲教育、创办夜校,一大批年纪大的妇女、农民等都掌握了简单的文字,能看书、读报,记账。

现在,教育已得到迅猛发展,国家已制定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保证了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且纳入法律保障。

再也不会出现像邻居大爷把“丫丫”(电影片名)读作夹火棍这种事了。

(其实大爷还是懂得推导象形字的)

五、教育问题,科学解决。

陶行知先生在北京大学教育研究会上的演讲,一语中的,“教育与科学方法”就是科学方法在教育上的应用。

首先,他提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有照搬古人的,有依据国外的,有闭门空想的等等。

这一些方法都不能解决问题,能解决问题的,唯有科学的方法。

对此,我深有认同,也有所体会。

记得当时的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时,专家说这次课改是历史以来最彻底的革命。

从课程理念、课程设置、课堂变革等方面入手,全面铺开。

确实,边改革,边纠正,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老师。

但是,有些课程的实施,海归专家,或是考察西方的教育专家,依据国外的,效果就不好。

如设置了一门艺术课程,把音乐、美术两门课程合起来。

就没能考虑到中国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不同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艺术师资配备的问题。

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师资缺乏,体音美专职教师少。

他们如能认真教好一门音乐或者美术课程就非常难得了,有的学校就只能把艺术拆分为美术与艺术了。

前几年,又把艺术拆开为音乐、美术两门课程了。

还是不要照搬为好。

六、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

教学做合一,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我觉得,这是陶行知先生对“教学合一”的进一步主张,进一步延伸。

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么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到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陶先生除了在“教学做合一”这一章节,作了理论介绍外,还在“教学做合一教科书”对生活即教育做了分析。

陶先生认为: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之方法之理论。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

没有生活做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先生是先死,学生是学死,先死与学死造成的国是死国,所造成的世界是死世界。

可见,生活对于教育来说是多么重要,教与学要以生活为依托,不然会成为“死教”与“死学”。

只有植根于生活的教学,才是活的教育,没有生活的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陶先生说,教学做合一既是生活法,又是教育法,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含有“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做到首脑并用,就会产生新的价值。

书中举了鲁滨逊造小碗的过程,贾宝玉从想拔荷、受到黛玉影响、产生新思想、又做出不拔荷的举动,产生了新价值。

我认为教学做合一仍适用于我们今天的教学。

比如,我们想求梯形的面积,我们就会做出行动,通过旧知识,动手把梯形转化成为平行四边形,或者三角形,进而得到求梯形的公式,产生新价值。

七、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先生吧王阳明先生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倒转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生活中,酸甜苦辣味道,避雷针、蒸汽机的科学发明都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充分体现。

陶先生形象地称: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行,即行动,动手,亲身体验,感受,才能探索、研究事物的本质,获得新的知识。

反过来,知识又反作用于行动,是实践、行动的基础,只有做到手脑并用,知行合一,才是教育的正确做法。

如今,我们的课程也越来越体现知行合一了。

如语文科有语文百花园,数学科有数学好玩,有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等,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

小记者行动,研学活动,劳动实践等。

这些课程,考验着教师如何做到“亲知、闻知、说知”有效结合,如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动手,开拓创新,知行合一。

八、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这一章节,陶先生提出了教师的职务是: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先生认为,这教人求真和学做真人的教学自由,也只有真正的民主实现了才有可能。

他一生为了教育,为了争取民主自由,一直在不懈努力,他的愿望也正在实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很好地把“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囊括了进去,并且赋予了时代新的内容。

作为教师,我们要敢说真话,坚持真理,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作为学生,要诚实守信,与人为善。

我们都应该有敢说、敢做、敢干、敢闯的精神,为了真理,为获取真知,为捍卫真理而奋斗!

《陶行知教育名篇》虽已粗略看完,对于其中的一些真知灼见,我还未能细细品味,对于陶先生创办晓庄学校、育才学校的经历,以及他的的生平感人事迹,在下面的日子里,我将认真拜读,从他的人生经历中,再次去感受他的教育思想,去学习他的教育精神,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教学做合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