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3单元 说课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3323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3单元 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3单元 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3单元 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3单元 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3单元 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3单元 说课稿.docx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3单元 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3单元 说课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3单元 说课稿.docx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说课稿

《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6-17页《有多少块糖》。

 

2、说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知识板块。

这节课是以学生已掌握了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为基础,通过数糖块活动,为学生学习乘法积累经验,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

旧教材是先出示方阵熊猫图,让学生横着数和竖着数,比较直接。

而新教材是先要把一堆杂乱的糖果数出来,从而引出可以1个1个,几个几个地数,再把糖果摆成方阵的形状,引导学生横着数和竖着数。

这样的教材编排使学生能够循序渐入,也更容易消化理解。

3、说教学目标:

 

1、结合数糖块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

 

2、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习欲望,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

 

4、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难点:

经历数数的过程后能够初步体会乘法的必要性。

 

二、说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袋糖。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

在教学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因此,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摆一摆(让学生把糖果摆成方阵的形状)、数一数(让学生1个1个地数,几个几个地数,横着数和竖着数)、填一填、算一算等,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

亚里士多德说: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让学生一边摆一边思考可以怎么去数,做到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

创设思维的环境。

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1个1个、几个几个地数,数方阵的时候横着数,或者竖着数。

引导学生有序地思维,鼓励学生用按行数和按列数这样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达思维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因此,我的第一个环节是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是几号吗?

今天是11月14号,也是小明的生日。

小明的妈妈要送他一份礼物,你们猜猜妈妈买了什么?

妈妈从商场里买回一堆糖果,提出问题:

一共有多少块糖?

引入课题,板书课题,有多少块糖。

(这样的设计借助动画去引入,直接将生活中的数学呈现课堂,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给学生准备了一些糖果,让学生分组讨论,把这些糖果分一分,摆一摆,数一数,合作交流。

最后分享他们的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

让学生活跃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展示学生可能会出现的1块1块地数,2块2块地数,5块5块地数等数法,没有出现的,可以让学生注意看书或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学生,最后让全体学生按照“2个2个”和“5个5个”再数一遍。

此时再提问,1个1个地数,或者2个2个地数,糖果的总数会不会发生改变呢?

学生能很快地发现不改变。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物体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几个几个地数,而总数不改变,小结。

(2)自主探究,实践操作

出示教材第16页第二个活动图。

引入小故事:

灰太狼有一袋糖,想知道有多少个,但是又不知道怎么数,聪明的喜羊羊把糖果摆成了方阵的形状,你知道它是怎么数的吗?

左图是按行数,右图是按列数。

提问学生:

按行是怎么数?

列又是怎样数?

(设计意图:

首先让学生明白行与列的区别,学生表述不完整的,要及时给予提醒和鼓励)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按行数”是横着数的,“按列数”是竖着数的。

让学生独立完成两个图下方的填空。

再提问学生说出他们答案。

学生回答完,再问全班同学,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表扬的时候可以用你的回答太棒了,你的想法很好等多种语言方式去鼓励学生。

左图,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14块。

右图,每列4块,有3列,一共12块。

(设计意图:

把糖块摆成方阵形状,通过“横着数”和“竖着数”使学生感受不同的观察角度)

这里要总结数方阵物体个数的方法:

①横着数,数每行有几个,再数有多少行,有多少行就表示有多少个几相加。

②竖着数,数每列有几个,再数有多少列,有多少列就表示有多少个几相加。

 

刚刚的糖果真好看,这里还有一种更漂亮的糖果呢,这是超级棒棒糖。

①出示教材第16页第三个活动图,提问:

想知道一共多少块糖,可以怎样数呢?

(受上一个问题的启发,学生会想到可以横着数,也可以竖着数,再引导学生根据两种数法列出不通的连加算式。

横着数,每行5块,有3行,即3个5相加。

 

加法算式:

5+5+5=15(块) 

竖着数,每列3块,有5列,即5个3相加。

 

加法算式:

3+3+3+3+3=15(块) 

观察两条算式发现最后的得数是一样的,不管横着还是竖着数,物体的总数不会改变,再一次积累数数经验,为乘法的学习做孕伏。

(3)强化训练,提升练习 

课件展示出教材第17页的第3题,采用“竞赛”奖红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

巩固学生对数方阵物体个数横着数和竖着数两种不同的方法)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跳远游戏好吗?

看看谁跳得最远。

首先我们把1、2组分为A组,3、4组分为B组。

游戏开始了。

 

A组每次跳5格,跳了3次,一共15格。

3个5相加,加法算式是:

5+5+5=15(格) 

B组每次跳3格,跳了4次,一共12格。

4个3相加,加法算式是:

3+3+3+3=12(格)  

(4)回顾反馈,总结收获 

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共同回顾全课,总结收获。

提出遇到的问题,杂乱的物体我们可以怎么去数?

方阵的物体又可以怎么去数?

共同反思过程,让知识再次得到升华。

 

(5)作业 

完成课本第17页剩余的习题。

  

五、说板书设计。

 

有多少块糖

——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况  

物体可以1个1个,几个几个地数,总数不改变。

数方阵物体个数的方法:

①横着数,数每行有几个,再数有多少行,有多少行即多少个几相加

②竖着数,数每列有几个,再数有多少列,有多少列即有多少个几相加

《儿童乐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儿童乐园》选自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二课。

本节课是在上一节《有多少块糖》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时引入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乘法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更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

所以本课起着关键的承前启后作用。

  根据本课的内容及作用,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结合情境,知道算式中各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把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改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情境,培养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乘法计算的简便性。

  教学重点:

  会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把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能够从加数相同连加算式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并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说学情

  只有对学生有全面而细致的了解,教师才能更好的把握课堂。

  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数学基础,但对乘法及其意义还比较陌生。

这个学段的孩子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大部分学生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所以要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说教法学法

  针对二年级孩子好奇好学的特点,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轻松学到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改指出,课堂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教学过程转化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活动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1、情境导入

  课堂伊始,我开门见山,谈话导入:

“同学们,王老师知道你们一定很喜欢去儿童乐园玩,那儿有什么好玩的?

”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言后,教师进一步创设情境,故作神秘地说:

“你知道吗?

儿童乐园不仅仅有这么多新鲜有趣的游戏,那儿还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和秘密呢!

”顺势揭题并板书:

《儿童乐园》。

2、探索新知

  首先,面对繁杂的情境图,我会引导孩子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有序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这样做降低了课堂坡度,使我的数学课始终面对全体学生,同时学生注意力在同一焦点,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接着,我请学生针对自己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充分利用情境图,自然、连贯地向下一个环节过渡。

  其次,在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中,我选择了“有多少人坐小飞机”这一问题进行集中解决,先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求得数,在这里,学生会采用数一数或加法的方法,教师同步板书并请学生解释连加算式的含义:

即4个2相加。

接着,教师提出:

除了加法,还有一种算法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乘法,先集体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将原有知识进行迁移,引出“乘号”、“乘数”和“积”的概念,并及时补充读法和写法,再对比加法算式,得出“2”是相同加数,“4”是相同加数的个数,也表示“4个2”相加,学生自己总结出加法、乘法所表示含义相同,结果也相同,这一步骤学生从现实情境走向符号世界,而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就是本课的思维对象——乘法的生长点,通过对比,学生从形式上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接下来,为了突破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我将课本内容适当拓展,小飞机的数量由4架增加至6架、8架,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并在汇报时说清楚各数字的含义,强化乘法意义的认识。

接着,我将情境图、连加算式、乘法算式放在同一屏幕上请学生观察,得出“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也可以用乘法表示”,这里我将课堂还给学生,并将图与算式有机结合,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乘法的意义,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当小飞机的数量增加到30架时,学生发出了一阵阵惊叹,教师及时询问:

“对你来说,这个问题难点在哪?

困惑你的是什么?

”孩子直观感受到,数量太多,计算太麻烦了,此时,教师揭开事先写好的连加算式,长长的算式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课堂达到了一个小小**,再请学生试着用乘法解决,汇报时说明乘法的意义。

这时黑板上读法、写法、计算均十分复杂的加法算式与简便的乘法算式形成了强烈对比,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和简便性,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这一系列的学习经历是为了让学生产生体验,而体验是为了获得直接经验和感受,增强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升华和发展。

  最后,我再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完成后请学生根据同学列的算式猜一猜他解决的是哪一个问题,这样对教材进行了有机处理,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

  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课程内容呈现地具有层次性及多样化,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这样的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经历观察、提问、猜测、实验、验证、计算等活动,有效突破了课程重难点。

  3、巩固延伸

  练习部分我选用教材19页练一练第1、2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集体评议,在过程中教师注意多元评价,关注学习过程,使学生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数学,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如果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也说明他们对乘法的意义有了初步而清晰的认识。

  4、总结全课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我请学生畅所欲言,谈谈感受与收获,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五、说媒体的应用 

本课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可以制作简单课件以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让课件把主题图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实现知识呈现直观化;接着,要让课件把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实现现象模拟动态化。

 

六、预说教学效果

  本课的教学采用新课程倡导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活动形式,并充分利用简单实用的课件加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相一致,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味”和“儿童味”,真正将陈省身先生提出的“数学好玩”落到实处!

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儿童的经验,根据课堂的生成性,及时调整教学预案,而不是忠诚地执行教学预设!

我的说课到此全部结束,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感谢大家的耐心倾听,谢谢!

《动物聚会》说课稿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4课时《动物聚会》。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我对本节课的教材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本课时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乘法意义的感悟,体会乘法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利用乘法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的主题图以学生喜爱的童话形式出现,目的是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组织学生看图提问题,调动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力图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乐学数学,活用数学。

Ø学情分析:

根据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乘法有了初步认识,并能够直接列出乘法算式,由于本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愿意和小伙伴交流合作、思维敏捷和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

所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Ø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能写出简单的乘法算式;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的乘法算式提出用乘法算式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思考目标:

通过问一问、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算一算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快乐。

Ø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乘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乘法算式3×6,提出用这个算式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

我之所以把根据乘法算式提出能利用乘法算式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其原因:

根据问题列乘法算式,即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前几课已经学习过,也就是说,上几节课已经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本节课重点再来体现数学还是应用于生活这个重要的数学思想,通过本节课来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再者说,二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语言表达还不是很完善,尤其是怕举例,所以这个内容也是难点。

Ø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每小组准备一样:

如18张圆形纸片片,18个小棒,18个三角形纸片……

Ø教法与学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学生通过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相互启发共同探讨获得新知。

使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最后我来说一说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经过上课实践,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对小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一上课我创设了这样情景: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住在大森林里,为了庆祝动物节的而胜利召开,它们特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聚会,小动物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瞧!

小鸟飞来了,落在枝头上欢快的唱着歌;小松鼠、小白兔和小猴都来了,它们还带来许多好吃的。

同学们,你们愿意来参加吗?

但大会的组织者说,这次聚会,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参加,在这次聚会的场面中有很多数学问题,谁能找出数学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参加。

你们想试试吗?

下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板书课题)同时出示主图题图。

通过实践这一环节的设计非常成功,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了过来。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发现了图中的数学信息,这个时候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问题,我让他们和同桌说一说然后再汇报,这样很好的保护了孩子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然后课件出示这节课我们要重点研究的4个问题:

(1)一共有几只小鸟?

(2)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3)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4)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

在这里我把主题图中的每捆4根胡萝卜改为一捆是3根,一捆是4根,另外一捆是5根的。

然后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老师知道同学们都爱动脑筋,那么谁能把第一个问题读一读并列出算式呢?

学生读问题,并独立在稿纸上列式计算,结合乘法算式复习各部分名称并且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同学们的回答真棒,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列出下面三个题的算式。

运用鼓励性语言,学生们很主动的思考问题,积极回答。

这时我把学生回答的加、乘两种方法都进行板书,通过比较让学生再次感受乘法运算的简便性。

在这里我把原来的一个小环节删掉了,就是问题

(2)和(3)都可以用3×6表示,它们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大家研讨时觉得和练习中“连一连”的环节重复,又因为本节课时间不够充足,所以我决定在这里把它删掉,在练习中稍做强调,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

最后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

”,由于同样地问题在前两课《儿童乐园》出现过一次,我认为同学们都能知道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把加法算式变成乘法算式,可上这节课时班级里还是有一些孩子不知道怎么办。

这时,我利用了学生手中的学具圆片,让学生在小组内用圆片代替胡萝卜,分别摆出3个一堆,4个一堆,5个一堆,然后动手摆一摆,摆成每堆相同的数量。

学生通过讨论和直观感受一下就明白3+4+5可以变成3个4。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再回归到主题图上,只要从5根胡萝卜里拿出1根放到3根里面,就能列出乘法算式了。

在练习环节我设计了“7×3+7=( )×( )”旨在让学生理解3个7加上1个7是4个7,并列出算式7×4,以此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这些环节的设计我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学生们这段时间学习乘法以来,接触了很多加数相同的情境,有一些孩子可能会形成思维定势,特别是一些不仔细观察的孩子,可能看到第一捆是三根,其余的就想当然的也是三根。

在交流时,他们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意识到细心观察的重要性。

同时,学生再通过看图想到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这个问题也可以用乘法来解决,这对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所起到的帮助时显而易见的。

最后,通过比较这四道题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总结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三、 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练习时,仍然把学生带到具体故事情境中,让学生扮演小松鼠、小白兔等角色进行互动练习,通过连一连、说一说、摆一摆、算一算的数学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个想像和发展的平台,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动手实践过程中去理解、去发现。

从而对乘法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最后再把学生从故事中带到现实生活中,我利用本课的3*6这个乘法算式让学生自己举例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这个乘法算式来解决呢?

1.分组活动:

要求学生把自己小组准备的学具拿出来,也就是18个东西,看看能不能摆成能用乘法算式3×6解决的图形,并说说图形的意思,如:

第一小组.我们组摆的是:

一组里有3个三角形,共摆了6组,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乘法算式就是3×6;第二小组:

我们小组是这样的:

一堆里有6个小棒,共3堆,一共多少个小棒:

乘法算式也是3×6……

2.多媒体展示:

动画演示能用乘法算式3×6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的图画:

如:

①6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共有三排,让学生根据这个图完整的表达图的意义,并提出数学问题:

6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共有三排,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②一个盘子里放3个苹果,共三个盘子……

3.让学生根据以上摆图形,和多媒体展示所说的一些实际生活情景,能不能自己在说一些能用算式3×6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

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交流,最后选代表集体交流,对于说的特别好的给予表扬。

四、 总结延伸、情知共融

让学生谈谈收获,再评价一下自己和他人,学生们谈的很好,有的谈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有的夸奖了他人,决心要向他学习,还有的谈关于这节课学习的乘法。

接着同学们说的,我又对本课做了延伸,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把找到的乘法问题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告诉小组成员应该解决?

试讲时这部分时间有些紧张,如果时间再充足些,能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最后,给学生留了一项作业,同学们,小动物们明天就要回家了,请你把课下找到的乘法问题做为礼物送给它们,好吗?

通过小结与评价,使学生知识系统化,并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

Ø效果预测:

相信通过再次实践,学生能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他们的发现问题、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各种能力一定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尤其是培养学生把数学知识回归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设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们的帮助与支持,真诚的道一声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