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与地质灾害之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3315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城市化与地质灾害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城市化与地质灾害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城市化与地质灾害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城市化与地质灾害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城市化与地质灾害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城市化与地质灾害之分析.docx

《中国城市化与地质灾害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城市化与地质灾害之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城市化与地质灾害之分析.docx

中国城市化与地质灾害之分析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GEOLOGICALTECHNOECONOMICMANAGEMENT

1999年 第21卷 第2期 Vol.21 No.2 1999

中国城市化与地质灾害之分析

彭珂珊

[摘 要]文章在大量调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经济发展中城市快速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地质灾害,采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方法,分析了城市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根据中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和2000年国民经济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整治城市地质灾害的基本对策与管理措施,为国家制定城市发展远景规划和奋斗目标提供基本思路。

[关键词]城市发展;地质灾害;环境退化;减灾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1.1;X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3920(1999)02-0036-10

一 问题的提出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城市是人类最集中活动与工作的地方,是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目前全球城市人口占全球人口的42%,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例为71%,美国、日本、原西德、英国和加拿大分别高达77%、78.3%、84.7%、90.8%、75.5%,而发展中国家为30.1%,不少国家低于20%。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在下个世纪的城市人口还会大规模增加,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更是势不可挡,据预测下个世纪初期,全球城市人口达50%左右。

全国解放之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949年10%提高到1995年的29%,城市数由1950年的122个发展到1995年的670个(见表1),建制镇由1978年的2176个发展到现在的1.67万个。

到2000年和下个世纪初,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33—35%,城市人口达4.5—5.5亿。

表1   1949—1995年中国城市化进程

年 度

城市数

平均年增长数

城市人口

城市化水平

1949

122

1958

183

6.7

13685.1

20.74

1965

167

-2.3

10169.9

14.05

1978

182

1.2

12444.2

12.93

1995

670

28.7

34752.0

28.85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工业进程的加快,形成“粮菜要移位、村镇要搬家、危房要改造、环境要改善、马路要扩宽”的局面,城市不断扩建与新建,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一些仓促上马的工程,更是后患无穷。

由于大量土石的移动和地下开挖工程的进行,于是人为地产生了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更由于城市地质灾害具有的趋势性、危害性、潜在性、群发性、多源性、相关性、地区性、突发性、隐蔽性、周期性、社会性的特点,具有自己的独特特征,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1971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第十六届会议上正式制定了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其第十一项计划就是“关于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综合研究”,把城市发展与灾害防治特别是地质灾害的防治作为其中的最主要和关键的内容。

由于城市灾害的频繁发生,损失越来越重,涉及范围越来越大,1996年10月“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城市化与灾害”,1997年10月第一周“世界住房日”的主题是“未来的城市”。

中国政府对城市灾害也十分重视,建设部和国家环保局制定了城市灾害防治计划和防治目标,加强城市危堤、危坝的加固工程,并把上海、临汾、宝鸡作为减灾试验区,推动全国城市减灾工作的开展,并建立城市信息系统的预测研究和减灾管理系统及应急系统,成立了自然灾害专科学校,在一些高等院校已开设了减灾专业和课程,一些科研院、所将减灾作为主攻课题,多种形式的保险业务正在开展,相继出台一些减灾法律与规定,健全了防灾机构。

  城市地质灾害是地壳内动力地质作用及岩石圈表层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和影响之下,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及财富遭受损失的现象。

城市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矿井突水、冲击地压、冒顶、煤瓦斯突出;煤田自燃地下工程热害;矿震、黄土液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土地沼泽化;水库塌岸、水库淤积水库渗漏、水库淹没;冰胀融,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底坍滑;固体物污染,放射性污染11大类。

城市地质灾害虽然也有一般地质灾害的共同特征,但却具有自己的独特的特性,这是由于城市的特点所决定的,因城市人口和财富相对集中,地上地下建筑物和各种管道及电缆交叉分布,一旦受灾,损失大大超过其它地区。

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发生8.3级地震,全城周围楼房纷纷倒塌,道路变得起伏不平,有轨电车路轨扭曲,自来水管破裂,电线杆拦腰截断,市区到处喷水起火,整个市区陷于烈焰之中,消防队束手无策,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这次地震使市区2.8万栋房屋付之一炬,丧生6万余人,财产损失50亿美元。

由此可见,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将是各国进入21世纪的一项十分艰巨的重大任务。

  城市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中国一些城市已取得一些成绩,但并不能轻视,不少城市地质灾害还十分严峻,甚至成为制约城市发展和影响经济改革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不能把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繁荣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志,应当看到经济的增长需要消耗各种资源和能源,需要大规模工程建设,需要大片的土地资源,需要付出生态环境的代价。

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的地质灾害,如何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和远景发展目标,如何发展城市的国民经济和人口控制的措施,如何防治城市地质灾害和城市的合理布局,如何协调传统发展模式和现代化持续发展模式,如何控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良化城市生存空间,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城市地质灾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首要灾种,影响整个城市的全面发展,制约国民经济的增长,需要我们科学地对城市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及危害程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认真的分析,根据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现状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特点,提供综合整治城市地质灾害的策略。

二 中国城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危害

  中国是一个正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和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城市化进入新的高潮。

这一时期,城市的数量与人口都有很大的增长,一大批工商发达的小城市迅速崛起,第三产业上升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与此同时,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和城区面积的扩大,使中国城市地质灾害日益突出,已成为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城市地质灾害已受到“黄牌”警告,目前中国城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以下九种类型。

  1.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是地壳任何一部分快速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地球内部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人们的感觉或通过仪器能够觉察到的地面运动。

地震是城市面临的第一大天灾,强烈的地震不仅会造成大面积房屋倒塌、工程设备破坏、人畜伤亡、交通阻断,而且时常伴随生成山崩地陷、诱发火山、海啸、泥石流以及城市火灾等一系列次生灾害。

20世纪以来,至少有35个国家的数百个大城市遭到地震灾害的严重破坏。

如美国的旧金山和安科雷奇,日本的东京和横滨,中国的唐山和包头,墨西哥的墨西哥城等。

自1949年10月至1990年底,中国发生8级以上地震3次,7—7.9级地震50次,6—6.9级地震303次,6—5.9级地震1521次,因地震造成人员伤亡28万,受伤76.5万,其中唐山地震死亡和伤亡人数分别占到此期间的86%和21%。

从1988年起,中国又进入第5个地震活动高潮期,根据国家地震局灾害防御司提供的数据,90年代中国将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并需警惕发生8级地震的可能。

根据1990年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我国Ⅶ度以上的地区面积达312万km2,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3%,有45%的城市(包括城镇)位于Ⅶ度和Ⅶ度以上地震区内。

北京、天津、西安、兰州、太原、包头、海口、呼市等均在Ⅷ度的高危区域范围内,由于地震有很大的隐蔽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故在极短时间内造成极大损失。

我国权威部门将邢台地震、唐山地震、通海地震列为中国十大重大灾害事件,唐山地震列为众灾之首。

其中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6秒,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7.8级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区,震源深度11公里,极震区烈度为11度,地震共死亡24.2万人,重伤16.4万余人,其中市区死亡15万人,全家震亡者7218户,分别占市区人口和户数的18.4%和45%,震坏公产房屋1043万m2,全市供水、供电、通讯、交通、医疗等生命工程全部破坏,五座大中型水库被震坏,6万眼机井淤沙,农田水利设施破坏……整个震区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人民币。

和世界其它国家相比,40多年来我国城市地震死亡总人数和一次最高死亡人数均居世界各国之首,死亡人数约占全世界死亡人数的60%。

我国地震灾害虽然发生频率不高,如果一旦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损失极大(见表2)。

一些城市被毁之后,需要数十年的恢复,一些文物古迹荡然无存,损失无法计算,成千上万家庭被毁,更加深了人们心灵上的伤痕。

表2   我国部分城市地震灾害统计(1966—1990年)

日 期

震级

死亡人数(人)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死亡率

直接经济损失率

1966-02-05

东川

200

0.2

2.6×10-7

1.1×10-4

1966-03-08

邢台

7983

10

1.6×10-5

5.2×10-3

1970-01-05

通海

15621

0.2

1.9×10-5

8.6×10-5

1975-02-04

海城

1328

8.1

1.4×10-6

2.7×10-3

1976-07-28

唐山

242769

100

2.6×10-4

3.4×10-2

1989-10-18

大同

17

3.7

1.5×10-8

2.3×10-4

1989-11-20

重庆

3

1.5

2.6×10-9

9×10-5

1990-04-26

共和

119

2.0

1.0×10-7

1.1×10-4

  2.崩滑流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是世界上城市危害比较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它仅次于地震灾害。

危害惨重,分布广泛,且历史悠久。

这几种灾害具有相同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它们常常在同一区域或地区相伴而生,因此常把这三种灾害归为一类,它属于外动力地质灾害或外动力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圈灾害。

城市崩泥流灾害对人类具有多种危害,主要包括:

导致人员伤亡、破坏城镇、矿山、企业、学校、铁路、公路、航道、水库等各种工程设施,破坏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特别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城市处于崩滑流灾的包围之中,近几十年来,中西部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崩滑流发展范围、频率和强度均达到历史最高阶段。

据初步调查,全国有灾害性泥石流沟1.2万条,滑坡数万处,崩塌数千处,1949—1996年共发生崩滑流灾害4600次,其中造成严重损失的达1001次。

1970年1月云南7.0级地震时,极震区内曲江右岸高大—曲江间昆阳群板岩破损带内连片崩滑,该处岩体结构破碎,裂隙发育,更由于附近曾大爆破施工,地震时最大崩塌体积达100万m3。

1974年昭通发生7.1级地震,极震区内手扒崖发生巨大的山崩、崖顶高出河谷800m,由二叠系厚层灰岩构成,岩体内发育有与坡面走向接近的一组节理面,地震时岩体顺层向河谷中塌落,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1955年8月18日,陕西宝鸡市区的卧龙寺车站发生规模巨大的滑坡,滑坡体积3350万m3将铁路基和铁轨向南推出110m。

陕西韩城市电厂在1982—1985年发生了7次大滑坡,构成一个母子式复合型大滑坡,并有多层滑坡动性,其体积在1000万m3以上,电厂建筑物出现变形和破坏,严重威胁电厂安全。

铜川市有10多处滑坡,对铜川市企业生产和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危胁。

兰州市区黄茨滑坡自1968年以来,刘家峡水库移民迁居黄茨居住与耕种,近10余年多次出现滑坡,造成公路中断,渠道被毁,水管断裂,农田废耕,人员伤亡等损害,1984—1989年发生滑坡9次,年均1.5次,1990—1995年发生22次,年均3.67次,呈逐年上升趋势,仅1992—1995年的6次滑坡造成6人死亡,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有109户居民被迫搬家,损失耕地100hm2。

云南云阳县城面积只有5.7km2,却隐藏75处滑坡,其中一半处于不稳定状态,全城1万人口,竟有0.42万人居住在滑坡上,1989年1月的一起滑坡,造成6000万元经济损失,整个县城被迫搬迁。

崩塌、滑坡发育地区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固体物质来源,滥采石料,不仅将大量废石、废土堆积在河床中,而且又产生新的崩塌、滑坡,为形成泥石流增加人为条件,植被减少造成的水土流失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介质条件。

兰州市西固区陈官营南洪水沟,多年来发生较大泥石流7次,平均17年一次,1953年7月20日的泥石流淹没耕地70hm2,1964年7月20日,8月12日和19日又三次泥石流,尤其是7月20日夜间的泥石流冲去沟口,漫入排洪沟后,冲进工人住宅区,将20余栋平房冲坏和淹没,百余人伤亡,淹没陈官营火车站,淤埋铁路3.36km,还将与铁路平行的公路冲毁,使40hm2农田废弃。

  3.地面变形灾害

  地变形灾害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地面裂缝,广泛分布于城镇、矿区、铁路沿线,地面沉降活动始于本世纪20年代,但当时只限于沿海个别城市,50年代以后明显发展,70年代急剧发展,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妨碍城市建设的重要环境问题。

中国目前发生地面沉降活动的城市达70余个,明显成灾有30余个,最大沉降量已达2.6m,这些沉降城市有的孤立存在,有的密集成群或继续相连,形成广阔地面沉降区域或沉降带,目前沉降带有6条,即:

沈阳—营口;天津—沦州—德州—滨州—东营—潍坊;徐州—商丘—开封—郑州—上海;上海—无锡—常州—镇江;太原—侯马—运城—西安;宜兰—台北—台中—云林—嘉义—屏东。

西安地裂缝活动主要受隐性断裂、构造地貌、承压水头下降值及地面沉降量四大因素影响,目前已确定的地裂缝共10条,受地下水开采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其活动速率远远大于作为控制它活动的临潼——长安断裂平均活动速率3.98mm/年,具有超常活动性质,据监测资料统计:

西安地裂缝垂向活动速率为5—35mm/年,最大达56mm/年;引张速率2—10mm/年,左施动速率1—3mm/年,地裂缝经过之处地面开裂建筑物破坏严重,地下供水输气管道屡屡错断,直接经济损失达6000万元。

在大同机车工厂的地裂缝造成的危害极大,使工厂苦不堪言,在长约1公里的地裂缝地段,因破坏不能住人而被迫拆除的楼房已达2300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在该市电建公司机运站至煤田115地质队约1.3公里长地裂缝地段内,受到严重损坏的楼房有11幢,平房7幢,总建筑面积达2万m2,严重破坏房屋,其墙体多处出现裂缝或倾斜,地面和门窗变形,基础墙错断,加固楼房钢筋抽弯,穿过道路的地裂缝,使路面张裂变形,虽然张裂变形较小,但路面失去完整和平坦,变形破坏宽度可达10多米,一些地下管道被错断。

在我国,造成城市地面塌陷的原因大体上有两个方面:

①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引起的塌陷;②表面岩溶活动引起的塌陷。

我国煤矿开采以平峒斜井,竖井等井下作业为主,开采量占原煤总量的95%,采煤工作面顶管理绝大部分采用陷落法,由于采空区顶板失去支撑,使原有的断裂、裂隙进一步扩展,造成顶板岩石断裂、冒落,引起地表裂缝、沉陷、坍塌。

全国因采煤地表发生沉陷、坍塌面积38万hm2,其中有240余处最为严重。

如淮北矿区塌陷面积1.2万hm2,开滦1.1万hm2,阳泉0.6万hm2,焦作0.52万hm2,徐州0.5万hm2,平顶山0.3万hm2,铜川0.3万hm2,地下采煤形成沉陷塌陷,不仅对地表造成破坏,而且直接威胁矿区范围内城市交通、邮电、水利设施安全。

抚顺东西长30km,南北宽2—3km的街道因地下采煤,市区有60%沉陷,迫使许多企事业单位搬迁和大规模加固,经济损失达3亿元。

黑龙江七台河市,老城59%面积出现塌陷,造成287个机关、企业单位,16个学校及15万人遭受重灾,损失在1亿多元。

由于抽取地下水源,无锡市1964—1982年就下沉了900mm,苏州市1965—1983年间下沉760mm,常州市1979—1983年间下沉380mm,嘉兴市在15年也下沉600mm,这些数据还不包括近10几年下沉量。

上海地面沉降的历史更长,幅度更大,上海地面沉降累计达2.63m,天津塘古达2.60m,上海的地面沉降导致黄浦江、苏州河防汛墙降低,码头、仓库被毁,桥下净空减少,建筑物出现裂缝,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下降,地面沉降的结果使这些城市在地形上成为漏斗状洼地,不利于降水排泄。

苏、锡、常地区1991年的梅雨量并没有超过1954年,但市区出现大面积进水,究其原因,地面沉降是一个重要原因,近十几年来,上海市因地面变形灾害经济损失高达50亿元人民币。

  4.开挖工程灾害

  我国工矿企业的发展与建设,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城市,这些城市一般地处山区,地形多杂。

如抚顺、大庆、鞍山、七台河、石咀山、唐山、阳泉、平朔、大同、晋城、白银、包头、攀枝花、韩城、神府、铜川、徐州、焦作、平顶山和义马等。

在这些城市周围的矿产资源开发和遂道等工程建设中,经常发生突水、突泥、冲击地压、冒顶、煤瓦斯突出、煤层自燃、井巷热害、矿震等灾害,由此造成人员伤亡,设备和工程毁坏、资源冻结。

初步统计,1949—1990年共有600个矿区或矿井发生突发性矿井灾害事件3万余次,造成人员伤亡有1.4万余次。

解放以来矿井突水事故1300次,造成重大损失95次。

1984年6月2日,河北省开滦范各庄矿2171工作面遇到规模巨大的岩溶陷落柱(高280m,体积达61.78万m3),使奥灰岩溶水突入井巷,最大突水量达2053m3/分,21小时零1分钟即将年产300万t的煤矿全部淹没,突水之后,矿区水位大幅度下降,矿区失去供水能力,此次突水灾害损失达3.76亿元(当年价格),治理费用2.33亿元,影响产煤865万t,成为世界采矿史上罕见特大突水事故。

冲击冒顶也广泛发生各类矿井和隧道等地下工程之中,煤矿最为严重,1949—1985年全国煤矿近40多年来发生破坏性冲击地压1842次,其中重大灾害事故30次以上,典型的冲击地压矿井每年发生灾害10—25次,平均每产100万t煤发生20—24次。

1988年11月26日7时40分,黑龙江鹤岗矿务局峻德矿区发生特大冒顶事故,死亡10人,伤1人,经济损失8万元,间接损失5万元。

1950—1992年,在全国1775个煤矿井中有250个矿发生1.6万次瓦斯突出事故,经济损失20亿元,约占世界瓦斯突出事故的40%。

我国煤矿发生煤瓦斯突出事故10万余次,仅1984—1995年的10余年间,造成经济损失100余亿元。

1991年4月21日16时,山西洪洞市三交河203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致使井下7000多米巷道支护严重遭受破坏,通风设施全部被毁,多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

煤田自燃和煤矿井下自燃主要发生在北方,它是指煤田埋藏浅,含量高的煤层和干旱地区干燥煤层发生的煤炭自然灾害。

新疆的煤田自燃面积及年燃煤量最大,88个产煤地就有42处着火,燃烧面积112km2,年损失煤1亿t,全国年损失3.5亿t。

  5.城市水污染灾害

  城市水污染灾害因废水(包括工业废水与生活废水)引起的城市水源的破坏、饮用水下降、工业用水奇缺的现象。

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物进入城镇周围的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使水面和水体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水体的使用价值。

近年来我国对水环境治理虽然十分重视,并对数万个重点污染源加强了治理,水污染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些地方还在继续发展。

1996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503亿吨,内含有害物质达850万t,80%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全国82%的河流、湖泊受到污染,据我国七大水系重点评价河段统计,综合《地面水环境标准》,Ⅰ、Ⅱ类标准的占32.8%,符合Ⅲ类标准的占28.9%,属于Ⅳ、Ⅴ类标准的占38.9%,与1995年相比,七大水系的水质状况没有好转,水污染程度在加剧,范围也在扩大,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松花江、辽河、海河七大水系无一幸免,一半河段受到严重污染。

我国淮河流经河南、安徽、山东、江苏4省,如今普遍受到污染,每年排入淮河污水24亿t,淮河118条河段中,三类以上标准河段达110个,占58%,1993年枯水期污染严重,超标达82%。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在全国排名第六,昆明市就是以滇池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风景旅游名城,近10多年来,由于大量排入污水,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湖中已查明的有机污染物达72种,其中致癌、致畸形物质有12种,严重危害湖区周围居民身体健康。

全国城市地表水更不容乐观,污染达80%以上,在统计138个城市河段中,有133个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占总统计数的96.4%,属于超过Ⅴ类水质标准的有53个河段,属于Ⅴ类有27个河段,属于Ⅳ类水质的有26个河段,属于Ⅱ、Ⅲ类水质的有32个河段,分别占统计数的38.4%、19.6%、18.8%和23.2%。

地下水的形势也十分严重,据对27个城市地下水调查,属稍差、很差的就有21个,占78%。

与地表水污染程十分接近。

其中北京、天津、上海、沈阳、西安地下水硬度、矿化度和硝酸盐含量普遍上升,大大超过饮用水标准,加之我国国力有限,使污水处理跟不上经济发展形势之需。

而我国城市的污染水处理厂只有几十座,工业废水处理率只有17%,生活污水处理率不足10%,结果使中国淡水20%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的中小河流已成为污水沟。

水体污染中最严重的污染物是重金属污染和难分解的有机物两大类。

这类污染物含量高,难分解,不易排泄,并在体内易积累,污染水体的重金属有汞、镉、铅、铬、钒等,以汞的毒性最大。

镉次之,此外还有砷等。

重金属就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使人慢性中毒,中毒后极难治疗。

我国重金有色冶炼渣每年产生量为360万t,其中砷渣、镉渣、汞渣中含有的金属及化合物,进入水中不断自行降解,在污染体内积存,而镍渣致癌,铅渣中毒,每年随各种渣流失砷5000t,镉500t,汞50t,引发不少污染事故,第二松花江汞污染严重,已出现类似“水俣病”的中毒症状。

现代化学工业的高度发展,产生出了有剧毒的有机化合物,其中危害最大的有机氯化物和多环有机化合物被废弃之后可通过各种途径流入水体造成污染。

流入水体的城市生活污水和食品等工业废水中都含有磷、氮等水生植物生长繁殖所必须的营养素,在富营养化过程中,水体中大量藻类出现,并在表面水层形成一片片“水花”,形成的水花藻类有的带有恶臭,有的会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使水富营养化,水质不断恶化。

水电站和核电站将大量使用过的水温升高了的冷却水排入水体造成热污染,热污染对地面水体的水质和水生生物都有不利影响,水温升高能促使有毒物质的毒性加剧,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河道自净能力下降,以致水质变坏。

在石油的开采、储运炼制和使用过程中,排出的废油及外泄的石油对水域的污染造成石油漂浮水面形成极薄的油膜,阻碍水体复氧过程,抑制水中浮油生物的光和作用,以致水中溶解氧逐渐减少,另外,我国黄河在上游水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下游灌溉引水和城市供水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黄河下游的断流日趋严重,黄河1996年断流时间达136天,1997年断流时间则达160天,断流河长700km,约占黄河郑州以下总长90%,有专家断言“黄河将在下个世纪成为中国的内流河”。

  6.城市垃圾灾害(包括工业固体物)

  城市垃圾目前在国内外主要有两种:

一是生活垃圾;二是工业废弃物。

此灾害是指城市居民生活活动中和工业生产中废弃的生活垃圾、商业垃圾、维护及工业废弃物所产生的垃圾,由于人们的消费习惯与意识不同,垃圾的废弃量和构成也不同,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