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前处理作业及答案.docx
《原料前处理作业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料前处理作业及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料前处理作业及答案
绪论
1.解释下列名词或术语:
(1)棉纤维的初加工:
将籽棉上的纤维与棉籽分离的过程称为棉纤维的初加工,亦称轧棉。
(2)籽棉:
棉株成熟以后,摘采下来的带籽棉花称为籽棉。
(3)皮辊棉:
籽棉经皮辊轧棉机加工,除去棉籽以后的棉纤维称为皮辊棉。
(4)锯齿棉:
籽棉经锯齿轧棉机加工,除去棉籽以后的棉纤维称为锯齿棉。
(5)皮棉:
籽棉经过轧棉机处理,除去棉籽以后,称为皮棉。
(6)原棉:
皮棉被送进棉纺厂纺纱加工,是纺纱的原料,故称为原棉。
第一章纺织应用化学基础
§1.1高分子化合物
1.解释下列名词或术语:
(1)高分子化合物:
相对分子质量巨大,由一种或几种结构单元彼此以共价键重复连接而成的物质称为高分子化合物,也称高分子或高聚物。
(2)聚合度:
链节重复的次数称为聚合度。
(3)链节:
组成大分子的重复结构单元称为链节。
(4)单体:
能形成大分子中特定结构单元的低分子化合物称为单体。
(5)加聚反应:
由一种或几种不饱和低分子化合物(单体)通过加成反应相互结合成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加聚反应。
(6)缩聚反应:
由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一种或多种单体互相缩合成为高分子化合物,同时析出其他低分子物质(如水、氨、醇、卤化氢)的反应,称为缩聚反应。
(7)构型:
所谓构型,是指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在空间排列的方式。
(8)等规度:
高分子化合物中有规高聚物所占的比例称为等规度。
(9)构象:
由于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形态称为构象。
(10)结晶度:
结晶部分在整个聚集体中所占的百分数。
(11)侧序度:
所谓侧序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的分子间键能或氢键数。
(12)取向:
高分子化合物中,大分子链、链段或晶体结构沿外力方向做有序排列,这一过程称为取向。
(13)蠕变:
蠕变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较小的恒定外力作用下,高分子材料的形变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的现象。
(14)应力松弛:
在保持高分子材料形变一定的情况下,高分子化合物内部应力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衰弱的现象称为应力松弛。
2.试述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特征。
(1)巨大的相对分子质量
(2)异常的多分散性:
又包括相对分子质量的多分散性、结构和组成上的多分散性、原子与原子团的排列方式多样化。
3.自由基加聚反应和离子型加聚反应有何不同?
答:
(1)链的引发:
自由基加聚反应——单体在外界因素(引发剂或光、热等)的影响下变为自由基,当自由基与单体作用生成单体的游离基而使链引发;离子型加聚反应是——由催化剂所产生的正离子或负离子与单体作用而进行反应的。
(2)增长链:
自由基加聚反应是——每个增长中的分子链都是自由基(链端都带有未成对的电子);离子型加聚反应是——每个增长中的分子链都是正离子或负离子。
(3)链的终止:
自由基加聚反应是——双基结合终止或双基歧化终止;离子型加聚反应是——最后链与一个负离子或正离子结合而失去电性变为中性分子,导致链的终止。
4.何谓柔顺性?
影响柔顺性的因素有哪些?
链状大分子在分子内旋转的情况下可以卷曲收缩,可以扩展伸长,从而改变其构象的性质,称为柔顺性。
影响大分子柔顺性的因素主要是主链因素、侧链因素和外界因素。
主链因素包括主链的组成及主链的长短两方面。
侧链因素包括侧链取代基的体积大小、极性强弱以及取代基的数量等。
外界因素中主要是温度。
9.无定型线型高聚物在不同温度下可呈现哪几种物理状态?
这与高聚物分子的热运动有什么关系?
归纳高分子化合物三种力学状态的特点。
无定型高分子化合物在所受外力作用不变的情况下,会随温度的变化呈现玻璃态、高弹态和黏流态3种不同的力学状态。
玻璃态:
温度很低时(低于
),分子的热运动更加微弱,克服不了分子间作用力的“束缚”。
这时无论是链节的热运动或整体的热运动都很微弱,因而表现出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性质。
高弹态:
整个大分子还不能移动,但分子热运动的能量足以克服内旋转阻力,链段不仅可以转动,还可以发生部分移动,大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力降低。
粘流态:
当温度继续升高(超过
)时,分子的热运动能量超过了大分子链间的结合力,分子链间可以产生相对位移。
玻璃态:
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只能引起键长、键角的变化,形变很小(0.01%~0.1%),且形变与所受外力大小成正比。
失去弹性变得硬而脆。
高弹态:
在外力作用下容易沿受力方向从卷曲状态转变成伸直状态,发生很大的形变(100%~1000%),外力释放后又可回复原态。
粘流态:
当受外力作用时,高分子化合物会像液体一样发生粘性流动,产生很大的形变,外力释放后,形变也不能恢复。
12.高分子化合物为什么先溶胀后溶解?
影响溶解的原因是什么?
聚合物溶解时先溶胀的原因是:
(1)聚合物卷曲的形状能提供溶剂分子扩散进去的空间;
(2)溶剂分子较小,扩散速度较快,在聚合物扩散至溶剂中引起它溶解之前,溶剂分子已扩散到聚合物分子间引起它的溶胀。
由于高分子的长链分子量大,所以当把高聚物浸入溶剂中时,高聚物不是马上溶解,其溶解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是分子量小、扩散速率快的溶剂分子向高聚物中渗透,使高聚物体积膨胀,即溶胀。
然后才是高聚物分子向溶剂中扩散,溶解。
这就是说,在高聚物的溶解过程中,要先经过溶胀阶段,然后才能溶解。
在高分子化合物的溶解过程中,必须考虑三种作用:
即溶质与溶质分子间的力、溶剂与溶剂分子间的力,溶质与溶剂分子间的力。
前两种都有阻止溶解过程发生的作用,而后一种则是起促进溶解发生的作用。
对于不同的高分子化合物和不同的溶剂,它们之间的这三种作用相对大小不同,因而产生了不同的溶解情况,有些高分子化合物的就不能完成溶解的全过程,而只能进行到溶剂化或溶胀阶段。
14.高聚物的机械性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
(1)聚合度:
聚合度越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高分子化合物的机械性能就越强,但当聚合度增加到400以上时,此种关系就不显著。
这是因为随着聚合度的增大,结晶度相应就减小。
(2)结晶度:
高分子化合物结晶度越大,分子排列越整齐,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强,机械性能越好。
(3)分子间力:
若高分子化合物中具有极性基团,就能增强分子间的作用力,因而能显著地提高机械性能。
§1.2糖类化合物(碳水化合物)
1、解释下列名词或术语:
(1)旋光性:
光学活性物质能使偏振光的振动平面旋转的性质称为旋光性。
(2)比旋光度:
在一定波长的光源和一定温度下,某光学活性物质以1mL中含有1g溶质的溶液,放在1dm长的盛液管中测出的旋光度。
(3)手征性:
像左手和右手那样具有互为实物和镜像关系,又彼此不能完全重叠的特性,叫做“手征性”或手性。
(4)手征性碳原子:
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凡是和四个不相同的原子或基团相连的碳原子,都叫做手征性碳原子(不对称碳原子)。
(5)对映异构体:
互为实物和镜像关系的不同构型分子,叫做对映异构体,简称对映体。
(6)苷羟基:
D-(+)-葡萄糖氧环式比开链式多一个手征性碳原子(C1原子,半缩醛碳原子),这个手征性碳原子叫做苷原子,它所连接的羟基叫做苷羟基。
2、构象与构型有何区别?
试举例说明。
区别:
构象是由于单键的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中原子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而构型则是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构象的改变不需打破化学键,而构型的改变必须断裂化学键。
两种构型之间不能互相转化
两种构象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3.糖类化合物是如何分类的?
它们的结构与性质有何不同?
糖类化合物根据它能否水解和完全水解后生成单糖分子的多少,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单糖、低聚糖和多糖。
(1)单糖
单糖是最简单的、不能水解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
单糖的物理性质:
无色结晶;有甜味;有吸湿性,在水中溶解度很大,稍溶于醇,不溶于有机溶剂如醚、氯仿和苯等;除丙酮糖外,单糖都有旋光性,大多数有变旋光现象。
单糖的化学性质:
单糖分子中的醇羟基显示醇的一般性质,例如成酯、成醚等。
单糖水溶液中开链式和氧环式的互变平衡混合物,当受到不同试剂进攻时可以不同形式参与反应,既可按开链式结构发生反应(与斐林试剂、托伦试剂反应、成脎反应等),又可氧环式发生反应(成苷反应)。
(2)低聚糖
水解后生成几个分子单糖的糖类称为低聚糖。
结构上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形成苷的方式结合而成的。
低聚糖的性质,以二糖为例:
二糖物质性质类似于单糖,如能结晶,易溶于水,有甜味,有旋光性。
还原性二糖具有单糖的化学性质,有变旋现象,能成脎,能被斐林试剂、托伦试剂等氧化。
而非还原性二糖不具备这些化学性质。
(3)多糖
水解后生成很多个分子单糖的糖类称为多糖。
由很多单糖分子通过苷键结合而成的。
多糖在性质上与单糖、低聚糖不同,一般无甜味、无还原性。
无变旋现象,大多数多糖不溶于水。
4.试写出D-(+)-葡萄糖的氧环式结构,为什么开链式结构解释不了D-(+)-葡萄糖的变旋光现象?
开链式结构的比旋光度是+52.5°,比旋光度不会发生变化。
而氧环式结构有两种异头物。
通常得到的葡萄糖结晶是α-(+)-葡萄糖,用其新配制的溶液测定的比旋光度为+112°由于一部分α-(+)-葡萄糖通过开链结构转变成了β-(+)-葡萄糖(比旋光度为+19°),所以比旋光度下降。
随着二者的继续相互转化,α-异构体含量继续减少,所以比旋光度继续下降,直到达到动态平衡,比旋光度才不再改变,此时混合物的比旋光度是+52.5°,即发生变旋光现象。
5.淀粉与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有何不同?
结构:
纤维素是葡萄糖单元通过β-1,4-苷键互相连接而成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结构中不存在支链。
而淀粉中的直链淀粉是由葡萄糖单元通过α-1,4-苷键连接生成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
支链淀粉是由葡萄糖单元构成的带有许多支链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既有α-1,4-苷键,还有α-1,6-苷键。
溶解性:
纤维素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
直链淀粉难溶于水,支链淀粉可溶于水。
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酸的作用:
纤维素中苷键在酸的水溶液或高温水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断裂,生成水解纤维素(部分水解)。
直链淀粉在酸催化下水解,直链淀粉生成麦芽糖和D-(+)-葡萄糖。
在酸催化下水解,支链淀粉除生成麦芽糖和D-(+)-葡萄糖外,还生成异麦芽糖。
碱的作用:
纤维素对碱的稳定性较好,但在浓碱及高温的作用下,纤维素长链分子中的羟基与碱作用生成碱纤维素。
碱对淀粉的作用随温度而异,在室温与低温下,碱能被淀粉吸收,使淀粉颗粒膨胀,促进糊化,(糊化温度降低),使淀粉浆粘度升高及溶解度增加。
当在高温下及氧存在时,碱能使淀粉分子中的苷键发生氧化而断裂,使淀粉浆粘度降低,还原性增加。
§1.3氨基酸和蛋白质
1.解释下列名词
(1)氨基酸:
羧酸分子中烃基的氢原子被氨基(—NH2)取代生成的化合物(分子中既含有氨基又含有羧基的化合物)称为氨基酸。
(2)内盐:
氨基酸分子内形成的盐叫做内盐。
(3)PI:
在氨基酸溶液中加酸或加碱(即调节溶液的pH值),使溶液中氨基酸的偶极离子浓度最大,阳离子和阴离子极少且浓度相等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以PI表示。
(4)肽:
氨基酸分子间的氨基和羧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产物称为肽。
(5)肽键:
氨基酸分子间缩水后相互连接的酰胺键(—CO—NH—)称为肽键。
(6)蛋白质:
蛋白质是由很多个α-氨基酸单位通过肽键连接起来的链状高分子化合物。
(7)角蛋白:
角蛋白是皮肤、毛发和指甲等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
是一种抗机械、抗化学刺激的蛋白质,存在于所有高等脊椎动物体中。
(或角蛋白系硬蛋白之一,是一类具有结缔和保护功能的纤维状蛋白质。
由处于α-螺旋或β-折叠构象的平行的多肽链组成不溶或微溶于水的起着保护或结构作用的蛋白质。
)
(8)氨基酸残基:
在多肽链中的氨基酸,由于其部分基团参与了肽键的形成,剩余的结构部分则称氨基酸残基。
(9)渗析:
在水溶液中,大多数蛋白质因为分子量过大,不能透过一般的半透膜,而低分子的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盐则能透过半透膜,借此可使蛋白质与低分子化合物或无机物分离。
利用半透膜可以分离、提纯蛋白质,这种方法称为渗析法。
(10)盐析: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NH4)2SO4、Na2SO4、MgO4、NaCl等]后,就可以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称为盐析。
2.蛋白质的组成单元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可以区别氨基酸和蛋白质?
蛋白质的组成单元是α-氨基酸。
缩二脲反应可以区别氨基酸和蛋白质。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碱和少量硫酸铜稀溶液就生成紫色配位化合物;而氨基酸不能发生这个颜色反应。
5.为什么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以两性离子存在,总净电荷为零,这样的蛋白质颗粒就无电荷间的排斥作用,容易凝集成大颗粒,因而最不稳定,溶解度最小,易沉淀析出。
第二章表面化学及表面活性剂
§2.1表面化学
2.在瓶中装有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油和水),用力振荡后可使油和水混合均匀,但静止后仍会自动分层,这是为什么?
油和水经过剧烈的搅拌后,一种液体在另一种液体中分散成细小液滴,界面面积dA很大,根据公式dG=σ·dA,自由焓dG很大,处于不稳定状态。
自由焓dG下降的过程是体系自发进行的过程。
两相间界面张力σ不能改变时,只能通过减小dA而减小自由焓dG。
而当油和水分层时,界面面积最小,所以这一过程是体系自动进行的过程。
3.导致表面现象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表面层中物质的分子与系统内部分子所受作用力不同。
6.试用液体的曲面附加压力的观点来解释为什么液体在毛细管中形成凹液面时,液面会在毛细管中上升,而在毛细管中形成凸液面时,液面会下降,如果不是毛细管,则液面不上升也不下降。
当液面为凹形时,表面张力的合力指向液体外部;表面压力大于内部压力,P附方向与外部压力P方向相反,因此,P附将液体引进管内一定高度,使上升至液柱压力与P附相等时为止。
当液面为凸形时,表面张力的合力指向液体内部。
内部压力大于表面压力,P附方向与外部压力P方向相同,因此,P附将液体在管内下降一定高度,使下降的液柱压力与P附相等时为止。
若液面是水平的,则表面张力在同一平面上,当平衡时,沿周界的表面张力互相抵消,合力为零。
此时液体表面内外的压力相等,而且等于表面上的外压P0;所以当不是毛细管时,液面不上升也不下降。
§2.2~§2.4表面活性剂部分
3.表面活性剂是采用怎样的形式存在于水中?
为什么?
极稀溶液:
相当于纯水的表面张力,即刚开始要下降表面张力时。
在浓度极低时,空气和水的界面上还没有聚集很多的表面活性剂,空气和水几乎还是直接接触着,水的表面张力下降不多,接近于纯水状态。
浓度稍有上升:
相当于表面张力急剧下降部分。
此时只要再稍微增加少许表面活性剂,它就会很快地聚集到水面,使空气和水的接触面减少,从而使表面张力按比例地急剧下降。
与此同时,水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也三三两两地聚集到一起,互相把疏水基靠在一起,开始形成胶束。
表面活性剂浓度逐渐升高:
水溶液表面聚集了足够量的表活性剂,并毫无间隙地密布于液面上形成所谓单分子膜。
此时空气与水完全处于隔绝状态。
表面张力曲线停止下降,即水平状态,如再提高浓度,则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就各自以几十、几百地聚集在一起,排列成疏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的胶束。
浓度已大于临界胶束浓度时:
水溶液表面已形成了单分子膜,如再增加表面活性剂,只能增加胶束数量。
胶束和单个分子相反,并不具有活性,仅仅作为与吸附层相平衡的一种包含有表面活性剂的聚集体。
因此表面张力已不再下降。
5.表面活性剂具有哪些性质,如何通过它的结构特征来说明这些性质?
性质:
界面吸附、定向排列、胶束生成。
表面活性剂是两亲分子,当两亲分子溶解于水中时,首先它的分子就被水所包围,其疏水基团一端被水分子排斥,亲水基团一端被水分子所吸引,且吸引力大于排斥力。
表面活性剂分子所以能溶于水。
就是因为其亲水基团与水的吸引力大于疏水基团与水的排斥力。
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为了缓和其疏水基与水的排斥作用,它的分子就得不停地转动,通过两个途径以达到稳定状态。
第一个途径是把亲水基留在水中,疏水基伸向空气;另一个途径是使分子间的疏水基相互靠在一起,尽可能地减少疏水基和水的接触面积,第一种途径就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吸附于水面(或其他界面)而形成定向排列的单分子层;而第二种途径就是在水中形成胶束。
第三章天然纺织纤维的物理机械和化学性能
2.简要分析酸对纤维素纤维的作用,并说明在应用酸对纤维素纤维处理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纤维素在酸溶液,特别是强无机酸溶液作用下都会发生水解作用,使纤维素大分子断裂。
苷键对酸液的作用是不稳定的。
纤维素水解后,致使聚合度下降。
如果在完全水解下,最终纤维素分子的所有苷键全部断裂,完全转化为D—(+)-葡萄糖。
酸是纤维素水解的催化剂,它能降低苷键的活化能,因而水解速度快,特别是强无机酸的影响更为明显。
随着纤维素水解程度的增大和聚合度的降低,纤维素制品的性质也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如碱溶性增高、吸湿性改变以及纤维材料的综合力学物理性能显著降低(如强度及延伸性下降,纤维的耐疲劳性能恶化)等。
因此在应用酸对纤维素纤维处理时,应正确掌握与控制用酸的工艺参数(酸的种类、温度、浓度和时间)。
3.简要分析碱对纤维素纤维的作用,并说明在应用碱对纤维素纤维处理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一般来说,由于苷键对碱的作用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在常温下,稀碱溶液对纤维素是不起什么作用的。
纤维素与浓碱作用时,使纤维素发生化学变化、物理化学变化和结构变异。
其化学变化就是生成新的化合物——碱纤维素;其物理化学变化就是润胀和溶解,使纤维素变得富有弹性和丝光,另外,可使纤维素中的低聚合度部分发生溶解,从而提高了纤维素分子量的均一性,改善了它的力学物理性质;纤维素的结构变异是指大分子中的葡萄糖基环之间的相互位置发生改变。
纤维素经浓碱溶液处理后,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碱纤维素并发生溶胀作用。
纤维素溶胀后,其内部大分子间的横向连接削弱,分子链的定向性受到破坏,最后使纤维素的结构变得比较疏松(经洗涤和干燥后),无定形区增大,结晶度下降。
天然纤维素原来的结晶度约为70%,但经浓碱溶液处理后,结晶度降为40%~50%。
由于碱纤维素结晶度下降,无定形区增大的结果,使纤维素的吸附性能和化学反应能力发生变化,也使纤维素纤维的力学物理性能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综合起来包括:
(1)碱纤维素的吸水能力比天然纤维素大。
(2)碱纤维素对染料的吸附能力比天然纤维素增大,因此,改善了纤维的染色性能。
(3)碱纤维素对各种化学试剂作用的稳定性降低,即提高了它的化学反应能力。
(4)碱纤维素的弹性增大,延伸性增加,而强力则可能降低。
应用碱对纤维素处理时,应注意碱的种类、浓度、时间等因素,防止纤维素受到破坏。
4.写出纤维素大分子各基团可能发生的氧化反应。
在应用氧化剂对纤维素纤维处理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纤维素的氧化主要发生在纤维素大分子内葡萄糖基环中的羟基上。
由于葡萄糖基环中的羟基有两种,即伯羟基和仲羟基,它们的性质不同,因此,氧化反应的历程和产物也各不相同。
在氧化剂的作用下,不同的醇羟基可产生不同的纤维素氧化产物。
(1)伯羟基可氧化成醛基(—CHO),也可以氧化成羧基(—COOH)。
(2)仲羟基可氧化成酮基,也可以氧化为醛基并使基环开裂,或者在几种氧化剂的联合作用下,将氧化仲羟基所生成的醛基继续氧化为羧基。
一般来说,氧化纤维素对我们是不利的,应该尽量防止或减少它的产生。
例如在苎麻化学脱胶工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碱液煮练时宜采取较大的浴比,使麻束浸没于碱液面之下,不与空气直接接触;
(2)使用压力锅煮练时,应先将压力锅中的空气排出后再行加压煮练。
一方面可减少和防止氧气与麻的接触,另一方面可提高碱液温度,有利于提高煮练麻的质量;
(3)使用一定量的还原剂,用以保护纤维素不被氧化。
通常在煮练碱液中加入Na2SO3、NaHSO3等阻氧化剂;
(4)应用漂白工艺时,应注意正确选择与掌握漂白的工艺参数。
7.麻纤维的主要组成成分有哪些?
哪些成分是属于多糖类的?
其各成分的含量大约在什么范围?
麻纤维的主要组成成分:
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物质、木质素、脂肪蜡质、水溶物、灰分等。
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物质属于多糖。
化学组成成分
苎麻
新疆亚麻
甘肃大麻
黄麻
罗布麻
新疆荨麻
广西剑麻
纤维素(%)
73.59
70~80
51.90
57~60
40.82
46.50
70.30
半纤维素(%)
13.29
12~15
20.18
14~17
15.46
19.08
5.98
果胶物质(%)
4.04
1.43~5.70
5.18
1.0~1.2
13.28
8.31
2.50
木质素(%)
1.19
2.5~5
14.90
10~13
12.14
8.03
17.70
脂肪蜡质(%)
0.54
1.2~1.8
1.52
0.3~0.6
1.08
2.26
0.55
水溶物(%)
7.35
3.6~5.9
6.32
0.6~1.4
17.22
15.82
2.97
灰分(%)
3.53
0.7~1.3
5.8
0.5~1.5
3.82
5.98
1.22
8.纤维素纤维的伴生物有哪些?
简述半纤维素、果胶物质、木质素的定义、化学组成及其主要性能。
纤维素的伴生物包括半纤维素、果胶物质、木质素、蜡质、灰分、微量成分等。
(1)半纤维素:
能溶于2%的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多糖类物质称为半纤维素。
化学组成:
属多糖类物质,与纤维素结构相似,但其相对分子质量却比纤维素低得多。
根据水解时所生成糖基的不同,半纤维素可分为以下几种:
A.多缩戊糖类半纤维素:
包括多缩阿拉伯糖、多缩鼠李糖、多缩木糖等。
B.多缩已糖类半纤维素:
包括多缩半乳糖、多缩甘露糖、多缩葡萄糖等。
C.多缩糖醛酸类半纤维素:
是由糖醛酸聚合而成的多糖物质,如半乳糖醛酸(即果胶酸)、葡萄糖醛酸、甘露糖醛酸等。
主要性能:
很容易溶解于热的或冷的稀碱溶液中。
半纤维素中的低分子部分能溶于水,高分子部分能为酸水解。
(2)果胶物质:
果胶物质是由含有糖醛酸基环的一种混杂链构成的高分子物质。
主要成分:
果胶酸及其衍生物。
还有与之共生的其他许多糖类物质。
果胶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半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要高得多。
是一种具有酸性的混杂糖,
主要性能:
半乳糖醛酸甲酯即果胶酸甲酯,对水具有良好的可溶性,因此这种果胶又称为可溶性果胶。
不溶性果胶,俗称生果胶,不溶于水,但它对酸和碱的作用稳定性较低,可溶于高温碱液中。
(3)木质素:
木质素属于芳香类化合物,其构造单元为苯核,上面有由三个碳原子构成的侧链,属于苯丙烷的衍生物。
主要成分:
构造单元为苯核,上面有由三个碳原子构成的侧链。
木质素结构单元上除含有相当量的甲氧基外,还有羧基、羟基、羰基及双键等存在。
主要性能:
用各种方法分离出来的木质素,有些具有可溶性,例如碱法、醇解法和醋酸木质素等;有些则不具有可溶性,如硫酸、盐酸木质素等。
易与氯起反应,生成氯化木质素。
易受氧化剂的作用而裂解。
高温碱液中可以溶解木质素。
对无机酸作用的稳定性是相当高的。
第四章化学纤维的物理机械和化学性能
2.涤纶的学名是什么?
写出涤纶的化学结构,根据涤纶的结构,说出其特点?
如何提高涤纶的染色性能?
涤纶的学名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
由于加工后聚酯纤维分子链比较挺直,大分子链之间呈有规则的交替排列,因此纤维的分子结构比较紧密,取向度高,结晶度一般为60%左右。
聚酯纤维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较大的,经加工后,结晶度、取向度较高,这就决定了聚酯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
一般聚酯纤维的强力仅稍次于聚酰胺纤维,但它的干湿度强度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