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3039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考试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考试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考试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类,“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属于暗喻。

B.大多数情况下,方位名词用在其他名词性词语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或范围。

如:

“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C.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事物发展变化的词,叫作动词。

如“走”“想念”“出现”“能够”“回去”都是动词。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赐教”“赐复”属于谦辞,“家严”“家慈”属于敬辞。

2.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告罄(qìng)坍(tān)塌踉(liàng)踉跄跄妇孺(yú)皆知

B.重荷(hè)面颊(jiá)头晕目眩(xuàn)迥(jǒng)乎不同

C.蛮横(hèng)褪(tuì)尽味同嚼(jiáo)蜡引颈受戮(lù)

D.契(qiè)机驽钝(dùn)歇(xiē)斯底里睡眼惺忪(sōng)

3.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其中主人公是一位干瘦的老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归田园居》(其三)这首诗叙事、抒情相结合,以平淡自然的诗句描写了诗人在农村的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保持自己的清高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终生隐居的意愿。

C.雨果是法国作家,他愤怒谴责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并焚掠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敬意和同情。

D.《阿长与<山海经>》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七件事,刻画了一位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的保姆形象。

4.选出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A.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修改:

在“能”和“用”之间加“否”)

B.为发展数字经济,使得市政府决定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共同举办博览会。

(修改:

删掉“使得”)

C.“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美化和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和校园环境。

(修改:

“美化”和“增强”调换)

D.建国七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

(修改:

将“改革”换成“改变”)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2)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3)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4)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5)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6)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7)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8)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9)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墙壁白色。

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

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而到各种花开的时节,却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10)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5.阅读第

(1)、

(2)段,请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6.第(3)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3)段加点的“绝大部分”能否删去?

为什么?

8.第(3)、(4)、(5).(6)段顺序能否互换?

为什么?

阅读《家有香椿树》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有香椿树

林清玄

①我在市场里看到有人卖香椿,一大把十元,简直有点欣喜若狂,立刻买了三把回家,当天晚上就做了香椿拌面、香椿炒蛋、炸香椿,吃的时候自己都觉得好笑,感觉自己就像得了相思病,不,是“香椿病”。

②说起香椿,它给人的味觉是很难形容的,它的香气强烈而细致,与一般的香菜,像芫莱、芹菜、紫苏,大为不同,食之风动,令人心醉,香椿与一般香菜更不同的是,一般香菜多为草本,香椿树却是乔木,可以长到三四丈高,如果家里种有一棵香椿树,一年四季就都有香椿可吃。

③我对香椿的感情是从小就培养出来的。

我们以前在山上的家,屋后就有几棵极高大的香椿树,树干笔直,羽状复叶树形和树叶都非常优雅,是非常美的树木。

④我的父亲独沽一味,非常喜欢香椿的气味。

他白天出去耕作,黄昏回来的时候,就会随手摘一些香椿的嫩叶回家,但是偏偏母亲不喜欢香椿的味道,所以父亲时常要自己动手。

他把香椿叶洗净,剁碎,加一点油,加一点酱油,撒在热气腾腾的面上,抄起筷子拌一拌,就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⑤最简单的做法,是把香椿剁碎了放在酱油里,不管蘸什么东西吃,那食物立刻布满了香椿的强烈的气息。

次简单的做法,是用香椿叶来炒蛋,美味远非菜脯蛋、洋葱蛋可比。

或者是用蛋和面粉裹香椿叶下锅油炸,炸得酥黄香脆,可以当饼干吃。

或者,以香棒拌豆腐还有复杂一点的就是以香椿叶子包饺子、包子、粽子,香气宜人。

⑥我受了父亲的调教,自小就嗜食香椿,几乎有香椿叶子,什么东西都吃得下了。

而香椿树那种独一无二的气味,也陪伴了我的童年。

那高大的香椿树每到初夏,就会开出一簇簇的小白花,整个天空就会弥漫着一种清香,然后,结果了,果熟裂开了,香椿树带着小翅膀的种子就会随风飞到远方。

⑦自从到台北以后,就难得品尝到香椿的滋味了,所以每次回乡下,我总会设法去找些香椿来吃。

有一年,我住在木柵的兴隆山庄特地向朋友要来两株香椿树的幼苗种在院子。

香椿树长得有一人高,我偶尔会依照父亲的食谱,摘香椿叶来试做,滋味依然鲜美,从前那遥远的记忆浮现在眼前。

⑧后来我搬家了,也不知道院子里那两株香椿树变成什么样子了,会像故乡的香椿树那样长到三四丈高吗?

会开花吗?

种于也会飞翔吗?

⑨有一次读庄子的《逍遥游》,说道:

“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

”所以香椿树应该是很长寿的。

由这个典故,以香椿有寿考之征,所以古人称父亲为“椿”,称母亲为“萱”,唐朝牟融有诗说“堂上椿萱雪满头”,是说高堂的父母已经白发苍苍了。

⑩父亲过世之后,我也吃过几次香椿,但每次,那强烈的气息都会给我带来悲情,使我想起父亲,以及他手植的香椿树。

他常说:

“香椿是很上等的木材,等长好了,我们自己砍下来做家具。

”一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他也没有砍过一棵香椿树。

我以前一直以为是香椿还没有长好,现在才知道那是感情的因素,八千年为春秋,那是永远也长不好了。

但愿,父亲在极乐世界,也会有香椿拌面可以吃。

⑪端午节的时候,我路过松山的永春市场,看到有人在路边卖“香椿粽子”,便买了几个来吃,真有一点父亲的味道。

唉!

吃香椿粽子的时候,我决定了,将来如果有一个庄园,屋前屋后我都要种几棵香椿树。

9.作者在文中两次写到“家”有香椿树,请简要概述。

10.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把香椿叶洗净,剁碎,加一点油,加一点酱油,撒在热气腾腾的面上,抄起筷子拌一拌,就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开篇即交代自己对香椿的喜爱与迷恋,以此引出对爱吃香椿的父亲的回忆。

B.第②段将香椿的气味与香菜、芫菜、芹菜、紫苏等进行比较,突出其香味难闻。

C.第⑧段在内容上表达作者搬家后对香椿树的不舍,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D.文章引用庄子《逍遥游》和唐朝牟融的诗句,是为了凸显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E.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以“香棒”为线索,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12.文末“我决定了,将来如果有一个庄园,屋前屋后我都要种几棵香椿树”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雨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图于心,街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优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①谓侍臣曰:

“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数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

“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①上:

指唐太宗。

②傥:

倘若。

1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管夷吾举于士(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_)

(3)病虽愈(________)

(4)四夷俱服(________)

(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__)

14.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15.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

乙文开头运用比喻又有何作用?

任选一处简要分析。

16.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四、句子默写

17.默写填空。

(1)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

(4)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牧《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生于优惠,死于安乐》中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古诗词鉴赏。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8.诗歌题目中的“次”的意思是_______,整首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1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蕴含了什么人生哲理?

六、语言表达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①1930年夏天,31岁的闻一多在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的盛邀下,出任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

这年招生考试时,闻一多拟了《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和《杂感》两个作文题,考生可任选其一。

②有一个考生一口气把两个题都写了出来。

其中《杂感》只有一句话:

“人生永远追寻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看了这篇一句话的作文,闻一多连声叫好,当即给了98分。

而平时能入他“法眼”的作文少之又少,给60分就算不错了。

③然而,这个作文成绩独占鳌头的考生却给校方出了难题:

他的数学考分竟然是零。

按照规定,这样的学生理所当然要被沟汰。

然而,闻一多力排众议,硬是把这个名叫臧克家的学生领进了大学校门。

④闻一多在破格录取臧克家的时候,一定想起了自己当年投考清华大学的经历。

在大多数科目成绩惨不忍睹的情况下,他唯独作文拔了头筹,并因此受到主考教师的赏识和力挺,最后顺利地进了清华。

当年的际遇成就了闻一多的学识和慧眼。

(选自张以瑾《闻一多慧眼识得臧克家》,有删改)

阅读材料,简要回答闻一多破格录取臧克家的原因。

七、作文

21.请根据下面所提供的学生作文《特别的收获》的开头(即材料一)和结尾(即材料二),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展开充分而合理的想象,补写出中间的内容。

材料一:

下午放学后,李明同学按照事先的约定,来到了班主任王老师的办公室。

材料二:

带着这样的感受,李明向王老师道别,离开了办公室。

他边走边想,今天过得真有意义,我从中获得了特别的、在课堂上得不到的收获。

要求:

(1)开头结尾的两段文字照抄材料所给的原文即可;

(2)补写的部分要与所提供的开关结尾合理衔接;(3)全文的字数不少于500字;(4)不要在文中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对比阅读

1、

四、句子默写

1、

五、诗歌鉴赏

1、

六、语言表达

1、

七、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