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南省淇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2945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南省淇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河南省淇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河南省淇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河南省淇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河南省淇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南省淇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docx

《届河南省淇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南省淇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南省淇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docx

届河南省淇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

淇县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2小题,42×1.5=63)

1.费孝通说: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

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

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

2.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的汤因比赞叹:

“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

……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

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

”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A.历代忠君报国的忧患意识B.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

C.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D.儒家学说倡导的伦理道德

3.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

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D.为巩同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4.1950年1月6日,北京市军管会颁发布告,宣布:

(1)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兵营。

现在此项地产权,因不平等条约之取消,白应收回。

(2)此项地产上所建之兵营及其他建筑,因地产权收回所发生之房产问题,我政府另定办法解决之。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政府执行的外交方针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

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

这种民主形式指的是

A.村民自治B.政协会议C.民族区域自治D.人民代表大会

6.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类社会有三种好的国家形式和三种不好的国家形式,它们一一对应,分别是:

君主制和暴君制;贵族制和寡头制;共和制和暴民的统治。

若以掌权者人数的多寡来区分,那么君主制和暴君制是一个人的统治;贵族制和寡头制是少数人的统治;共和制和暴民的统治是多数人的统治。

试问18世纪的英国是什么政治制度

A.君主制B.共和制C.寡头制D.贵族制

7.《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张: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

”由此可见,张謇认为

A.实现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

B.兴办实业是实现富国御侮根本之道

C.中国应该农、工、商业同步发展

D.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

8.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

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B.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C.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作问题D.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9.英国启蒙文学家笛福曾经说:

格拉斯哥城是“大不列颠最清洁、最美好、结构最好的城市之一……1818年格拉斯哥的魅力消失了……1839年,它被称为存在如此大量的肮脏、犯罪、痛苦与疾病的地方”。

导致格拉斯哥魅力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1825年经济危机爆发B.1836年宪章运动

C.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D.工业革命带来负面影响

10.学者彭慕兰在《大分流》中提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美洲新大陆殖民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欧洲胜出。

作者意在强调

A.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议会制度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必然因素

B.中国从西汉时期开始用煤,历史悠久,可以进行工业革命

C.西欧兴起有偶然性,市场扩大与煤的利用是西欧胜出的关键

D.煤的利用与社会结构、社会分工、整个生产力的发展阶段脱钩

11.“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和纺织工业中引入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A.工厂制组织形式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机器大工业生产D.工业城市生活方式

12.《国家强盛之道:

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

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这一发展轨迹

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C.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D.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13.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到:

“现代的自然研究,和整个近代史一样,是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算起,这个时代,我们德国人由于当时我们所遭遇的民族不幸而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五百年代,但这些名称没有一个能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他认为这个时代应该是

A.“发现人”的时代B.“信仰自由”的时代

C.“理性”时代D.“科学”时代

14.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都创造了不同类型的辉煌灿烂的文明,这种不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地理环境的不同:

中华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而希腊文明产生于蓝色的海洋

B.公民素质的不同:

古代中国人的参与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远远落后于古代希腊

C.政治制度的不同:

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而古代希腊实行民主制度

D.经济制度的不同:

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发达,而古希腊的商品经济发达

15.在傅乐成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有如下记载:

“东汉大约有八十年稍安的局面,其余时间的农民,莫不时时处于破产沦亡的危机之中。

贫民最多的时代,尤以东汉为甚。

根据史籍记载,东汉诸帝,无一不忙着赈济贫民……”材料主要反映了东汉

A.国家税源枯竭B.农民赤贫化的程度加深

C.政府无力从事农村救济事业D.国家的经济结构被破坏

16.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材料论述的是宋代出现的

A.街市B.坊市C.夜市D.草市

17.有学者说:

“中国的丝绸工业具有长期发展的历史,技术比较进步,成本比较低廉,产量比较丰富,所以中国产品能够远渡太平洋,在西属美洲市场上大量廉价出售,连原来独霸该地市场的西班牙丝织品也大受威胁。

由此可知,在近代西方工业化成功以前,中国工业的发展,就其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来说,显然曾经有过一页光荣历史。

”这页“光荣历史”最有可能属于

A.黄河中下游平原B.太湖流域C.海南岛D.东北平原

18.《广东省垣并各乡居民晓谕英夷示》中这样写道:

“为尔等抗拒天兵。

强进内河……目下尔等私行诈术……於香港则冀取租粮,於定海则奸淫妇女,种种不法,罪恶贯盈,我等兆民,岂肯坐视。

”材料中“广东省垣并各乡居民”“岂肯坐视”的原因是

A.《南京条约》等条约签订B.英军烧杀淫掠的罪行

C.民族觉悟的空前高涨D.国家主权的大量丧失

19.从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开始,西方殖民者走遍全球,凡海水所及之处,几乎均有他们的踪迹,直至19世纪末世界终于被瓜分完毕,其势力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为止,全球化初具雏形。

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表现出来的最大特性是

A.无限的扩张性B.统治的残暴性

C.极端的掠夺性D.竞争的激烈性

20.《全球文明史》中写道:

“在1914年的前不久,一位欧洲银行家试图推测欧洲主要国家的稳定前景,以便可以为将来进行明智的投资。

他选择了3个帝国:

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

到1920年,他所有的赌注都失败了。

因为他选择的3个国家都全部或部分地解体了。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一战前的欧洲

A.银行家投机、投资极端谨慎以避免损失

B.民主思想并没有充分地深入民心

C.帝制不符合当时欧洲发展的时代潮流

D.保证国家稳定的前提是强有力的君主

21.“阿拉伯之春”,又称“阿拉伯的觉醒”,是指自2010年年底在北非和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和其它地区的一些国家发生的一系列以民主和经济等为议题的社会运动。

这场运动从突尼斯开始,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波及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国,阿尔及利亚、约旦等其他阿拉伯国家乃至非阿拉伯国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稳坐江山数十年之久的政治强人和独裁者如多米诺骨牌般接二连三地倒下。

导致这场运动出现的因素有:

①两极格局结束之后,世界力量对比失衡

②这一地区战略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重要

③美、俄、中等世界大国的插手和争夺

④这一地区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突出

A.①②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2.胡适指出,“……评判的态度含有几种特别的要求:

(1)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2)对于古代遗传下来的圣贤教训,要问‘这句话在今天还是不错吗?

’(3)对社会上糊涂公认的行为与信仰,都要问‘大家公认的,就不会错了吗?

人家这样做,我也该这样做吗?

”材料中胡适强调的是

A.对古代制度的彻底否定B.对事物的评判要依据现状

C.不很相信存在过的事物D.对事物怀疑、质疑的态度

23.“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该观点体现的主要精神是

A.自由主义B.人文主义C.人道主义D.理性主义

24.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出:

“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箅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兰大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

”这表明他

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D.转变救国探索方略

25.民国初期政体变化频繁,时而实行总统制,时而实行责任内阁制,但是政局依然动荡不已,这说明

A.先进的政治制度始终超前于落后的政治文化

B.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C.立宪派势力在制宪活动中作用举足轻重

D.西方列强为维护其在华利益不断干涉中国革命

2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说道:

“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

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铁等。

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

”这段话揭示了中国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B.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D.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

27.“存天理灭人欲,它本来是理学思想中一种卓越的自我修养,属于精神的领域,现在却成为面对广大民众的一种现实的社会伦常,沦落为扼杀人性的软刀子。

”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理学的理论缺陷B.理学的教条化

C.理学的逐渐落伍D.理学的官方化

28.“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与永恒的。

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再者,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主人和统治者,这就是上帝,因为他是这一法律的制定者、颁布者和执行者。

”材料要表达的是

法律是自然的客观体现

好的法律是永恒不变的

好的法律必须排除民族性

对法律要秉持信仰精神

A.

B.

   C.

D.

29.1789年,法国通过了《人权宣言》,有历史学家这样解释“宣言”二字:

“有意模仿国王诏书中的神圣程式”,通过“诉诸普遍原则,诉诸神授,而赋予人民主权以以往君主行为才有的神圣色彩”。

这一解释表明《人权宣言》的颁布

A.从君权神授走向了民权神授B.彻底否定绝对的君主制

C.按卢梭的理想实行直接民主D.推动革命迅速走向高潮

30.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

 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

 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

31.明代学者王夫之称唐朝后期出现了“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的局面,其含义为(

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B.经济重心南移改变政治格局

 C.大运河改变南北经济格局D.西北边防与东南海防的并重

32.中国风水学主要包含三大原则:

天地人合一原则、阴阳平衡原则、五行相生相克原则。

在我国古代将天地人合一原则最早上升为理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是(  )

A.老子B.董仲舒C.范缜D.王夫之

33.“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

夫曰共举之,则其分际又非甚远于民,而不下侪于民也。

……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上述材料中体现的观点及其在中国最早的倡导者应该是(  )

A.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B.主权在民,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D.民主科学,资产阶级激进派

34.“在言语上,中国人受方块汉字的局限,不能向多音节发展,而单音节必然产生大量的同音字,大量同音字的汉字,只宜于用来书写,不适合用来宣读,而佛经是需要向听众宣读的。

形势促使他们改用白话文外,又必须在音调上补救。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

A.佛教为汉文注入新鲜血液B.佛经是白话文体的主要源泉

C.中国方块汉字具有局限性D.汉文化需要外来文化充实

35.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

”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B.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

C.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D.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

36.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37.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称“这里还有其他一些人(希腊人)………讲铸造出充满生机的铜像,造的比我们高明………在法庭上比我们更加雄辩,………但是,罗马人,你记住,你应当用你的权威统治万国。

这将是你的专场,你应当确立和平秩序。

”对此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罗马人有着自己的法律和政治成果B.罗马人的艺术和哲学成就胜与希腊人

 C.罗马人比希腊人更擅长运用政治权威D.希腊人有着突出的艺术和哲学成就

38.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说: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与其哲学思想相似的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沦是

A.“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B.“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C.“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D.“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39.有些日本人认为:

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

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40.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

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41.作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大连人刘长春逃离伪“满洲国”于1932年成功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据其日记记载:

“七月二十九日。

四时抵达洛杉矶码头。

侨胞数千来作热烈欢迎……由美国警察机器脚踏车队领导保护,行人车马,为之驻足。

”次日,“二时半,世界运动会(奥运会)开幕,巍巍中华以第八位入席……国旗飘处,观众莫不表示欢迎。

”与之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由于美中结成盟国、中国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B.当时中国人可在上海观看奥运会电视转播

C.作为中华民国奥运选手出征打破日本阴谋

D.奥运会刺激美国经济迅速增长

42.在中国古代婚姻中,男子往往凭借一纸休书就可以结束一段姻缘,但休书也要遵循“七出”和“三不去”(一是有所取无所归,二是与更三年丧,三是前贫贱后富贵)原则,“三不去”可以看作是对“七出”的限制。

这表明当时( 

A.夫为妻纲的伦理下女性毫无人权可言

B.古代婚姻制度下女性命运完全取决于男子

C.“三不去”原则一定程度上捍卫了女权

D.“七出”和“三不去”并存体现了男女平等

 

二、非选择题(43题12分,44题16分,45题13分,)

4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知识分子一方面大胆张扬个性,追求个性解放,另一方面大胆批判和反抗儒家的传统道德,阮藉与嵇康的行动最为怪诞,蔑视礼法也最彻底。

阮至孝,但其母死了,他听说后“不辍如故,”继续下棋,在母亲下葬的时候,他“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

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废顿良久”。

……当司马昭以“无益于今,有敗于俗,乱群惑众”的罪名杀害嵇康的时候,嵇康临行车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大义凛然,与封建礼教的“君让臣死臣不敢不死”分庭抗礼的英雄豪气,令汉代儒生望而生畏。

——张忠《魏晋玄学——中国古代思想解放的重要一页》

材料二: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

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让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陈独秀《敬告青年》

(1)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的第二个思想大解放时代,依据材料一,概括其“思想大解放”的主要表现。

(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呼吁"自主自由之人格”的社会背景。

(6分)

 

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一:

牙行是市镇经济结构的中枢,操纵市镇经济的运作:

“市中贸易,必经牙行,非是,市不得鬻,人不得售”;举凡“花、布、柴、米、纱。

下及粪田之属,皆有牙行,类皆领贴开张”。

在这一时期(明中后期)的中国与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国的贸易中,中国以出口生丝、丝织品、瓷器等为主,进口少量土特产,明显的出超,葡、西、日等国商人不得不以大量白银支付贸易逆差,于是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

成为这一时期中外贸易的显著特点。

——樊树志《晚明史》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

时人有诗:

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

(4分)

 

(2)根据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4分)

 

(3)材料三反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1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45.(16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科举与宋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八股取士,以宋儒注解的四书五经命题,作文要仿古人语气替圣贤立言,采用特定的格式,八股取士并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既要考知识又要考智力和悟性。

……考试有严密的程序,考官入院,提调官和监事官立即封锁内外门户,不得擅自出入。

嘉靖以后,会试也要搜检。

考生所带考具均有规矩,如帽用单毡,鞋用薄底,砚台不得过厚等等,以防夹带。

开考后有巡倬官负责巡逻监督。

考生交卷时由受卷所登记收缴,转送弥封所编号密封,再送誊录所朱笔誊抄,对读所对读朱墨二卷核对无误,将朱卷交同考官分房阅卷。

同考再向主考荐卷,均要写出评语。

名次确定后在公堂上调入考生原作墨卷对照字号,确定名单发榜。

殿试则较为简单,只有一场,收卷后同样弥封编号,交读卷官评定高下,报皇帝钦定名次,送内阁填写皇榜公布。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

(4分)

 

材料二:

清人赵翼写《廿二史札记》,讨论到元朝末年的情况,其中有一个标题叫“元末殉难者多进士”。

元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少数民族统治了汉族。

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进士居多。

……有一个元代的汉族人在著作中说,他发现:

金代《登科记》里的这些进士,在金朝快被蒙古灭掉的时候,很多都成为死难烈士,为金效劳都是汉族的。

同样南宋也是这样,文天祥是状元;还有真德秀、陆秀夫这些人,都是进士,是同榜进士。

包括明朝末年,也是这样。

———《光明日报》(2011年11月24日)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宋以后朝代末年“殉难者多进士”?

(6分)

 

材料三:

1855年英国文官制度刚刚建立时的试题,考试内容均为数学、法律、政治、国际关系等学科学问。

———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为什么西方国家在借鉴中国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文官考试制度。

(4分)

 

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试卷答案

二、非选择题(43题12分,44题16分,45题13分,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2点4分)

(3)观点:

以农为本、以商为末。

(1分)影响:

强化了自然经济,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成为导致中国被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之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4分)

45.答案13.

(1)(6分,每点2分)

①采用八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