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治高血压病十七个秘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2889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中医治高血压病十七个秘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名中医治高血压病十七个秘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名中医治高血压病十七个秘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名中医治高血压病十七个秘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名中医治高血压病十七个秘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中医治高血压病十七个秘方.docx

《名中医治高血压病十七个秘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中医治高血压病十七个秘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中医治高血压病十七个秘方.docx

名中医治高血压病十七个秘方

名中医治高血压病十七个秘方

治高血压病秘方(17首) 

20.1八味降压汤 

【来源】周次清,《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何首乌15克,白芍12克,当归9克,川芎5克,炒杜仲18克,黄芪30克,黄柏

6克,钩藤30克。

 

【用法】每日1剂,先将药物用适量水浸泡1小时左右,煎两次,首煎10~15分钟,以

只留药物的易挥发成分;二煎30~50分钟文火。

煎好后将两汁混合,总量为250~300毫升,

日分2~3次服用,饭后2小时左右温服。

 

【功用】益气养血,滋阴泻火。

 

【方解】高血压病的病因不一,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营血亏损,

血行不畅。

故治以益气养血,滋阴泻火为法。

本方系根据日人大敬节之经验方“八物降下

汤”化裁而来。

因而方用首乌、白芍、杜仲养其阴血;川芎、当归行其血滞;阴血滋润有

赖于阳气的温煦,故用黄芪益气配阳以助阴;“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以和

之”。

黄柏、钩藤之用意就在于此。

诸药合用,使肾有所滋,脑有所养,肝有所平,从而

达到肝养风熄、血压得降的目的。

 

【主治】凡表现为阴血亏虚、头痛、眩晕、神疲乏力、耳鸣、心悸等症状的原发性高

血压病、肾性高血压以及更年期综合征,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均可用本方治疗。

 

【加减】伴失眠、烦躁者,加炒枣仁、夜交藤各30克,栀子9克;便稀苔腻、手足肿

胀者,加半夏9克,白术12克,泽泻30克;大便干燥加生地30克,仙灵脾18克;上热下寒、

舌红口干、面热、足冷加黄连、肉桂各5克。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20.2益心健脑汤 

【来源】周次清,《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黄芪30~60克,葛根15~30克,丹参20~40克,生山楂9~15克,桑寄生15~

30克。

 

【用法】每日1剂,将上药用适量水浸泡30分钟左右,煎两次,取汁共300~400毫升,

日分2~3次温服。

 

【功用】补气活血,益心健脑。

 

【方解】心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原理较为复杂,但患者多为老年人,其病机主要为“气

虚血瘀”。

本方以“益气活血”为宗旨,方中黄芪、葛根、桑寄生以益气为主;丹参、生山楂、

川芎活血为辅,取其“气不虚不阻,血得气而不滞”之意。

 

人体是一个气血相依,脏腑相关的有机整体,心脑血管气虚血瘀之病变会影响到整体

机能,同时也是整体病变在局部的反映。

如“心舍脉,其主在肾”,“肝藏血,心行之”,“食

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精。

”因此,本方在“益气活血”的宗旨下,既着眼于

整体机能,又考虑到局部病变,力求达到整体与局部统筹兼顾的治疗目的。

在补气药中,

黄芪补心肺之气,葛根升脾胃之气,桑寄生益肾气;在活血药中,丹参活心血,生山楂消

中积,川芎行肝血。

诸药合伍,益诸脏之气,活一身之血,使气旺血活,心脉得通,脑以

得养,从而达到益心健脑之功能。

据现代药理研究,以上诸药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心脑血管,

增加血流量,降血脂、降血压以及抗心律失常的功能。

 

【主治】高血压病、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以及心律失常、高血脂等心脑

血管疾病。

 

【加减】主要根据病证的变化和兼证的多少而进行相应的加减。

如出现畏寒肢冷,加

桂枝6克,炮附子9克;出现口干、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阴虚证,加麦冬12克,生首乌15

克;体倦,神疲、气短等气虚证明显者,加党参30克,五味子6克;血瘀气滞疼痛明显者,

加香附12克,元胡9克;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5克,夜交藤30克。

 

本方在用量上,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如气虚明显者,补气药可用大量,活血药用小

量;如久病体弱或初病患者,可先从小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

总之要使药物主次分明,

剂量适中,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疗效】经用本方治疗冠心病336例,临床取得显著疗效,其中心绞痛显效率53%,总

有效率87%;心电图显效率30%,总有效率63%,同时,对高血压显效率53%,总有效率94%;

高血脂显效率42%,总有效率77%。

 

20.3黄精四草汤 

【来源】董建华,《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黄精20克,夏枯草、益母草、车前草、豨莶草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平肝补脾,通络降压。

 

【方解】高血压属中医眩晕病症,多由脾肾不足,肝阳偏亢所致,为虚实挟杂之症。

本方以黄精益脾肾、润心肺;夏枯草清肝火、平肝阳;益母草活血,车前草利水,豨莶草

通络。

诸药相配,能补脾、平肝、通络以降血压,宜于脑血管硬化、肾病水肿兼有高血压

者,用之皆宜。

本方药少功著,效果非凡。

 

【主治】眩晕、手麻、肿胀兼有高血压者。

 

【疗效】临床屡用,多获良效。

 

20.4养血降压汤 

【来源】史方奇,《益智健脑效验方精选》 

【组成】生牡蛎(先煎)、珍珠母(先煎)、桑椹子各30克,白芍24克,木防己、黄芩、菊

花各12克,刺蒺藜15克,地骨皮20克。

 

【用法】每日1剂,上药中以生牡蛎、珍珠母加水先煎30分钟后,再加入预先浸泡30

分钟的余药同煎20分钟,每剂煎3次。

然后,将3次煎汁混合,于早、中、晚饭后各服1次。

 

【功用】平肝潜阳,泻火宁心。

 

【方解】原发性高血压病Ⅱ期,因血压持续升高,心、脑、肾已有器质性损伤,临床

表现除头痛,眩晕外、常有记忆力减退,头昏眼花、耳鸣、失眠、心悸、夜尿频数等心、

脑、肾功能减退之表现。

辨证属肝肾不足、肝阳上亢者颇多。

方中以生牡蛎、珍珠母平肝

潜阳;黄芩、地骨皮、蒺藜、菊花、清肝泻火;白芍、桑椹子柔肝养阴;又加入有祛风、

除湿、消肿作用的木防己以去痰浊,调气机。

诸药配伍为用,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泻火、

柔肝养阴之功。

用之临床,对高血压确有良效。

 

【主治】原发性高血压病Ⅱ期,症见头昏、头痛、心悸、目昏、耳鸣、记忆力减退、

夜尿频数、失眠等。

 

【加减】如头昏易怒者,加夏枯草30克,天麻12克;失眠者,加生龙骨30克(先煎),

茯苓15克;目涩尿频者,加枸杞子、山茱萸各15克;肢麻肉惕者,加地龙12克,川芎2克。

 

【疗效】曾将本方制成冲剂,治疗高血压82例,总有效率66.7%。

本方作用缓和而持

久,服药后血压缓慢下降,但停药后药效维持时间较长。

 

20.5调络饮 

【来源】王乐善,《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桑寄生、生地、丹皮、白芍、黄芩、菊花各15克,夏枯草30克,杜仲、牛膝、

桑枝、桂枝各15克,生石决明30克(先煎),甘草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用】调和脉络,降压清眩。

 

【方解】缓进型高血压,亦称良性高血压,起病隐匿,病程进展缓慢,近半数病人可

无症状,血压增高常在体格检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得发现,少数病人则突然在脑血管

意外(中风)时发现,由此可见本病与血脉直接相关。

故方中以桑寄生助筋骨、益血脉;生

地平血逆;丹皮和血凉血而生血;白芍泻肝火,和血脉;黄芩养阴清热;菊花治头目眩晕;

夏枯草补肝血,除虚烦;杜仲益精气,坚筋骨,久服轻身耐老;牛膝益肝肾,强筋骨,引

诸药下行;桑枝久服终身不患偏风;桂枝调和营卫;生石决明久服益精轻身;甘草通经脉,

利血气,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有益血脉,平血逆,凉血生血,补肝血,益精气,调和营卫,

养阴清热之效,使阴平阳秘,血脉调和,尤适合于缓进型高血压病。

 

【主治】缓进型高血压病。

症见头晕、目眩,甚则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恼怒而加剧,

脉象弦数有力,严重时手足麻木。

 

【加减】手足麻木加黄芪30克。

 

【疗效】临床屡用,对本病确有一定疗效。

 

20.6双降汤 

【来源】赵尚久,《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黄精、首乌、桑寄生、泽泻各20克,菊花10克,生山楂、草决明、丹参、豨

莶草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补益肝肾,行滞通脉,泄浊洁腑,降脂降压。

 

【方解】本病多责之于肝肾阴亏、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肝风内动,血压升高,而

肾气不足,蒸化无力,脾失健运,精化为浊,痰浊入血,久必成瘀,浊瘀交着,痼结难解,

又可导致血脂升高。

故方中以首乌补肝肾,益精血,除风眩;黄精“补诸虚,止寒热,填

精髓”(《本草纲目》)。

而且本品“平补气血而润”(《本草从新》),其性偏走,与首乌合用,

能使精中生气;菊花、草决明平肝潜阳,以降肝气之上逆。

四药合用,标本同治,效果较

佳。

且经药理研究证实,以上四药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豨莶草祛风除湿、利筋骨,本品

凉燥搜风通络,燥湿行血,且能入肝肾,养阴血,平降气逆,治疗内外风皆宜;泽泻甘寒,

《本经》载其“消水,养五脏,益气力”,《主治秘诀》谓本品“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

消水肿”;山楂酸甘,“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健膈,消血痞气块。

”(《日用本草》)述之泽

泻,其利湿化浊之力虽逊,而活血通脉之力尤盛,本品活血和络,消痰化浊,善治瘀浊闭

络,以其味酸甘,善化阴气,配泽泻、豨莶草活血而不伤阴,泻浊而不伤正。

实践证明,

此三药确有降压消脂等多种药理作用。

更用丹参活血,与山楂相伍达行气解郁活血,斡旋

阴阳之功。

桑寄生与首乌、黄精相伍达补肝肾、固精气之效。

诸药相伍,补中有行,补而

不滞,固而不涩,行而不散,共奏补益肝肾、行滞通脉、泄浊洁腑、降脂降压之功效。

用于肝肾阴虚、瘀浊阻滞之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效果颇佳。

 

【主治】高血压、高脂血症,常见头痛头晕、颈胀、腰酸肢软、四肢麻木等症,属中

医眩晕、头痛范畴。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

 

20.7治高血压方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组成】川芎12克,菊花20克,地龙10克,川牛膝15克,夏枯草30克,地骨皮15克,

玉米须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平肝清热、通络止痛。

 

【方解】方中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菊花疏风明目;地龙平肝熄风;川牛膝活血

祛瘀;夏枯草清肝散风;地骨皮清泄肝热;玉米须平肝泄热;川芎配菊花、夏枯草、玉米

须、地骨皮,则清肝祛风之力更强;牛膝引火下行;加地龙则祛风之力更著。

 

【主治】因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脉眩实等证。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著。

 

20.8柔肝熄风方 

【来源】潘兰坪,《新编经验方》 

【组成】生地、熟地、天冬各9克,玉竹15克,黑芝麻12克,钩藤9克,白菊花6克,

鲜莲叶20克,羚羊角0.5克,苦丁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熄风、滋阴益血。

 

【方解】本方用菊花、羚羊角、钩藤、苦丁茶清肝热、熄肝风;地黄、天冬、玉竹、

芝麻滋肝益肾,“此养肝体,佐以清肝用法,阴虚火浮之头痛最宜,即偏正头痛风可治。

叶案所谓育阴和元阳、柔润内风者此也”。

 

【主治】阴虚火浮之头痛、偏正头风。

可用于阴虚阳亢、血压上升引起的头痛。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20.9熄风汤 

【来源】吴颂康,《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地龙12克,槐米20克,川芎、僵蚕各10克,白蒺藜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平肝、潜阳、熄风。

 

【方解】方中地龙通络、镇痉、降压;槐米清热凉血、解痉降压;川芎活血行气、散

风降压;僵蚕止痉熄风;白蒺藜平肝疏肝降压。

合而为方,加减化裁,对各种类型的高血

压,均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主治】肝阳上亢,可用于高血压病。

 

【加减】在用熄风汤时,常加青葙子30克,昆布20克,对降压有明显的效果。

肝肾阴

虚,风火相煽,加山栀、丹皮、钩藤、黄芩、茜草根各9克;气阴亏虚,筋脉失养,加黄

芪12克,丹皮9克,防风6克,桑枝12克,二至丸;痰湿至络,熄风汤合黄连温胆汤;阴虚

凡有胸痹症者,可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妇人冲任失调,引起高血压,可合二仙汤。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20.10柔肝熄风汤 

【来源】赵金锋,《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枸杞子、杭菊花、夏柘草各12克,桑寄生15克,刺蒺藜、何首乌各12克,全

当归9克,赤芍、白芍、大元参、怀牛膝各12克,净钩藤、广地龙各9克,珍珠母24克。

 

【用法】方中珍珠母一味,煎药时用炒布包好,先煎15分钟;再钩藤一味,煎药时要

后下,即头煎不下,二煎再下,两煎药汁兑在一起,约350毫升左右,分两次早、晚饭后

一小时温服。

每日1剂。

 

【功用】柔肝熄风、清热、降压、解痉。

 

【方解】眩晕一证(含高血压),中医认为无虚不晕、无风不晕、无热不晕、无痰不晕,

本方所治之眩晕,是属肝肾阴虚、肝阳偏亢、化热生风的高血压及中风先兆症。

方中枸杞

子、桑寄生、当归、白芍、制首乌滋补肝肾之阴,起滋水涵木作用。

菊花、钩藤、赤芍、

夏枯草、元参具有凉血、平肝清热、熄风解痉的功效;怀牛膝壮腰膝,并能引气血及浮越

之火下行;珍珠母平肝滋阳,安神定惊;刺蒺藜,地龙具有降压作用。

共同组成方剂,则

具有柔肝熄风、清热、降血压、解痉的作用。

 

【主治】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所致之眩晕(高血压、中风先兆),口干舌燥、

腰膝无力、头重脚轻之证。

 

【加减】语涩加寸菖蒲;有痰或舌苔微黄而腻,加鲜竹沥50毫升,先入药液中,分2

次服下;大便干,加炒决明子15克,也可泡开水当茶饮。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良好。

 

【附记】本方的特点是,补而不腻,清而不寒,行中有补,潜中有安,临床实践证明,

对上述类型的眩晕(高血压、中风先兆),效果良好。

临床验之,果如斯言。

 

20.11加减天麻钩藤饮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天麻9克,钩藤15克,珍珠母(先下)30克,菊花、龙胆草各9克,赤芍15克,

川续断9克,夏枯草、青葙子各15克,苦丁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平肝潜阳。

 

【方解】肝阳上亢,为有余之证,方用天麻、钩藤、菊花、夏枯草、龙胆草、苦丁茶、

青葙子平肝熄风;珍珠母镇肝定风治眩晕;川断补肾,引气下行。

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潜

阳之功。

方切病机,效果颇佳。

 

【主治】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病。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良好。

 

【附记】本方为印老“抓主症”之方,经常用之于临床,凡高血压见有头热足冷、头重

脚轻、面赤心烦者,类多用此,效果良好。

在高血压病中,此型最为多见。

 

20.12降压延寿汤 

【来源】吕志杰,《新中医》(11)1990年 

【组成】制首乌、生地、熟地、白芍、枸杞子、菟丝子、杜仲、桑叶、菊花、钩藤、

石决明、怀牛膝、丹参、丹皮、茯苓、泽泻(一般用10~15克,可重用15~30克,滋补药用

量应较大,其他药视病情而定,以中病为宜)。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滋阴平肝。

 

【方解】本病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上盛下虚,治以滋阴、平肝,视病情而有侧重,

再随证加减,以定方中用药之君臣佐使为治。

 

【主治】高血压病。

 

【加减】若血虚肝热者,白芍为君,加天麻、玄参、地骨皮等;肾虚有热者,生地为

君,加女贞子、旱莲草;肝肾不足,无热象者,若以肝虚为主,首乌为君;以肾虚为主,

熟地为君;肝阳上亢者,石决明为君,加生牡蛎、珍珠母;肝火较盛者,去首乌、枸杞子、

菟丝子等,而以丹皮为君,加黄芩、夏枯草、青葙子;火盛须用龙胆草、山栀子;大便燥

结加大黄;肝肾阴虚,肝阳化风者,去温阳、渗利,活血药,加鳖甲、龟板、阿胶、羚羊

角等滋阴清潜药;挟有血瘀者,以丹参为君,白芍易赤芍,酌加当归、川芎、鸡血藤、红

花、茺蔚子等;痰湿较盛者,去生地、熟地等,以茯苓为君,加陈皮、半夏、石菖蒲、远

志;痰湿化热,宜加竹茹、竹沥、栝蒌;脾胃虚弱者,则生地、熟地、首乌、牛膝等碍胃

滑肠之药应慎用,宜加党参、黄芪、白术;阴损及阳,阳气不足者,重用首乌、熟地、枸

杞子、菟丝子,并可加肉苁蓉、巴戟天、淫羊藿等;阳虚甚者,应加制附子。

对证用药:

如肢麻加豨莶草、桑枝;手颤加地龙、僵蚕;项强加葛根等。

辨病用药,具有“一举两得”

之功。

如首乌既养血,又降脂;钩藤既熄风,又降压;黄芩、夏枯草既清肝,又降压等。

 

【疗效】治疗87例,结果显效53例,有效25例,无效9例。

 

【附记】本方是在田乃庚教授指导下,拟定的治疗常规用药——延寿降压汤,运用于

临床,并随证加减,疗效满意。

 

20.13逍遥降压汤 

【来源】张文高,《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丹皮、栀子、黄芩、菊花(或野菊花)各12~15克,柴胡15克,白芍30克,茯

苓、钩藤、夏枯草各15克,当归9~12克,薄荷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肝解郁,平肝降压。

 

【方解】因高血压之肝郁化火者,多无脾虚之候,故方用黄芩、菊花、钩藤、夏枯草

以加强清肝泄火之力,以求尽速缓解症状,降低血压;柴胡用中等量,取其疏解之功效;

白芍用量大于柴胡,取其柔肝益阴,既监制柴胡辛散升发之性,又有预防火盛伤阴之意。

合而用之,共奏清肝解郁,平肝降压之功。

 

【主治】高血压病。

 

【加减】肝气郁滞者酌加香附、郁金或甘松;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或夜交藤;心悸明

显者加柏子仁或莲子心;头痛项强者加川芎、葛根;若有伤阳之象,证见两目干涩、口干

咽燥,加玄参、知母;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牛膝;浮肿者,加泽泻;肝阳上亢者酌加

代赭石,或生龙骨、生牡蛎。

 

【疗效】治疗33例,多为起病6年以内的早期高血压患者,总有效率为78.79%。

 

20.14三草汤 

【来源】刘渡舟,《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夏枯草12克,龙胆草6克,益母草9克,芍药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平肝、降压。

 

【方解】方用夏枯草清肝散结;龙胆草清泄肝经之火;益母草为厥阴血分之圣药,性

善行走,能行血通经;重用芍药,和营敛阴,缓急解痉;以甘草调和诸药。

合而用之,共

奏清热,平肝,降压之功。

故用之效佳。

 

【主治】肝火上炎型高血压病。

 

【疗效】治疗1例典型病例,对缓解高血压病头痛诸症效果颇为显著,且血压也有所

下降。

 

20.15黄石降压汤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炒黄芩9克,石决明、生西瓜子(打碎)各15~30克,夏枯草、桑寄生、元参、

干地龙各9~15克,黑芝麻12~15克,益母草9~30克,怀牛膝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滋阴潜阳,平肝熄风,降压。

 

【方解】引起高血压病之因甚多,概括起来,主要是下虚上实,即肝肾阴虚、肝阳上

亢或挟痰瘀所致。

又“阴虚生内热”,故每见肝火上冲之象。

治宜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故

方用炒黄芩、石决明为君,二者合用,其清肝潜阳之作用甚著。

且黄芩炒后苦寒之性大减,

而清热降压之力尤著,又有扩张血管的作用;石决明清肝而不伤阴,且潜阳作用大而持久。

臣以黑芝麻、桑寄生、元参滋阴以助君药潜阳之力,且3味合用,既可潜降已亢之阳,又

可制肝火上冲之势,阴充则肝火自熄。

佐以夏枯草、生西瓜子清肝化痰散结;干地龙熄风

止痉、化瘀通络;益母草清肝平逆、活血化瘀,且对久病或产后高血压尤宜,而且有较好

的降压作用;怀牛膝活血降压而引诸药之性下行以增强降压之效用,故兼之为使。

诸药配

伍严谨,丝丝入扣,药中病机,奏效颇捷。

而且本方降压作用稳定、持久、反跳现象少。

 

【主治】高血压病,血压持续在150/95mmHg以上,证见头昏头胀、急躁易怒、面红

目赤而胀、失眠易惊、或口燥咽干、虚烦不安、五心烦热、多梦、健忘、耳鸣、目眩、胫

骨跟痛,或嗜睡、胸闷纳呆、口腻、渴不多饮、恶心、面色黄滞、体型较肥;或心悸,或

肢冷神萎,便溏或便秘,小便清长或黄赤,或气短、阳痿,舌质红或淡红,苔黄或黄燥,

黄腻,脉弦数或细数,或弦滑。

 

【加减】若眩晕甚、血压偏高者,加代赭石、珍珠母、生地各15克;偏肾阴虚加熟地、

二至丸各9~15克;偏肾阳虚加肉桂、制附子各3~6克;肝阳上亢甚者,重用石决明,加

珍珠母15~30克;头痛项强者加葛根9克;失眠多梦加夜交藤15克,酸枣仁9克;瘀血偏甚

或动脉硬化者,重用益母草,加丹参15克,桃仁、苏木各9克;血脂偏高,加泽泻、首乌、

生地各9~15克。

恶心加竹茹、姜半夏各6~9克;肝火偏甚加杭菊花、蔓荆子各9克,或加

龙胆草15克,羚羊角粉0.6~2克(冲服);鼻衄加生地、丹皮、生藕节各9克;大便秘结加生

大黄9克(后下),体虚改用栝蒌仁、火麻仁各9克;痰湿甚加陈皮、法半夏、茯苓各9克;白

带多,加党参、白术、茯苓、芡实各9克;或去牛膝;遗精,去牛膝加金樱子、五倍子、

益智仁各9克。

 

【疗效】治疗300例,治后基本痊愈235例,显效35例,有效22例,无效8例。

总有效

率达97.33%。

 

【附记】长期临床观察,本方对高血压病各型的降压和伴随症状的改善均有肯定效果,

尤以肝阳上亢、阴虚阳亢二型效果更佳。

且降压作用稳定、持久、反跳现象少。

未发现毒

副作用,确为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良方。

 

20.16镇肝潜阳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生石决明30克,菊花、龙胆草、白蒺藜、知母、黄柏、旋覆花各10克,赭石

20克,牛膝10克,钩藤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平肝潜阳,苦降泄热。

 

【方解】素体阳盛、肝邪偏旺而致肝阳上亢,故方用石决明镇肝潜阳;旋覆花、赭石、

龙胆草平肝降逆;知母、黄柏苦寒泄热;白蒺藜、菊花、钩藤滋肾阴而熄肝风;牛膝引热

下行。

再参考加减法化裁运用,可治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病。

 

【主治】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症见头晕、头痛、烦躁易怒、少寐多梦,每因精神

刺激增剧,脉弦数有力。

 

【加减】若湿痰盛,加清半夏10克,广皮6克,茯苓12克,黛蛤粉20克;四肢麻木,

加桑寄生30克,威灵仙、苏地龙各10克;大便燥,加大黄10克;面赤、口干加生石膏30克;

血压过高、头晕甚者,加羚羊角粉0.6克(冲服);舌强,加僵蚕10克,全蝎5克,九节菖蒲、

天竹黄各10克;目视两歧,加滋朱丸15克,羚羊角粉0.6克(冲服)。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附记】高血压病除积极治疗外,下列注意事项亦很重要。

①凡高血压患者,如遇感

冒,血压往往升高,此时不必治血压,以辛凉解表,感冒愈,血压高随之降;②饮食方面

必须注意,如羊肉、海鱼、海虾之类皆能助热升阳,白酒性烈,升阳更甚,皆非高血压患

者所宜;③高血压患者最忌大怒,大怒则血压升,易于引起脑溢血症。

 

20.17育阴潜阳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生海蛤壳30克,生牡蛎15克,生龙骨12克,白蒺藜、杭菊花各10克,桑寄生

30克,杜仲12克,磁石15克,何首乌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育阴潜阳。

 

【方解】肝肾阴虚、水不涵木以致肝阳偏亢,故方用石决明、海蛤壳、牡蛎,三者虽

同属介类,然石决明入肝,功能镇肝潜阳;而海蛤壳、牡蛎入肾,功能育阴柔肝,故本方

只取海蛤、牡蛎而不用石决明。

龙骨、磁石益肾而潜浮阳;白蒺藜、菊花滋肾而清头目;

桑寄生、杜仲补肾而降血压;何首乌补肝肾、益阴精,俾水能涵木则浮阳不致上亢矣。

 

【主治】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证见眩晕耳鸣、腰酸腿软、失眠、精神不振,脉弦

滑无力或细弱。

 

【加减】精神不振,加合欢皮12克,人参须5克;头晕甚加桑叶9克,黑芝麻12克;失

眠,加首乌藤30克,熟枣仁10克;腰酸腿软,加续断12克,熟地20克;心悸,加柏子霜10

克,茯神10克;同时还可参照“镇肝潜阳汤”加减法。

 

【疗效】屡用效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