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2801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4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校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校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高校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高校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实施方案.docx

《高校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实施方案.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实施方案.docx

高校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高校2015年度院(系)工作目标绩效考核

实施方案

为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提高院(系)工作效

率和工作积极性,推动学校内涵建设步伐,促进学校各项事业持

续、健康、快速发展,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坚持“目标管理,两级考核”的原则,形成以工作目标和绩

效评价为主要依据的管理机制。

学校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以

各院(系)年度目标任务书为基础,分模块进行绩效考核;各院

(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制订各类职工具体考核

标准。

二、考核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高校校本部各院(系)。

三、考核内容

以各院(系)年度目标任务为基础,将院(系)年度工作量

分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国际化办

学、社会服务六大模块,各相关职能部门以各模块考核办法为依

据,对院(系)年度工作分类进行绩效考核。

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办法》(附

件1)和《研究生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办法》(附件2)为依据,主

要考核院(系)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教研方面的工作绩效。

—1—

科研工作业绩考核以《自然科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附件

3)和《社会科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附件4)为依据,综合考

核院(系)科研工作在项目经费、成果形式及进展情况等方面的

工作绩效。

人才队伍建设考核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考核办法》(附件5)

为依据,重点考核院(系)在人才引进、人才队伍培养、人才队

伍结构、人才队伍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绩效。

学科建设考核以《高校学科建设考核办法》(附件6)为依据,

主要考核院(系)在学术队伍、教学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工

作条件、学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绩效。

国际化办学考核以《高校国际化办学考核办法》(附件7)为

依据,主要考核院(系)在国际学术交流、国际人才培养、国际

科研合作、重大国际活动组织和参与等方面的工作绩效。

社会服务考核以《高校社会服务考核办法》(附件8)为依据,

主要考核院(系)在校市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横向经费、

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孵化企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咨询服务等方

面的工作绩效。

考核结果最终以分值形式体现,各模块分值均为100分。

四、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绩效考核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校长担任委员

会主任,成员由全体校领导组成。

委员会下设绩效考核办公室(以

下简称考核办),成员由校长办公室、人事处、学科与重点建设处、

教务处、研究生院、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2—

产业开发与科技合作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财务处等单位主要

负责人组成。

根据考核内容不同,考核办成立教学工作业绩考核

小组、科研工作业绩考核小组、人才队伍建设考核小组、学科建

设考核小组、国际化办学考核小组、社会服务考核小组。

五、考核时间及程序

院(系)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工作于年底进行,业绩考核时间

按上年度计算,其中教学工作业绩按两学期计算。

程序如下:

1.各院(系)根据各考核办法将工作量分模块提交各考核小

组。

2.各专门考核小组依据各类考核办法实施考核评价。

3.考核小组将考核结果提交考核办,考核办汇总各模块考核

结果并计算总体绩效。

4.考核办将绩效考核情况,交校长办公会审议。

六、本方案自下发之日起实施,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附件:

1.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办法

2.高校研究生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办法

3.高校自然科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

4.高校社会科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

5.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考核办法

6.高校学科建设考核办法

7.高校国际化办学考核办法

—3—

8.高校社会服务考核办法

—4—

附件1

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办法

为切实加强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

位,强化教师教学的职责和质量意识,建立健全本科教学工作业

绩评价、激励与约束机制,使我校本科教学工作业绩考核规范化、

制度化、科学化,根据《高校院系工作绩效考核办法》文件精神,

结合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绩效考核

办法(草案)

一、考核原则

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有利于学生培养和教学质量提高原

则;重在引导、激励原则;量化考核、操作简捷原则。

二、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包括教学业绩考核和教学管理业绩考核。

教学业绩

考核包括理论教学业绩考核、实践教学业绩考核及教学研究业绩

考核,教学管理业绩考核包括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考核、学校安排

的其他教学工作考核及教学事故考核。

三、核算方法

(一)对象界定

1.理论课教学工作包括备课、授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

考核等教学环节,工作量以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堂教学时数为

计算依据。

全校课程按学科性质分为文科类(含文、史、哲、教、

—5—

经、法、管)、理工类、医学类和艺术类。

2.实践教学工作包括实验、实习实训教学的先期准备、相关

环节的指导、实验实习报告批改、总结、答辩考核等教学环节。

3.教学研究工作包括教研论文、教材、教学改革项目、本科

教学工程项目、教学奖励及指导学生竞赛等。

(二)计算原则

1.理论、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原则

(1)各类课程班级规模由院系提出,教务处核准确定。

公修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思想政治理论课、计算机基础课程等公共

基础平台课程授课班级规模一般不得低于120人;公修大学英语、

外语类专业课程班级规模以40人为计算基数,体育课班级规模以

30人为计算基数;PBL教学及艺术类课程以班级实有人数为计算

基数;其余各类课程一般以60人为班级规模计算基数。

(2)主讲教师应符合主讲教师资格要求,其教学量化核算不

区分职称。

(3)不区分课程的考核形式(考试或考查)和课程类型(平

台课、模块课、课程群课)。

2.教学研究工作量计算原则

(1)教学研究工作量只核算第一完成单位为高校的,计算周

期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当年不能提供实证材料者,可

在下一年度由教务处进行确认。

(2)教学研究项目及成果均以批准文件、正式发表(出版)

的论文(教材)、奖励证书等为依据。

—6—

(3)专业及课程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从批准年度起按三年建

设期计算教研工作量,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及大学生创新创业

训练按照批准年度一次性计算教研工作量,同一项目(含鉴定、

结项)在首次计分后,又获更高一级奖励者,只补足差额。

(4)多人参加的项目只计算本校教职工工作量,其分值按主

持人和参与人分别计分,各占50%;课题组成员(取前5名,国家

级重大合作项目取前7名)分属不同单位者,按其所占分值划拨

到相应单位。

3.教学管理工作量计算原则

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只计算由教授主讲的一学期不少于36

学时的理论课及系列专题报告。

日常管理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依据日常教学工作组织落

实情况及学校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情况进行分级考核。

(三)计算办法

院系教学业绩H1=(W1+W2+W3)/n

其中,W1为理论教学工作量、W2为实践教学工作量、W3为教学

研究工作量,n为本院系在编教职工人数。

1.理论课教学工作量W1

W1=

n

W

1i

i1

W1i=Ti×

K

i

其中W1i为某门课程工作量,

T为某门课程授课学时数,

i

K为

i

某门课程授课班级规模系数。

—7—

K取值见下表(表内R为听课学生数):

课程类型K备注

体育

R

1R≤30时K=1

0.2Ln

30

公修大学英语、外语类专业课程

R

1R≤40时K=1

0.3Ln

40

文科类课程

10.3Ln

R

60

R≤60时K=1R

理工类、医学类课程

10.6Ln

60

注:

¢ù艺术类课程班级规模系数K=1;招生规模不足规定人数下限的专业,

专业课阶段课程班级规模按专业招生规模;专业选修课程以选修课程实有人数

(≥20人)为班级规模;

¢ú建筑学类理论设计课程,班级规模系数K=0.06×班级学生人数;

¢?

经学校批准的教学改革班,试行期间班级规模系数K提高0.3;

¢?

经院系负责人批准,教务处备案需配备辅导教师的课程,其辅导教师补

贴教学工作量W补=0.15W1。

2.实践教学工作量W2

W2=W21+W22+W23

其中W21为实习实训教学工作量,W22为实验教学工作量,W23

为导师制培养工作量。

1)实习实训教学工作量W21

某实习实训教学工作=RZS

R为某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学生人数;Z为该实实训教学环节实

践周数;S为实践类型系数。

S取值表:

—8—

实市区内认识实外地认识临临床实习外地生产实习、

践习、课程设计及实习、市区床毕业实习、毕业

类文科类教学实践内生产实见设计(论文)、

校内校外

型活动等习等习等

S值0.50.70.40.550.080.9

2)实验教学工作量W22

某实验教学工作量=LXR

X为某实验计划学时数;R为某个实验教学环节学生人数;L

为该实验类型系数。

L取值表:

实验课类别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计算机上机实开放实验

L值0.0400.0450.0200.065

3)导师制培养工作量W23

1—5年级导师工作量

医学七年制二级培养导师工作量

(每导师指导2—3名学生)(每导师指导30名学

类别

生)

指导六年级指导七年级

W23值20学生数×15学生数×40

3.教学研究工作量W3

W3=(W31+W32+W33)/2

其中W31为年成果分;W32为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分;W33为指导竞

赛分

—9—

1)成果分W31核算

成果分类分值

核心期刊100教研论文

一般30

国家级200

教改项目结项

省部级50

校级5

特等10000

国家级

一等5000

二等3000

特等1000

教学成果省部级

一等500

二等200

特等100

校级

一等50

二等20

一等奖20

学校组织的

二等奖10

其他各项活动

三等奖5

全国统编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全

国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定教材、全1000/部教材

国优秀教材

其他其他正式出版教材200/部

—10—

2)本科教学工程项目W32核算

专业及课程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类

分值属别分类

第1年度第2年度第3年度

国家级500025002500专业、团队及

省部级200010001000实验中心类

校级500250250

国家级300015001500

课程类

省部级1000500500

校级200100100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1000500500

教学名师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类

属别分类分值

国家级2000

教学名师

省部级500

校级100

国家级150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省部级80

校级50

4)指导竞赛分W33核算

成果分类分值

特等500全国性大学生学科竞赛

一等300

—11—

成果分类分值

二等100

特等80

省部级大学生竞赛

一等40

二等20

(四)教学管理业绩

H2=max(H21+H22+H23+H24,0)

其中:

H21为教授上课情况分;H22为日常管理及质量保障体

系建设情况分;H23为学校安排的其他教学工作完成情况分;H24为

教学事故处理情况分。

H21=[教授为本科生上课门数/本院(系)教授人数-1]×J

当教授上课人均不足一门时,J=5;当教授上课人均不少于一

门时,J=0.5。

H22、H23、H24取值见下表

项目考核依据分值

检查评价0—7分

日常管理及质量保

障体系建设H

22

学校教学检查、教学

督导、学生评教

督导评价0—4分

学生评教0—3分

学校安排的其他教

学工作H

23

0—4分

一级-10×次数

教学事故H

24

高校教学事故处理暂

行规定

二级-3×次数

三级-1×次数

—12—

(五)教学工作绩效M的计算

Mi=H1+H2×H0/600(i为教学院系顺序号,下同)

其中H0为全校教师平均教学工作量。

最终量化得分为全校所有教学院系教学考核结果的比较分,

最高100分,最低为60分。

量化公式为:

X

Mmin(M,M,,M)

i12n

6040

iMMMMMM

max(,,,)min(,,,

12n12

n

四、本办法由教务处解释。

—13—

附件2

高校研究生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办法

为充分调动教师从事研究生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研究生工作

的顺利开展,根据《高校院系工作绩效考核办法》文件精神,结

合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院系研究生工

作绩效考核办法。

一、研究生工作绩效考核原则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绩效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定性与

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有利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原则。

二、研究生工作绩效考核内容

研究生教学绩效分为研究生教学计划内绩效,研究生教学计

划外绩效,研究生教学管理绩效三部分,分别考核研究生教学业

绩、研究生培养质量业绩、研究生管理业绩三方面内容。

三、研究生工作绩效核算方法

研究生工作业绩点H=W1+W2+W3,其中W1为研究生教学工作业绩

点,W2为研究生培养质量业绩点,W3为研究生管理工作业绩点。

(一)研究生教学工作业绩点W1核算办法

1)计算原则

根据《高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版)有关规定,

博士、硕士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管理,因此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

教学业绩按学分及招生人数核算,计算结果称为研究生教学工作

—14—

业绩点W1。

1.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量业绩点按32学分计

算:

其中公共必修课(政治,英语)共计7学分;学位基础课8

学分,每学分18个学时;学位专业课8学分,每学分18个学时;

选修课7学分,每学分36学时。

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2学分,每

学分72学时。

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量业绩点按32学分计

算:

其中公共必修课(政治,英语)共计4学分,学位基础课8

学分,学位专业课6学分,每学分18个学时;选修课8学分,每

学分36学时;专业实践课6学分,每学分72学时。

3.博士课程教学工作业绩点按20学分计算:

其中公共必修

课(政治,英语)共计7学分;学位课程11学分,每学分18学

时。

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2学分,每学分72学时。

4.指导论文工作量业绩点按每指导一个硕士生60个业绩点,

一个博士生120个业绩点计算。

5.课程教学工作业绩的班级人数以当年入学全日制研究生人

数为准;指导论文工作业绩的学生人数以当年毕业全日制研究生

人数为准。

2)研究生教学工作业绩点核算办法

研究生教学工作业绩点W1=学位基础课业绩点+学位专业课

业绩点+选修课业绩点+指导论文业绩点+公共必修课业绩点+社会

实践业绩点。

1.公共必修课业绩点=计划学时数×班级个数×K1

—15—

K1是班级规模系数,取值如附表一,以下相同。

2.学位基础课业绩点=学位基础课学分×18×K1×K2

K2是课程类别系数,取值如附表二,以下相同。

3.学位专业课业绩点=学位专业课学分×18×K1×K2

4.选修课业绩点=选修课学分×36×K1×K2

5.指导论文业绩点=Y1×60+Y2×120

其中:

Y1是当年毕业硕士生人数,硕转博按毕业硕士生计算;

Y2是当年毕业博士生人数。

6.社会实践及学术活动业绩点=72×2×K1×K2

3)计算说明

1.研究生教学工作业绩点按六大类分别计算,公共必修课和

学位基础课业绩点划归授课教师所在院系。

2.考虑到学位专业课、选修课、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实际开

课情况,其业绩点权重相应减小。

3.院系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业绩点按每学期向研究生院提供课

程表为依据,课程表上没有的课程不计算工作业绩点。

附表一:

班级规模系数

博士硕士

学科类别

班级人数

班级规模

系数K

1

班级人数

班级规模

系数K

1

≤51.2≤101文科类课程

6-101.311-201.1

文科类课程11-201.421-501.2

—16—

博士硕士

学科类别

班级人数

班级规模

系数K

1

班级人数

班级规模

系数K

1

21-501.551-901.3

>501.691-1401.4

141-2001.7

>2002.0

≤51.3≤101.1

6-101.411-201.2

11-201.521-501.3

理、工科类课程21-501.751-901.4

>501.891-1401.5

141-2001.8

>2002.0

≤51.4≤101.2

6-101.511-201.3

11-201.621-501.4

医科类课程21-501.751-901.5

>501.891-1401.6

141-2001.9

>2002.0

—17—

附表二:

课程类别系数

课程类别K

2取值

全英语课程2

双语课程1.5

公共必修课1

学位基础课1

学位专业课0.5

选修课0.4

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0.25

(二)研究生培养质量业绩点W2

1)培养质量考核奖惩业绩点W21

项目奖惩业绩点备注

全国优博论文2000点/篇

全国优博论文提名奖1000点/篇

全国教指委论文评优600点/篇

省级优博论文600点/篇

省级优硕论文200点/生

国家公派留学100点/生

硕博连读研究生30点/生

一次性奖励

[95,100]500点①一次性奖励。

②以毕业当年12月31号就业率

[80%,95%)300点

前签订就业协议为准。

发生学术不端行为-500点/人次

一次性扣除国家学位论文抽查不合格-500点/人次

—18—

2)其他教改项目W22、研究生教学成果奖W23、教学质量工程

W24等计算办法同本科教学业绩点计算办法一致。

本办法未涵盖的

奖项,由研究生院研究决定奖项的业绩点。

3)研究生培养质量业绩点W2=W21+W22+W23+W24

(三)研究生教学管理业绩点W3

根据《高校教学事故处理暂行规定》相关文件规定,每出现

一级教学事故一次,扣除300个业绩点;每出现二级教学事故一

次,扣除100个业绩点;每出现三级教学事故一次,扣除50个业

绩点。

(四)研究生工作绩效M的计算

Mi=Hi/Hmax*100分,其中Hi为院系具体研究生工作业绩点,

Hmax为研究生工作业绩点最高院系的研究生工作业绩点,终量化

得分Mi为院系研究生工作绩效。

四、研究生工作绩效实施办法

学校对研究生工作绩效的核算对象为各院系,不对教师个人;

业绩点的核算由各院系自行计算,研究生院审核;研究生工作绩

效每年核算一次,于当年12月底前完成。

五、附则

1.本计算办法适用于计算全日制研究生教学业绩点。

2.本计算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研究生院。

—19—

附件3

高校自然科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进

一步调动教师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强化学校内涵建设,增强科技

创新及经济社会服务能力,结合我校科研工作实际,在《高校科

研工作量计算办法》(2005年)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特制定本办法。

一、科研工作量采用分值进行计算

科研工作量由科研项目经费(到款金额)、成果及进展情况全

面综合考核计算确定。

计算公式为:

年科研工作量分=年经费分+年成果分

二、科研分计算办法

计算办法旨在鼓励老师争取纵、横向课题,特别是争取国家

级、重大科研项目,以及重大工程任务;突出对高水平科研平台

建设、重大成果产出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激励。

(一)经费分核算

经费分=∑(项目经费额(万元)×万元经费分值×经费权重)

项目经费来源经费权重万元经费分值

“973”等国家级项目(项目级)2.6

25其他国家级项目、课题、子课题1.6

经费高于1500万元的重大工程项目1.6

—20—

项目经费来源经费权重万元经费分值

省部级项目1.0

横向委托项目1.0

注:

1、国家项目(课题、子课题)(包括军口)指:

?

°973”计划、?

°863”

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子课题)。

2、横向委托项目含厅局级各类项目、企事业单位项目。

重点科研机构专项经费:

重点科研机构级别经费权重万元经费分值

国家级1.6

省、部级1.220

厅、局级0.8

(二)成果分核算

成果分=∑论文分+∑成果奖励分+∑专利分+∑国家标准+∑

著作类分+∑鉴定分等

注:

(1)只计算以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

(2)我校未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或第一完成人在Science、

Nature上发表的论文、完成的国家级奖励、起草的标准,该部分

分值采用该项相应分值乘以权重,权重公式:

n11,其

imj

nm

中n为参与单位总数,i为我校排名,m为参与总人数,j为我校

参与人的最前排名。

(3)论文通讯作者单位为高校的Science、Nature论文视为

第一单位。

1.论文分计分标准

—21—

论文类别每篇论文分值

Science、Nature论文300

入选ESI排行榜的高被引论文200

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