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2787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隧道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公路隧道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公路隧道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公路隧道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公路隧道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隧道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

《公路隧道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隧道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隧道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

公路隧道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

Corporationstandardizationoffice#QS8QHH-HHGX8Q8-GNHHJ8

 

公路隧道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

公路隧道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

1、概述

2、隧道施工技术特点

3、新奥法基本概念

4、常见病例介绍

第一部分

概述

1、我国公路隧道现有规模

1、我国公路隧道现有规模

公路正持续不断地向山区、向水下延伸,公路隧道建设的增长量达每年100余公里。

隧道长度由过去的3公里发展到现在的7、8公里甚至18公里的超特长隧道。

从隧道的形式上看,从过去的两车道隧道到今天的三车道隧道、四车道隧道、连拱隧道、小间距隧道、分岔隧道。

现在,公路隧道的建设、防灾、监控、养护等技术已取得丰硕成果。

公路隧道建设还将持续高速发展。

我国地域自然条件差异较大,隧道穿越山体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隧道受设计与施工技术条件的限制,从已建成的公路隧道看,渗漏水、衬砌开裂、拱背空洞、衬砌厚度不够、混凝土强度劣化、路面开裂、路面冒水等现象严重。

我国目前很多公路隧道处于病害发育的亚健康状态,有些隧道已经进入到养护维修期,

衬砌开裂

渗漏水

渗漏水

渗漏水

渗漏水

混凝土劣化

路面开裂

衬砌背后空洞

第二部分

隧道施工技术特点

1、隧道施工技术特点

1)隧道施工是在有原始应力场的介质内构筑结构,即:

“先有荷载,后有结构”。

2)隧道工程的结构的受力是不确定的。

3)隧道开挖方法、支护时间、支护刚度对结构受力影响很大。

4)设计是以工程类比为主、计算为辅,实行动态设计。

5)隧道施工环境恶劣,能见度差、空气质量差、噪音大。

影响工人的工作情绪和技能发挥。

6)地下水排水困难、泥浆难以清除,影响结构质量

1、隧道施工技术特点

7)隧道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

8)施工作业空间小,各工序干扰大。

9)施工工人技术水平普遍低。

10)各工序检查手段落后,有些还没有有效的检测

手段;

11)隧道工程大部分是隐密工程,只有一个可视

面,工程隐患难以发现。

12)工程质量难以通过表面观察进行评价,表面显示出来的问题,难以判断问题的实质。

第三部分

三、新奥法

1、新奥法的基本概念

2、新奥法的力学特征

3、新奥法的设计原则

4、新奥法及其技术特点

5、新奥法与喷锚支护的关系

6、喷射混凝土的作用机理

7、锚杆的作用机理

8、隧道施工顺序和要求

1、新奥法的基本概念

新奥法是由奥地利的一位地质专家在50年代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后所提出来的一套隧道设计、施工技术。

是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它的英文名字是(NewAustrianTunnelingMethod),简写(NATM)

新奥法不是能用一句话能回答的,他是一种设计施工思想、一套方法。

1、新奥法的基本概念

新奥法的核心是:

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围岩不仅仅是荷载也是结构的一部分,而且是结构的主要部分。

在整个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中,以利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本出发点,采取各种工程措施,使围岩成为隧道承载体系的一部分。

1、新奥法的基本概念

2、新奥法的力学特征

围岩的力学特征,根据岩体力学理论

2、新奥法的力学特征

2、新奥法的力学特征

2、新奥法的力学特征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

1)围岩所需的支护抗力是变化的,他与岩体本身性质、结构刚度和支护时间有关;

2)隧道围岩变形是岩体内能量的释放过程。

要允许围岩产生一定变形,释放一定能量。

3)隧道围岩壁面的变形速度是判断(内空变位量的大小、变化速率)洞室能否稳定重要指标。

2、新奥法的力学特征

实际施工中,很多时要分几次施作初期支护,是因为洞室开挖后,要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封闭围岩,但刚度不能太大,要让围岩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变形。

通过对围岩变形的监测,掌握洞室周边位移、支护变形情况,观察位移和变形是趋于稳定还是在发展,来决定下一步的处理措施,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初期支护、决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

若围岩变形没有趋于稳定的迹象,应加强初期支护,或提早施作二次衬砌。

3、新奥法的原则

1)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2)隧道的支护结构,是要解决如何有效地控制变形问题。

3)要允许围岩有一定的变形(也包括结构的变形),不要试图阻止围变形,使支护承受过大压力;要限制围岩变形,要防止围岩过大变形,发生垮塌。

3、新奥法的原则

4)应在适宜的时机,构筑适宜的支护结

构,避免在围岩中出现不利的应力状态。

5)要早支护、柔支护,不能顶着干!

6)要求支护结构与围岩尽早地密贴,共同

工作。

3、新奥法的设计原则

7)通过现场监控量测,掌握围岩应力状态和围岩、支护变形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力求获得最适宜的支护结构。

8)根据隧道围岩力学概念和原则,进行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有效地、充分地利用围岩天然的自承能力,保证隧道结构安全、节省工程费用。

4、新奥法技术特点

1)要求采用光面爆破(开挖面平顺)断面轮廓尽量圆顺,避免应力集中

2)初期支护及时施作、紧贴围岩、及早闭合

3)开展现场监控量测工作

4)根据现场量测确认和修改支护参数,调整施工方法。

4、新奥法技术特点

5)动态设计与施工

6)考虑预留变形量

7)强调施工方法与施工顺序

8)“理论导向、测试定量、经验判断”。

5、新奥法与喷锚支护的关系

1)喷锚支护不是新奥法。

2)喷锚支护是目前最简便、最经济、最有效的快速柔性支护结构、是利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最主要的、最有效的支护手段

3)喷锚支护是一种加固围岩、抑制围岩变形、利用和发挥围岩自承能力的衬砌形式,具有支护及时、柔性、紧贴围岩、与围岩共同变形等特点,

6、喷射混凝土的作用机理

1)特点:

a)喷射混凝土支护、施作速度快、早期强度高、密实度好、与隧道围岩紧密粘结的突出优点。

b)隧道开挖后及时施作喷混凝土支护,可以起到封闭岩面、填充坑凹及裂隙、防止风化松动、维护和提高围岩的整体性、帮助围岩发挥自身的结构作用、调整围岩应力分布,防止应力集中,控制围岩变形,防止掉块、坍塌作用。

6、喷射混凝土的作用机理

2)喷锚支护的作用

增加了围岩切向方向的约束力,使围岩与喷层共同作用。

6、喷射混凝土的作用机理

6、喷射混凝土的作用机理

2)喷锚支护的作用

6、喷射混凝土的作用机理

d.楔效应,嵌入岩缝。

e.减少局部集中应力。

f.防止发生风化。

7、喷射混凝土的质量检查

1)喷射混凝土强度;

2)喷射混凝土厚度;

3)喷射混凝土背后空洞、与围岩的密贴情

况。

4)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的粘结力;

8、锚杆的作用机理

锚杆是一种锚固在岩体内部的杆状体,是通过锚入岩体内部的锚杆,与岩体融为一体,利用锚杆的悬吊作用、组合拱作用、缝缀作用、挤压作用,将围岩中的节理、裂隙窜为一体,约束围岩内部和周边变位,达到改善围岩的受力状态,实现加固围岩、维护隧道稳定的作用。

在软弱围岩中起到改善其物理力学性能的作用。

8、锚杆的作用机理

1)悬吊作用

8、锚杆的作用机理

2)组合梁作用

把岩体叠合组成组合梁(锚杆群)

8、锚杆的作用机理

3)缝缀作用

增加整体性(即增加裂缝之间的摩擦力)

8、锚杆的作用机理

4)内压作用

向围岩施加经向的约束压应力

9、锚杆的质量检查

1)锚杆有效锚固深度;

(锚杆杆体材料、锚杆杆体长度、锚固砂浆强度、锚固砂浆饱满度)

2)锚杆间距,锚杆打设方向。

10、钢筋网支护

钢筋网是被包裹在喷混凝土内,与喷混凝土一起工作,

钢筋网的作用,是提高喷混凝土抗裂性能、提高喷混凝土抗剪强度和韧性。

帮助喷混凝土更好地发挥柔性支护特性。

11、钢筋网支护检查

1)钢筋直径(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网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网钢筋的搭接长度(是30倍钢筋直径或一个网格尺寸);

4)钢筋网距岩面的距离(不大于3cm)。

12、钢架支护

钢架支护能快速发挥较强的支护能力,在喷混凝土、锚杆强度出现强度之前,约束围岩的位移,承受大部分的荷载。

控制围岩变形和松弛的发展。

钢架支护被喷混凝土包裹后发挥整体受力效果。

13、钢架支护检查

1)钢架截面高度或型钢型号

2)钢架主钢筋和腹筋直径

3)钢架几何尺寸

4)钢架焊接

5)钢架连接板

6)安装间距

7)垂直度(小于2o)

14、二次模注混凝土衬砌

1)二次模注混凝土衬砌是刚性衬砌,具有较

高的承载能力,是主要的永久支护结构和

维护结构。

2)二次模注混凝土衬砌包括拱、墙和仰拱。

一般情况下是等截面、特殊情况下采用

变截面

14、二次模注混凝土衬砌

3)二次模注混凝土衬砌施作时间

a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以后施作,是很理想的情况。

这时二次衬砌基本不受力。

b浅埋段、塌方段、土层围岩及软弱围岩段等,初期支护及围岩变形不能稳定或稳定时间较长(15~30天),除加强初期支护外,应提前施作二次衬砌;

14、二次模注混凝土衬砌

d膨胀性围岩、高地应力地段:

不能过早施作二次衬砌;应让地应力充分释放。

e多数情况下,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不超过150m为好。

14、二次模注混凝土衬砌

4)二次模注混凝土衬砌检查:

a事前检查(影响混凝土的厚度和结构):

开挖净空检查、防水板松紧检查;

b浇筑质量检查:

背后空洞检查、振捣密实度检查、拱顶空洞检查、超挖回填检查。

15、隧道支护施工顺序

顺序1:

初喷(4cm)

打锚杆

挂钢筋网

复喷(1-3次达到设计厚度)

二次衬砌

16、初期支护施工要求

16、初期支护施工要求

15、隧道支护施工顺序

顺序2:

初喷(4cm)

打锚杆

挂钢筋网

立钢拱架

复喷(1-3次达到设计厚度)

二次衬砌

15、隧道支护施工顺序

顺序3:

初喷(4cm)

挂钢筋网

立钢拱架

复喷(1-2次)

打锚杆

再复喷(2cm)

二次衬砌

16、初期支护施工要求

16、初期支护施工要求

16、初期支护施工要求

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正确做法

(2)

16、初期支护施工要求

16、初期支护施工要求

16、初期支护施工要求

初期支护正确做法(6)

第四部分

 

公路隧道的常见的质量问题

公路隧道结构常见的质量问题

1)初期支护不及时,围岩条件差的地段不及时封闭成环;

2)初期支护不紧贴围岩,背后存在空洞、掺填片石;

3)初期支护厚度不够(喷混凝土厚度);

4)钢拱架拱脚悬空、钢拱架连接不牢;

5)钢拱架扭曲、翘曲、不在一个平面;

公路隧道结构常见的质量问题

6)钢拱架间距不均,不符合设计要求;

7)钢筋网与围岩的距离过大;

8)二次衬砌仰拱不成形,拱座连接不好;

9)围岩欠挖衬砌厚度不够,拱顶混凝土没有灌到位。

拱顶混凝土厚度不够;

10)衬砌侵界,模版变形,出现错台;

11)衬砌钢筋连接不规范,焊接质量差;

公路隧道结构常见的质量问题

13)防水板焊接不牢、破损;

14)防水板夹在混凝土中间。

破坏混凝土整体结构。

15)排水管堵塞移位,导致排水不畅;

16)衬砌止水条不嵌槽、止水条移位,;

17)止水带倒转折曲。

问题一:

钢拱架

格栅拱

钢架拱脚悬空、一次开挖距离过长

钢架拱脚、基脚悬空

钢架拱脚悬空、一次开挖距离过长

钢支撑拱脚有部分悬空现象,纵向一次开挖支护长度过大

钢架基脚悬空

钢架基脚正确作法

 

钢架基脚正确作法

 

钢拱架间距不对

钢拱架偏移、倾斜

工字钢正确连接

问题三:

初期支护背后填充

和空洞

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空隙

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空隙

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填片石

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填片石

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填片石

教训

问题四:

没有初喷

 

岩面要初喷

问题五:

锚杆

锚杆中没有注入过水泥浆的痕迹

锚杆没有砂浆包裹

 

问题六:

二次衬砌拱背空洞

厚度不够

二次衬砌拱顶混凝土没有填满,

导致衬砌厚度不够、钢筋外露)

 

问题七:

二次衬砌边墙脚厚度不足

 

二次衬砌边墙脚厚度不足

纵向排水管侵占了二次衬砌的位置

二次衬砌边墙脚厚度不足、纵向排水管侵占了二次衬砌的位置

 

问题八:

仰拱座不规整,仰拱振捣不密实

仰拱不成形

仰拱不成形

仰拱浇成平底

 

仰拱正确做法

仰拱正确做法

 

问题九:

防排水管堵塞,排水管折倒

防水板连接质量不好

没完全包住排水管,容易造成排水管被混凝土堵塞;

防水板搭接存在问题

 

防水板粘接质量;

防水板连接处出现褶皱

防水板铺设不规范,应将防水板下

沿卷回包住排水管;

问题九:

止水条没有嵌槽,

膨胀止水条陈放不好或过早安装

导致已膨胀失效

 

二次衬砌没有预留沟槽,

止水条没有嵌入沟槽内,

止水带不正确安装

止水带正确安装

问题十:

二次衬砌钢筋连接

钢筋搭接不规范

矮边墙预留钢筋定位乱,预留搭接长度过短

应采用植筋重新排列,并保证钢筋布置位置准确;

衬砌钢筋

11、二次衬砌

问题十:

下台阶开挖距离过长

上台阶拱脚悬空

仰公开挖距离过长

拱脚悬空

一次开挖距离过长

 

不赞成钢筋网焊成片

双层钢筋网顺序不对

钢筋网现场绑扎-贴近围岩

 

问题十一:

路面问题

 

管棚质量

 

超挖和塌方处理

 

(主要讲喷混凝土和锚杆的作用)

超挖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