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2546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docx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docx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单元目标:

  1、欣赏散文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2、培养学生品味古代散文语言的能力。

  3、通过诵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4、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单元教学设想:

  1、围绕单元目标,理解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学习赏析示例,比较鉴赏《过小孤山大孤山》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在描绘山水形象上的异同。

  2、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赏析哲理类散文《庖丁解牛》,感受阐述养生道理的形象生动。

赏析史论类散文《阿房宫赋》。

  3、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比较赏析人物传记类散文《项羽之死》和《大铁椎传》《西门豹治邺》中艺术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总结本单元古代散文形象的鉴赏方法。

  赏析指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2、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与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

  2、理解并学会运用散文学习常用的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总第21课时

  一、导入

  1、福建省0407年

  2005年《送天台陈庭学序》(明宋濂)(山水游记类散文)

  2006年《史记老子伯夷列传第一》(人物传记类散文)

  2007年《书博鸡者事》(明刘基)(人物传记类散文)

  考点考查:

实词的意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有效信息的筛选和文章的分析概括(含鉴赏)。

  2、散文部分学习目标和单元构成

  本书散文部分,主要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三方面入手,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

  在具体步骤上,每单元的第一项是赏析指导,就这一单元所提出的鉴赏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

第二项是赏析示例,每个单元各举一篇诗歌或者散文为例,从该单元所强调的鉴赏角度进行分析,带有举例示范性质,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第三、四项是围绕这一单元的中心,提供阅读鉴赏的作品。

自主赏析作品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学生们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

  二、明确学习对象,把握文体特点

  1、学生快速浏览本单元四篇课文,体会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特点

  2、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加以明确:

  

(1)文体对象方面

  本单元是古代散文,所选作品,既有山水游记类散文,如《过小孤山大孤山》;又有哲理型散文,如《庖丁解牛》。

既有史论散文,如《阿房宫赋》;也有人物传记类散文,如《项羽之死》《西门豹治邺》和《大铁椎传》。

文体对象可谓多种多样。

  

(2)文体内容方面

  本单元既有对饶有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的描写,又有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和人物事件的精彩叙述。

既有对宫廷建筑和奢华生活的形象描绘,也不乏对生活中普通道理的生动阐述。

  (3)艺术形象方面

  艺术形象在不同艺术样式、不同艺术作品中有复杂的表现形式。

散文和诗歌一样,都很重视艺术形象的表现。

不同的散文类别中,艺术形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①山水游记类散文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

  ②人物传记类散文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

  ③说理类散文直观准确的事实论据

  ④叙事类散文细致生动的事件

  ⑤抒情类散文真挚感人的情感

  3、学生快速阅读第四单元提示,从中进一步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4、教师帮助明确

  文体对象:

中国古代散文

  文章内容:

情景交融的意境(如《过小孤山大孤山》中的丰富物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项羽、西门豹、大铁椎);精湛故事场面描写(如《项羽之死》中的典型事件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叙述)

  三、掌握学习重点,明确学习方法

  在单元赏析指导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归纳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

  1、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要依据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各色人物的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2、理清同人物密切相关的故事情节

  要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的方式是否由其独特性格决定的。

  3、把握、透析各类散文的主题和艺术形象

  分析主题和艺术形象时,一要从人物性格、环境出发,进行认真的考察;了解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

二要注意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形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好的艺术形象都是审美物象和审美意象的统一。

  4、文言文常用的学法

  ①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②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③反复诵读,体会作品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从历史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或人物,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四、其它学法建议,意在抛砖引玉

  1、做好预习

  预习步骤:

  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生字词标上音;

  ②梳通段义,扫除阅读障碍;

  ③整体感知课文,提取每段内容要点并归纳文章内容;

  ④浏览课后练习,初步思考问题;

  ⑤质疑问难,将难点问题写出来,做到心中有数。

  2、找出文章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及特殊文言句式。

  3、了解文学史书的相关知识,文章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或时代特征。

  4、课前课后反复诵读直至背诵,重点句、段和篇章还要熟练翻译。

  5、学完整个单元后及时总结,或对比阅读,排查知识漏洞,或铺之练习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6、课前课后多与老师和同学合作交流,共同商讨问题的解决办法,养成学习的团队精神。

  五、布置作业

  1、课后认真体会理解本堂课所学内容;

  2、完成本单元第一课《庖丁解牛》的预习任务

  课后反思:

  

  

  庖丁解牛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分析人物形象。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探讨作品主旨。

  3、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重)

  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

(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22课时

  一、导语

  先秦的诸子百家之中对后世的影响之大莫过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庄子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

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

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庄子,走进庄子的哲学,领略庄子哲学的魅力。

  二、关于养生主的解释

  1、养生二字连读,意为保养生命,主在这里主要指道理和方法。

  2、生主二字连读,是指生之主,即精神的意思,在这里养生主指保养精神。

  3、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比喻。

寓言就是由巧妙的比喻构成,每则寓言故事就是一个喻体(内中的寓意,则是寓言的本体),比喻从头到底贯串在整部寓言中。

与一般文学作品里的比喻相比,寓言里的比喻大多使用暗喻和借喻。

  拟人。

与童话中的拟人相比,寓言的拟人可以不考虑物性,只要求能为寓意服务,讲清所要表达的讽喻之意就可以了。

  夸张。

与童话中的夸张相比,寓言的夸张往往是着眼一点,不及其余。

  三、进入文本体会文本的魅力

  1、文本预习检测:

  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见投影)

  2、生自读文章画出自己的疑难问题一起讨论解决(课前准备)

  3、欣赏解牛之美

  A、划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

庖丁解牛给我们什么样的一种感受?

  明确:

视觉:

动作:

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舞蹈化)

  听觉:

响声:

砉、騞;莫不中音(音乐化)

  B、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它符合《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的节奏?

  明确:

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看庖丁解牛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4、探讨解牛经----生读第三段

  庖丁是如何达到这一出神入化的境界的?

  明确:

  A、臣之所好者道也(追求规律),不满足于技艺,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总的概述技艺高超的原因。

(总说)

  B、长期的摸索,反复的实践,去了解牛的复杂的结构(必经之路)。

  解牛的三种境界:

始臣之解牛,无非牛者(不懂规律)------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懂得规律)--------方今之时,以神遇不以目视(运用规律)。

  补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古之做学问的三种境界:

  国学大师王国维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

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和最终的顿悟

  C、虽技艺高超,却不掉以轻心,尊重规律(态度)。

  探究:

文中的良庖族庖分别比喻哪两类人?

  明确:

不懂规律固执蛮干,容易受到伤害。

  遇到事情不知道变通,也容易受到伤害。

  5、合作探究:

  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明确:

注意寓言的比喻义

  作者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

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精神和身体不会受到伤害,同时解完牛踌躇满志之后,感到心滿意足的同時,應該好好地收歛自己的態度,不要得意忘形,否則還是容易受傷害的。

  6、由庄子的庖丁解牛看庄子的哲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养生主

  【译文】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

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

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

顺其自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告诉我们:

人们读书应当将精神状态调整到一种放松、舒适的状态,不要刻意的为寻找知识而读书,也不要因为有什么不懂就冥思苦想,甚至灰心丧气。

不论是刻意的寻找知识还是冥思苦想的试图去弄懂一些知识都是近乎功利的做法,它会使人的精神变得紧张而疲惫,并且未必就能得到事物的真谛。

让精神顺其自然。

有些东西是在生活中,在精神悠闲自得的状态中体悟到的,所以我们应顺虚以为常法,这样才能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养护身体,享尽寿命。

  7、延伸拓展:

  读庄子的庖丁解牛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写100字左右的启示。

  教学反思:

  

  项羽之死

  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

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2、重点分析人物形象,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提出自己对人物的认识。

  3、通过对项羽的人物形象的鉴赏,学习人物鉴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

  如何进行人物形象的鉴赏

  教学难点:

  概括人物鉴赏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23课时

  一、导语

  播放屠洪纲的《霸王别姬》,由此导入到这首歌讲的是什么人的故事。

(学生回答:

西楚霸王项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位西楚霸王最后的雄风。

(板书课题:

项羽之死)

  二、作家作品介绍

  1、作家

  司马迁(前145-前87?

),字子长,自称太史公。

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人,西汉伟大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是西汉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幼年在家乡耕牧、读书,十岁随父到长安,曾就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

二十岁开始漫游,到过现在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到长安后做郎中;又奉使西南,侍从武帝巡狩,足迹几乎走遍全国各地,他观瞻了历史的遗迹,了解了社会风土人情,搜集了传闻轶事,他在继承父职任太史令后,博览了朝廷藏书,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为《史记》的写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史记》的撰写,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抗击匈奴,兵败投降,迁为之辩解,因而得罪汉武帝,被判死刑。

按汉律,或纳钱或受宫刑均可免除死罪,可是他家贫不足以自赎,亲朋因慑于汉武帝淫威,莫肯营救,曾想引决自裁,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接受的残酷的腐刑。

其所以隐忍苟活,就是为了把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完成。

当时他精神上十分痛苦,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忍受扫除之吏、闺阁之臣的屈辱,十分悲愤,经常用先贤受迫害后从事著述的事迹激励自己发奋著书。

约在太始四年(前93年)完成写作。

  2、作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传记文学名著。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长达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内分体例:

《本纪》十二篇,记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世家》三十篇,主要记载贵族王侯的史事;《列传》七十篇,是官吏、名人以及部分下层社会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还记载了一些国内少数民族和外国的历史。

《表》十篇,把错综复杂的史实用简明表格谱列出来;《书》八篇,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

  三、初步感知

  1、教师朗诵课文,学生注意听字音、节奏以及感情。

  2、学生自由诵读并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加以理解和记忆。

  3、设疑、解疑:

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

  4、提交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

  四、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

  

(一)确认书下注解的重点词句

  

(二)教师补充讲解(电脑显示)

  1、项王军壁垓下:

名词动词,驻守

  岸土赤而壁立:

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

  2、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

拔,撼动。

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

眼泪

  5、平明(平旦)天亮

  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译:

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7、地方千里:

地/方:

土地方圆

  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

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

  9、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副词,仅仅、只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副词,竟、却

  五、理解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朗读下面的五首诗,完成问题。

  1、请分别用两个字的词语为这五首七言绝句各拟一个题目。

  2、在原文中依次找出上述组诗的史实依据,并请同学分别向全班同学讲解。

  一二

  四面楚歌音凄婉,兵少粮绝时维艰。

忍泪含悲突围去,昼夜兼程未解鞍。

  悲歌诉与虞姬别,一唱一和泪满衫。

田父挥手左向指,兵陷大泽泥淖间。

  三四

  盖世雄风今尚在,策马横刀犹向前。

乌江谁说无渡船,只因兵败失面颜。

  拼尽剩勇终三胜,霸业难遂本由天。

八千子弟皆战死,岂能蒙耻独自还?

  五

  身被重创自刭死,血染战袍映寒川。

  尸分五体封侯赏,悲情英名世代传。

  明确:

1、别姬、溃围、鏖战、拒渡、自刎(意思相近即可)

  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理解文本信息的反馈,加以补充、评析、释疑或纠错,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减少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偏离度,为第二课时对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展开讨论弄清相关的史实依据。

  可以顺带将文章概括为三个场景:

霸王别姬、垓下之围、乌江自刎。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掌握了重点的字词、疏通了文章的大意。

希望大家课后及时地巩固复习。

  七、作业布置

  复习巩固本课文言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

  总第24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

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2、重点分析人物形象,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提出自己对人物的认识。

  3、通过对项羽的人物形象的鉴赏,学习人物鉴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

  如何进行人物形象的鉴赏

  教学难点:

  概括人物鉴赏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写过唯一的一首慷慨激昂的诗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为什么会对项羽如此崇敬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垓下古战场,一起来感受悲壮的历史故事。

(板书:

垓下之战司马迁)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大意,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项羽。

  二、分析讲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

  (此环节可以分组完成,四组分别选择一段,看所选段落中的项羽有何性格特征,文中是怎样来体现他的这种性格的?

  1、第一段落:

写垓下被围的困境

  主要情节:

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请找出表现项羽在四面楚歌时的动作行为的五个动词

  惊起饮歌泣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

多愁善感

  2、第二段:

写垓下突围、被困东城

  主要情节:

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

  辉煌的过去,失败的今天。

反复强调: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

自负、勇武

  3、第三段:

写东城溃围之战

  三次行动:

  第一次:

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汉军皆披靡

  遂斩汉一将中的遂字,说明项羽斩汉一将轻而易举,从而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第二次:

项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通过对比,表现出项羽的勇猛。

  第三次:

项羽弛,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

  (杀数十百人展现项羽勇猛少敌,势不可挡的战斗场面,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师:

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吗?

  生:

说明项羽刚才的勇猛杀敌主要是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

勇猛、自负

  4、第四段:

写自刎乌江

  亭长的话使项羽心中产生深深的无颜见江东父兄的羞愧之意,所以决定不渡乌江。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

知耻重义

  总结:

项羽英勇骁战知耻而重义,是个英勇豪迈的失败英雄。

乌江岸边,生死存亡之际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慨然赴死。

不忍宝马同行毅然转赠忠贞之士。

兵败人亡仍豪气干云,大叹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可提示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要求)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要有理有据;

  2、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

  3、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示今人。

  三、迁移拓展

  项羽选择了自刎,是否值得?

历来众说纷纭,却看后人对此事的评论。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乌江亭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杜牧:

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

由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可知杜牧认为项王自刎失之草率。

  王安石:

军民离心,败势难回。

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见王认为项羽自刎是最正确的做法。

  李清照:

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

其诗自始至终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垓下之围》,分析楚霸王项羽的人物形象,了解了人物鉴赏的方法,并深切体会到了项羽身上所蕴含的悲壮之美。

现在还有几分钟时间,再让我们静静欣赏音乐,去体味那远去的金戈铁马,体验项羽的悲剧人生。

  五、作业布置

  结合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写篇800字左右的作文《我心中的项羽》

  

  

  阿房宫赋

  教学目的:

  1、领会本文骈散兼行,音韵流畅的艺术风格。

  2、理解本文详略适宜的写作特点。

  3、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和代古讽今的作用,以及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

  4、理解并归纳一、爱、取、族、焉、而、天等词语的用法。

  5、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明确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手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2、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25课时

  一、导入

  秦代时,秦始皇嫌都城咸阳人多,原来的宫廷狭小,就在谓南营造新宫,面积庞大,隔离天日,到秦之都没有完工。

直到项羽带兵攻入咸阳,一把火将它烧毁,据说大火足足烧了三个月不灭。

这座庞大的宫殿建筑群现在只剩下夯工和台基,它就是阿房宫。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牧的《阿房宫赋》。

  二、解题

  1、文体

  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中间的一种体裁。

《文心雕龙诠赋》中说: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是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铺的手法。

  赋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时注重铺陈和夸张;结尾多发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多个阶段。

本文属于文赋。

  2、背景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此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风雨飘摇。

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杜牧此文意在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总结秦王朝骄奢遥逸终政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朝统治者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三、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熟悉课文。

  3、学生对照书下注释疏通例文,划出疑难。

  四、指导学生自读1、2段

  

(一)第1段:

  1、第一层:

六五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写了阿房宫的背景。

  重点词:

  兀:

形动,被砍光。

一:

名动,统一。

  学生背诵。

  2、第二层:

覆压三百余里。

  写阿房宫的面积。

  学生背诵。

  3、第三层:

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写规模气势。

  重点词;北构而西折:

北、西名状

  直走咸阳:

趋向。

  学生背诵。

  4、第四层;五步一楼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写阿房宫的楼阁廊檐。

  重点词:

钩心斗争:

古今异义。

蜂房水涡:

蜂房,水涡,名状,像蜂房,像水涡。

  学生背诵。

  5、第五层:

长桥卧波不知西东。

  写长桥复道。

  重点词:

未云何龙:

云、龙、名动,出现之出现龙。

不霁何虹:

虹名动,出现彩虹。

  学生背诵。

  6、第六层:

歌台暖响而气候不齐。

  写歌台和舞榭。

  重点词:

气候:

环境气氛。

  学生背诵。

  总结:

本段从阿房宫的兴建背景,面积,规模,楼阁廊檐,宫内的长桥复道,歌台舞榭等方面描写了阿房宫规模的壮丽。

  

(二)第2段

  1、第1层:

妃嫔媵嫱为秦宫人。

  写宫人的来历。

  重点词:

辇名历乘车。

  学生背诵。

  2、第二层:

明星荧荧焚椒兰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