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监理细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2240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2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监理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桥梁监理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桥梁监理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桥梁监理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桥梁监理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监理细则.docx

《桥梁监理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监理细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梁监理细则.docx

桥梁监理细则

 

中原路西延下穿郑西客专立交工程

桥梁监理实施细则

编制人:

审批人:

日期:

2016.3.25

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中原路西延下穿郑西客专立交监理站

 

1、总则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7)、《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和《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PCCJ2-200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YG/T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进一步提高建设管理水平,规范监理工作行为,明确监理职责,促进铁路建设工程监理工作规范化,特编制本实施细则。

本细则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可进行修改和完善。

2、工程特点及技术、质量标准

2.1工程特点

2.1.1地质条件特征

(1)地形、地貌

该桥处于巩义市东郊焦桐高速与郑西高铁交汇处东北方向(沿郑西高铁走向)约1.3Km郑西高铁中心里程为K627+073.33的大泉沟特大桥处。

(2)水文地质特征

桥位区地表水系不发育,无大的河流和人工水库、湖分布,属地表水贫乏区。

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通过地下径流形式由高向低处排泄,多被人工抽取利用于农业和生活用水,在勘察期间,未见地下水。

(3)场地类别及不良工程地质

拟建场区地层可分为两大层,上部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黄土状粉土,下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粉质黏土。

2.1.2专业工程特点

桥址处既有铁路情况

(1)该项目处于郑西客专荥阳~巩义区间,设计时速350km/h,运营时速300km/h。

(2)线路资料:

双线电气化,线间距5.0m,无砟轨道,无缝钢轨。

(3)铁路等级:

客运专线。

(4)设计活载:

ZK活载。

中原路西延下穿郑西高铁左幅第四跨从郑西高铁大泉沟特大桥第10孔穿过,中原路西延下穿郑西高铁右幅第四跨从郑西高铁大泉沟特大桥第9孔穿过。

公路与铁路交叉角度为120°。

穿越处郑西高铁大泉沟调特大桥为32m+32m两跨简支梁,相应铁路设备均在桥上,本次拟定的下穿方案对铁路设备无影响。

2.2技术、质量标准

2.2.1设计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

一级公路;

(2)桥面宽度:

桥梁全宽34m,左右分幅设计,半幅宽17m(护栏0.5m+车行道16m+护栏0.5m);

(3)设计速度:

80km/h;

(4)设计荷载:

公路—Ⅰ级;

(5)地震动加速度峰值:

0.10g;

(6)设计安全等级:

一级;

(7)护栏防撞等级:

SS级(采用钢管扶手加高0.25m);

(8)桥面横坡:

单幅桥正常路段设单向2%横坡,本桥位于超高渐变段;

(9)环境类别:

Ⅱ类;

(10)高铁桥下净高:

高铁桥梁底至本次设计桥梁桥面不小于10m;

(11)设计洪水频率:

1/100;

(12)设计流量:

4.97m3/S;

(13)设计水位:

170.4m;

2.2.2编制依据及采用的主要质量标准

(1)已批准的监理规划;

(2)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专项施工方案;

(3)与专业工程相关的标准;

(4)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7;

(5)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2000;

(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8)设计图纸和相关的设计文件、技术资料;

(9)建设单位下发的建设管理办法及其他的相关专业管理规定;

(10)铁路总公司、郑州铁路局有关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3、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

3.1监理工作范围

3.1.1桥梁全长207.08m,包括桩基、承台及系梁、墩柱、台身、盖梁和40m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预制、架设、现浇、伸缩缝、支座及桥面系及台后填土。

具体详见主要工程数量表。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合计

1

光圆钢筋

253236

2

带肋钢筋

1419730

3

干处挖土方

m3

1895.8

4

钻孔灌注桩桩径1.5m

m

408

5

钻孔灌注桩桩径1.8m

m

240

6

钻孔灌注桩桩径2.0m

m

1464

7

承台(C30)

m3

284.8

8

承台(C15)

m3

21.2

9

系梁(C30)

m3

241.7

10

系梁(C15)

m3

12.6

11

桥台(C30)

m3

91.7

12

柱式桥墩(C30)

m3

550.4

13

混凝土盖梁及耳背墙(C30)

m3

933

14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

kg

157016

15

预制T梁(C50)

m3

3826.5

3.2监理工作重点

本标段为1座下穿郑西高铁桥梁,项目总体表现为临近铁路交通较繁忙,施工配合单位较多,干扰较大,安全要求高,尤其是在桥梁架设时可能对既有铁路造成影响,故其施工过程应作为本项目的重点进行控制。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首先要选配有经验的桥梁专业监理人员;其次把好这些重难点的专项施工方案审批关,预估其设备、人员、技术措施、方法、工艺的实施效果,达不到质量、安全要求不予批准;再次加强现场检查控制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另外,邀请公司技术顾问团给予指导,监理站要集思广益,加强学习交流,确保监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4、监理工作流程

4.1测量施工监理工作流程

4.2钢筋施工监理工作流程

4.3混凝土施工监理工作流程

4.4桩基施工监理工作流程

4.5承台施工监理工作流程

4.6系梁施工监理工作流程

4.7桥墩施工监理工作流程

 

4.8T型梁施工监理工作流程

4.9T型梁先简支后连续施工监理工作流程

5、监理工作控制要点、目标及手段

5.1钻孔桩质量控制要点

5.1.1钻孔桩施工前,如设计有要求,应检查试桩情况(包括试桩施工及试验)。

以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和检验的承载力。

5.1.2钻孔前,监理工程师应复核护筒埋置的施工放样数据。

5.1.3安装钻机时底架要平要稳。

钻头和钻杆中心对准护筒顶面中心。

偏差不得大于5cm。

5.1.4钻孔时钻杆(或吊绳)要保持垂直(随时用线陀检查),避免钻孔倾斜。

成孔时,孔位中心偏差不得大于10cm,倾斜度不得大于1%孔深。

5.1.5钻孔时应严防发生坍孔、缩颈、弯孔、卡转、掉钻等事故。

出现事故,应及时处理并与记录。

严重时应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研究解决,不得隐瞒。

5.1.6钻孔应一次成孔,不得中途停顿。

5.1.7当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进行成孔检查(采用测绳、检孔器或成孔检测仪器等检查孔径、孔深、孔型、垂直度)。

重点控制沉渣厚度。

5.1.8钻孔到设计高程经检查后,应即进行清孔。

检测沉渣厚度。

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允许沉渣厚度为:

柱桩不大于10cm。

摩擦桩不大于30cm。

5.1.9清孔后应即抓紧吊放钢筋笼及灌注水下混凝土。

隔时过久,应复查沉渣厚度,超过规定应重新清孔。

5.1.10检查钢筋笼钢筋数量、钢筋骨架长度、钢筋骨架直径、主钢筋间距、加强筋间距、箍筋间距或螺旋筋间距、钢筋骨架垂直度、声测管、注浆管检查。

5.1.11钢筋笼宜整体吊放。

分段吊放时,上下段必须焊接顺直,钢筋接头位置应按50%比例错开35d,接头焊缝应饱满,无夹渣、焊瘤、气孔,单面焊缝长度10d,双面焊缝长度5d。

安装后应定位牢固,以免灌注时产生下沉或上浮现象。

5.1.12检查并旁站混凝土灌注全过程,首盘混凝土应满足导管埋深1m要求,灌注过程中应设专人经常量测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严防导管超拔或导管埋深过深,并做好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如因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及其它原因造成断桩事故,或因钢筋笼上浮造成桩身抗弯强度改变事故,应作质量事故处理,重钻或会同有关单位研究补救措施。

5.1.13对桩身混凝土质量全部进行无损检测,有疑问的或设计有要求的应钻取桩身混凝土鉴定检验。

5.2承台基础坑开挖质量控制要点

5.2.1开挖前平整场地并做好防洪、排洪工作,保证场地不积水。

基坑应尽量在枯水或少雨季节施工,应保证基坑底无水,基坑开挖不宜间断。

5.2.2使用机械开挖时,不得破坏基底土的结构和桩头钢筋,应在设计高程以上保留一定厚度,由人工开挖到位。

5.2.3坡度开挖要严格按照设计、施工规范要求控制,坑底平面尺寸满足施工要求,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

5.2.4严格控制基础坑周围地面超载,避免大型施工机械行走通过及停靠。

5.2.5弃土应及时运出,如需堆土或留作回填土用堆土坡脚至坑边距离及堆土高度应严格按要求控制。

5.3承台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5.3.1桩头凿除时,应将桩头完全凿断,避免吊装混凝土块时将声测管、注浆管、钢筋碰弯、碰断,造成声测检查、注浆困难。

检查桩头沉渣及浮浆凿除情况、垫层混凝土施工应在无水的条件下浇筑。

浇筑后应检查承台的施工放线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3.2检查桩头与承台连接。

桩体埋入承台长度、桩顶主筋锚入承台的长度及承台钢筋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5.3.3承台模板要有满足施工要求的刚度、强度。

模板搭设支撑和连接要牢固,表面平整,搭设完成后错缝及各部尺寸要满足要求。

特别应注意检查墩身预埋钢筋位置、数量、埋深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3.4对于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浇筑,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温度控制措施,防止因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的裂缝。

5.3.5承台施工完成后,检查承台尺寸、顶面高程、轴线偏位、边缘距设计中心线尺寸。

5.4墩台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5.4.1测量放线定位。

复测轴线及中心偏位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允许误差要求。

5.4.2检查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保护层厚度、钢筋接头质量、外观检查、弯起位置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4.3模板的几何尺寸要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拼接严密、平整,不得露浆,垂直度、平整度要满足规范要求。

支撑要牢固,防止跑模、变形。

5.4.4做好混凝土进场交接检验,抽检坍落度,见证抽取试块。

浇筑过程中,做好振捣是否充分的检查、旁站、顶面标高和盖梁或支座垫石预埋件位置控制。

5.4.5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当分段浇筑时,应检查施工接缝的处理。

5.4.6混凝土成品检查。

几何尺寸是否与设计相符,轴线中心偏位是否符合精度要求检查外观有无蜂窝、麻面、裂缝、漏筋等,垂直度、平整度是否满足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

5.4.7检查墩台表观质量,应达到:

表面平整,表面轮廓比较清晰,线角基本顺直,排水流畅,不积水,支承垫石方正平整,不得空鼓,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正确。

墩、台帽与墩、台身衔接平顺。

5.4.8混凝土表面裂缝宽度(用刻度放大镜检查)不得大于0.2mm混凝土色泽均匀,接茬处无明显错台、跑模现象。

5.5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预制控制要点

5.5.1模板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1)安装前检查:

板面是否平整、光洁、有无凹凸变形及残余粘浆,模板接口处要清除干净;所有模板连接端部和底脚有无碰撞而造成影响使用的缺陷或变形,模板接缝处是否有开裂破损,如有均要及时整修。

(2)底模检测和调整:

精确检测底模板轴线、平曲线、竖曲线、横坡、纵坡、边线线型、标高、预留拱度,不符合设计要求,进行调整及支座板的安装。

(3)侧模安装:

先使外侧斜腹板模按照设计线型安装到位,与底模板的相对位置对准,并与端模联结好,调整好内侧模垂直度。

侧模安装完后,用螺栓联接稳固,并上好全部拉杆。

调整其它紧固件后检查整体模板的长、宽、高尺寸及不平整度等,不符合规定者,要及时调整。

(4)端模安装:

模板安装要做到位置准确,连接紧密,侧模与底模接缝密贴且不漏浆。

安装模板时要注意预埋件的安装,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确保每孔梁上预埋件位置准确无误,无遗漏。

5.5.2钢筋的质量控制要点

5.5.2.1钢筋原材料的控制

(1)钢筋进场时,监理工程师应查验质量证明文件和试验报告,并核查钢筋的规格、品种与数量。

监理工程师按验标规定的数量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钢筋的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工艺性能(冷弯)。

(2)监理工程师对进场钢筋外观进行检查;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3)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监理工程师应核对设计变更文件。

(4)对同品种、同规格的钢筋,发现出厂合格证与试验报告的机械性能有差异时,监理工程师应监督施工单位进行复验,复验不合格的钢筋不准使用,并监督其处理过程。

(5)钢筋降级使用或改变使用部位,以及退场情况,施工单位均应作具体明确说明,并经设计单位或监理工程师认可。

5.5.2.2钢筋加工及安装的质量控制

(1)钢筋加工前,应将钢筋调直并使其表面清洁。

(2)检查安装的钢筋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

(3)检查钢筋骨架的几何尺寸、连接位置、钢筋间距、弯起钢筋位置、绑扎质量、钢筋保护层厚度。

(4)多层钢筋之间应用短钢筋或使用特别的钢筋支架支撑,并且支撑不得直接支撑在模板上。

(5)受力钢筋焊接接头或绑扎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

(6)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进行施焊;焊工必须持证上岗。

(7)钢筋的纵向焊接可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等,无论何种焊法,接头两端主筋的轴线应保持一致。

(8)检查钢筋连接质量: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钢筋接头的技术要求和外观质量)

(9)对于钢筋焊接接头,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检测钢筋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试验。

(10)对于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直径为28mm~32mm带肋钢筋应采用冷挤压套筒连接接头,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检测连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

(11)监理工程师根据接头型式和钢筋直径检查焊接设备、焊接工艺参数。

(12)监理工程师应对钢筋接头的使用部位进行检查;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验标和设计要求。

(13)施焊场地应有相应的防风雨雪严寒等恶劣天气的设施。

当温度低于+5到-20℃施焊时,应采取质量保证措施;低于-20℃时,不得进行施焊。

(14)监理工程师应对安装好的钢筋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5.3梁部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要点

(1)混凝土施工前应组织和督促项目部制订混凝土浇筑方案和监控措施,召开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会(参加人员应包含协作单位作业班长以上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因连续梁必须一次浇成,不能留施工缝,故监理应检查备用设备是否到位,如搅拌站是否有备用发电机和搅拌机。

现场也应准备备用发电机和若干捣棒,汽车泵是否有备用的等等。

(3)检查搅拌站原材料自检和平检是否合格,是否已有施工配合比,机械设备完好情况等等。

(4)检查施工现场强度和弹性模量试模数量等试验仪器是否满足浇筑方案的要求。

(5)混凝土浇筑前,应针对工程特点、环境条件和施工条件事先设计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等。

浇筑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

浇筑前应清理干净模板内杂物。

(6)现浇连续梁梁体混凝土浇筑顺序为:

先浇筑各跨中部分(L/4~3L/4),后浇筑支点部分。

梁体外漏面要采用大面积模板,并处理好施工缝问题,保证梁体的外形美观及施工质量。

梁体混凝土每次浇筑结束后,终缝应留在空跨的L/4附近。

(7)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高度大于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

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8)混凝土的一次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cm(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或40cm(当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时)。

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9)现浇连续梁泄水孔每跨每个箱室内底板最低处设置一个,梁底横向一个室内设置一个,于横隔板处对应设置。

通气孔为直径80PVC管在每个箱室两侧腹板设置。

(10)支架上浇筑梁体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缓凝措施,保证梁体混凝土在最先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全部浇筑完毕。

(11)夏季施工浇筑混凝土时,应避免模板和新浇筑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保证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局部气温不超过40℃,应尽可能安排在傍晚而避开炎热的白天浇筑混凝土。

(12)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000mm)前,应采取必要的降温防裂措施,如搭设遮阳棚、预设循环冷却水系统。

(13)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支架应进行最后一次系统全面的检查,首先要求施工单位自检,最后由监理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支架横杆落扣情况。

顶托是否均匀受力,方木是否落槽。

模板拉杆蝴蝶扣螺栓是否松动,模板内是否打扫干净,积水是否排除等等。

混凝土施工时还应派专人对模板、支架的稳定性进行检查。

(14)测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连续梁坍落度可根据所浇筑部位在允许误差内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在浇筑钢筋密集部位的横隔板时,坍落度的数值可向高限靠拢。

坍落度的偏差不宜大于理论配合比的±20mm,坍落度每工作班测试不应少于1次。

(15)机械振捣时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冒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

捣固棒作业:

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

振动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0.5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预埋件等。

振动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下层初凝前)的深度应不小于5~10cm。

在振动过程中应不断地将振动器上下抽动,使混凝土均匀受振,振动器拔出时应缓慢。

不得将振捣棒放在拌合物内平拖和驱赶下料口处堆积的混凝土拌合物。

表面振动器作业:

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分区域分块定时向前移动。

附着式振动器作业;采用附着式振动器时其设置间距应通过试验确定,并与模板紧密连接。

(16)对连续梁某些部位应重点监控,这些部位有:

腹板下倒角处、隔板、锯齿块等。

这些部位可以用钢筋棍敲打,听听有无空洞。

(17)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对其进行保水养护,潮湿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在这期间不允许干湿交替。

(18)如遇冬期、雨期和暑期,应要求施工单位编制冬期、雨期、暑期混凝土施工方案,监理应按上述各期混凝土施工要求监理。

(19)混凝土养护要点:

初凝前应及时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

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等措施进行保温、潮湿养护。

自然养护采用麻布等材料将混凝土暴露面覆盖,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保湿材料包覆。

包覆物应完好无损,使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潮湿状态。

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时,二者温差不得大于15℃。

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剧烈变化。

采用喷涂养护液时应确保不漏喷。

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

5.5.4预应力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张拉设备检查:

张拉设备应与锚具配套使用,在进场使用时必须进行检查和校验。

此外千斤顶与压力表也应进行配套校验,以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

张拉设备必须经有资质的计量单位进行标定,且在有效期范围内,并把详细记录存档,满足要求后方可批准使用。

(2)预应力管道质量控制

1)所有纵向预应力管道采用金属波纹管。

2)所有管道与管道间的连接及管道与喇叭管的连接与确保其密封性。

3)所有预应力管道的定位必须准确牢固,即在直线段定位钢筋的纵向间距不大于60cm,在曲线段定位钢筋的纵向间距不大于30㎝,预应力管道位置的偏差不大于1㎝。

4)在穿钢绞线前应用高压水冲洗和检查管道。

5)管道轴线必须与垫块垂直。

(3)预应力钢绞线

1)应按有关规定对每批钢绞线抽检强度、弹性模量、截面积、延伸量和硬度,对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同时应就实测的弹性模量和截面积对计算引伸量作修正。

2)钢绞线运抵工地后应放置在室内防止腐蚀。

3)钢绞线的下料不得使用电或氧弧切割,只允许采用圆盘踞切割,且应使钢绞线的切割面为一平面,以便在张拉时检查断丝。

(4)锚具和垫块

1)穿索前应清除喇叭管内的漏浆和杂物。

2)应抽样检查夹片硬度。

3)应逐个检查垫块喇叭管内有无毛刺,对有毛刺者不准使用。

4)扁锚只允许采用整体式锚具,不得采用分离式锚具。

(5)预应力质量的控制

1)混凝土强度大于或等于90%的设计强度时才允许进行张拉。

2)预应力的张拉必须固定张拉应在有经验的预应力张拉工长的指导下进行,不允许临时工承担此项工作。

3)每次张拉应有完整的原始张拉记录,且应在监理工程师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4)预应力采用引申量与张拉力双控,以张拉力为主,每一截面的断丝不得大于该截面总钢丝数的1%,且不允许整根钢绞线拉断。

5)应根据每批钢绞线的实际直径随时调整千斤顶限位尺寸;最标准的限位板尺寸应是钢绞线只有夹片的牙痕而无刮伤,如钢绞线出现严重刮伤侧限位板尺寸过小,如出现滑丝或无明显夹片牙痕有可能是限位板限位尺寸过大。

6)千斤顶和油泵必须配套标定并配套使用;千斤顶在下述情况下应重新标定:

使用时间六个月或张拉300次;使用过程中千斤顶或压力表出现异常情况(包括千斤顶检修或更换配件后);严重漏油;部件损伤;延伸量出现系统性的偏大或偏小。

7)严禁钢绞线作电焊机导线用,且钢绞线的位置应远离电焊地区。

8)所有预应力管道应在24小时内压浆,水泥浆的水灰比不得大于0.4,标号不得小于40Mpa,允许掺膨胀剂,压浆要求饱满密实,对其质量应作抽查。

5.5.5其他注意事项

(1)桥梁施工除严格遵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并按《公路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标准》(JTGF80/1-2004)进行质量检验。

施工时应详细阅读设计图纸中的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2)相同长度的预制梁,跨中的反拱度值要相近,其误差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

(3)预制底座应坚固、无沉陷,台座表面应平整光滑。

台座应按设计设置梁底垫板凹槽,槽底坡度应符合桥面横坡,槽口尺寸应略大于垫板。

并考虑利于排水,防止由于排水不畅造成地基下沉。

底座的反拱度值应参照设计文件所提供的反拱度值、结合实际施工和生产性试制梁的张拉情况确定。

反拱度应做成抛物线或圆曲线。

(4)铁路客运线上梁处于平曲线上,梁长逐渐变化,要严格控制梁端板位置和角度。

(5)钢筋焊接及绑扎长度应严格执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6)主梁存放应在梁底支点附近采用垫木,主梁存放不宜超过两层,层与层之间也应设垫木,主梁存放时,及时将预制箱梁通气孔疏通,以避免箱梁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

(7)T梁混凝土浇注的全过程必须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并且有监理工程师在场签认。

5.6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架设控制要点

(1)T梁运输

梁体在运输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交通防护,需采用前车开道、两侧防护、后车断尾的防护方法,并在梁体上贴夜光胶布,设置灯光作好梁体照明工作,保证梁体运输安全。

(2)架梁之前,首先根据提梁机的性能、规格等参数,在地面及已完成相邻跨的现浇箱梁梁顶设置提梁机基础,基础为钢筋砼结构,对提梁机进行拼装。

同时进行架桥机的拼装。

(3)架桥机宜在桥头引道上拼装导梁及龙门架,经检验、试运转、试吊后推移进入架梁孔。

架桥机悬臂推移时应平稳,后端加配重,其抗倾覆安全系数不得低于1.5,风荷载较大时应采取防止横向失稳措施。

(4)架桥机就位后,前、中、后支腿及左右两根导梁应校平、支垫牢固。

(5)桥梁构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