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蔬菜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2104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1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蔬菜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蔬菜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蔬菜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蔬菜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蔬菜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蔬菜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docx

《山东蔬菜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蔬菜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蔬菜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docx

山东蔬菜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

山东蔬菜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

(2016-2020)

 

二零一六年六月

目录

一、山东蔬菜产业发展现状1

(一)生产规模稳定增长2

(二)设施、出口、名产三大蔬菜产业特色鲜明4

(三)蔬菜品质显著提升6

(四)市场流通更加活跃7

(五)产业化程度不断增强8

二、山东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9

(一)质量安全问题较为突出10

(二)市场信息流通不畅,蔬菜价格波动较大10

(三)出口市场相对集中,贸易壁垒风险严峻11

(四)创新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11

(五)内生动力不足,精深加工比例不高12

三、“十三五”山东蔬菜产业发展展望12

(一)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13

(二)区域布局将会进一步优化15

(三)蔬菜种植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15

(四)科技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16

(五)品牌效应更加凸显18

(六)蔬菜加工企业呈现产业集群化趋势20

(七)蔬菜市场流通体系更加完善20

四、“十三五”山东蔬菜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22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政策保障能力22

(二)加快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安全风险防范能力23

(三)完善技术推广体系,提高蔬菜产业从业人员素质24

(四)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增强经营抗风险能力25

附件128

附件229

附件330

参考文献:

31

我省是传统蔬菜大省,栽培历史悠久,气候条件适宜,品种资源丰富,素有“世界三大菜园”之一的美誉。

目前,我省蔬菜面积、产量、产值、商品量等主要指标,位居全国首位。

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的1/10,总产约占全国的1/7,在全国和全省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巩固我省蔬菜产业发展优势,确保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亟需摸清当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明确未来蔬菜产业的发展趋势、重点,并提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山东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山东目前所栽培的蔬菜涉及计到13大类,150多个种类、2000多个品种。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菜篮子工程”和“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通过种植业结构的内部调整,山东蔬菜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1991年成为全国第一蔬菜大省。

1995年,山东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发挥传统优势,在露天蔬菜继续发展的基础上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首次达到250万亩,成为蔬菜设施栽培大省。

到1999年为止,山东省的蔬菜总产量(包括瓜类食用菌类)第一次超过山东省粮食总产量,成为山东省农业发展中的第一产业,蔬菜在山东省经济和山东农民的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02年时,山东省蔬菜种植业继续发挥其龙头优势,在产量和产值方面都再次创造了新“神话”,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山东省种植业的1/3,产值占山东省农业总产值的1/2左右,和畜牧业产值接近持平状态,撑起了山东农业经济的“半边天”角色。

2004年时,山东省的蔬菜出口量已达187万吨,占全国的1/4左右,出口额首次突破十亿美元大关,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成了兴农、富农,引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为国计民生和促进社会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生产规模稳定增长

“十一五”以来,山东蔬菜产业得到稳定发展,全省蔬菜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300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蔬菜总产超过1亿吨,占到全国的近15%,见表1。

表1“十一五”以来山东蔬菜(含西甜瓜)生产情况

年份

全国

山东

山东居全国的

位次、百分比

面积

(万亩)

总产量

(万吨)

面积

(万亩)

产量

(万吨)

位次

面积

产量

2006

30768.00

65966.21

3009.05

9563.90

1

9.78

14.50

2007

25993.20

56330.25

2947.53

9549.60

1

11.33

16.95

2008

30198.75

66921.61

2975.02

9851.68

1

9.85

14.72

2009

31122.90

69972.90

3046.16

10246.37

1

9.79

14.64

2010

32083.95

73635.60

3077.28

10385.68

1

9.59

14.10

2011

33042.75

76614.60

3096.96

10543.26

1

9.37

13.76

2012

34141.15

79835.46

3124.66

10786.69

1

9.15

13.51

2013

35022.45

82833.77

3168.06

11085.5

1

9.05

13.38

2014

32107.2

76005.50

3216.63

11361.83

1

10.01

14.95

2015

32781.45

75800.00

3262.97

11788.48

1

9.95

15.55

图1“十一五”以来山东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变化情况

2014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216.63万亩,产量达到11361.83万吨,位居全国首位。

全省有20个县(市、区)蔬菜播种面积超过50万亩;有61个县(市、区)列入全国蔬菜产业发展重点县,占到全国的10.5%。

蔬菜产值约占全省农业产值的43%,近乎占据半壁江山;对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2800多元,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4。

图22000、2014年山东主要农作物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占比对比

(二)设施、出口、名产三大蔬菜产业特色鲜明

1、设施栽培蔬菜快速发展。

“十一五”以来,以日光温室为代表的设施蔬菜发展迅速,2014年播种面积达到1360多万亩,约占全国设施蔬菜的1/4,其中:

日光温室440万亩,大中拱棚560万亩,小拱棚320万亩。

寿光市、兰陵县等56个县(市、区)被列入《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名单,占全国177个的30%以上。

图32014年山东设施蔬菜中不同设施占比情况

2、加工出口蔬菜稳定增长。

自2009年,我省蔬菜出口连续15年稳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的1/3。

已经形成了四大出口蔬菜生产和加工区,即以莱阳为中心的胶东半岛生产加工区,以安丘为中心的鲁中生产加工区,以兰陵为中心的鲁南生产加工区,以牡丹区为中心的鲁西南生产加工区。

莱阳市、安丘市等35个县(市、区)被列入《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东南沿海出口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名单。

到2014年,全省蔬菜加工出口企业达到3000多家,出口市场覆盖世界五大洲的17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到32.69亿美元。

表22014年中国蔬菜出口各省排名

省份

出口额(亿元)

排名

出口量(万吨)

排名

山东

32.69

1

561.3

1

福建

22.98

2

411.25

2

广东

17.63

3

399.14

3

河北

11.37

4

340.47

4

北京

17.84

5

307.68

5

江苏

12.9

6

283.14

6

浙江

12.51

7

271.26

7

辽宁

11.37

8

231.48

8

黑龙江

20.14

9

164.3

9

吉林

9.51

10

120.46

10

以2014年为例(见表3所示),山东省蔬菜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2.11%,虽然比例数值较小,但从其发展变化趋势上看,还是有明显好转,2009-2014年期间,山东省出口蔬菜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由2009年的1.66%提高到2014年的2.11%,表明山东省蔬菜出口与在国际市场上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贸易地位也在不断加强。

表32009-2014年山东蔬菜国际市场占有率情况

 

单位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山东蔬菜出口额

亿美元

20.14

21.38

24.41

27.16

27.4

32.69

世界蔬菜出口额

亿美元

1213.9

1381.05

1378.94

1389.4

1506.81

1514.27

国际市场占有率

%

1.66

1.55

1.63

1.63

1.82

2.16

3、地方名产蔬菜发展势头良好。

章丘大葱、苍山大蒜、潍县萝卜、胶州大白菜、莱芜生姜等传统的地方名产蔬菜享誉国内外,金乡大蒜、马家沟芹菜、沂南黄瓜、定陶山药、曹县芦笋、莱阳芋头等新兴地方品种异军突起,品牌优势明显。

葱、姜、蒜等名产蔬菜面积稳定在600万亩以上,已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蔬菜种类。

截止到2014年底,全省共有168个农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其中蔬菜产品53个,占31.5%。

(三)蔬菜品质显著提升

山东省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不仅在产量和市场流通等方面下功夫,还在瓜果质量上花了不少心思。

通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标准化出口基地建设、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果菜项目、蔬菜标准园创建等工程项目,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蔬菜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我省不仅拥有全国知名的“乐义蔬菜”、“七彩庄园”等蔬菜产品品牌,而且“伟丽种苗”、“新世纪种苗”、“安信种苗”等蔬菜种苗品牌也享誉全国。

截止到2013年底,山东省已有的蔬菜、瓜果品种达到了2700余种,国外引进品种达600多种。

在全省众多蔬菜种植产业基地中,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550万亩,位居全国前三,这其中无公害瓜菜基地有519个,种植面积有200多万亩;认证绿色食品基地338个,面积450万亩。

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近四年蔬菜农残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比2000年提高30多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山东省在蔬菜种植方面还一直严格按照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的要求,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规范,在无公害产业种植基地的规划上,山东省的做法是先对基地进行安全备案,经考核通过国家食品质量监督安全标准后,才能对所申请项目进行审批,目前山东省执行这一标准的食品安全基地已达120万亩,实行“出口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的发展基地面积达6万亩,带动基地28万亩,这些数据均处在全国各省区前列。

2011-2013年,农业部实施的“三品一标”日常抽检和专项抽检中,我省蔬菜合格率均为100%。

(四)市场流通更加活跃

山东省不仅是蔬菜种植大省,同时还是蔬菜瓜果输出大省。

山东省每年瓜菜总产的60%以上都要流向省外,通过物流进入全国市场,其输出量可达6000多万吨。

就目前来看,山东省主要蔬菜种植区大致集中于四片区域:

以莱阳为主的半岛集中加工区、以安丘为主的鲁东集中加工区、以苍山为主的鲁南集中加工区、以菏泽牡丹区为主的鲁西加工区,这四大区域在资源和技术上互补互惠,也是蔬菜批发、物流的集散地,同时也极大带动了山东省整体蔬菜产业的发展。

目前山东省共有大型农贸批发市场700多个,其中瓜菜产地批发市场380多个。

全省拥有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64家,其中蔬菜专业批发市场39家,占60%以上,其中50多个市场已经与农业部信息中心联网,70多个市场拥有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100多个市场建立了质量检测室。

同时,山东省蔬菜产业输出在巩固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三大主销区的基础上,销售区域不断向外扩充,并创新建立了全新的经营网络,目前全省已建成的配送中心达214处,超市瓜菜年销量突破1600万吨,全省已经建立起超过150万人的蔬菜运销队伍,仅兰陵县就有10多万人从事蔬菜运销业,150多个基地与北京签订了场地挂钩协议。

这样傲人的成绩很好地体现了山东省蔬菜流通市场的活跃程度。

(五)产业化程度不断增强

我省蔬菜的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早,以脱水蔬菜、速冻蔬菜、保鲜蔬菜、调理食品等为主导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精深加工发展迅速,现已基本形成了生产、加工、市场、流通各环节相衔接的产业化格局。

就产业链条而言,已形成了蔬菜加工八大种类,主要有速冻、冻干、脱水、淹渍、罐头、调理食品、保鲜食品、菜汁等。

特别是在速冻、冻干加工方面,山东省一直保持着巨大优势,许多品牌甚至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

到2014年,全省蔬菜产业化组织达到4932个,占种植业的34.3%;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17675个,占种植业的24.6%。

从山东省目前蔬菜行业现状来看,其蔬菜加工出口企业呈现“数量剧增,规模缓慢增长”的势头。

2014年,国家农业发展委员会专家刘洪在《山东省中小企业农业公司发展解构》中指出,截至2014年9月,山东省拥有蔬菜出口企业3513家。

其中,在山东省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局注册登记的有442家企业,已通过商检认证的企业则为318家,占全国商检认证企业总数的34.6%。

山东省蔬菜出口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山东省蔬菜出口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同时,这些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辐射作用,带动了周边中小型蔬菜企业的整体发展。

政府不断通过这些大公司来引进蔬菜加工技术,提升管理层次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带来的蔬菜出口冲击。

二、山东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山东生在蔬菜产业发展与其它兄弟省市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与荷兰、以色列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难以适应现代蔬菜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质量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生产环节。

由于温室大棚的连续轮作生产模式,使得我省蔬菜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现象频现。

尽管近些年来我省蔬菜产品农药残留风险监测合格率逐步稳定提高,但局部地区、个别品种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仍有发生,如近年来发生的“毒韭菜”、“毒生姜”、“毒大蒜”等事件,给产业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二是加工环节。

由于蔬菜生产加工环节众多,能够引入污染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几乎每个环节都有可能造成蔬菜的微生物污染。

而且目前国内加工企业大多生产技术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较差,难以步入规范化生产、标准化分级、品牌化销售的发展轨道,蔬菜产品加工过程添加剂的使用缺乏规范和用量控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是流通环节。

蔬菜及其产品的流通需要经过物流、仓储等众多环节,由于蔬菜品种复杂,具有易腐败变质、保鲜困难的自然属性,而蔬菜的运移流通工作基本由各经营主体自筹解决,缺乏社会服务化和群体统一化的流通方式,多样化的流通渠道和流通路线使得蔬菜流通不利于市场信息的传递与质量监管,不但降低了蔬菜流通效率,更导致了保鲜剂等化学药品污染的发生。

(二)市场信息流通不畅,蔬菜价格波动较大

山东省蔬菜种类繁多,全面掌握种植面积、产量以及出菜时间的难度较大,而蔬菜的市场流通需要市场信息及时、高效、通畅,但我省蔬菜产业发展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不高,造成了因信息滞后或而导致蔬菜产业结构调整不及时、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受成本增加、冷藏仓储、交通运输、极端天气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蔬菜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蔬菜价格“过山车”式的波动,给我省蔬菜产业带来巨大损失,造成局部蔬菜有价无市或有市无价。

(三)出口市场相对集中,贸易壁垒风险严峻

最近这些年,山东省主要的蔬菜出口市场是韩国、日本和东盟,相对来说拥有较为单一的出口市场,这样所带来的问题是较为脆弱的市场结构,抗风险能力较微弱的市场抗风风险力,市场风险很难抵御。

而多元化的市场出口结构尚未出现,开拓新的销售市场的能力不足,国内外一旦绿色贸易壁垒,就会受到很大冲击面临很大的潜在的风险。

2011年山东口岸对东盟、日本、韩国这三个市场的合计出口量占同期总出口量的60.4%;同期对欧盟和美国出口比重分别为7.14%和5.62%。

(四)创新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技术作为一个最活跃的要素,是推动蔬菜产业上水平的关键,只有全力推进蔬菜科技进步,提升科技含量,直接参与蔬菜产品竞争力的形成与蔬菜产业的发展,才能实现我省蔬菜产业的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

我省蔬菜生产设施装备、品种选育、种植资源保存与应用研发等方面创新动力严重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在数量与质量上没有形成优势,农业科技贡献率偏低,导致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管理、产品精深加工、品种培育等新技术、新成果应用水平不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偏低,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集成与推广范围与规模不够宽泛,标准化生产、科技入户、病虫害防控、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培训项目在人员投入、投入经费和职业需求培训匹配等资源投入方面严重不足,运行机制问题凸显。

(五)内生动力不足,精深加工比例不高

虽然我省目前蔬菜生产的区域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正在逐步提高,也建立了公司+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户、农场+农户、专业批发市场+农户等专业组织形式,但由于自然条件、销售市场、冷藏物流、收储加工等现实客观条件的限制,专业生产技术、产业服务体系和技术程度水平的非同步跟进,导致我省蔬菜加工产业链条短,加工品种数量少、加工率与加工层次低,主要以产地初级加工为主,加工品种单一,附加值低,严重影响了我省蔬菜产业精深加工比例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十三五”山东蔬菜产业发展展望

根据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基础,综合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省的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主要抓好“五个转变”:

生产目标上,由单纯注重产量向产量、质量并重转变;组织形式上,由一家一户分散生产向适度规模化、园区化转变;管理手段上,由主要靠人力手工操作向机械化、智能化管理转变;栽培模式上,由粗放式栽培向资源节约、集约化栽培转变;市场营销上,由一般普通商品向更加注重品牌化经营转变。

“十三五”时期山东蔬菜产业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

相对于大田农作物,蔬菜种植效益相对较高,但成本上涨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上涨幅度较大、2015年的部分蔬菜价格波动,会影响农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

同时,我省蔬菜产量的2/3销往省外和国外,受周边市场和出口形势的影响很大。

目前,周边省份都在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在这样一种情况和背景下,综合分析,“十三五”期间我省蔬菜面积和产量不会有大的波动,稳定在3200万亩左右,蔬菜总产量预计达到1.25亿以上,继续全国领先。

重点工程:

——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推进蔬菜适度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是提高蔬菜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保障供给和提高效益的关键,更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我省许多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棚室建造标准不高,设施设备不配套,抗灾减灾能力弱,生产和收益极易受到极端灾害天气影响。

露地蔬菜生产基地基础条件不完善,难以满足安全生产、均衡供应的要求。

同时,尽管我省已经创建了近300家部级蔬菜标准园,对蔬菜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但与全省蔬菜种植规模相比,所占的比例还太少,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和辐射面。

在全省设施蔬菜发展重点县和出口蔬菜发展重点县实施基地升级改造、技术装备升级改造、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工程,完善生产基地基础条件,优化设施结构,配套管理设备,不断扩展基地功能,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以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实行“六统一管理”(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做到100%统防统治,100%测土配方施肥,100%产品订单生产,达到“五化”目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解决蔬菜产业上质量安全存在隐患、菜农收入不稳等诸多问题,进一步提升蔬菜质量和标准化程度。

——集约化育苗中心建设工程。

集约化育苗是蔬菜产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具有成苗速度快、操作管理方便、种苗质量高等优点,已实现四季育苗、周年供应,不仅节约空间和土地,增加产量和效益,同时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快速推广普及。

目前,我省每年集约化育苗的商品苗量约50亿株,仅可满足200万亩左右蔬菜种植,供应缺口很大。

在全省设施蔬菜发展重点县和出口蔬菜发展重点县,加大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建设步伐,扩大育苗专用设施面积,加快推广育苗专用机械设备、管理控制系统及新型基质等,改造、建设一批大型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通过提升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育苗质量和规模,扩大商品苗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比重,满足我省蔬菜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的需要。

(二)区域布局将会进一步优化

根据当前蔬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结合考虑自然禀赋、种植习惯、技术水平以及市场网络等因素,对现有蔬菜区域布局进行进一步优化,重点突出由新品种代替销量过低的老品种,内销菜向出口创汇菜转变,增加安全食品蔬菜、绿色食品蔬菜和有机蔬菜的发展,提升市场层次和产品档次,打造形成自然资源充分利用、核心竞争力十分突出、特色非常鲜明的优势区域。

——蔬菜产业发展功能布局优化工程。

对山东省蔬菜比较优势、地域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评价,在保障总量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进一步调整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提高淡季供应能力,在品种结构上,根据需求适当增加叶菜类蔬菜;在区域结构上,逐步形成合理的运输半径;在上市季节上,提高淡季蔬菜供应能力。

通过划分优势蔬菜布局区、设施蔬菜优势布局区、出口蔬菜优势布局区等,为山东省蔬菜合理的区域化、产业化生产布局提供依据。

(三)蔬菜种植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

适应市场变化和质量要求,适当调减大宗蔬菜面积,扩大特异性、高品质蔬菜种植面积。

设施蔬菜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有望达到1500万亩。

将会大力发展便于自动化操作的日光温室和拱圆大棚,适度发展智能化管理的连栋温室,稳定小拱棚面积,并科学选用棚室骨架、覆盖材料,提高采光保温性能,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同时,积极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机械卷帘、植物生长补光灯等技术装备,提升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

通过升级,力争使设施蔬菜主产县75%以上棚室结构达到结构合理、性能优化。

重点工程:

——棚室结构改造升级工程。

我省许多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棚室建造标准不高,设施设备不配套,抗灾减灾能力弱,生产和收益极易受到极端灾害天气影响,不能满足蔬菜安全生产额需求,制约了蔬菜产业的提质增效。

大力推广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新型棚室,集中改造或重建陈旧落后设施,科学选用棚室骨架、覆盖材料,提高采光保温性能,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力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移栽机、田园管理机等技术装备,提升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

(四)科技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针对蔬菜品种研发、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等问题,加大研发创新和转化推广力度,提高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支撑能力。

一是强化育种技术和资源创新。

采取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不断加强种质资源创新,培育出一批优质、抗病、高产、抗逆性强的蔬菜优良种质,促进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比目前提高10个百分点。

二是开展多专业、跨学科联合攻关,研究推出一批安全优质、节本增效的实用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蔬菜标准化生产率提高15个百分点。

三是注重地方名特优蔬菜的提纯复壮。

对列入名录的地方名产蔬菜,在搜集、整理和品种资源保护的基础上,系统开展品质改良和开发利用,推行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和品牌化营销,充分放大品牌效应。

四是启动实施“设施蔬菜土壤改良工程”,力争全省80%以上的日光温室,土壤地力得到改良和提升。

重点工程:

——蔬菜种业创新研发工程。

种子是蔬菜生产的关键环节,国产蔬菜品种存在专用品种少、抗逆性和商品性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