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化学试题C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1823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化学试题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试题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试题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试题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试题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化学试题C卷.docx

《人教版中考化学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化学试题C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化学试题C卷.docx

人教版中考化学试题C卷

人教版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归纳说法错误的是

A.构成:

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相同,只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性质:

氮肥都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所以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C.用途:

煤和石油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它们都能进行综合利用生产化肥、农药等

D.鉴别:

生活中常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也可用点燃的方法鉴别尼龙和真丝

2.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

下面是某学生对图表资料的使用,其中正确的是()

A.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该元素原子核中有几个中子

B.根据“各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通过蒸发或改变温度把混合溶液中某些溶质分离出来

C.根据密度数据判断液体物质挥发性的大小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表”判断每种元素原子中的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3.下列物质分离方法错误的是()

A.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导出点燃

B.粗盐提纯的步骤:

溶解→过滤→蒸发→冷却结晶→过滤

C.除去H2中混有的HCl:

将气体通过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CuO:

用足量的稀硫酸浸泡后过滤、洗涤

4.关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制二氧化碳

B.装置②可用于制氧气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二氧化碳

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

5.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安全

①碘酒洒在衣服上,可用酒精擦洗除去

②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

③银可以用来制导线

①炒菜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火

②在室内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C化学与资源

D化学与发现

①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之一

②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①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

②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③侯德榜制碱,指的是制取纯碱

A.A

B.B

C.C

D.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10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36gNaCl,则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36g

B.NaCl的饱和溶液一定比NaCl的不饱和溶液浓

C.向15g10%的NaCl溶液加入15g水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一定为5%

D.降低温度一定能使不饱和的NaCl溶液变为饱和的NaCl溶液

7.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有试剂、方法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试剂、方法

A

NaCl溶液

Na2CO3

加适量Ca(OH)2溶液、过滤

B

KCl固体

MnO2固体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MgCl2溶液

盐酸

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CO

CO2

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A.A

B.B

C.C

D.D

8.化学的发展造就了现代社会,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可以帮助人类研究新材料

B.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化工生产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D.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能源

9.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通电分解水

B.②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C.③一定压强下,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D.④用一氧化碳气体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粉末

10.据探测卫星发回的数据分析,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还找到了有液态水存在的证据。

根据以上信息,某同学作出如下推断:

①火星大气是混合物;②火星大气与地球大气成分相似;③火星上木炭不易点燃;④火星环境适宜人类生存;⑤火星上温室效应显著。

你认为正确的是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B.大部分元素在人体中主要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C.幼儿体重轻,需要钙的量比成年人少

D.人体每天对铁元素的适宜摄入量比碘元素多

12.将四根光亮的铁钉分别放入等质量的下列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称量所得溶液质量,发现溶液质量增重的是()

A.H2SO4溶液

B.CuSO4溶液

C.AgNO3溶液

D.MgSO4溶液

13.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14.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

B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C

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轮胎容易爆裂

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间距变大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5.知道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间的关联(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① 潜水员下水作业时需携带氧气瓶,是因为氧气能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航空火箭升空需要液氢和液氧,其中液氧是作为_________________剂。

③ 天然气可做燃料,是因为天然气具有___________性。

三、实验题

16.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测得数据如图所示。

(1)图1甲实验过程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至bg,测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①当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为ag时,向所得溶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__色。

②当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为bg时,所得溶液的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____。

(2)乙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中白色固体明显增加,溶液呈红色。

废液缸中除了指示剂和水以外,一定含有的物质有__________。

四、简答题

17.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

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

(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2)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______。

(3)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在该反应中______(填“是”或“不是”)催化剂。

18.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1)请写出图甲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图乙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

(3)B物质属于___(填“单质”或“化合物”),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五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填化学式)

(4)分析以上微观过程模拟图,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___。

19.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除去色素和异味用到_____,其作用是吸附作用;

(2)生活用水多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大豆生长过程中出现叶片边缘发黄的症状,应补充的化肥种类是_____

(4)“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人们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中的糯米为人体提供主要的营养素是_____;

(5)合成橡胶广泛应用于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举出它的一个优点_____;

(6)医生给胃酸过多的病人所开处方中,常包括含Al(OH)3的药物,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治疗原理_____。

20.如图,向烧杯中加入试剂A,发现烧杯中水温明显升高。

(1)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原因是_____。

(2)试剂A可能是(写一种即可)_____。

五、计算题

21.苯甲酸(C6H5COOH)是一种酸性比醋酸更强的有机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常用作食品防腐剂。

请回答:

(1)苯甲酸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

(2)苯甲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到0.1%)。

22.化学兴趣小组取26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在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5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

23.在潜水艇中常用过氧化钠(Na2O2)来吸收艇上人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同时产生氧气供给人们呼吸(提示:

2Na2O2+2CO2=2Na2CO3+O2)。

现有1950g质量分数为80%的过氧化钠样品与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样品中杂质不参加反应),可生成多少克氧气?

六、科普阅读题

2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

袁越)。

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

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

最新的理论认为,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把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

同时,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

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

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

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

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生命的“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

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之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

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1万年里基本保持稳定。

但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浓度开始逐年上升,同时段内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也发生了变化。

(见表一和表二)

目前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实际含量比理论计算值少一倍。

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

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所以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

下图是当前人类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所采取的措施。

(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的原因是     。

(2)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天然气         B.煤            C.酒精          D.石油

(3)观察表一和表二后,小德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但小威却不同意他的观点。

下列不同年份间数据变化的总趋势能支持小威说法的是    。

A.1900~1910     B.1910~1940    C.1940~1980     D.1980以后

(4)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

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     (写出一条即可)等。

(5)关于碳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的生活有害无利

B.保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C.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

D.当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大自然完全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二、填空题

1、

三、实验题

1、

四、简答题

1、

2、

3、

4、

五、计算题

1、

2、

3、

六、科普阅读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