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1751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生子女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独生子女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独生子女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独生子女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独生子女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独生子女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研究.docx

《独生子女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生子女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独生子女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研究.docx

独生子女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独生子女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研究》

一、关于课题研究的有关说明:

1.课题研究推迟结题的原因

本课题开题于1998年9月,本应与2000年7月结题。

1998年11月,课题获省教育学会颁发的阶段性成果三等奖。

2000年,我们感到在对策研究方面尚有些不足,故未及时结题,往请示省教育学会姚文蔚秘书长,同意将本课题转入“十五”计划,因而,课题的结题的工作到现在方进行。

2.独生子女与初中生群体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日渐深入人心,独生子女在学生群体中的比例已逐渐增大,现在,我们学校各班的独生子女人数已占全班人数的95%以上,因而,我们在课题研究中逐渐以初中生群体代替了独生子女。

3.独生子女的心理障碍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整个《独生子女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研究》中,我们越来越感到解决问题比提出问题更重要,故在阶段性成果获奖后,我们把精力重点放在了教育对策上,也就是说,最近二年多以来,我们把重点放在对初中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上。

二、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

97年12月初,我们对初二年级七十名独生子女和初一年级二百一十二名独生子女进行了“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IT)”,结果表明,在初二年级,31.4%的初二个体有明显心理障碍,22.85%的个体处于心理障碍的临界状态。

在初一年级,17.45%的个体有心理障碍,16.04%个体处于心理障碍的临界状态。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初二年级,有恐惧症的个体占14.28%,占有心理障碍者的45.58%,勿冲动者占被调查者的8.57%占有心理障碍者的28.57%。

在初一年级有恐惧患者占总人数的9.4%,占有心理障碍者的57.14%,易冲动者占被调查者的8.57%,占有心理障碍者的27.27%。

调查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

第一,恐惧和冲动是初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最主要的方面;第二,初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初一学生。

2.实施平等教育

教育和研究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学生心理问题的来源除自身素质,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外, 不当的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也是引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谓不当的教育指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来自教师与学生的不平等,少数教师仍存在体罚,变相体罚和心理的现象,第二,来自教师对学生个体的不平等。

一般教师对成绩好、听话、活泼开良的学生在情感上较为喜欢,在课堂提问上给予倾斜,在偶发错误方面给予宽容;反之对于平时成绩稍差甚至很差,有个性,甚至敢于在老师面前发表不同意见的学生在情感上往往上表现出质疑,在课堂上给予冷落,在偶发错误方面往往苛求。

针对此种情况,我们于九八年底,向全校班主任老师及科任老师提出了平等教育的要求,具体地说,是贯践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项目《社会经济转型期中小学生个性、品德发展与教育》课题组提出的尊重平等教育三十条,具体内容如下:

1.尊重学生的心灵

(1)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2)尊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3)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4)尊重学生的抱负和志向

(5)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

(6)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

2.尊重全体学生

(7)新生智力发展迟缓的学生

(8)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

(9)尊重有过错的学生

(10)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

(11)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12)尊重不尊敬自己的学生

3.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13)不体罚学生

(14)不辱骂学生

(15)不大声训斥学生

(16)不羞辱、嘲笑学生

(17)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18)不随意向家长告状

4.平等对待学生

(19)平等对待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学生

(20)平等对待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

(21)平等对待个体特点不同的学生

(22)平等对待男学生和女学生

(23)平等对待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

(24)平等对待自己喜爱和不喜欢的学生

5.给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

(25)在公众学生成绩时平等

(26)在进行各科选拔时平等

(27)在上课提问和座位等排时平等

(28)在评价学生时平等

(29)在处理学生中发生的矛盾和冲突时平等

(30)在运用奖励和惩罚时平等

作为实施平等教育的一项措施,我们在实验班中,实施了班干部轮换制,调动广大学生特别是后进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的心理和人格更加健康健全的发展,其中颜维奇老师的论文《参与意识是班干部轮换制的本质》刊于《转型期教育研究》第11期,并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转型期中小学生个性、品德发展和教育》课题中颁发的一等奖。

为了减少不当的家庭教育给学生引发心理问题,我们在家长学校中在与家长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要求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摒弃孩子是自己私有财产的陈腐思想,把自己真正当成孩子的朋友,为此我们在家长学校中重点与家长提出和研讨了家庭教育的十大原则,具体表述如下

(1)尊重平等原则;

(2)感情交流原则;(3)自由原则;(4)最佳教育选择(时机、场合、方式)原则;(5)方法转变原则;(6)榜样原则;(7)信任原则;(8)统一原则;(9)赏识鼓励原则;(10)宽容原则。

以上原则已被多数家长采纳并应用,且产生了较良好的效果。

(  )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要使学生有健康健全的人格,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必须在抓好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首先解决好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此,我们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不失时机地对全体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所开讲座的题目有《警惕心理荒漠化》《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培养造就一代新人》等,我们试图通过讲座的开设使老师们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问题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为老师们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有针对性解决问题提供了理论上和方法上的支持,另一方面,为促使老师们的心理健康发展,防止由教师心理问题的出现而汲及学生,我们对教师的心理自我调节提出了四个学会,即学会幽默、学会放弃、学会遗忘、学会宽容。

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一直重视定期对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这几年开得较多的讲座是《克服自卑情绪,增强自信使自己更快地进步》《欢迎走进咨询室进行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压力与交往》《成功=IQ+EQ+AQ》《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警惕思想荒漠化——与中学生谈心理健康问题》《放下包袱,轻松上阵——与同学们谈考试顾虑问题》等,这些讲座公开办,无疑对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4.家长学校的开办

为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排除其心理障碍,仅有学校是行的必须取得社会特别是家庭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持,而让家长终得一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进而改变教育观念和方法又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因而我们在有关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家长学校由课题组成员定期上课,与家长共同探讨科学的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的方法。

近年来,经不断修改完善的教材题目是《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的正确思想和方法》《如何加强对处于逆反期、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教育指导》《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促进子女健康成长》《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谈如何进行心理辅导》等。

98年10月,我们对初一年级的家长进行了有关家长学校的问卷调查,93.26%的家长要求学校抓好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共收回问卷401张,赞成者374张)。

5.心理咨询

中学生具有共性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可通过开讲座的办法进行疏导,但中学生每个人的心理状况都是不一样的,只能通过个别心理咨询或辅导的方法解决。

在经过两次培训之后,课题组长李万华老师的心理咨询于九九年十一月份正式挂牌,近五年来,心理咨询室共接待学生家长八百人次,在对学生的咨询辅导方面,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学习和考试焦虑、挫折心理、逆反心理,男女生交往的困惑、孤独、自卑、嫉妒、恐惧、强迫,抑郁、自我意识混乱等问题。

家长咨询的主要问题为亲子关系紧张,孩子行为习惯(主要是学习习惯)不良,成绩下降,男女孩子交友等方面的问题,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注重引导家长改变教育观念,用心理学、教学的基本原理,学会与孩子交流,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凡来过咨询室的家长,均反映收获很大。

除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咨询外,我们还接受校内外,县市内外的书信咨询,(泰兴、扬州、靖江等)电话咨询,校园内设立了心理咨询信息,随时帮助中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6.行为训练(自我管理)

理论学习和心理咨询的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初中生存在的大量的不良行为习惯问题妨碍了学业成绩的提高,而这些问题绝大多数属于心理问题,而非品德问题,这些问题又可以通过行为主义的行为训练方法予以解决。

所谓行为训练(自我管理)就是用行为疗法的理论,由来访者(学生)咨询者和来访者家长经过充分的协商,在来访者充分自至的基础上制定自我管理的方法训练计划,让学生在行为改变的各个环节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自己对自身的行为改变负责任,近年来,通过十多个案例的试验,成效较为显著。

7.心理网站的建立

为使心理辅导在时间、空间进一步拓展,本学期我们开办了学校心理网站,冠名为《心理导航》,教师、学生、家长点击可以浏览到以下内容:

(1)心理咨询的一般知识;

(2)中学生面临哪些心理困惑(包括解决方法);(3)心理健康小问答;(4)心理保健方法;(5)个案选载。

学校师生或家长若有搞不清楚的问题,我们亦可在网站加以解答。

8.心理辅导专栏

从2003年起,我们在学校宣传栏内开辟了心理健康专栏,每学期二至三次,主要内容为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缓解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的方法,克服自卑与增强自信的心理技巧等等。

9.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父母离异的孩子是社会上特定的一个弱势群体,这些孩子承受着比正常孩子更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往往更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为了使他们健康成长,也为了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我们在99年对全校各班父母离异的孩子进行了登记造册,请班主任老师及科任老师对他们更加体贴和关心,同时在对他们中确实经济困难者,请求学校在经费上进行减免,使他们倍觉学校老师的温暖,几年来,这些孩子均能与其他孩子一起健康成长,在他们中从未出现大的过失问题。

三、取得的成果

1.学术论文

课题组人员自开题以来在省以上各种报刊上发表论文  篇,获省以上三等奖以上的学术论文   篇。

这些论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们课题组成员参与研究的深度和取得的成绩,非课题成员发表有关心理教育的论文和获奖论文   篇,它反映了在课题组的影响下,我校全体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参政与度。

2.危机干预的成功案例

我们课题组成功地进行了几次心理危机干预,避免了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为社会的稳定做了我们应做的工作。

我校初二某班学生王某某因父亲、姐姐涉赚贪污被捕,其母被审查释放后情绪不好,99年5月24日下午,当我得知王某某在爱中与其母口角后将家中家具打得一场糊涂后,立即赶往王宅,进行心理安慰、交流,让其进行适当的宣泄,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工作,王某某拿出一包“灭鼠大王”和“一瓶果汗(晚上自杀用)表示放弃轻生的念头,成功地挽救了一名花季少年的生命。

2002年5月19日,溱潼实验小学六年级潘某某在其外祖父、母亲的陪同下来到心理咨询室,其母反映,孩子多次表现出强烈的喝农药轻生念头,并表述孩子经扬州五名山医院两次诊治精神问题均未见效果。

经过与潘某某两次个别深入地交流,我准确地判断出父母教育思想和方法出了问题,在与其母亲深入探讨后,其母改变了教育观念和方法,一个月后孩子恢复了往日的开朗和自信,避免了又一次轻生事件的发生。

2000年8月29日下午,满脸泪痕,欲退费辍学的沙晓婧被我叫到了办公室。

这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由工资仅三百余元的单身母亲抚养,因生活拮据而要求退费。

当时,立即在我的头脑中产生了这样的反应:

父母离异、生活困难、皓爱学习而面临失学的危险,心理稚嫩而脆弱。

课题组长李万华老师立即作出了这样的决断,克服一切困难,不让孩子失学,在三年之中,我们除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资助外,主要在心理上给予处于弱势般小沙以支持、鼓励,使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完成了初中学生,顺利地考取了高中。

3.个案研究

课题组成员建立并研究学生个案   个,课题组长李万华老师建个案  个,其中,在社会上较省影响的个案2个。

通过个案研究,加深了我们对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现状的认识,也为解决问题积累了经验和知识。

课题组在个案研究中对个体进行辅导的原则,“蹲下来,摆进去,助人自助”受到了泰州市关工委的肯定和赞扬。

所谓蹲下来即以同理之心站在学生的高度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多从他们的视点角度看问题,用心体会他们的难处和处境,摆进去即在与初中生交流时有意识把我们自身摆进去,进行现身说法,一般地说摆低不摆高;助人自助既是心理辅导的方法,也是心理辅导的目的。

4.因课题研究的需要而开办的姜堰四中家长学校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课题组编写的家长教材被姜堰市教委推荐为姜堰市家长学校参考教材,并统一印发至全市各中中学,对推进全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5.心理咨询的实践既提高了我们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使我们对当前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一些问题也具有了我们自己的认识,这些问题主要为:

(1)初中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绝大多数是心理问题而不是品德问题来对待时,就会伤害学生、毁坏学生的前程,这无论对学生本人,对学校乃至对国家都是不负责任的。

而积极地用疏导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心心理问题,会使学会克服自卑重塑自信拥有快乐幸福的人生。

(2)心理咨询的实践又告诉我们,属于心理问题的个体行为习惯的形成不仅是是个体本身的问题,应该把它放在家庭、学校、社会,这一综合环境中去审视和考察,要解决个体的行为习惯问题,必须从家庭入手,系统地解决问题,正如一位接受行为训练学生的家长所说:

“在改变孩子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自己,要改变孩子,首先必须改变自己”。

(3)人口行为习惯的形成经过了一个较长的时间,要改变它也必须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经过急躁、急功近利的想法都不可能奏效。

我们必须拼弃训导式的教育方法,而采取与初中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鼓励、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内驱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4)无论好习惯或不良习惯,它们绝大多数是习惯性的,习惯的过程即初中生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因此初中生所犯错误均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我们帮助他们标出了这一合理性,我们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以上这些认识,对解决初中生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6.对全市及周边县市的辐射作用

在姜堰市范围,不少中小学激请课题组作有关心理健康与矫治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报告,帮助他们解决有关方面的问题,在城区有姜堰二中、三中、五中、八中,实验小学,新桥小学等,在农村有兴泰中学、俞垛中学、溱潼二中、梅垛中学、桥头中学、苏陈成人教育中心校等。

泰兴市振泰高级中学、靖江市靖城中学、泰州市九龙初中也邀请我们对师生作了专题讲座。

因泰兴市委、姜堰市委多次邀请我们对共青团干部、少先队干部作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辅导报告。

泰州市关工委、姜堰市关工委聘请课题组长李万华老师参加了两级家庭教育宣讲团,在姜堰市各乡镇作巡回讲演。

市二中、实小、法院聘请李万华同志为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顾问、少年庭特邀陪审员。

二OOO年五月,课题组与北师大心理学博士郝春在一起制作了中学生心理健康访谈节目,在姜堰电视台播放一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01年10月7日,江苏电视台情感超市栏目以沙晓婧的情感世界为题介绍了课题组长李万华对沙的心理咨询和各方面的关心和帮助,特邀嘉宾南大心理学教授桑志芹高度评价了我校的心理咨询工作。

2001年11月5日,江苏工人报《社会视点》栏目以1/2个版面专题介绍了课题组长李万华的心理咨询工作,总标题为《许孩子一个灿烂的笑容》。

四.存在问题

1.定量的研究工作开展不够,有关数据收集得较少。

2.资料的积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家庭离异学生登记表未保管好。

3.课题组成员的不稳定性给课题研究也带来了一些影响,如课题组成员徐宏琪调三中,邰金葵四中调三中,三年后再调回四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