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1628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色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百色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百色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百色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百色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色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docx

《百色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色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百色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docx

百色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百色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初稿2)

      主笔:

彭XX(武汉大学博士)

  创意及智力支持:

独隐龙

目      录

前言.........................................................1

一、百色市水资源..............................................2

(一)百色市水资源特征概况....................................2

(二)水资源分布及储量........................................2

(三)百色市水库资源概况......................................3

二、百色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现状..................................4

(一)水资源在一产中的利用....................................5

(二)水资源在二产中的利用....................................5

(三)水资源在三产中的利用....................................6

(四)水资源安全利用..........................................6

(五)水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7

三、百色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条件分析..............................7

(一)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础条件..............................7

(二)百色市水资源开发市场需求分析............................9

四、典型案例..................................................10

(一)长江三峡工程..............................................10

(二)贵州黔西南州万峰湖........................................12

五、百色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意义..................................13

(一)百色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时代背景.............................13

(二)百色市水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前景..............................14

(三)百色市水资源综合利用重要意义.............................14

六、百色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思路..................................15

(一)百色市水资源综合利用定位..................................15

(二)百色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模式.................................16

(三)百色市水资源综合利用功能分区.............................20

(四)开发利用策略..............................................21

(五)公共配套设施建设.........................................21

(六)市场营销探讨............................................22

(七)水资源利用安全性.........................................22

七、政策措施建议..............................................22

(一)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22

(二)开发利用水资源措施........................................23

后记..........................................................24

参考文献.......................................................26

前言

当前,全球正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形势。

由水污染、水匮乏、水浪费三大问题形成的水危机构成了人类生存发展的挑战。

世界银行1995年调查报告指出:

占世界人口40%的80个国家正面临着水危机,发展中国家约有10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

联合国预计,到2025年,世界将近一半的人口会生活在缺水的地区。

中国的水资源形式也不容乐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和水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2007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世界水日做了《以综合、可持续方式管理水资源》的致辞[1]。

21世纪,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当前人们普遍认可的解决措施是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可持续利用。

所谓水资源综合利用是指通过对水资源在生活用水(饮用水、非饮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第三产业用水、水力发电、水运(航运、竹木流放)、水产养殖、环境用水、生态用水(水土保持、生物保护)等方面的利用,产生综合效益的过程③。

百色市水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利用条件优越,是本市特有的独特性、唯一性、排他性的优势自然资源。

据初步统计,百色市水资源蓄量高达约460亿m3(与临近地市共有),比三峡水库(容量为393亿m3)库容还多,境内水资源储量216亿m3,水域面积达120万亩。

四大水系穿流而过,湖泊星罗棋布,百色市成为同纬度地区罕见的水库密集和容量丰富的地区。

百色的水库群地处珠江水系上游,拥有巨大的容纳和吞吐的调剂能力,是名副其实的“珠江之肺”。

水资源与铝土矿资源、区位资源、亚热带气候资源等自然资源共同构成了百色的特色资源。

然而,当前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够,仅为20%左右,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

水资源是区域内最具开发潜力的自然资源之一,发展利用后劲很足。

水资源具有可再生、绿色环保等特征,在全球及国内面临的水危机的宏观背景下,国家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总要求,综合利用好水资源对促进百色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一、百色市水资源概述

(一)百色市水资源特征

1、水文特征

百色市位于广西西部,地处低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沛,雨热同季。

区域内各地降雨量充沛,多雨期与高温期一致。

全市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毫米左右,受地形影响较明显,南北部降雨量较多,右江盆地降雨量较少。

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五月至九月为主要降雨期,占全年降雨量的70.0%左右,十二月至次年三月为少雨期,降雨量占全年的10%左右。

境内有右江、左江、红水河及百都河等四大水系。

2、河水径流特征

百色市山岳连绵、河溪纵横,市境内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2条,已发现岩溶地下河64条,总长约1000公里,地下泉眼5000多处。

四大水系的流域面积分别是:

右江水系境内流域面积为21915平方公里,左江水系境内流域面积为2153平方公里,红水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为10317平方公里,红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为1758平方公里。

3、蒸发量特征

各地多年平均蒸发量在900~1500毫米之间,蒸发量最大的为四月至九月份,月蒸发量一般超过150毫米,其余月份蒸发量较小,但高于降雨量。

各地干旱指数在0.67~1.4之间,其中右江区、田阳、田东、田林为1.03~1.39之间,属于干旱区域,田阳的干旱指数达1.39,是全区最干旱的县,其余各县在0.67~0.99之间,属湿润区域。

(二)水资源分布及储量

1、水资源的地理分布情况

区域内流域和水库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主要富集在北部和右江盆地。

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以及受地形、地质、植被等下垫面因素的影响,河川径流量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地表径流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南部左江源、百都河、鉴河、城厢河径流大,北部山区南盘江流域、驮娘江、澄碧河径流小,而右江盆地及红水河中游径流中等的特征。

2、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

百色市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是夏秋多,冬春少。

五月至九月为主要降雨期,水量充沛降雨量可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

十二月至次年三月为少雨期,降雨量只占全年的10%左右。

3、资源总量

百色市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182.5亿m3,人均水资源量4650m3,居全区第5位,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20%左右,属中低水资源压力范围。

(三)百色市水库资源概况

1、水库资源的区域分布

据统计,全市境内共有大中小型水库196座,其大型水库8座,中型水库16座,地方小型水库172座。

大型水库主要分布在隆林、西林、乐业、田林、西林、田阳、右江区北部地区,南部地区以中小型水库为主。

2、库容及库区面积

据统计,百色与临近地市共享库容约460亿m3  ,其中市境内水库总库容216亿m3,水域面积达120万亩。

境内大型水库主要有百色水利枢纽,库容56.6亿m3;龙滩水库,库容272.1亿m3;天生桥水库,库容102.6亿m3;澄碧河水库,库容11.3亿m3;平班电站水库,库容2.78亿m3;右江金鸡滩到百色水利枢纽段、洞巴电站水库、瓦村电站水库等。

数量特征

水库名称

库容(亿m3)

库区权属

百色境内水域面积(万亩)

涉及县份

百色水利枢纽

56.6

百色

19.95

右江区、田林

龙滩水库

272.1[2](两期工程完工后)

百色、河池

7.3

隆林、乐业、田林、

天生桥水库

102.6

百色、文山州

12.05

隆林、西林

澄碧河水库

11.3

百色

5.85

右江区、凌云县、田阳

右江金鸡滩到百色水利枢纽段

无资料

百色

无资料

右江区、田阳、田东、平果

平班电站水库

2.78[3]

百色、黔西南州

无资料

安龙县、隆林

洞巴电站水库

无资料

百色

田林

瓦村电站水库

0.049

百色

田林、右江区

(表1百色境内大型水库统计)

3、水质特征

全市江河水库水质较好,但季节性变化明显。

丰水期较好,优良率为67%左右,部分水库主要是总氮指标超标,呈富营养化。

枯水期水库水质相对丰水期水质较差,超标的项目主要有总氮、总锌和总磷。

4、周边生态

水库周边植被整体保护较好,水域内基本无大型工矿企业。

近年来,由于部分地区砍伐林木种植经济林或糖类农作物,水库周边的森林覆盖情况有所降低,导致部分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

水域内生物物种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

部分群众受经济利益驱使,使用一些非法手段进行鱼类捕捞,是当前鱼类繁衍面临的问题。

一些公共突发事件发生,也对水域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威胁。

二、百色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百色对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形式单一、方式传统,丰富的水资源自然优势没有转化为百色的经济优势。

特别是对大型水库的利用不够充分,丧失了很多发展的良机。

(一)水资源在一产中的利用

2008年,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8.43千公顷,园地灌溉面积0.97千公顷,农业用水量为13.9亿m3,其中水田灌溉用水10.59亿m3,水浇地灌溉1.1亿m3,菜田灌溉1.1亿m3,林果灌溉0.56亿m3,鱼塘补水0.55亿m3。

2008年全市水产品产量为7.82万吨,其中养殖产量为6.85万吨,捕捞产量0.97万吨。

1、养殖情况:

全市养殖面积23.11万亩,同比增5%。

其中山塘、水库养殖20万亩。

2、大水面养殖情况:

网箱养殖52368箱,面积180万平方米,同比减3.2%。

其中生态养殖44663箱,合160.74万平方米,同比减4.66%;集约化养殖7703箱,合19.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2%。

库汊围栏养殖4万亩,同比增3.1%。

3、庭院养殖情况:

全市渔业庭院养殖已发展到1304户,主要养殖龟、鳖、塘角鱼等。

其中庭院龟鳖养殖60户,蛙养殖7户,鲟鱼2户。

(二)水资源在二产中的利用

百色市的工业产业主要布局在右江河谷及靖西、德保等地区。

在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千亿铝产业工程”和“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指导下,铝产业主要布局在右江河谷的平果县和南部山区靖西、德保两县。

右江河谷工业用水现基本满足生产需要,废水排放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随着右江沿岸产业增多,用水的供需矛盾也在显现。

靖西、德保两县现有的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已经不能满足铝产业布局的需要。

亟待进行水源工程进行规划建设,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以减轻供水压力。

百色市境内大小河流纵横交错,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341.96万kw(干流南盘江跨省开发按广西、贵州各占50%计),可开发利用276.6万kW,地方水电站现状总装机容量42.43万kW。

(三)水资源在三产中的利用

在第三产业中,主要是通过旅游业及休闲产业的利用。

在百色的大中型水库中,发挥效益较好的是对澄碧湖的利用。

通过对对旅游设施的完善,澄碧湖形成了一定的旅游能力,成为百色第一个以水景为主题的旅游风景区,聚集了度假、休闲、旅游、垂钓、民族风情等特色服务,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历史上,右江河段就是百色人民对外交流和沟通的主要运输方式,沟通了百色和广州的运输。

现在,右江河流百色段仅适合小型船只通行,货物年运算量不多,基本没有形成客运。

(四)水资源安全利用

百色市水资源丰富,水质也比较好,随着工农业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和公共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水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利用水资源不可忽视的重点。

在当前的水资源利用中,水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饮水安全。

目前全市约有万余名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不安全因素主要是水质不符合标准、水量不足、取水不方便及用水保证率低等。

同时,水环境质量也日益恶化,生态环境脆弱。

2、防洪安全。

百色市城区防洪规范要求为50年一遇,县城区为20年一遇,但多数县城缺少防洪工程,无法抵御标准洪水。

且各县区存在较多病险水库,急需进行水库除险加固。

3、供水安全。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瓶颈已初步显现,特别是铝工业等新兴工业区水资源保障方面的需求迫切。

城市人口增加,也导致供水出现了一些矛盾。

在大石山区居民的生活用水供给情况差仍然是当地人们生存的一大难题。

4、粮食用水安全。

目前全市水利有效灌溉面积仅占总耕地面积的44%,实灌面积更少,仅占总耕地面积的34%,难以保证粮食生产用水安全。

5、突发性事件。

由于百色部分大型水库位于主要交通沿线,由于突发事件而引起的水质污染事件日益增多。

6、库区移民社会安全。

全市水库影响及搬迁移民共14.5万人。

水库移民大多是非自愿性迁移,吃、住、行等生活习惯的改变较大。

他们思想单纯而传统,本土难离的观念根深蒂固,搬迁后生活的小社会发生了变化,未来的生活条件变得不确定,思维心态也变得不稳定。

由于生活条件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引发了社会群体的不稳定。

(五)水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百色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较多,有些问题甚至成为阻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需要正确面对,并给予科学解决。

具体来说,在开发和保护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意识不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百色水资源的巨大优势;二是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够,现仅开发利用20%左右;三是节约用水意识较低,水资源浪费严重,循环利用能力差;四是水工程调蓄能力不足,洪涝、灾害严重;五是部分河段水环境污染严重,全市1/3以上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六是水能资源无序开发严重,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开发造成破坏;七是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达15%;

三、百色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条件分析

(一)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础条件

1、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全市多年水资源总量为182.5亿m3,水库总库容约460亿m3  (与周边地市共享),境内水库容量为216亿m3,水域面积达120万亩,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仅为20%。

当前对水资源主要的利用领域集中在水能开发、工农业用水等方面。

2、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总体说来,百色市水资源储量丰富,分布较广,可开发利用条件较好。

同时,也应该看到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一个动态的变量,与区域水资源自然禀赋、生态环境状态、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消费水平与结构等方面密切相关。

(表2百色市水资源分布图资料来源:

百色市水利局)

3、重点水资源区周边环境分析

重点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右江区、隆林、右江河谷、靖西等几个地方。

这些分布区域周边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右江河谷主要是平地,多用途利用水资源条件优越。

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森林覆盖率较高,动植物种类繁多。

除右江河谷带布局有工业外,水域内基本无大型工矿企业,水质条件好。

近年来,这些区域周边环境质量有所降低,主要是原因是砍伐林木种植经济林木或糖类农作物,水库周边的森林覆盖情况有所降低,导致部分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

部分群众使用一些非法手段进行鱼类捕捞。

水利工程的兴建产生了大量移民,且多数水库移民就近布局在水库周围。

他们的耕地淹没后,缺乏可靠的生活保障,多以渔业、捕捞等养殖业为主,对水域周边环境有一些影响。

4、重点水资源区周边基础设施状况

区域内以交通为主要形式的基础设施尚不够成熟,现正在完善中。

相对来讲,右江河谷带的基础设施较好,交通条件发展,生活配套齐全。

随着田德铁路(含德保至靖西段)的修建和公路标准的提高,南部地区的交通条件有所改善,由于靖西旅游产业的繁荣,生活型配套设施也比较完整。

百色到隆林的高速公路正在加紧建设,建成以后的交通条件将极大改善。

5、水资源开发承载力分析

百色市水资源在总量上较为丰富,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约为20%左右。

水能当前开发仅为15%左右,还有较大的开发空间。

在百色市局部区域,在实施、规划发展铝工业等重化工业产业时,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约束已经显现,如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德保、靖西县等已面临较大的水资源压力,水资源承载能力将有可能无法承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在第三产业的开发过程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很少,水资源开发承载潜力巨大。

(二)百色市水资源开发市场条件分析

1、水资源综合利用市场需求分析

全市人口增长为生活用水提出了新的要求,预计到2010年末全市人口将达到478万(按8‰自然增产率计算),日生活用水量约为16亿m3(按人均日用220公升计算,全球人均为170公升),特别是在大石山区,生活用水量还将增加。

到2010年,城区用水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届时,百色市城区人口将达到30万,生活用水用量将进一步增加,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凸显。

预计到2020年百色市城区人口60万,日常生活供水将是现在的4-5倍,城市供水系统也将面临考验。

水资源作为百色工业配套的重要基础产业,也将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面临巨大的需求。

按照百色市铝产业发展规划,争取到建市十周年(2012年)时形成年产值达千亿,上缴利税几十个亿的铝产业链。

按照每吨氧化铝需水5.5吨计算,600万吨氧化铝就需要0.3亿m3,千亿铝产业链生产用水共需约1亿m3。

交通运输也是未来百色实施千亿铝产业将面临的难题,按照推算货物运输量将达到约2000万吨,交通运输困难加剧,经济便捷的水上交通将成为百色未来货物运输的重要交通方式。

随着配套工程的完善,1000吨级船舶可从百色直达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百色至广州1205公里的“西江黄金水道”。

农业需水要求旺盛,百色市耕地面积共260.31万公顷(2008年数据),约需水350万m3,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大。

全市水域养殖80万亩,2008年全市水产品产量为7.82万吨,养殖和捕捞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未来百色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客观要求,第三产业中百色的水资源开发尚属“处女级”旅游资源,2010年旅游人数将达到约810万人次,给百色的水资源在第三产业的开发带来全新的机遇。

2、百色市水利资源综合利用可行性分析

第一,全市巨大的水资源拥有量是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基础。

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460亿m3(与临近地市共享),境内水库总库容216亿m3,水域面积达120万亩,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约为20%,低利用率的水资源是对百色水资源的巨大浪费。

百色具有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基础条件。

第二,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百色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缓解人口持续上涨、工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快速增长与用水之间的矛盾,势必需要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思考新的途径,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第三,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北部湾的开放开发为百色带来跟多的市场和客源,百色要抓住这次机遇,力争在将来的发展中不被边缘化,就得利用好自身优势资源。

无疑,水资源是当前百色拥有的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资源。

第四,水资源作为可再生的资源,符合国家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未来大力发展和鼓励利用的领域。

第五,随着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百色的区域优势会得到强化,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将会孕育更大的经济机会。

四、典型案例

(一)长江三峡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是当前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斗坪,是当今世界上在建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水库是三峡水电站建立后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泊,总面积1084平方公里,具有防洪、发电、通航等综合功能,三峡大坝工程在改善航运、推动发展农村养殖业,发展旅游、保护、环境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挥着巨大的综合效益②。

三峡工程建成后,第一,将形成库容为393亿立方米的大水库,可拦蓄洪水、调节洪峰,可使长江荆江段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的水平;第二,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为840亿千瓦小时,将为我国华中、华东,西南地区提供稳定和清洁的水电能源,有效缓解华中、华东和华南等地区能源紧张局面。

而且,随着三峡电站、长江上游电站以及输变电工程的相继建成,将使我国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南和川渝地区实现联网,进而实现全国联网。

第三,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和水资源滚动开发的基础。

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段可规划10个左右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6000多万千瓦,是未来“西电东送”重要基地之一;第四,三峡工程可以改善长江中上游通航条件。

三峡水库蓄水后,万吨级船队可从上海直达重庆,运输成本可降低1/3,使长江真正发挥“低成本、大通量”黄金水道的作用;第五,三峡水库的形成,为南水北调提供了可靠的水源,必将进一步促进全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第六,三峡工程对改善生态环境积极的影响,可以有效地减轻长江洪水灾害给中下游平原地区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同时,三峡电站装机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847亿千瓦时,相应于每年减少500万吨原煤燃烧对天气和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

还可有效地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