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教学跟进式教研与教学资源的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1605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课堂教学跟进式教研与教学资源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基于课堂教学跟进式教研与教学资源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基于课堂教学跟进式教研与教学资源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基于课堂教学跟进式教研与教学资源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基于课堂教学跟进式教研与教学资源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课堂教学跟进式教研与教学资源的研究.docx

《基于课堂教学跟进式教研与教学资源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课堂教学跟进式教研与教学资源的研究.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课堂教学跟进式教研与教学资源的研究.docx

基于课堂教学跟进式教研与教学资源的研究

基于课堂教学跟进式教研与教学资源的研究

天津市教研室化学室

2006年秋天津市走进高中新课程,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教学方式,同时我们也面临许多挑战。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老师们在困难中进行了实践和探索,老师们亟切期望有效地研究互助和专业引领,以达到有效教学。

为此,我们进行了“基于课堂教学跟进式教研与教学资源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006年我们对参加我市首届高中课改培训的化学教师作了相关的问卷调查,部分问题的数据统计如下图1、2。

(300份有效问卷)

问题1(统计数据见图1):

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怎样的专业引领对您的帮助最大?

(可多选)

A.课改专家与经验丰富教师共同指导课堂教学

B.身边经验丰富教师在教材教法方面的指导

C.学校内同事之间对教学实际问题的切磋交流

D.与同事共同阅读理论材料并相互交流

E.没有课例的纯教育理论指导

问题2(统计数据见图2):

在课改进程中常采用主题跟进的教研方式,您认为其中内容应包括?

(可多选)

A.听优秀教师的课,参加讨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加以应用

B.专家和优秀教师听自己的课并点评

C.专家和教师合作备课,讲课,再听课,基于课例分析的专题报告,指导改进

D.与和自己水平相当的教师相互听课

E.听优秀教师的课并听专家点评

 

调查数据表明:

1.教师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

“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怎样的专业引领对教师的帮助最大?

”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老师们选择较多的是:

C.同事之间对教学实际问题的切磋交流(87%),A.课改专家与经验丰富教师共同指导课堂教学(77%),B.身边经验丰富教师在教材教法方面的指导(67%),选择很少的是D。

与同事共同阅读理论材料并相互交流(8%);几乎没有选择E.未结合课例的纯理论指导(0%)。

其中,受教师欢迎的A、B、C指导方式均涉及具体课例;教师不太喜欢的D、E选项均无具体课例,从中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教师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

2.教师需要主题丰富行为跟进的全过程研究。

在课改进程中常采用主题跟进的教研方式,其中内容应包括?

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老师们选择较多的是:

C.专家、优秀教师和合作备课,讲课、再听课、基于课例分析的专题报告,指导改进(76%);A.听优秀教师的课,参加讨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加以应用(73%);E.听优秀教师的课并听专家点评(63%);选择较少的是:

D.与和自己水平相当的教师相互听课(10%)。

老师选择多的既有专家、优秀教师和合作备课,讲课、再听课、讨论、点评,又有基于课例分析的专题报告,还有与自己教学实际结合的行为跟进。

从中得出另一个结论:

教师需要的是主题内容丰富和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研究。

3.“课堂教学研究的跟进式”教研的成果能及时地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

基于以上的调查,三年来我们围绕着已立项于课程教材研究所“十一五”规划重点课堂“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化学实验教材实验与教学资源的研究”,和中国教育学会的“十一五”重点课题“化学教与学的课程资源及策略的研究”,由区县教研室化学室自主申报课堂研究内容、实施方案,通过“竞标”方式进行获得研究主题并实施研究。

这样将学校的年级备课、学科组备课、区、市教研链接起来,使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和区域教研形成优势共享,实现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参加本研究成员及所在单位为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和时间保障,确保课题研究扎扎实实、科学严谨。

课题组成员为我市教学骨干,具备进行教学研究的经验和能力,对此研究项目有较高的积极性。

本课题提倡采用行动研究法,注重总结教学规律,改善教学行动,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中,许多研究成员在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有些已经公开发表或获奖。

如《化学现状调查的分析及改造》发表在《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7期、《近三年天津市中考化学试题的研究的报告》发表在《化学教育》2006年第4期、《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合》发表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第一期。

由于本研究涉及到一定理论研究水平的化学教学的实践研究,在研究人员的组成上,注意吸纳有一定理论研究水平的,有大学教学法的教师和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教学能力的中学化学教师、教研员、中学校长。

以相互协调、分工负责的研究方式保障研究的顺利进行。

二、研究与实践过程

自2006年秋季我市高中起始年级全面进入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坚持了“教学为学生的学服务,教研为教师的教更有效”的工作理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为主线开展了系列的“课堂研究的跟进式”教研活动。

新课程高中化学“课题研究的跟进式”教研活动的思路是:

课堂引领,主题“竞标”,“跟进式”的教研模式。

即围绕着已立项的课程教材研究所“十一五”规划重点课堂“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化学实验教材实验与教学资源的研究”和中国教育学会的“十一五”课题“化学教与学的课程资源及策略的研究”,由区县教研室化学室自主申报研究方向、实施方案,通过“竞标”决定教研现场交流的地点,保证了教研成果的优先转化。

下图为“课堂研究的跟进式”流程图:

 

确定主题教研的内容

主题“竞标”

主题研究实施

全市“主题研究”现场研讨交流

整理收集教学资源

形成教学资源库

以区县教研室为单位申请“竞标”

在本区内进行教学设计-课堂观察-现场研究-反思优化

以现场课为切入点展开主题教研

优化主题教研中的内容

区县教研室与学校化学教研组研究“竞标”方案

区县成立化学中心组,学校成立备课小组,研究实施方案

各区县教研室分别组织研讨

区县教研室主持

教研成果转化

常规教学

确定主讲教师等

通过教研员和教师研讨或问卷调查等方式

按照教学进度研究课标和教材,发现教学中的难点

 

三年来,我们的“课堂引领,主题竞标,跟进式”教研,历经了我市17个教学行政区,组织了28场全市课改全员教师参加的现场活动,并进行了15个专题讲座,指导了28节市级研究课等(2006~2009年新课程高中化学主题式跟进教研活动见附件1)。

 

这些活动既有研究课展示、说课交流,也有教材研析、化学实验交流,此外还包括专题报告、课题研究等内容。

[天津市新课程“高中化学主题式跟进”教研案例(第一章)见附件2]。

这些活动抓住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这两大关节点,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贴近教学实践,引起了广大的浓厚兴趣,教师们在活动中体验着分工研究、合作探讨,以及成果共享、效益共赢的快乐,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我市编写了《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一书,用于全国高中课改实验区化学学科培训。

经过三年的实践,我们进一步优化该模式,提出以市、区县教研室为核心多学校教师参与的“教学设计-课堂观察-现场研究-反思优化”的基本环节。

“教学设计-课堂观察-现场研究-反思优化”具体方式是:

①市区教研室和学校教研组通过调查设定共同关注的主题,围绕主题学习课标,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现状。

然后切入一个课例,寻找现实与理念的差距,设计如何改进优化的上课计划。

②按改进的计划上课,选择恰当的观察技术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观察课堂。

共同诊断,分析和思考。

③课后再一起反省原有设计与实际效果的差距,在深入反思、讨论中,寻找改进策略。

④全市现场研究课、教材分析、基于课例分析的专题报告。

⑤以区县教研室为单位组织老师研讨,根据所在学校的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再上课,可把整个过程写成报告和教学案例,逐步丰富教学资源形成资源库。

在此过程中骨干教师成为有研究能力的实践者,建构起教师之间合作研究的主体。

三、成果主要内容

1.形成教学案例和创新实验成果

2009年岁末,总课题和河东、河北、南开、红桥、汉沽、津南、北辰、武清、实验中学等10个单位子课题,全部通过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专家的审查,圆满结题。

本研究成果有8册教学资源的结题成果集子(包括教学设计、学案、教学分析、教学反思、专题报告等);与人教版教材《必修1》、《必修2》、《选修1》、《选修4》、《选修5》配套的5册《探究与实践》校本教材由中国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在部分学校试用;30节市级课堂实录课例,300余节区级研究课堂录像;研发了六十多项创新化学实验,其中8项获全国第九届中学化学实验创新一等奖,一等奖获奖数全国第一。

2.资源的建设

我们在“课堂研究跟进式”教研中积累了大量教学素材,随着课改年级的递增,我市又启动了高中化学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尝试网上交流的教研方式,在其框架建构的过程中,我们坚持的原则是:

科学、实用、有效。

主要框架如下图所示:

 

 

新课程高中化学资源的建设,力求充分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20G的教学资源已在天津教研网上服务于教师备课和学生自习。

实现更广泛的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的宗旨。

四、成果实践效果

1.本研究历时三年,进行了28场全市专题教研会,共做市、区研究课近300节,38次专题讲座,初步形成天津市高中化学优质课程资源库,现有50G资源在天津教研网上服务于我市和全国课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以上成果已在天津高中校广泛推广,化学课堂的面貌悄然变化、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反思性教学逐步向教学行为转化。

例如98中李爱云老师所做《高中学生化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研究(右图),此研究对我市化学新课程实施起到了引领作用。

2.通过本研究,助推了我市化学教师和化学教研员的专业化成长。

在2008年全国中学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中,我市教师赵洪彬获现场课评比特等奖,王健伟和王永兴获一等奖;我市15篇论文、13篇教学设计获一等奖。

论文《基于“课题研究的跟进式”教研的实践与思考》获全国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一等奖。

3.在2006年第九届全国实验创新大赛中,我市获一等奖8项,居全国第一,推动了全国实验教学的研究开展。

部分实验在我市高中课改实验专场总结上交流并应用于新课程的教学中。

4.2006年以来,多位教师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聘为人教版教材培训专家,先后到北京、江西、湖南、新疆、内蒙、湖北、河北、山西、陕西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课改培训。

我市编写了《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一书,用于全国高中课改实验区化学学科培训。

《基于“主题研究的跟进式”教研方式的实践与思考》在2009年全国13届化学年会和2010年全国化学教研员工作会议上作了主题报告,此论文发表在2010年《化学教育》第1期、《教师教育》2010年第一期。

5.2007年6月与教育部新思考网合作,成功进行了新课程实验天津实验区高中在线论坛活动,全国15省、市实验区教师参加了讨论。

6.受人教社的委托组织编写了高中化学(必修模块1)《同步解析与测评》,2008年由人教社出版。

五、成果特色与创新

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按照行动研究的模式,扎根教学一线,采用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方法,边设计、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

本研究基于“课堂研究的跟进式”教研的实践,涉及到课堂的探究性学习、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及其教学设计与实施、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及教研方式等方面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课例研究中注意尊重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基础,突出体现了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

主要特色:

1.研究内容实践性强。

研究是基于教学实践的研究,实用、有效并有利于成果转化,能进一步为教学服务,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2.成果丰富。

研究中以科学的态度,与天津师大合作,有理论的指导。

取得的成果不仅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为教材完善提供大量、有效、真实的素材。

教师的研究的收获不仅在于内容和成果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过程形成的研究氛围和研究力量,同时带来教师和教研员专业化的成长。

3.研究成果具有推广性。

部分成果已通过全国新课程培训和全国性会议在向推广全国。

本成果已通过天津市审查专家的遴选,送教育部参加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奖的评选。

附件1:

天津市2006~2009学年度新课程“高中化学主题式跟进”教研活动

时间

内容

主讲人

地点

主持人

2006.9.15必修1

第一章

1.研究课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气体摩尔体积

王菁

刘强

天津市民族

中学

红桥区

教研室

英华

2.专题讲座

《一节好课的标准》

刘红梅

3.必修1第一章教学研析讲座

英华

2006.9.29

必修1

第二章

1.研究课

§2.3氧化还原反应

于曦

天津市第七

中学

河东区

教研室

陈洁

2.专题讲座

《天津市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学评价标准》研制说明

刘红梅

3.必修1第二章教学研析讲座

刘敏

2006.10.27

必修1

第三章

1.研究课

§3.1金属的化学性质

王文昌

天津市南开

中学

南开区

教研室

崔泉

2.专题讲座

《高中课程标准化学实验教材的实验与教学资源的研究》开题报告

刘红梅

3.必修1第三章教学研析讲座

张洪俊

4.教学设计的说课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伊颖

宋治国

2006.12.1

必修1

第四章

1.研究课

§4.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蒋怡萍

天津市新华

中学

河西区

教研室

魏欣

2.专题讲座

《高中课程标准化学实验教材的实验与教学资源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介绍

刘红梅

3.必修1第四章教学研析讲座

马杰

2006.12.22

必修1

模块复习

1.研究课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

李金华

天津市第一

中学

和平区

教研室

贾浦东

2.专题讲座

《在跟进式教研中助推化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刘红梅

3.必修1模块复习整体方案与构思

韩芳

4.教学设计的说课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原理分析及综合应用》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体系的建构》

孙莉

学隋萤

2007.3.9

必修2

第一章

1.研究课

§1.2元素周期律

霍兰梅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

北辰区

教研室

李云娜

2.专题讲座

化学必修2第一章教学及《化学学习质量监测》使用说明

刘红梅

3.必修2第一章教学研析讲座

李云娜

2007.3.26

必修2

第二章

1.研究课

§4.1化学反应与热能

§4.1化学反应与热能

刘桂敏

李秀娟

天津市杨村

一中

武清区

教研室

赵玉辰

2.专题讲座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实践与思考》

刘红梅

3.必修2第二章教学研析讲座

武国生

2007.4.20

必修2

第三章

1.研究课

§4.1《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周红

天津市第二

中学

河北区

教研室

徐邦根

2.专题讲座

《高中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简介》

刘红梅

3.必修2第三章教学研析讲座

蔡淑梅

2007.5.18必修2

第四章

1.研究课

§1.1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王鹏

天津市海河

中学

河西区

教研室

李桐欣

2.专题讲座

《以“高中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助推我市高中新课程发展》

刘红梅

3.必修2第四章教学研析讲座

赵晓晨

2007.9.14

选修4

第一章

1.研究课

§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刘新

张春生

刘玥

天津市杨柳青一中

西清区

教研室

王玉芬

2.选修4教学要求的分析

刘红梅

3.选修4第一章教材分析

王玉芬

2007.10.19

选修4

第二章

1.研究课

§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张振玉

天津市四合庄中学

东丽区

教研室

王天昌

2.课例点评

刘红梅

3.选修4第二章教材分析

陈胜利

2007.11.2选选修4

第三章

1.研究课

选修4§3.2盐类水解

安晨炜

天津市静海

一中

静海

教研室

刘洪水

2.专题讲座

《高中课程标准化学实验教材的实验与教学资源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介绍

刘红梅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与学

高仰山

2007.12.14

选修4

第四章

1.选修4研究课

§4.2原电池

§4.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邓永俊

李勇

天津市第一

中学

和平区

教研室

贾浦东

2.专题讲座

《选修4第三章教学分析及课例评析》

刘红梅

3.选修4第四章教学研析讲座

刘俊梅

2008.3.14

选修5

第二章

1.选修5研究课

§2.2芳香烃

赵洪彬

天津市大港

一中

大港区

教研室

李景臣

2.选修5第二章教材分析

李景臣

2008.5.9

选修5

第四章

1.选修5研究课

§4.2葡萄糖

徐志婕

天津市第102中学

河东区

教研室

杨润升

2.选修5第四章教学研析讲座

杨润升

2008.12.5

新课程高三专题复习1

1.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专题复习研究课

《化学平衡》

《盐类水解》

滕湘文

张雯

天津市实验

中学

河西区

教研室

英华

2.专题讲座

《整体建构科学体系搞好高中化学复习》

刘红梅

2009.3.6

新课程高三专题复习2

1.教学研究课

《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

高晓辰

天津市南开大学附属中学

南开区

教研室

2.有机化学基础复习思路

康宁

赵俊东

2009.3.12

新课程高三专题复习3

1.教学研究课

《有机物的合成》

蔡淑梅

天津市第二

中学

天津市

第二

中学

2.解读《考试说明》

侯俊荣

2009.11.20

新课程高三专题复习4

1.元素及化合物专题复习研究课

“氯”

黄强

天津市第五

中学

红桥区

教研室

田晓梅

2.专题讲座“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指导与建议”

刘东

3.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复习专题化研究

赵俊东

2009.11.27

新课程高三专题复习5

1.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专题复习研究课

“平衡移动原理应用-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王欣

天津市海河

中学

河西区

教研室

英华

2.专题讲座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复习策略”

3.高考复习策略

赵俊东

附件2: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初步实践与探索

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英华

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刘红梅

内容提要:

明确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目标;研讨有效实施策略;多角度对比分析,设计和实施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针对高中化学新课程优质教学设计应关注的问题,研讨各章节每课时的教学方案,突出实现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关键环节---问题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资源整合科学探究问题情景

2006年秋天津市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天津市教研室化学室围绕着已立项于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化学实验教材”实验与教学资源的研究》,进行了“课题引领,专题竞标,跟进式教研模式”的系列实践活动。

天津市红桥区结合本区特点,组建了新课程化学研究课题组,整合了全区各校优势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多维立体交流、共同提高的研讨氛围,实现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新课程使不同学校的教师走到一起,体验着分工、研讨、合作、共享、共赢的快乐,现已初步形成集“教学简案、学案、课件、课堂实录、反思、教材分析”等为一体的新课程课时配套教学资源库(第一章)。

以下就是我们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初步实践与体会。

一、明确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目标

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汲取各实验区的宝贵经验,理性面对新教材使用中遇到的困难,充分高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发挥每位教师的潜能,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共同探索提高。

二、研讨有效实施策略,脚踏实地进行新课程改革

1.尽快从整体上把握新的课程结构,真正理解新教材编写特点和思路,继承有效经验,重建新教材框架,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精神。

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科学、生活的联系,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认真研究新课标,研读各种版本教材,整合资源,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层、分阶段合理把握新教材内容的深广度,统筹安排课时,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避免“一竿子插到底”的现象。

3.理清教材中的各种栏目的功能和定位,探索各栏目的使用策略;正确运用课标,整合各种资源,将课程的三维目标有机结合,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避免“课堂热热闹闹或循规蹈矩讲教材”的现象。

4.以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选择核心内容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突出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实验资源,提倡学生多用脑设计,多动手操作;避免“黑板”、“口头”或“屏幕”实验。

三、多角度对比分析,设计和实施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

1.对比新课标与旧大纲----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有针对性地统筹安排,应对新要求。

2.对比新老生源学情----明确学生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找好衔接点,建立新知的生长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3.对比新旧教材(人教)及不同新版教材----依据课标,整合教材(人教)内部及不同版教材的优势资源,探索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案。

4.对比教学目标和实施手段,发展多样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①现代媒体的有效辅助的切入点②实验进行的实效方式(分组、演示)③实验启思功能设计的层次。

四、新课程高中化学优质教学设计应关注的问题

1.对比初、高中课标及原大纲内容,结合新生总体学情分析,找出学生新旧认知衔接的最核心、最关键、差异最大之处,设计整体教学思路。

原初中、高中大纲都简要概括科学(探究)方法的总体目标,初中、高中新课标都详细介绍了科学探究方法、过程和多样的活动与探究建议。

按新课标设计要求,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要在这一基础上制订高中阶段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并认真加以实施。

而我市新高一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缺少系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这一差距将极大影响着学生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衔接。

2.引导教师编排各模块整体教学计划,保证每模块教学内容在教学时间上合理统筹分配。

便于学生个性化学习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新旧课程课时分配对比如下: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课时总量

新课标

必修1、2涵盖了原化学Ⅰ、Ⅱ的主干知识点

高一

72课时

原大纲

原化学Ⅰ、Ⅱ

高一、二

412课

新旧课时比为1/6。

在周课时2课时的前提下,原6周完成的内容要在一周内完成。

教学要求底线降低,应注重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引领,绝不能忽略学情和课标要求,随意将教学内容拓展到原深度和广度。

3.依据课标,对比各新版教材,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探索有效教学策略,充分利用好(人教)教材资源。

(1)将(第一章)新课标与原教学大纲进行整体对比,明确教学要求,筛选已有经验加以继承,开拓思路,探究教学广度和深度。

(2)将各新版教材(第一章)核心知识框架与覆盖进行横向对比,依据课标,用好人教教材教,在交集和并集中确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3)将第一章核心知识进行三个教学阶段的纵向对比,依据学情,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确定各阶段间的知识衔接点、能力的提升点。

初中已备知识和能力

第一章核心知识

后续学习与延伸

溶解、过滤、蒸馏、结晶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实验基本方法

在各模块中应用并加深理解并在《实验》模块全面深入拓展

科学探究能力低

科学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