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P管设计及其准静态电特性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1472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PNP管设计及其准静态电特性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PNP管设计及其准静态电特性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PNP管设计及其准静态电特性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PNP管设计及其准静态电特性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PNP管设计及其准静态电特性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NP管设计及其准静态电特性分析.docx

《PNP管设计及其准静态电特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NP管设计及其准静态电特性分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NP管设计及其准静态电特性分析.docx

PNP管设计及其准静态电特性分析

器件与工艺模拟课程设计

题目:

PNP管设计及其准静态电特性分析

 

班级:

电子科学与技术11-1班

 

组员:

********

学号:

201120112011

目录

一、设计内容及基本要求

二、晶体管工艺参数设计

三、PNP管设计

四、准静态电特性分析

五、问题讨论

六、心得体会

七、参考文献

 

1.设计内容及基本要求

1、目标:

设计一共射极直流增益β>150的PNP双极型晶体管,并分析其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

2、要求:

1)MDRAW工具设计一个双极型晶体管(平面工艺);

2)在MDRAW下对器件必要的位置进行网格加密;

3)编辑*_des.cmd文件,并在终端下运行此程序,其中集电极偏压从0V扫到-20V;

4)应用INSPECT工具得出器件的输出特性和不同基极电流(取0,-2,-4,-6,-8,-10μA)时的Ic-Vc输出特性曲线。

5)用Tecplot_ise对比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iB>0,VCE>VBE)、饱和区(iB>0,VCE

6)观察并解释基区宽度调制效应。

2.晶体管工艺参数设计

1、浓度参数

根据设计要求,需要设计出共射极直流增益β>150的PNP双极型晶体管。

首先各区浓度,一般晶体管浓度满足NE>NB>NC。

同时又要求发射极重掺杂,所以去NE=1×1019cm-3,NB=1×1017cm-3,NC=1×1016cm-3,

根据图1,得到少子迁移率:

μC=μn=1248cm2/v·sμB=μp=331cm2/v·sμE=μn=270cm2/v·s

根据公式可得少子的扩散系数

DC=

=0.026×1248=32.45cm2/s

DB=

=0.026×331=8.61cm2/s

DE=

=0.026×1248=7.02cm2/s

根据图2、图3,分别得到各区少子寿命τC、τB、τE、

τC=8×10-5sτB=2×10-6sτE=1.07×10-7s

根据公式得出少子的扩散长度:

LC=

=510μmLB=

=41.4μmLE=

=8.67μm

2、尺寸参数

(1)集电极厚度:

WC为5μm,

(2)基区宽度

当发射效率γ≈1时,电流放大系数

,因此基区宽度的最大值可按下式估计:

,设计过程中取λ=4。

根据公式,求得低频管的基区宽度的最大值为:

=21.4μm

基区宽度的具体设计:

E-B结的内建电势为:

C-B结的内建电势为:

根据公式,E-B结在基区一边的耗尽层宽度

为:

,可以当成单边突变结处理

C-B结在基区一边的耗尽层厚度

为:

对于准中性基区宽度W,取基区宽度

,则

验证其取值的准确性,根据公式有:

解得的β符合设计指标,所以基区宽度为

,且没有超过其最大值。

具体基区厚度实验进行调整。

3.PNP管设计

1、双极型晶体管平面工艺

根据以上计算的数据,利用MDRAW软件设计并画出pnp的平面工艺图形,如图4。

图4平面工艺

首先三个区均采用的是均匀掺杂。

图中基区和集电区分别采用了欧姆接触和外延层重掺杂,浓度分别为:

基区ND=1×1020cm-3,集电区NA=1×1020cm-3,目的是减小电阻。

通过模拟,为达到所要求的增益β>150,最终确定的参数:

(1)浓度:

发射区NE=1×1020cm-3,基区NB=1.1×1017cm-3,集电区NC=1×1016cm-3,

(2)尺寸

发射区:

宽度WE=0.5μm,长度LE=1μm

基区:

宽度WC=0.65μm,长度LC=3μm

集电区:

宽度WC=3.85μm,长度LC=3μm

最后各个区分界面经行网格加密,在运行程序,仿真出图4的图形,再保存文件。

2、Dessis文件及其仿真

根据MDRAW生成的pnp_mdr.grd,pnp_mdr.dat文件,进行dessis程序的编写,程序如下,完成Ib为0μA、-2μA、-4μA、-6μA、-8μA、-10μA时集电极电压从0扫到-20V的输出特性曲线。

“File{

*InputFiles

Grid=“pnp_mdr.grd”

Doping=“pnp_mdr.dat”

*OutputFiles

Plot=“pnp_des.dat”

Current=“pnp_des.plt”

Output=“pnp.log”

Electrode{{Name=“emitter”Voltage=0.0}

{Name=“baseVoltage=0.0Current=0.0}

{Name=“collectorVoltage=0.0}}

Physics{Mobility(DopingDependenceHighFieldSaturation)

Recombination(AugerSRH(DopingDep))}

Plot{PotentialElectricFieldSpaceCharge

eTemperature

eMobilityhMobilityeVelocityhVelocity

DonorConcentrationAcceptorConcentration

DopingConcentration

AvalancheGenerationSRHAugerTotalRecombination

eDensityhDensityeCurrenthCurrent

TotalCurrent

eQuasiFermihQuasiFermi

Math{Extrapolate

NotDamped=100

Iterations=20

RelerrControl

AvalDerivatives

}

Solve{*InitialGuess

Coupled(Iterations=100){Poisson}

Coupled{PoissonElectronHole}

*Rampbaseto0.0uA

save(FilePrefix=“Ib0”)

*Rampbaseto-2e-6uA

Quasistationary(InitialStep=1e-9Minstep=1e-12Maxstep=0.2

Increment=1.5

Goal{Name=“base”Current=-2e-6})

{Coupled{PoissonElectronHole}}

save(FilePrefix=“Ib1”)

*Rampbaseto-4e-6uA

Quasistationary(InitialStep=1e-9Minstep=1e-12Maxstep=0.2

Increment=1.5

Goal{Name=“base”Current=-4e-6})

{Coupled{PoissonElectronHole}}

save(FilePrefix=“Ib2”)

*Rampbaseto-6e-6uA

Quasistationary(InitialStep=1e-9Minstep=1e-12Maxstep=0.2

Increment=1.5

Goal{Name=“base”Current=-6e-6})

{Coupled{PoissonElectronHole}}

save(FilePrefix=“Ib3”)

*Rampbaseto-8e-6uA

Quasistationary(InitialStep=1e-9Minstep=1e-12Maxstep=0.2

Increment=1.5

Goal{Name=“base”Current=-8e-6})

{Coupled{PoissonElectronHole}}

save(FilePrefix=“Ib2”)

*Rampbaseto-10e-6uA

Quasistationary(InitialStep=1e-9Minstep=1e-12Maxstep=0.2

Increment=1.5

Goal{Name=“base”Current=-1e-5})

{Coupled{PoissonElectronHole}}

save(FilePrefix=“Ib2”)

#Loadsavedstructuresandrampcollectorvoltagetocreatefamilyofcurves:

#Firstcurve

Load(FilePrefix=“Ib0”)

NewCurrentFile=“IcVc0_”

Quasistationary(InitialStep=0.01Minstep=1e-4MaxStep=0.2

Goal{Name=“collector”voltage=-20})

{Coupled{PoissonElectronHole}

CurrentPlot(time=(range=(0.00.2)intervals=10;

range=(0.21.0)intervals=20))}

Load(FilePrefix=“Ib1”)

NewCurrentFile=“IcVc1_”

Quasistationary(InitialStep=0.01Minstep=1e-4MaxStep=0.2

Goal{Name=“collector”voltage=-20})

{Coupled{PoissonElectronHole}

CurrentPlot(time=(range=(0.00.2)intervals=10;

range=(0.21.0)intervals=20))}

Load(FilePrefix=“Ib2”)

NewCurrentFile=“IcVc2_”

Quasistationary(InitialStep=0.01Minstep=1e-4MaxStep=0.2

Goal{Name=“collector”voltage=-20})

{Coupled{PoissonElectronHole}

CurrentPlot(time=(range=(0.00.2)intervals=10;

range=(0.21.0)intervals=20))}

Load(FilePrefix=“Ib3”)

NewCurrentFile=“IcVc3_”

Quasistationary(InitialStep=0.01Minstep=1e-4MaxStep=0.2

Goal{Name=“collector”voltage=-20})

{Coupled{PoissonElectronHole}

CurrentPlot(time=(range=(0.00.2)intervals=10;

range=(0.21.0)intervals=20))}

Load(FilePrefix=“Ib4”)

NewCurrentFile=“IcVc4_”

Quasistationary(InitialStep=0.01Minstep=1e-4MaxStep=0.2

Goal{Name=“collector”voltage=-20})

{Coupled{PoissonElectronHole}

CurrentPlot(time=(range=(0.00.2)intervals=10;

range=(0.21.0)intervals=20))}

Load(FilePrefix=“Ib5”)

NewCurrentFile=“IcVc5_”

Quasistationary(InitialStep=0.01Minstep=1e-4MaxStep=0.2

Goal{Name=“collector”voltage=-20})

{Coupled{PoissonElectronHole}

CurrentPlot(time=(range=(0.00.2)intervals=10;

range=(0.21.0)intervals=20))}}”

4.准静态电特性分析

1、输出特性曲线及基区宽度调制效应分析

通过调用inspect,观察输出特性曲线Ic-Vc,如图5

图5Ic-Vc特性曲线

从图中不同基区电流,直流增益均在150以上。

截止区集电极电流集合为零。

并且从图中可以清楚看出基极不为零时,当集电极达到放大区后,IC大小并不是保持不变的,而是随着集电极电压反向增加缓慢增加,这就是基区调制效应引起的。

如若仔细计算,我们还可以发现在不同基极电流下,直流增益是不同的,即随着Ib方向增大,增益略有减小,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基区扩展效应,即电流增大,当达到大电流时,会造成基区有效宽度增加,由公式

可以看出,当基区宽度xB增加时,增益会有所减小。

2、不同工作区特性分析

电场分布

图6截止区电场分布

图7饱和区电场分布

图8放大区电场分布

图6~8分别是截止,饱和,放大区的电场分布,电压降主要集中耗尽层,所以电场分布也主要在耗尽层位置。

在截止区时由于Ib>0,发射结和集电结皆是反偏,两者皆不导通,且空间电荷区较宽,因此空间电荷区有较大电场,又因为集电结耗尽层远大于发射结,所以发射结电场较小且不明显。

在饱和区(Ib<0,0VBE>0,由于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发射结导通,集电结截止,因此只有集电结空间电荷区有较大电场。

载流子分布

图9截止区电子空穴分布

图10饱和区电子空穴分布

图11放大区电子空穴分布

从图9~11载流子分布可以看出,电子浓度在N型区较高,P型区较低,同时空穴浓度在P型区较高,N型区较低,而在空间电荷区载流子浓度较低。

在截止区时,电流几乎为零,因而载流子分布和不加电压情况相同。

在饱和区集电极稍加电压,在电压不大的情况下,相当于小注入,因此各个区少子浓度相对于截止区略有增加,当多子浓度几乎不变。

放大区集电极所加电压较大,导通电流较大,相当于大注入的情况,因此各区多子浓度和少子浓度相对于饱和区而言增加的更多。

电流分布

图12截止区电流分布

图12饱和区电流分布

图14放大区电流分布

从截止区,饱和区,放大区电流分布可以看出放大区电流>饱和区电流>截止区电流,且截止区电流几乎为零。

在饱和区和放大区IC>>IB,可以看出晶体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

5.问题讨论

本次实验pnp晶体管各个区采用的是均匀掺杂,如果采用高斯掺杂是否可以得到同样理想的曲线及其特性?

高斯掺杂相对于均匀掺杂更接近实际,但过程更为复杂。

通过高斯掺杂获得的器件I-V特性曲线如图15,其直流放大增益较小几乎没有放大作用,并且通过调节掺杂浓度和基区宽度对放大增益的改善较小如左图。

同时当基区宽度足够小时,基区调制效应和变得极为严重,使得电流增加速度几乎没有减缓,并且基区扩展效应也显著增加,增益随IB减小而迅速减小如右图。

图15高斯掺杂特性曲线

6.心得体会

此次实验虽然只有两周,但是给我们组所带来的困难却是相当大的,虽然已学过半导体物理和半导体器件物理课程,但是要把理论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还有一些困难。

一开始对晶体管各个参数进行粗算时,公式用的不是很熟,而且参数的计算相对于做题而言,条件不是那么的理想,要考虑各种实际情况。

然后是软件的使用,所用的软件“redhat”从没接触过,各种不会,队友们一起图书馆和网上查找资料,学习软件的使用,并且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逐渐熟悉并掌握软件的操作。

画出较为理想的图形。

进行特性仿真时,又出现了错误——增益没达到要求的150,又通过不断调节基区宽度和掺杂浓度来提高增益,并且不断优化dessis文件,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器件和较为理想的特性曲线。

此次试验不仅让我更加熟悉了半导体中的有关知识,而且让我明白了理论知识和实际是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学习不应仅仅满足于理论,更要将理论投入实践中。

并且此课设,每次遇到困难,都是和队友一起面对,一起解决,让我明白团队力量的强大,我想若是我一个人要完成这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7.参考文献

1、孟庆巨等,半导体器件物理(第二版)【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9,

2、刘恩科等,半导体物理学(第7版),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3,

3、韩雁丁扣宝,半导体器件TCAD设计与应用【M】,山东: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